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新然
陶新然/ 12:12:23 油画 200cm×251cm 2018年
陶新然/ 大型创作 油画 245cm×245cm 2016年
画素描,画油画。素描确定结构位置,油画斟酌色彩。钉好画布,刮胶刷底,铅笔起稿,油彩上色,完成作品。只用油画、铅笔,还是很有乐趣。绘画有限且不那么重要,但意义一直存在并一直持续下去。越来越相信长久持续的品质对于做事情的重要意义。绘画作用于人,所以始终围绕人的基本感受、情绪、喜怒哀乐等。想到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很多作业,但是跟人的情感有关的却鞭长莫及,因为画家也不知道自己下一张画画什么,所以人工智能的作品是人工智能的,而画家的是画家的。两种类型,互不取代。绘画的很多实践思考是要落实到感受和图像上,用文字来说清楚这个事,不是一个逻辑,实在词不达意。即便是解释自己的画也是这样。只能生硬地把画面里粗的细的、方的圆的、深色的浅色的等说一说,至于为什么有这样安排大小、前后位置、深浅变化,全是感受,这棵树放在这感觉更对位,就是个人的感受,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够,这个东西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每件作品更像是一个思考、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断反复,辛苦又乐在其中。油画的薄厚、灰暗、纯亮,反反复复出现在我们的作品中,并一直变化。投入时间与精力,一点点自然而然形成个人的特点,尽可能地完整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整个过程,一些尽量简单的图形,方形、长方形,大的小的组合起来,面积大的平涂,很亮的区域和一些纯的灰的深色的复杂繁琐的线条树影等对比,很难说清楚真实的风景就这样或者肯定不是这样,所以画里确定的和不确定的观者会有不同的体验。每种方法会越来越成熟,画面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这个过程有时需要跳出来旁观,以辨真假虚实。所有这些思考伴随油画创作、生活交织在一起形成现在的面貌,形成自己,形成这样的画面。所以不停地画着,不停地认识,不停地改变。
以绿地、戈壁、沙丘、黑森林为主题的系列绘画是我的写生与创作方向,这些选择的过程,是通过有北方地域特征的四季写生而确立的。由此生发的风景绘画空间,是当代绘画由写实再现的透视空间向二维平面结构的发展。对生活中熟悉的场景的秩序再构建,疏密搭配,大小块面的节奏组合是绘画空间感受的偏主观表达。
各种表现形式、油画技法总是以新奇的样式和变幻的色彩感染着我们,然而那种古老而粗率的画却更吸引着我。原始艺术的树皮画、两河地区凝视的大眼、埃及陵墓柱廊深邃神秘、伊斯兰细密画,这些古老的技艺比现代更现代。我们不仅要立足当下,更要回头看,从古代先民那里得到更多启发。通过分析古埃及艺术平面的、秩序的、无透视的、向四方扩的结构特点,面对写生与创作,思考草原及熟悉场景的绘画空间形态,同时又有自己新的尝试,用结构支撑大幅画面,探索适合个人的油画技法,以贴近个人趣味和经验的表达。
多次前往草场深处、牧区、林区进行写生,这里人烟稀少,只有草木山石动物,不同地域之间结构迥异。没有人工修剪,草、树自由延伸甚至有些古怪,实际并不入画,不过这也可以排除很多叙事情节。平平的草地长出奇形怪状的草丛,像树的大小又没有树干,望不到头的绿绿的草场有时给你的并不总是生机盎然,更多的是一种蛮荒、顽强,可以感受到自然植物的生命。景物的安排前后搭配,主题的突出并没有多画细节,只是在形状、边缘线、高低、位置加以区别。少说话可以少误导,作品本身不需要解释什么,留给人们更多的空间想象。现实的场景,空气、光线、阴天、温度、行人、声音,这些影响着素描中的种种变化,造型的、秩序的、结构的,都与周围随时产生联系和影响。素描尽可能完整,确立框架,第一步很重要,所以要尽可能对景写生,照片辅助。
油画创作中对树的表达,通过长期的素描训练,深入进去再跳出来是一个取舍的过程。放在一个画面里,景物之间疏密的搭配,竖长的结构可以支撑大幅画面,前后粗细安排有曲有直,画里画外地思考带来新的认识和更广的视角,认识过去,看到未来,更少地局限在美术史的美学范畴。
陶新然/ 浑善达克深的色 油画 60cm×128cm 2018年
陶新然/ 浑善达克系列 油画 53cm×74cm 2017年
陶新然/ 白兰 油画 207cm×170cm 2020年
↑陶新然/浑善达克 油画60cm×60cm 2016年
↓陶新然/浑善达克系列 油画60cm×60cm 2018年
↑陶新然/精彩网围栏 油画70cm×70cm 2019年
↓陶新然/路向西 油画70cm×70cm 2019年
↑陶新然/白音敖包系列 油画80cm×80cm 2016年
↓陶新然/浑善达克 油画70cm×70cm 2016年
陶新然/阳光男孩 油画170cm×121cm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