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动人
——花卉系列创作有感*

2023-03-12 08:11包双梅内蒙古艺术学院
美术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花卉色彩绘画

文/包双梅 [内蒙古艺术学院]

花卉作为绘画史上重要的题材,自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出现,描绘于公元前的植物插图,利用简单的平涂,给人以质朴且纯粹的感觉,富有强烈的装饰风格。而后从文艺复兴至19 世纪,诸多画家都通过笔下的绽放的花卉传达生机与美丽,展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近现代风格的花卉作品则承载了人们更多的情感与向往。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以鲜明的特色、独立的视角,通过专业的绘画构图方法赋予现实的花卉以艺术的面纱,展现在画面之上、方格之间。花卉形象是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以独特的魅力给人以愉悦享受的同时,传递着人类有关于美好的心愿与祝福,寄托着人的情感。结合当代绘画创作语境,展现出当代中国花卉作品的特殊魅力。

《花卉静物》是笔者这些年创作的系列作品,通过探寻花卉中的情感意蕴与审美意识,来表达笔者对生命的挚爱与美好的渴望。这一系列作品在不同的色调情绪之下呈现了不同的美感,在创作中,笔者尝试给予花卉以自身情怀,将花卉所蕴含的情感寄托转化为一种特有的精神力量展现在作品当中。在创作过程中,“花卉”这一意象反映了笔者的个人情感与态度表达。这种源于内心深处自发的情感反映同时加深了对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

首先,笔者的创作初衷是源于对花卉的喜爱与细腻情感的找寻。最初笔下的花卉静物多为写生如《花卉静物-1》(图1),在不同环境效果下去发现花卉不同面的美好,成了我最初的向往。这如同德加笔下描绘的舞女,是对美最纯质的表达。在后期,我不再满足于通过写生来表达这份美好,在我臆想的世界中,更多富有情绪的花卉将我脑海之中空白的画卷慢慢填满,也就是这段时间的创作经历,让我通过花卉感受到了更为细腻、饱满的情感,我渐渐开始借用花卉形象来言喻女性的情感表达,通过结合具象与非具象的造型方式来展现我作品中花的形象。根据画面的整体效果的需要再进行深入刻画,以求“花”能传情达意。在潘玉良的花卉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画传统技法与印象派的融合,关紫兰的花卉作品可以让人感知到狂放的激情与明亮的色彩,而丘堤的花卉作品在保留温婉娴静的同时也有奔放的感情表达。在我心中,这些花卉折射出的女性形象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亦是一个时代的进步。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上,使我重新审视了中国油画作品中蕴含的女性形象。中国艺术家立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之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族特色与西方油画的技法相结合,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意蕴。笔者也希望将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投射在创作上,让作品呈现出了多彩缤纷的面貌和独特形式的绘画语言以及强烈自身情感的表达,进而充分体现出了女性题材艺术作品的价值意义。

其次,从作品的造型结构而言,花卉系列作品以西方油画的创作形式作为基础,重点表现花瓶中含苞待放的花朵,画面整体渲染出生机盎然的状态,例如在作品《花卉-1》(图2)中,并没有太过刻意地描绘花卉的客观形象,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构成画面。注重感性的直觉与率真的表达方式,将自身的生活体验通过作品进行传达,让观者能有主观情感的延伸。在构图方面,采用稳定的三角式构图,将主体花卉置于不同形状分割的空间之中,通过花瓶与底座的延展性使画面更具分割式美感。在作品《花卉-2》(图3)中,笔者尝试通过展现花瓣叶子以及不同造型的花瓶在画面中的组合效果。力求达到繁而不杂,简而不空。而过度繁复的构图会对画面的表现力造成一定的损失。引领观者视觉焦点集中在简单的物象中,从而引起美好遐想,使得观者从画面延伸到现实生活,进而更好地与画面美好的氛围相融。在创作过程中,笔者尽力地想把对花卉的印象表达出来,同时也将作品的朦胧感注入当代艺术语言中,这份实践运用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折射的过程,将作品投身于生活,将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认识倾注于笔端,此时作品本身就附加了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和表达。不再追求客观机械化的塑造,在创作中探索中表达出自身对生活的情感和追求。

