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探索

2023-03-11 14:14:50王飞燕
学苑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方法音乐

王飞燕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八小学,福建 泉州 362400)

音乐课程作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审美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既能够帮助学生丰富个人情感,也能够帮助其提升个人思想内涵,促进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在此要求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明确学科定位,重视将德育教育理念与音乐教学实践相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不断探索和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将德育教育理念渗透于音乐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进而实现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

一、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的原则

为保证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合理性,小学音乐教师应基于学生主体原则和创新原则,注重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德育教学理念渗透于音乐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一)主体性原则

要想让德育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合理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兼顾音乐教学内容和德育教学内容。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调,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创作空间。如此,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加深认知,深刻感悟作品所蕴含的道理。

(二)创新性原则

深渗透德育教学理念,教师还应遵循创新原则,及时学习和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道具。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教师在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尽可能集中注意力于课堂;教学理念的创新,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并且能够认识到艺术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密切关联;而教学道具创新,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手段,来帮助学生获取更为全面的知识。

(三)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就是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能够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反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

现在,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渗透德育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音乐教学缺乏“立德树人”的味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德育渗透缺位化

尽管音乐课在小学义务阶段教育中开设已久,但大部分音乐课都较为单调,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部分音乐教师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在开展音乐德育教学时,给学生进行了一些错误教学和指导,以至于学生对音乐课程存在一些偏见。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和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未注重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习惯,致使不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知识掌握得相当充分,却缺乏德育良好的道德素质。这样的结果,并不符合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预期。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关系,重视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既要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又要理解和深化思想道德认知。

(二)德育渗透机械化

从小学生的特征来看,注意力难以集中、专注时长短是普遍存在的,加之不少音乐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较为单一,致使不少学生对音乐课兴趣平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推进。有一部分教师尽管也认识到了自身教学方法上的单一,尝试着创新音乐教学方法,但却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渗透,或是侧重德育教育而轻视了音乐教学,难以真正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对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在正确认识音乐德育渗透的目的,在充分了解学生特征的前提下优化和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普遍拥有极强的好奇心,教师应当利用好这一特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加音乐课堂的趣味性,顺其自然地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其中,让学生在趣味的引导下,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

三、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要善于通过有效策略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

(一)坚持学生本位,进行无痕渗透

人的思维是遵循一定规律而不断发展的。基于这一客观特征,音乐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观察和沟通,走近学生,了解他们,摸清他们的思维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课堂讨论,尽可能挑选一些学生容易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去进行适当的主动探索,激发他们主动学习音乐的欲望。音乐作为一门丰富个人情感、培养学生审美的课程,有着与其他学生不同的魅力。学生通过聆听不同的歌曲,逐步形成不同的感悟,从而不断丰富个人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当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弱化教师的权威,鼓励学生自主联想和感悟,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从而让德育顺其自然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去。或许有部分学生在音乐的自我感悟方面相对较弱,教师可以适当地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耐心引导,在充分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鼓励他们从不同方面进行欣赏,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建立起音乐学习的自信心。由于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课堂讨论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同的见解,甚至某些见解是相互矛盾的。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并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他人。

反思现阶段的音乐课堂,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课纲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将个人对音乐的认识与见解传达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并未给学生留足课堂交流时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音乐课堂的参与感,难免会认为音乐课十分无趣,长此以往,自然难以调动起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有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提问表现出积极态度,但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提问,看似重视,事实上却并未放在心上,这是通过点头或者微笑等方式去回应学生,但并未真正用心留意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惑。要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要求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尊重学生,始终保持对学生的耐心,一心一意做好教学工作。

(二)发挥示范作用,默默感染学生

为人师表,就必须以身作则。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位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师,必定拥有过人的智力、高尚的情操和富足的内心情感;反之,一位平平无奇的教师,自然无法培养出极具个性且优秀学生,甚至还可能使学生精神贫乏”。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主动作为,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为自己的教学工作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与阅历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对学生的提问,为思维活跃的小学生们解疑答惑,提供更多的指导。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二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三是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利开展教学工作,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课堂教学。中国有一句古话:学无止境。教师要努力向“优秀”二字靠拢,就必须不断学习和努力。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可以先从自我反思做起,能够养成主动思考、主动方式的习惯,善于发现个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不断改进和优化自我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不定期去创新教学个人的教育教学方法。此外,学校和单位可以为教师创造一些学习机会,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教书育人作为一份工作,荣誉和艰难并存,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攻克难点,才可以实现真正的提升。

活动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音乐课堂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增强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组织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开展合唱、合奏、音乐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对集体的认同感。

(三)开展各类活动,丰富音乐体验

学校应为音乐德育的渗透提供更多机会,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音乐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丰富其人生经历,让德育内容更好地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在全国范围内,学校或多或少都会举办一些音乐类活动,这其中,音乐教师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或是指导学生排演节目,或是指导学生建设表演团队,在此过程中,也是将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例如,学校计划在国庆前夕举行“祝福祖国”的主题文艺汇演,需要三年级音乐教师组织30多名学生表演一个节目。经过一番筹备,最终决定以《中国梦·梦娃》作为背景音乐,编排一个节目。该歌曲歌词简单扼要、明了,容易上口,对当前社会热议的“中国梦”进行了诠释。通过准备该节目,学生既能够迅速掌握歌曲传达的思想和要领,积累一定的演出经验,又能够学习一些基本的做人原则,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可见,朗朗上口的旋律和包涵深意的歌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和参与校园活动时,可以尽可能为学生挑选一些具有德育价值的歌曲,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和表演,以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

(四)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德育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成绩是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这在音乐教育中也不例外。然而,单一以成绩为标准评判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在部分教师偏成绩而轻视音乐感悟的错误引导下,抹杀了部分学生的音乐天赋。对此,应通过方式,正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改变过去成绩为王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音乐感悟和个人的内在发展。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广泛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音乐职业素养,为教学工作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知识,为德育的渗透提供保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改变学生的认识误区,引导他们主动融入课堂,尝试理解音乐说要表达的含义,努力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最终达到音乐教学的预期效果。在现行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健康、向上的歌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优秀题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德育作用,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音乐中的故事》时,可以在为学生讲解本课音乐旋律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时,可以结合歌词进行拓展,引导学生们感悟革命先烈们的高洁品质。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也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场景,每当学习完一首新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表演,或者讲一讲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从而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在帮助他们增强课堂印象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建立了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学会转变教学思维。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舍得摒弃传统教学思维的陋习,与时俱进,在亲近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特性的前提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理念和道具,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规范个人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注重创新,不断发掘和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注意,促使他们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在音乐的熏陶中不断规范个人言行举止,努力成为优秀的小学生。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方法音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