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瑶与千家峒探索

2023-03-11 08:12李媛媛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2期
关键词:瑶族族群历史

瑶族作为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盘瑶作为瑶族的主要支系,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主题。千家峒是瑶族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瑶族的“桃花源”。它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对瑶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盘瑶,这种影响更为显著。然而,尽管千家峒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知,但对于它与盘瑶的具体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塑造和影响盘瑶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却鲜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和揭示千家峒与盘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盘瑶的影响。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千家峒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盘瑶在千家峒的繁荣发展,以及千家峒对盘瑶的影响,为瑶族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解,同时为保护和发展瑶族文化提供参考。

1 千家峒的历史文化背景

1.1 地理位置

千家峒位于我国湖南省永州市的江永县。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四面环山,平均海拔在千米以上。这里的地形既有崇山峻岭,又有广阔肥沃的良田,形成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此外,千家峒拥有大片的原始次生林,总面积约8万亩,为瑶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千家峒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四周被高山环抱,仅有一个地名为“穿岸”的岩洞通向外界。这种地理环境使得千家峒在历史上长期与外界隔绝,保留了丰富的瑶族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1.2 历史起源

千家峒的历史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是瑶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据《千家峒源流记》等古文献记载,千家峒是瑶族先民的聚居地之一。这里曾是一个被四周高山环抱的平原,有一条大河贯穿其中,土质肥沃,适合耕种。这里的瑶民过着安定繁荣的生活。然而,到了宋、元之际,官府的侵扰使得千家峒的瑶民生活陷入困境。据记载,当时粮官到千家峒察看,瑶民盛情款待,粮官久留不归。官府误以为粮官被害,派兵围剿千家峒,使得瑶民被迫离开这个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流离失所。尽管历史的变迁使得千家峒的瑶民被迫离开他们的家园,但他们对千家峒的记忆并没有因此消失。瑶民的后代们仍然记忆犹新,他们在传说和歌谣中传唱着千家峒的故事,讲述着他们的祖先在这个地方如何生活,如何建设他们的家园。这些历史记载和传说,成为社会大众了解千家峒历史起源的重要来源,也使得千家峒在瑶族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1.3 文化传承

千家峒作为瑶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瑶族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千家峒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瑶族的语言、习俗、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据史书记载,千家峒的瑶族先民主要使用瑶语支的“勉语”或“标敏”方言[1]。他们的生活和社会习俗,如建筑、服饰、饮食、婚嫁、葬俗等,都具有独特的瑶族特色。他们的歌舞、音乐、刺绣、银饰等艺术形式,也反映出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他们对盘王的崇拜,更是瑶族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中,千家峒是他们祖先的居住地,是他们文化传承的源头。在这个地方,他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的瑶族文化,这些文化在后来的发展中,不断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瑶族文化。在瑶族的歌谣、故事、传说中,千家峒的形象始终贯穿其中,成为他们记忆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2 盘瑶在千家峒的繁荣发展

2.1 社会结构

盘瑶在千家峒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历过一段繁荣发展的时期。在这段时期中,他们建立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2]。据历史记载和传说,盘瑶的社会结构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族群社会。族群内部由不同的家族组成,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家族之间通过婚姻、血缘和共同的文化习俗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個大的族群。在族群内部,盘瑶实行比较平等的社会制度。族群的领导通常由年长、贤能的人担任,他们负责处理族群内部的事务,如解决纠纷、组织节庆活动等。在日常生活中,族群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互助合作,形成了一种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同时,盘瑶也有一定的婚姻习俗,如男子到女方家入赘落户的现象较多。此外,盘瑶的社会结构也反映在他们的经济活动上。他们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耕和手工艺制作,这些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2.2 文化表现

盘瑶在千家峒的繁荣发展期间,他们的文化表现多种多样,体现在方言、服饰、建筑、艺术、宗教等多个方面。首先,盘瑶的方言是瑶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要使用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语”或“标敏”方言,这种方言在瑶族被广泛使用。其次,盘瑶的服饰是他们文化的重要标志。盘瑶妇女的头部装饰有尖头、平头、红头三种,他们的衣服,特别是女性的衣服(图1、图2),绣有各种复杂的几何图案,身着无领开胸衣,用各种丝线织成的遮胸带挂于胸前,肩披一条宽至背中部的背裙,裤脚绣有复杂的几何图案花纹。再者,盘瑶的建筑风格独特。他们的住宅多以木架篱围竹盖或木皮盖,有的住“人字”茅房。一般不分间,畜栏禽舍设于屋外,禾仓也设于室外[3]。这种建筑方式充分适应了山区的自然环境,体现了盘瑶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利用。此外,盘瑶的艺术和宗教也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歌舞、音乐、刺绣等艺术形式富有独特的瑶族特色。他们信奉盘王,有许多与盘王相关的祭祀活动和传说,这些都是瑶族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经济活动

