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导演在电影语言与风格上的差异与融合

2023-03-11 17:40周文雄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2期
关键词:融合差异情感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电影的叙事方式、摄影技巧和音乐选择上,还反映在角色塑造、符号象征和情感表达方面。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导演之间的文化融合也变得日益普遍,为世界的电影爱好者们带来了更为丰富的电影观看体验。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西方导演在电影语言与风格方面的差异和融合,探讨这种现象对电影产业和观众的影响,以及中西方电影发展未来可能呈现的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电影制作者和观众提供一个综合的、跨文化的视角。

1 中西方电影语言的差异

探讨中西方电影语言的差异,需要深入分析各自的历史背景、文化差异、具体的语言差异对电影语言的影响。对这些方面展开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电影制作的不同之处,为跨文化电影交流提供更深刻的洞察视角[1]。

1.1 中西方电影语言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中西方电影语言的发展历史受到技术、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反映两者的文化传统。西方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早期实验性电影,而中国电影的历史则较短,始于20世纪初。这一历史差异影响了电影制作的发展轨迹。西方电影的早期叙事传统强调故事结构和角色发展,而中国电影在其早期发展中更多地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和故事传统,这使得中西方电影在叙事方式和表现风格上有明显差异。

1.2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电影语言的影响

文化背景对电影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电影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情感表达,这在电影中体现为情感的直接展示。主角也常常是一些“天选之子”,他们的经历十分特殊,即便是看似普通人的主角,其性格特点也异于常人。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礼仪和道德,这在电影中体现为更加含蓄的情感表达和对社会价值观进行探讨的偏向性。文化差异还表现在影片的符号和象征性意向的使用上。例如,西方电影中常见的象征性物品有《圣经》,著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角将挖隧道的小锤子藏在《圣经》中,而呼应了《圣经》中所写的“救赎之道,就在其中”。而东方电影由于没有相关的宗教信仰,就不会使用这种元素。这些符号的使用反映了不同文化对象征意义的理解和赋予的深刻内涵[2]。

1.3 中西方电影语言的具体差异

在叙事方面,西方电影通常采用线性叙事结构,强调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情感变化。情节通常按照起承转合的传统方式呈现,故事情节和角色成长是同步进行的,这种叙事方式在好莱坞电影中尤为典型。相比之下,中国电影相对更倾向于非线性叙事,强调意象和象征性元素,如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经常采用插叙手法。对往事的追述使得观众能窥斑见豹一般,感受到叶问、宫二等武学宗师颠沛流离的一生。这种叙事差异反映了文化观念对叙事手法选择的影响。

在视觉呈现方面,西方电影注重用镜头讲述故事,追求高质量的视觉效果。电影制作者倾向于运用广角和特写等不同的摄影技巧,以创造引人入胜的画面。中国电影则常常追求画面的美感和意境,借鉴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如张艺谋的《影》,全片采用如水墨画一般的黑白色调,传递了浓浓的中式美学。这种差异在电影的视觉呈现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也有显著差异。西方电影常使用交响乐或流行音乐来强化情感,音乐与情感表达紧密相连。相反,中国电影可能更多地使用传统音乐元素,如古琴或二胡,强调文化背景和情感内省。音效在西方电影中通常更加强调环境音和特效音,以带给观众感官上的震撼,而中国电影可能更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3]。

2 中西方电影风格的差异

2.1 中西方电影风格的演化和演变

西方电影风格的演变包括从早期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转变,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的发展等。这些技术创新推动了电影叙事和视觉表现的进步。同时,西方电影也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就美国电影而言,有:1895年到1920年的萌芽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的好莱坞黄金时期、1967年至1976年的新好莱坞时代等。每个时期,西方电影工业都塑造了不同的电影风格和主题。

中国电影风格的演化同样也受到技术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对妓女进行改造,摆脱旧社会融入新中国的事迹。改革之后,商业电影崛起。电影风格日趋多样。中国导演在电影风格上也表现出多样性,从“五四运动”时期的现实主义到第五代导演的艺术性探索,再到现代商业电影的崛起,中国电影的风格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所变化[4]。

2.2 中西方电影风格的具体差异

(1)题材与主题。中西方电影的风格差异从各自的选材和主題可见一斑。西方电影通常更倾向于现代主题,探讨个人的实际生活问题,强调个体和社会的冲突。因此他们偏爱战争、家庭等题材。如讲述绝不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传奇经历的战争片《血战钢锯岭》,聚焦爱好和平的个人理念与被迫上战场家国使命之间的冲突。又如家庭片《我是山姆》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相当于七岁孩童的父亲,与有关当局争夺女儿抚养权期间发生的故事,探讨非正常人士能否抚养子女,给予子女关心和爱护的问题。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可能更注重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表达,以电影探讨中国的民族性,代表作有张艺谋的《红高粱》。

(2)情感表达与调性。电影风格还涉及情感表达与调性的差异。西方电影往往强调情感的直接表达,情感高潮明显,有时夹杂黑色幽默或讽刺。相反,中国电影可能更倾向于内敛、含蓄的情感表达,通过隐喻和象征来传达情感,强调情感的控制和克制。

