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以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进,社会对信息通信领域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由此不断增长。作为高校信息通信类专业应该制定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培养更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在对当前社会人才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的基础上,将国内部分高校信息通信类专业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高校进行对比,找到了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以该信息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目标为导向,从专业分类、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机制构建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全面探讨,为制定科学完善的信息通信领域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照。
关键词:信息通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引言
高校是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端人才的主阵地,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向学术型、技能型两个方向发展。学术型人才主要经由做实验进行技术理论层面的研究,以此探究相关技术的原理和发展规律,成果主要是以论文形式体现,其在构建科学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技能型的人才则重在将理论转化为成果,通过研发产品充分体现理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的重要价值[1]。经由几十年发展,我国可以说是厚积薄发,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术型人才。到目前为止,我国无论是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还是国际专利申请量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把理论转化成为企业产品这个环节上我们依然比较薄弱,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国目前的技能型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本文就信息通信领域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研究,其目的就在于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这在为当前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最大的信息通信领域培养急需人才方面意义重大。
1. 信息通信领域制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思路
信息通信领域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思路,从本质上看,主要是指培养能够完全符合工业、工程和运营等一线岗位能力需求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其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熟练的技能操作技巧,尤其是要具备能把抽象理论转化成为企业产品的能力。制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要让培养的人才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还要经由实习实训或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使其具备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只有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展,才能为其踏入工作岗位后从事新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于此,高校在制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时,一定要针对企业设备制造、应用开发、工程设计等岗位需求,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目标、开发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构建评价机制,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为信息通信领域培养大批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为全面提升我国这一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2. 信息通信领域国内外高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2.1 国内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我国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虽然我国高校本科在校生已突破千万,但当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真正具备开发、设计和创新能力的人却是凤毛麟角。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层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度关注理论传授,学生参与实践训练的时间严重不足,形成一种比较典型的学术型人才培养导向[2]。近几年,国家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在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一些重点大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这与国家提出的标准和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2 国外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情况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等知名大学在进行课程体系安排时,基本都是前两年上必修课,后两年开设专业课。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学校都拿出专门时间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即使是必修课,也包含有大量的企业实践课内容,学生不仅到企业实习实训的课时比较多,而且方法也非常灵活。同时,这些高校还制定和实施了专门的实践计划,要求学生在大二时就要参与三个时间段的职业培训和企业实践。加拿大的一些工学院,明确要求学生大学毕业前,必须要有累计两年的企业实践经历才能毕业,为此,从大二开始,学校就组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带薪实习,教学实施是典型的岗课结合模式。正因为欧美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应用型工程能力的培养,并由此制定了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我国学生相比要强很多。
3. 信息通信领域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工科类高校理论上都设立了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明确。多年来,我国高校大都是严进宽出,获得入学资格非常难,但是入学后的毕业相对比较宽松,学生只要能每门学科拿到规定的最低学分,就能拿到毕业证。正因如此,很多学生大都把能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作为上学的目标,而学校也没有从更高的标准层面对其严格控制,致使很多学生毕业后不仅理论学得不扎实,做工程项目的能力更是严重缺乏。
3.2 专业划分不科学
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观点,信息技术作为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其知识更新速度大都以年计,而且时下的第四次工作革命也是以信息技术领域的量子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很多大学的信息通信类专业,其划分本来就是采用的十几年前的老标准,虽然时代变化了,而且从中也分出了更多的专业门类,但很多学校并没有及时针对这种变化适时做出调整,致使培养的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陈旧,毕业后也难以适应企业新岗位、新技术的标准和要求。
3.3 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是信息通信类专业学习理论知识、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和根本。经由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很多知名高校都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研发,一些新理论、新技术陆续出现,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以及教育教学巨大惯性的影响,很多高校的信息通信类专业并没有将这些新理论和新技术完全纳入课程体系,而且有太多的高校把大部分精力用在理论课程的建设上,对于能够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却关注甚少。
