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张文岚 郭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诞生了伟大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在历史发展中,随着时间荡涤和洗礼,越发显出其价值所在、光彩熠熠的珍宝。这些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文化精品,具有重大的传承意义。内地西藏中职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国家复兴、民族融合、文化传承和自身全面发展。本文立足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西藏中职生的文化浸润教育,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内地西藏中职生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1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华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对华夏儿女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在中职教育领域也具有非常好的教育前景。
(1)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的题中之义,也是宣传贯彻中国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各民族人民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终于寻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康庄大道,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康庄大道是对悠久中华文明的传承,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的教育教学,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中职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基本国情、文化内涵,有助于加强青年一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理解,进而在思想上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在理想追求上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求。
(2)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有利于青年一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增加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青年一代的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明天,不断增强对青少年一代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教育,就是在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来某一重大领域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这对于推动文化在未来某一重大领域的传承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3)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有助于青年一代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教育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深入发展,立于世界大潮流当中的中国社会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压力。青少年学生成长在这种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也更加鲜明。但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和道德,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在这种状况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帮助青少年一代学生树牢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4)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存在着不少的困境,面临着许多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政府不断重视下不断强化,在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培养青年一代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增强他们在文化上的自信自强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尤为突出。然而,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在具体方面还存在不少困境。例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进步提升的空间;系统性、整体性教育内容还存在开发研究不足;过多地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对于精神内涵的阐释,课程和教材体系在优秀传统文化上的体现有待完善;教师队伍和教职人员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整體素质有待提升;学校、家庭、社会等共同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合力还有待进一步强化等。以上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的落实和完善。
2 内地西藏中职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在从古至今所经历的漫长的社会演变中所形成的文化形态的总和,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因而中华传统文化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或者某个方面存在民族特征以及精神取向的差异。西藏中职生的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都与内地文化存在着民族性差异,加之时代发展变化、教育体制改革、不同文化的入侵,以及中职生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变等,都会对内地西藏中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产生一定的影响。
2.1 民族差异性的挑战
少数民族中职生有自身的文化传承,这种文化传承伴随着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主流思想。这很容易使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在认知本民族文化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上出现偏差,进而出现以下两类情况。第一,认不清少数民族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大小关系,片面地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热衷于学习本民族文化。第二,错误认知少数民族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之间的传承关系,以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本民族文化传承的舍弃,从而拒绝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两种情况都是对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概念和范畴上的混淆,都是少数民族中职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面临的挑战。
2.2 教育现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
实行素质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但部分中职院校缺少专业的国学老师,同时又迫于学生基础导致的升学、就业压力以及父母对孩子殷切的期望,现阶段学习成绩依旧贯穿部分少数民族中职生求学过程的始终。这些少数民族中职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大学之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单单是学习任务,它贯穿求学各个阶段。由于中小学期间对成绩的重视,部分中小学校依然注重应试教育,促使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学习成绩上,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则较少,导致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先天不足”。第二阶段,步入中职院校以后,中职院校教育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两个阶段表明了受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和教师心中的重要性并不太突出,也体现了教育现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
2.3 学生本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漠视
少数民族中职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难克服的就是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漠视。这属于思想意识的问题,需要自身转变思想。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外在因素。部分少数民族中职生由于环境的改变以及外来文化展现出的“别致”,从而对外来文化产生更多的好感。这种好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本体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学。随着这种好感的持续深入,会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转变,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比不上外来文化,进而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内在因素。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这使得当地民众在思想认识上意识不到文化的重要性,迫于生计,一味满足物质需要。存在这一观念的少数民族中职生容易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不利于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少数民族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但由于这种功利思想的存在,导致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漠视。
2.4 时代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瑰宝。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在当前条件下,它的传承和发展却受到了一定阻碍。具体原因有,第一,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网络时代下的人们所能接收到的信息量也逐渐增多,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五花八门,分散学生精力。部分少数民族中职生来自边远地区,日常信息闭塞,五花八门的信息在诱惑着他们。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文化传承者的精力分散阻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第二,时代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快节奏的生活致使大多数人急于求成,部分少数民族中职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这使得他们在学习积累中,妄图速成,以取巧的方式弥补“文”的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想了解其奥妙,要持之以恒。而快节奏的经济社会却让很多人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这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目前,很多少数民族中职生无法体会到传统文化本身的内涵,学习流于表面,也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3 内地西藏中职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法
做好内地西藏中职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和传承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道远。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不断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涵养其中的时代价值,恰当把握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二者关系,把切入点和着力点倾向于放在有效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之上,大力弘扬教育教学中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弘扬和赓续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高度重视培育内地西藏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自豪感,重视引导中职学生逐步树立世界眼光,放眼全球。
3.1 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围绕新课程标准,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围绕主要任务目标,适时研发、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试点。在中职日常教学课程体系中的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多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护理、医学、化学等课程,应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和授课具体环节恰当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的相关内容,如适时介绍历代医学名人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典型事迹。同时,充分利用中职教育中的德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深入发掘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资源和精神内核,丰富中职学生的德育课堂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内涵和外延,创新性提升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效果提高。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倾斜,一年级新生所有专业的中职学生都要学习《大学语文》相关课程。此外,应当把传统优秀文化课程设置成为中职学生的必修课程,学习范围应扩大到思想、历史、文学、哲学、道德、技能等各个领域,同时在学生期末考核时将该课程成绩计入学生学期总成绩。
3.2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培养一支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进方法的骨干教师队伍,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中职教育的具体教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课堂模式,设立专业技艺教师特设教师岗位。应该把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作为毕生的追求,主动学习、钻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个人的言行举止,切实发挥表率作用。
3.3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改造着处在环境中的人,从而使人达到思想和行为上的统一。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重要方面,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大众,“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传统价值观镌刻在青少年的文化基因中,引领着人的行为,同时也给予少数民族中职生莫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刘慧(1988—),女,山东济宁人,本科,助理讲师,就职于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