盘瑶在千家峒的繁荣发展期间,他们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为主,包括种植和畜牧业。此外,他们还有一些特色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首先,农业是盘瑶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他们在千家峒的肥沃土地上种植稻谷、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此外,他们还养殖猪、鸡等家禽家畜,提供肉类食品。这些农业和畜牧业活动不仅满足了盘瑶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成为他们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次,盘瑶还擅长各种手工艺,特别是织布和刺绣。他们用手工织出的布制作衣服,用丰富多彩的线绣出各种图案,这些衣物不仅供自己使用,也经常作为商品交换和贸易的物品。此外,盘瑶还从事一些商业活动。他们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拿到市场上交换或出售,获取所需的物品和收入。

3 千家峒对盘瑶的影响

3.1 民族认同感的影响

千家峒作为瑶族的发源地和“桃花源”,对盘瑶的民族认同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民族认同感是他们对自身独特文化和历史的认知,也是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保持自我特性和传统的重要力量。盘瑶的祖先曾在千家峒繁衍生息,过着自由和富饶的生活。这段历史被深深地刻印在盘瑶的集体记忆中,成为他们对自己族群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认知。即使在历史的变迁和生活的困难面前,盘瑶仍然牢记他们的起源,保持对千家峒的深深热爱和怀念。千家峒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承,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盘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盘瑶的语言、服饰、建筑、艺术以及社会结构都深受千家峒的影响,这些文化特征被盘瑶视为他们民族特性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支撑。此外,千家峒的历史和传说,也是盘瑶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源泉。他们通过传唱千家峒的故事和传奇,将千家峒的记忆代代传承,使千家峒成为他们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4]。

3.2 对盘瑶传统文化保护的影响

千家峒作为瑶族的重要历史发源地,对于盘瑶传统文化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具体行动上,也体现在对传统文化价值认知的提升上。首先,千家峒本身就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保留着丰富的瑶族文化遗产。例如,这里的自然环境、古代建筑、遗留的工艺品等,都是瑶族文化的重要遗产。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为瑶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素材,也为盘瑶的后代提供了直接接触和了解自己传统文化的机会。其次,千家峒的历史和故事,也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和故事被盘瑶代代口传心授,成为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种口头传承的形式,使得瑶族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在社区中持续活跃,也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接触瑶族的传统文化。

3.3 对盘瑶文化未来发展的影响

千家峒不仅对盘瑶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千家峒的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为盘瑶的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们可以从这些遗产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表现。同时,这些遗产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研究自己历史和文化的平台,帮助他们在继续传承的同时,寻找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路径。其次,千家峒的存在也为盘瑶的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场所。千家峒作为瑶族的“桃花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研究者。他们的到来,使得盘瑶的文化有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使得更多的人有了了解和接触瑶族文化的机会。最后,千家峒的保护和开发也对盘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就业和收入来源,也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千家峒和盘瑶之间的关系深远而复杂,这种关系不仅塑造了盘瑶的历史和文化,也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家峒的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为盘瑶的文化创新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资源,而千家峒对盘瑶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价值观。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瑶族的文化,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对于千家峒和盘瑶的理解,同时,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千家峒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推动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珍视和尊重瑶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他们的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引用

[1] 玉璐.从“小家”到“大家”的民族共享节日——以国家级非遗瑶族盘王节为中心的考察[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67-75.

[2] 沈德康.瑶族节庆传说的信仰内涵及其社会功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3,(1):51-57.

[3] 张焕霞.金秀盘瑶服饰文化记忆叙事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4] 黎靖,马志伟.恭城瑶族羊角舞的英雄祖先记忆与文化认同[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5):65-68.

作者簡介:李媛媛(1988—),女,瑶族,广西桂林人,本科,文物博物系列助理馆员,就职于桂林博物馆。

猜你喜欢
瑶族族群历史
瑶族织锦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新兴族群的自白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