3.4 教学模式不新颖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信息通信类专业的教学来讲,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标准和学校育人目标的本质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但是在目前,有太多高校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大多数高校教师授课采用的都是大合堂模式,几百人坐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其教学成效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课后到阅览室自学就成为高校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3.5 评价主体太单一
科学而正确的教学评价不仅是高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身更快提升的重要途径,而且评价评估的过程实际也是对高校教育教学行业和办学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学校评价和评估的主体主要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虽然国家也成立了专门行使此职能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科学完善的工作体系,这种过度依赖单一主体的評价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越来越成为阻碍高校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不可忽视的要素。
4. 信息通信领域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解读
4.1 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本身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端人才的主阵地,其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育人目标时,就要紧扣时代要求,在对人才和技术市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研究、开发、设计、运营和管理等环节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集应用开发、工程设计、设备集成、技术转化于一体的应用型工程师[3]。只有以此为导向,才能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积极教授最先进的信息与通信专业理论,同时在与大型企业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展实习实训,为培养一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夯实基础。
4.2 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分类
信息和通信技术引领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并由此成为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推手。针对这一全新的变化及该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工信部结合我国对通信工程技术人才具体需求,从专业层面将通信类工程师划分为有线传输、无线通信、电信交换、数据通信、5G网络等九大类别。高校信息与通信类专业要以此为参照,全面了解不同类别工程师的考核标准,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及时将专业建设内容与其进行有效对标,特别是要全面添加当前课程体系还没有涉及的与尖端技术相关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培养的学生顺利成长为信息和通信领域应用型工程技术高端人才。
4.3 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课程开设
在信息通信类专业的课程开设上,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构建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光纤通信课程、电子技术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几大专业课程群。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生知识结构需要,开设系统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以提升学生技能操作水平为导向,以实现知识到能力迁移为目标,参照国外高校办学经验,开设科学足量的实践实训课,让专业理论课、公共基础课和实践实训课三类课程做到优势互补、互相融合、共同发展,构建起系统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当前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应用型信息通信人才提出的全新标准和要求,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课程保障。
4.4 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教学模式
要想全面实现信息通信专业的教学目标,高校就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一套融综合实验、实习可视化和集成化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以互联网为载体,学生登录后就能对课程体系中呈现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模拟仿真实验,使其更加直观易懂。这一模式学生不仅可以进行远程操作,而且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登录,双方或多方在协同配合中共同完成一个或多个信息通信专业的模拟实训场景。由于借助了最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所以这一模式实现了由实践技术到专业理论的完整映射,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电信、通信领域的各个环节,并能及时建立起对应知识点和具体技术的有效关联[5]。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在通信网中的实践和应用,而且还能让他们系统地把握各个知识点、技术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构筑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4.5 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模式
高校要想构建起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式,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构建教学主体与办学主体相统一的评价机制。不管是专业理论教学还是实践实训教学,要想对最终结果进行评判,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最有发言权。所以学校在衡量育人成效时,就要设计“1+1”式的评价主体,即一方面学校分管教学的部门要参加,另一方面学生也要以院系学生会为平台,派代表参加,这样才能让评价结果更科学、有效、合理。二是改变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评价模式,把对学校教学和办学成效评估交由独立的社会第三方。由高校内部人员进行评估,不管是教学部门还是在校生,都难以做到公正客观。所以目前社会比较流行的是由第三方负责对学校进行评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上级主管部门邀请各个行业专家组成的机构;也可以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关联度比较高的多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组织。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其评估的内容不仅与社会用人标准、社会最新技术要求联系密切,而且最终结果会更加真实可信[6]。
结语
总之,社会已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科学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而人才则是研发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高校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阵地。当前,信息与通信专业作为全面推动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快速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正越来越被各工科类高校重视。要想真正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高校就要首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国家对人才提出的全新标准,针对当前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并实施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信息与通信专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唯有如此,才能为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单树民,龙鹏飞.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10):34-26.
[2]李赓,张长森,吴君.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7,(11):184-186.
[3]钟晓勤,瞿志豪.构建现代机械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37-38.
[4]陈峥滢,刘波,赵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9,(1):11-13.
[5]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9):5-8.
[6]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9,(5):58-60.
作者简介:王子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通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