图1 包双梅/ 花卉静物-1

图2 包双梅/ 花卉-1

图3 包双梅/ 花卉-2

图4 包双梅/ 花卉2021-9

图5 包双梅/ 花卉2021-6

图6 包双梅/ 花卉-3

图7 包双梅/ 花卉-4

再次,从色彩而言,在作品《花卉2021-9》(图4)中,画面整体色调偏冷,画面的主要基调为大色块白色、黄色以及绿色。在花朵的冷色处施以暖色进行点缀,试图让人感受到绽放带来的生机,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让边上的黄色花朵与主体的白色花朵从色彩以及造型上产生呼应,画面中的叶子、桌子、盘子、窗户等则是以深色为主,通过色彩造型上的互补突出画面主体。在背景处调以红紫色,使得画面的冷暖色调达到一种平衡。运用色相对比、色彩的明度纯度对比丰富画面效果。在用笔上,通过笔触的大小,让画面产生松紧有致的对比感,富有肌理感,每一笔看似随意的笔触都张扬着创作者对生命的执着。在画面中,笔者有意识地削弱主体的具象因素,力图以简单的造型突出视觉效果,以言简意赅的形式突出主题。而在作品《花卉2021-6》(图5)中,笔者则是通过更为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心中花卉的另一种美感与灵动感。通过更具个性与灵动性的形式,给予花卉更多样性的表达。让同色块与不同的色块之间产生联系,通过对疏密的用笔方式、厚薄的色彩变化等方面进行调整,使色彩在布局上富有节奏韵律感。同时根据画面的需要,在画面色彩冷暖之间、明暗之间让其产生出不同的变化。画面中花朵的造型不一,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面,这样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视觉效果上,也体现在冷暖关系之中,从而形成更加生动有趣的画面。高纯度的色彩对比,也会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通过强调绚丽多姿的色彩,释放架上绘画原本的魅力。

在作品《花卉-3》(图6)中,笔者根据花卉静物以及其他物体的结构走向来安排笔触,让笔触充分展现物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在绘画的过程中通过充分运用色彩间的调和与对比实现色彩间多样的融合,这个过程不单单是颜色的表达,更是绘画作品载体的灵魂。如此富有魅力的色彩使得画面更丰富、更富有张力,同时赋予画面一定的平面装饰性,色彩的运用反映着艺术家的情感与个性,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可以更好向观赏者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作品中,笔者并不追求浓艳的视觉效果,而是更希望用简单的纯色概括,正是这种纯粹,有力地表达出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在作品《花卉-4》(图7)中,笔者尝试在花卉创作中增添新的元素,多个元素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明显的对比以及层级关系。这种关系的产生不仅可以促使画面中的空间层次更加明显,还能产生一种视觉上的美感,颜色的对比也更加明艳且激烈,形、色、线在画面上组合排列,将笔者心中真挚热忱的情感营造出来,同时也是对画面深层次内涵质感的表现提升。

最后,从情感观念而言,笔者并不单纯注重作品色彩、构图、笔触等在理论上的和谐,更在乎的是绘画语言的表达与情绪的渲染。希望可以通过借用花卉的样式,实现更高情感境界的追求。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活动中个人情感往往是把握普遍情感的一个媒介。艺术家可以通过对自身情感的体验而对其有所感悟,甚至可以从自身情感材料之中实行‘移植’和‘借用’……实现其对情感概念的形象性表达。”随心、随性的表达使女性画家在作品的形式上、材料上、创作技法上亦可达到多样、丰富、自由的境界。情感真正成为了当代中国女性绘画创作的驱动力,它让当代中国女性绘画焕发出无比灵动鲜活的生命气息。“花卉”这一意象,寄以大部分女性对于生活的情感和生命感悟,将生活中每一件事物予以生命和情感,这与文艺角度上的象征表达正好达成一致。画家重视每一个创作环节,使画面的每一个部分都具有情感表现力。画家在创作中展示真实的,与生活、自然、心灵紧密相连且毫无伪饰的真情,自觉地还原女性本真的气质。歌德曾经表示,自然存在的相关元素,给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灵感来源。花和女性有一定相关性,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大量乐趣和情怀,所以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频繁利用花卉作为主题。诸多女性画家也认为自己和花存在一定联系,以此作为主题,有利于表达情感,还可以实现对自我的关照。

在创作中,当代画家在色彩、形体以及构图等方面,注入了对于时空以及思想的诠释,作品也从画面的表现上升到了情感的交流之中。在绘画中倾注对于生命的思考与认知,然后结合画面,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完善,更好地借助于花卉来传达内心情感。

综上所述,花卉是人们对于美好的具象表现,是视觉层面、心灵层面的需求,笔者力图通过花卉作品表现出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行感情的表达或者传递。花卉题材作品传承至今,早已经摆脱对于花卉本身欣赏的局限性,更多的是将艺术家的经历、性格、情感最终物化于花卉作品的精神之中。作者与观者对于美好题材从审美上的追求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在创作中,笔者依托于这份美好传达了对于“女性精神”的赞扬、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美好的坚持。而花卉在这其中,起到了托物言志的作用,它包含了笔者的理想与人格化思想,传承着新时代下众多艺术家的追求,传承着人民心中的时代精神与愿望。让观赏者与画家产生更多的共鸣,这也是为什么花卉题材经久不衰的原因。通过研究对花卉作品的元素和精神表现,丰富了创作的语言表现形式与手法,做到以“情”动人。

花卉系列创作是笔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感表达的再认识与发现,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当下,我们要立足于当代中西方文化多元化发展和交融的背景下,探索具有当代中国鲜明时代特征的绘画语言。在作品中逐渐找到与自身审美意向相融合之处,为创作出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当代性的中国花卉题材艺术作品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花卉色彩绘画
李鱓·花卉十二开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花卉之二》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