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课程的融合路径

2023-03-11 17:07徐菀鑫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中华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英语教学需要探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课程的融合路径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融合的意义

1.1 推动学生自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应积极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整个英语教育流程,从而逐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加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师要让学生感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让他们能成长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将来为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1]。此外,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文化进行比较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主动自发地进行相关的学习,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各种文化虽然各具特色,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和共通之处,它们对于真善美的讴歌,对正义与和平的追求是一致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相融合进行教学,有利于在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全球各地的文化差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文化包容度,主动接纳前沿文化,坚守优秀传统文化。

1.2 有利于实现全面育人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关注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会使得学生缺少文化素养,不利于他们全面素质的提升。而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学科理念进行融合,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能力,还能促进他们感悟与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感知力和主动思考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课程相融合,进行相关教学,有利于实现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2]。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融合的困境

2.1 教師缺少融入意识

现阶段,一些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存在思维固化的问题。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西方的历史文化和日常习惯等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占比不高甚至缺失的问题相当突出,教师缺少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输出,导致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另外,一些教师虽然也会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输出,但是由于针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教师自己也未能深度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即使输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没有取得成效。归根结底,他们只把英语看作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未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教学相结合,忽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因此,整体的融入程度并不尽如人意。

2.2 教学资源有待完善

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效、高质量地融入英语教学,必须有相关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但当前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其内容比较重视对西方文化的展示,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比较少。就现有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来看,可以进行深入挖掘的空间也不大。如果只用这种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更为关注外国的文化和习俗,忽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3]。而教学资源的不足,也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难以架构起高效的、科学化的体系。

2.3 教学方法有待革新

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习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素质养成课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这和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理念是相通的。课程的人文性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三个方面协调发展,在掌握相关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同时,不断地开拓视野,提高自身思辨能力。虽然课程改革促进了英语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的革新,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仍旧因循守旧,更为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对语音、语法、词汇和修辞等知识点的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考察不够重视,使得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落后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包容性有待提高。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融合路径选择

3.1 重视顶层设计,系统性谋划行动框架

要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的融合取得最佳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内容主要涉及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等[4]。在顶层设计方面,要建立顶层的认知,要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相互融合和彼此共生的课程观念。在教学理念方面,要引导教师将知识的讲授与价值观的引领相结合,并将专业的教育和文化的教育结合在一起。要引导教师从知识维度、态度维度和技能维度这三个方面开展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英语教学,就是要与英文教学的语言目标、文化目标和交际目标等相契合,以此丰富英语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其次,要建立多元文化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为此,要建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学体系与教学框架。要引导教师明确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子目标,要在制定长远的教学规划的同时,确立阶段性的开展方案,并对教学任务进行细分。在课程的开展方面,要符合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要重点挖掘教学内容中存在的精神、人文方面的内容。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要打造既有汉语修养,也有超高的综合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要开展混合式的教学,积极拓展学习场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要在考试中融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以此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从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师综合能力和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对英语教学体系进行统筹与规划,有效拓宽学生视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到教材中、课堂中、实践中,进入到学生的头脑里,最终建立起文化平等的英语教学体系。

最后,要建立课程平台和建立良好的课程育人生态体系。在课程目标方面,要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智慧、改革开放的成果等融入课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以此强化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和社会组织及企业等一同建立合作平台,达成课堂讲授、互联网联动、实践养成之间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可以进行相关文化主题的活动,关注学习成果的应用情况,最终形成育人的合力,也要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该育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要保护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完整性与可继承性。

3.2 多个渠道合力,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的学习效果受课程资源的多样性的影响。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之前,首先需要深度探索教科书里与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部分,从而为教育提供更多的素材。教师需要主动整理教科书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价值取向、中华的风俗与节庆、中华的建筑艺术、饮食文化以及语言文化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归纳、扩充和深化,以便在英语课堂上能够更好地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的授课过程里,教师要以教科书的核心主题、词语及扩展阅读等部分作为基础,精选出其中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也要对教材单元内的西方文化做深度剖析,由此拓展出与之匹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此外,在数字化教育的背景下,老师们需要主动利用数字化工具,打造“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库”。在此资料库中,要融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如:中国的传统节日、独特的美食文化以及优秀的传统故事等。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既具有趣味性又富含深刻人文内涵的内容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技巧的同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他们用英语叙述中国故事、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3.3 優化教学模式,协同性打造活力课堂

要优化教学模式,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依托,以混合式教学为手段,打造信息化的课程生态系统。要协同国学课、思政课等相关课程,深化外语课程内容建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内容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文化导向,实现课程育人目标。要提供多样化学习情境与资源,以便学生开展泛在化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打破育人空间局限,拓展学习路径,拓宽学习场域,为开展人机交互学习、移动学习和丰富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实践活动提供有效支撑,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将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相结合。要引入主题探究和传播协作项目,以项目学习为载体,丰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体验;通过“识、论、讲、播”等方式,锤炼学生语言技能,提高其人文素养,检验其外语表达的准确性、得体性和有效性。要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和评价指标来实现“以评促学”,既基于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和反思日志等来追踪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又重视在阶段性考核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有意识地将其纳入固有认知体系,完善认知结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华文化传播力。

实施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基于平台资源及学习清单,自主或协作完成语言的识记、理解以及对文化的初识。课上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提问、探究、交流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好语言的创新性使用技能。课堂活动设计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设计注重交际性、目标强调潜隐性、过程崇尚互动性、方式凸显探究性。要通过客观视角的文化对比,在训练批判性思维的同时,夯实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输出能力。要采用立体化教学手段,协同打造活力课堂,最终实现学生中华文化素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4 结语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入到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辅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英语,也能增强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就业过程中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尤其是作为老师,为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更有效地融合进英语教学中来,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主动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育手段,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引用

[1] 袁伟红.“三新”视域下高中英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路径分析[J].高考,2023(5):165-168.

[2] 陈霞,刘凤英.中小学语文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路径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3(1):23-25.

[3] 陈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课程有效融合的路径探析[J].英语教师,2022,22(12):170-172+187.

[4] 王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融合的可行性路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6):108-110.

作者简介:徐菀鑫(1993—),女,仡佬族,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中华英语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