(3)艺术风格与视觉呈现。视觉呈现也是电影风格的一部分。西方电影在摄影技巧和视觉效果上通常更加注重写实,追求画面的逼真性和精细度。与此相反,中国电影常常注重画面的美感和意境,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通过色彩和构图来传达情感和主题,如张艺谋电影所体现的影像美就非常典型。

3 中西方导演的融合之处

现如今,中西方导演在创作时吸收对方文化元素已成为电影创作中越来越常见的现象。这种跨文化融合充实了电影作品,为观众呈现了更为多元和具有创新性的电影体验[5]。以下将探讨中西方导演在创作中吸收对方文化元素的情况,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一现象。

中西方导演之间互相吸收彼此的文化元素在电影制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导演在探索中国文化方面表现出浓厚兴趣,吸纳了东方哲学、历史、艺术和民间传说等元素。反之,东方导演也积极借鉴西方电影制作技巧、叙事结构和视觉特效。这种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使导演们能够创作出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电影作品。中国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就是一个成功吸收西方电影元素的例子。这部电影将中国古代武侠传统和西方动作片的元素相融合,采用了大量的特效,创造出华丽的视觉效果。同时,电影也保留了中国文化元素,如秦灭赵国时,赵人不避不退,只为了不断书写自己国家的文字,这一幕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书法不仅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而赵人无惧生死的态度,也正是那句“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的体现。这部电影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成功,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体现出文化融合的力量。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在其《杀死比尔》系列电影中也充分吸收了东方文化元素。尤其是第二部电影《杀死比尔:终结篇》中,他运用了日本剑戟片(日本电影里一般以武士、浪人作为主角,追求真实感和逼真效果的冷兵器动作片)的元素,包括日本剑道和日本漫画定格般的视觉呈现。这种吸收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动作场面,还为观众呈现了全新的动作美学,表现了导演对亚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6]。

4 影响与趋势

4.1 中西方导演的差异和融合对电影产业和观众的影响

中西方导演的差异和融合对电影产业和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中西方导演的差异促进了多样化的电影供应。观众能够在电影院中看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风格的作品,这为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现如今,随着全球化的日趋深入,中国导演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西方观众在电影院里通过电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其次,导演的融合创作为电影带来了创新和创意。导演们吸收对方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跨文化影响力的作品。这种创新激发了电影产业的发展,鼓励了更多导演和制片人跨足全球市场。然后,观众也受益于中西方导演的融合。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追求和审美取向,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这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缩小了文化差异,加深跨文化交流[7]。

4.2 未来中西方电影风格和语言的可能趋势

中西方电影风格和语言在未来可能呈现的趋势:第一,跨文化融合将进一步加强。导演们将继续吸收西方文化元素,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多样性的作品。这种趋势将推动电影行业走向更多元化和全球化。第二,电影语言的多样性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导演们将探索不同的叙事方式、视觉呈现和音乐运用,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这将丰富电影的表现形式,使电影更加具有广泛吸引力。第三,中国电影市场将继续崛起。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这将对电影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西方导演将继续寻求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而中国导演也将更多地涉足国际市场。第四,电影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电影不仅是娱乐工具,还是传递文化价值观和故事的媒介。通过电影,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加深跨文化的联系。

5 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中西方导演在电影语言与风格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与融合现象。分析发现,中西方电影的差异源自其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种差异正在逐渐被融合和消解。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为观众带来更多多样化的电影体验,还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未来,观众可以期待更多中西方导演在创作中吸收对方文化元素,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深度的作品。同时,电影产业也将继续朝着更加多元化和开放的方向发展,为观众提供更多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偏好的作品选择。

引用

[1] 李俊华.浅析第四代电影导演的创作理论与实践[J].数字传媒研究,2019,36(12):28-30+35.

[2] 田一然.歷史底蕴·民族文化·现代意识——中国“第四代导演”电影创作论[J].电影评介,2023(10):39-42.

[3] 任泓璇.诗意与纪实:艺术电影的回归(1979—1984)[J].电影文学,2022(3):41-43.

[4] 林玮,高懿.扩张型/收缩型城市的视觉生成——解读21世纪初第六代导演电影的一种视角[J].当代电影,2023(10): 154-160.

[5] 吕敬一.中国80后电影导演现实主义风格探析——以《北方一片苍茫》《心迷宫》《美姐》为例[J].声屏世界,2022(21):66-69.

[6] 刘藩,孙颖,王佳颖.中国电影导演、编剧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建议[J].中国电影市场,2021(12):18-26.

[7] 王赟姝,吴英华.跨界融合:中国电影导演新力量的变革与反思[J].电影新作,2020(4):50-56+1.

作者简介:周文雄(1972—),男,江西九江人,本科,三级导演,就职于九江市文化创作研究中心,导演、编剧。

猜你喜欢
融合差异情感
相似与差异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融合》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找句子差异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