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3-03-11 16:04胡棉玲
山东纺织经济 2023年10期
关键词:商科信用证国际贸易

胡棉玲

(广州华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关键字:新商科;国际结算;教学改革

1 背景分析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进行,这些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新岗位,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产、学习方式,也正改变着传统商科的教育模式。在这种背景下,2019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新商科”这一主题,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商科卓越人才培养。因此在新时代的挑战下,如何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培养时代需求的新商科人才,是当前新商科的重要命题。

中国自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在对外贸易活动中,货款的收付关系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正常经营等,是企业最重视的环节之一。但国际货款的收付,由于使用的币种不同,同时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银行习惯等等,比国内货款收付复杂得多。因此为了满足市场对这种外贸人才的需求,国际结算课程应运而生。国际结算实际上是一项国际银行业务,主要研究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自然人、法人或政府机关,由于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交流,产生的以货币表现的债权债务,以及通过银行办理货币收付以清算这种债权债务的业务活动,故国际结算又称“国际清算”。内容设置上以结算工具票据(汇票、本票和支票),结算方式(汇付、托收和信用证等)和单据为主,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商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但与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传统理论课程不同的是,国际结算在注重理论讲解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教学内容结合了外贸中的具体结算业务,旨在通过外贸实践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商科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国际结算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与其他课程衔接不足,授课内容交叉重复

国际结算这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解决国际资金的支付与清算这一问题,因此在内容设置上基本是围绕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来开展的,基本包括票据——汇票、本票和支票,结算方式——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以及保函、保理和福费廷等,结算单据,结算融资和风险防范等诸多内容。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传统商科专业中,专业课程除了国际结算,还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系列课程。但这些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存在诸多相互交叉的问题。例如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设置上通常包括贸易术语、合同标的、货物交付、货款结算、争议的预防与处理等等。其中货款结算通常涉及票据、汇付、托收和信用证,运输和保险篇章涉及商业单据等内容,这些与国际结算的课程内容存在高度的重合性。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国际商法课程中,例如国际商法课程中国际支付结算法的内容也包括票据相关法律及公约、汇付、托收和信用证等。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一系列课程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这些交叉的内容而对国际结算的学习产生疑惑甚至厌烦的情绪。

2.2 思政教学融入不足,价值观教育缺乏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常态时期,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便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然而从教学实践来看,高校教师在讲授国际结算的过程中,大多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在比较国际结算的三种主要结算方式——汇付、托收和信用证时,教师往往比较注重业务流程、物权凭证的交付、信用基础、风险的异同点,在授课的过程中突出风险防范,而较少的对国内外实际贸易环境进行详细客观的阐述和正面宣传,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观的正面引导。再比如,在讲解资金清算系统时,往往会讲到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清算与通信组织——SWIFT系统。一般教师会着重讲解SWIFT 系统的全称、由来以及这个组织业务范围等等,强调该系统对国际结算的重要性。但很少有教师会用专门的篇章将其与时政联系在一起,探讨其对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以及SWIFT为何成为金融制裁的工具。最终授课的焦点全部集中在业务知识方面,难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爱国情怀。

2.3 教学内容国际化程度不足,双语教学效果不理想

国际结算作为一门涉外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的金融票据和商业单据,使用的汇付、托收和信用证文本基本都是英语格式,相关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例如URC522、UCP600 也都是用英文制定的,因此,国际结算教学与英语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国际化进程日益推进,双语教学成为趋势的当下,国际结算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更显其现实性和必要性。然后通过调查发现,多数高校仍然采用的是中文教学模式,中文教学的优点是学生接受度高,教学效果好,但是学生在使用模拟软件进行实操,甚至在实习、工作时面对用英文处理合同、函电和国际结算单据时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仍有一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双语教学,但双语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具体表现为教学进度慢,教学内容浅,教学效果比较差。从学生角度看,大学生的英语基本维持在四六级的水平,但国际结算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结算方面的专业术语和抽象复杂的国际贸易惯例条款,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

2.4 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与实际脱节

国际结算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众多的外贸结算业务,以解决外贸实操中遇到的货款支付问题,因此该门课程需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学生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国际结算的传统教材一般会从支付工具、支付方式以及相对应的国际惯例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教师授课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结算方式——汇款、托收和信用证,贸易融资和近些年来新兴的结算方式很少提及,即使提及也不被作为教学重点。例如在融资实务模块,一般主要讲解托收出口押汇、托收进口押汇和融通汇票贴现,而备用信用证、银行保函、国际保理和福费廷则很少作为重点进行讲解。

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快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俨然成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在跨境电商模式下,跨境电商支付结算具有金额小、频率高、反应快的特点,而传统的结算方式,包括汇付、托收和信用证等在内,因其结算周期长、结算手续较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等劣势,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贸易发展。与此同时,受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更多安全、低成本、高效率的跨境支付方式开始涌现,常见的例如信用卡、网上银行转账、国际支付宝、PayPal 等等。然而受制于高校更新机制慢等原因,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大部分教师授课多以教材为主,对于金融形势的变化、结算方式的创新视而不见,目前国际结算的课堂实践依然是以传统的国际结算方式为主,课程对新兴的支付方式涉及的非常少,教学跟不上实际形势的发展,与实践脱节,学生出现“学不能用”或者“学不够用”的尴尬处境。

