非遗文化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研究

2023-03-12 22:19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美术农村课程

任 炜

(保定市实验小学,河北 保定 071033)

一、非遗文化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的价值与意义

(一)非遗文化与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相辅相成

非遗文化不仅能够拓宽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范围,丰富课程内容使农村小学美术课程多元化,还能够完善美术教学系统性理论体系使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更具整体性。[1]非遗文化与项目在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程后能够使学生从小接触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接触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美术素养与能力并在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更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农村小学美术课程与家乡非遗文化的在地性融合

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物质文化遗产,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载体的特殊性,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的不断重视,全国各地的非遗文化也在不断的被发掘和保护,而各地的非遗文化大多具有地域性特色。“在地性”是1992年由著名社会学家罗兰·罗伯逊提出的,它指的是基于地方文化思想,强调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在”表现为“存在”,“地”则包含个体、乡村、城域等三重地理等级,包括地域、地方以及地点。非遗文化本身便具有在地性特质,加上与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的融合,这也就和家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2]

(三)农村小学美术课程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能够帮助家乡非遗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儿童是国家蓬勃发展的希望,儿童教育是弘扬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中之重。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其部分非遗皆与美术课相关,如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河北阜阳的剪纸、江苏无锡的泥塑、陕西华县的皮影等。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非遗正在逐渐淡化在新生代的儿童视野,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非遗文化的传承最先应在儿童群体中展开,建立儿童对非遗的正确认知体系,小学美术课程成为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最佳途径。美术教学的独有形式也是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由于其地点在农村,使得诸多民间民俗非遗文化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更容易体会到本地以及家乡非遗的文化特色。在农村小学美术课程中融入非遗文化能够更生动形象的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非遗文化融入促使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评价由单一转变为多元

美术课程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美术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只注重美术绘画技巧而非全面的多元化教学。这就使得美术课程失去其固有的教育意义,而非遗文化的融入使美术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单一形式的内容,使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将小学美术教学的单一评价现状转变为多元化评价。[3]美术教学是塑造学生审美、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学不仅注重对美术技法的传授,还关注其与文化的融合效用,特别是和非遗文化的融合更需要关注。通过将非遗文化与美术教学相融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衍生了教学方向,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体系,使得更多农村小学生对非遗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关注,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式,不仅能使教育活动变得多姿多彩,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得到提升、审美情趣得到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发展、劳动习惯得以养成、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真实地触碰到非遗文化,开阔视野,打好文化基础,提升核心素养,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实现非遗文化传承的价值和目的。

二、非遗文化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的现实问题

现阶段,农村美术课程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而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方式仍然沿用旧式教学方法且教学方式单一。这也导致了农村美术教育往往教学质量不高,达不到建立学生审美体系的教学目的,通过现阶段美术教育很难实现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

第一,在地性非遗资源分散,无法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由于农村地理位置有很强的地域特性,因此农村的民间非遗的在地性较强。在地性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但非遗的在地性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农村民间非遗沿地域呈分散状分布,导致在地性非遗资源的整理较为困难,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这就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对当地非遗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可供教学使用的非遗文化体系。

第二,非遗文化融入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方式不佳。由于沿用旧式的单一美术教学模式,导致美术教学过程很少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将非遗文化融入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课程之中,丰富了农村美术教学课程的多样性,但在融合的过程中存在教师引导学生创新学习不足,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等问题。这就需要在非遗文化融入后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实现非遗文化与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的完美契合。

第三,非遗文化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体系不完善。非遗文化的教育体系尚未完善,使教学多元化与教学质量尚未得到质的提升,也使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无法为其他地域小学提供教学借鉴。这里可以先将非遗体系大致分为非遗观念的建立、非遗技能的传承以及非遗文化对学生的塑造三方面,并由此三个方面对非遗文化融入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完善。

三、非遗文化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的路径探索

(一)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与文献做系统调研

这里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创新教法学法,转变课堂角色,继续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教学过程设计,改变单一评价,转为多元化评价。[4]山东省济南市花园小学的周磊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当前小学美术课程设计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表达欲、而非遗的传承方式不适应时代变化,这些使得非遗的传承面临不利局面。为此,周磊教师将一些非遗项目与小学美术课程相融合,探索出一条特色美术教学之路,在实现非遗保护的同时也实现了小学美术教学的高质量发展。[5]

安徽阜阳市太和县第三小学的钱晓晴教师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情况下,积极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美术校本课程。钱晓晴教师充分利用本地非遗资源,如金丝彩沙画并将其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引入到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实了小学美术课程内容,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6]

目前,各类非遗项目借助不同形式进入中小学校园,各地区开展“剪纸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相对完善的单项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二)结合农村在地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当地课程资源

首先,需要利用小学校园的地域性对当地非遗文化进行资源整合。立足于当地非遗文化特色,运用实地调研、采访非遗传承人、建立多媒体资源等途径对当地非遗进行资料收集。根据收集的资料制定相应的美术学习课程。例如,位于天津市的小学可安排学生对天津杨柳青年画进行学习。由教师对天津杨柳青年画进行调研,将调研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结合美术教学实际将天津杨柳青年画进行教学融合,带学生参观参与年画的制作过程,从创稿、分版、刻板、套印、彩绘、装裱到创作寓意全流程学习。通过年画教学系统的建立提升学生的审美以及对非遗的认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非遗融入美术教学的独特优势。

(三)关注对非遗融入美术课程的实践探讨

在将非遗文化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要实现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一定要正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课程优化。例如,在非遗文化体验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非遗教学课程后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等,做到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美术作品的鉴赏,还应借助非遗文化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实现非遗文化与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的完美契合。通过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非遗文化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同时,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非遗匠人的工匠精神,使非遗与美术课程的融合不仅只停留在形式上,还使二者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这不仅实现了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优化了美术教学方式,还使当地非遗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四)建立非遗文化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的教育体系

非遗教育体系的建立主要体现在农村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三个方面:一是非遗观念在小学美术教育体系中的建立;二是非遗技能在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中的传承;三是非遗文化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塑造作用。

非遗观念在教育体系中的发力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文化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更深层的精神教育。此三点围绕非遗观念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非遗观念的教育体系。文化教育,是指非遗文化对于学生文化认同感的教育,文化自信和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价值的独有特性。审美教育,指的是针对小学生尚未完全形成的审美观进行指导教育的过程,对小学生美的理解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更深层次的精神教育,指的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大国工匠精神,当今科技和产业结构的变革正需要此类精神以适应时代需求。

之前,非遗技能的主要传承方式大多是工匠师傅对徒弟的言传身教。而此种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易导致非遗传承出现断层,更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新教学模式的涌现不仅能规避此类问题,还能突出教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非遗技能的教育是以实践为主的文化教育,不能脱离文化谈实践,也不能脱离实践谈文化,二者相辅相成。非遗技能教育与时代背景的结合才能催生非遗传承延续的内生动力。

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非遗文化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展现文化价值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非遗文化具有在地性以及独特的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小学美术课程后使教育内容更具有张力,对创新型教育更有辅助作用,为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不竭的创新源泉。

猜你喜欢
美术农村课程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创意美术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