3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培养方案

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通常将课程知识分为四个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个性拓展课模块,其中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属于专业课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在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开展国际贸易与国际商务业务运作及信息处理能力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首先要合理设置开课顺序,一般来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涉及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最为基础全面,应该安排在前期。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开设向国际贸易相关领域扩展的课程,例如国际结算,强化学生国际贸易基本操作能力,例如外贸英语函电,培养学生专业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写作能力。最后可以开设国际商法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知识,以作为专业知识的有益补充。

其次在课程内容上做好取舍,加强区分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和国际商法中都包含结算支付的内容,国际贸易实务应当从宏观角度介绍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侧重于阐述完整的外贸流程,内容上基本围绕合同磋商、合同条款设置和合同履行展开,因此结算模块应重点介绍结算方式的主要流程,并使其融入整个外贸业务的流程中;国际结算侧重于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从微观视角重点讲解货款支付中涉及到的文件和单据,聚焦的是贸易商和银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国际商法结算模块则侧重于介绍结算背后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知识,为国际结算提供法律背景的支撑。

3.2 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给出了“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指示精神。因此在新的指示精神下,国际结算教师应当寓教于学,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爱国情操。

一方面,根据国际结算这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特点,教师在外贸业务实操中可将知识的讲解和外贸业务案例结合。案例的选择上既要注重选取负面案例以提升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也要适当选择正面的案例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讲授时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重合同,讲履约,守信用的职业道德,也要引导学生严格遵守我国的外贸政策和法律,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国际结算课程内容涉及跨境结算,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因此授课中可将知识模块与时事政治结合,通过时事淬炼学生的爱国情操,开拓学生的全球视野。例如在讲到SWIFT 电讯系统时,除了介绍SWIFT 的诞生及设立初衷,可以重点介绍SWIFT 如何从一个政治中立的报文传送机构转变成为美欧金融制裁的工具。例如选取俄乌冲突下美欧利用SWIFT 制裁俄罗斯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我国推动CIPS 建设、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建设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摆脱对 SWIFT 的依赖的原因。

3.3 调整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在国际结算教学实践中采用双语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结算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基础的双语教材,教材难度不宜过高,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选用教材的基础上,主讲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对相应的章节加以删减和修改,形成正式的教学文本。另外课堂上还可以增加其它辅助教学文件,例如可对每一章节编制生词表,供学生课前记忆和背诵,课后布置习题集巩固学生基础等;其次,根据学生外语水平设置合适的外语授课比例,一般在50%-70%较为适宜,过高的比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对于教学中部分难以理解的内容最好用中文和英文同时进行讲述,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最后要设置更为丰富的课堂考核模式,除了课堂授课、案例分析、企业高管分享等方式外,也可以开展小组展示、小组讨论等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4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为了解决现阶段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现实要求的问题,适应社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国际结算教学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对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和更新国际结算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首先适当减少传统国际结算方式所占课时比重。由于传统的国际结算方式在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商法课程当中均有涉及,内容存在交叉重复,因此建议在国际结算课堂上可适当删减传统国际结算方式的重复内容,突出结算实操中的细节,减少课时比重;其次适当增加备用信用证、银行保函、国际保理和福费廷等带有融资特性的结算方式所占课时比重。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结算方式也随着国际贸易趋势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当前国际结算业务信用证的比例下降,商业信用结算占比增加,贸易融资成为国际结算的新选择,在国际结算业务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这些新型的贸易融资业务,教学上需要增加这部分内容的比重;最后是增设跨境电商结算方式内容。传统的国际结算支付属于线下支付方式,适合大金额的跨境交易。而跨境电商结算往往都是小额的跨境零售,需要灵活度高、便捷性强、交易成本低、操作风险低的跨境支付系统相匹配,因此目前大多数的跨境电商的结算方式是通过信用卡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所以在课程中应增加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例如国际支付宝、PayPal 等,跟学生探讨如何使用这些平台收付货款,并如何防范风险。

4 结语

国际结算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以国际贸易为基础和前提。因此当国际贸易环境、贸易方式及国际金融条件发生变化,国际结算也应与时俱进。本文结合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和国际结算教学工作现状,从课程体系、价值观教育、国际化程度和教学实践性四个维度深入探讨,从中提炼出目前国际结算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培养方案、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优化措施,为国际结算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借鉴和有益探索。但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改革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极实践和探索,才能摸索出适合高校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因此学校、教师和社会三方应积极配合,不断研究将国际结算与实践应用结合的方式方法,结合金融时事,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猜你喜欢
商科信用证国际贸易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