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琴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童游中心小学,福建 南平 354200)
中国的传统教育历来比较封闭,以课堂接受性学习模式为主,学生更多的是既有经验的接受者。其弊端是教育资源单调、教育模式刻板,以教师单方面教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生和客观世界没有链接,这既束缚了师生的格局和视野,又极大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而要想突破这种封闭式教育的弊端,教育者们就要主动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革新。开放式教学课堂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活动方式都是原生态的、开放的,因而更加充满了生机、活力与张力,这种教学课堂打破了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无论是在组织形式还是实施策略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所谓开放式课堂并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盲目地追求开放式教学的形式,而忽略了活动预设的目标和课堂的实质性内容,反而会使得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进而远离了预定的改革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建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式课堂呢?下面将对此进行深度探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开放式教学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出的新模式,这代表了我国小学教育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伟大的进步,同时也进一步向国际化教学迈进。因而这种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我国新课程改革以及师生教学观念的改善具有重大的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全国各地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新课标下诞生的一系列课程教学理念,应该要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尤其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需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应该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用新思想、新观念来丰富与充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简而言之,此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就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引入开放式教学理念,让小学生不再只是埋头于书本,为他们营造一个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并对相应的教育素材进行开发、充实,从而更加有效地构建开放式教学课堂,更加轻松地达成教学目标,并帮助学生养成爱好学习的良好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注重“实践”,着力于师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在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模式下,教师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生活中也能自主地应用到课堂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个人经验为基础,在学生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打造出真正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课堂。当然,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成熟与否、创新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另外,因为目前为止课堂还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因而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努力达到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学观念的改善。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各高校以新课标为准,全方面实行了课程改革实验,对于新课程教材的改革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摸索、修改、完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打造开放式课堂顺应了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改革提供了方向,为新课程教材改革走向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实施开放课堂首先就要创建开放的课堂氛围。传统学科教学理念较为注重课堂秩序和纪律,学生不可以在教师未准许的情况下自由发言和活动,整堂课显得没有生气。一方面是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入,另一方面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身的因素,实施开放课堂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通过打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也会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升。学生也因为开放的学习氛围而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条件。为此,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切勿过度强调课堂纪律问题,一定要多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让学生在互动中激发灵感,促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提出创新建议,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尽管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配备的教材资料。但是为了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适当性地设计一些开放的课堂活动主题。主题内容可结合教学单元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创新。例如,在“海洋探秘”的单元活动中,学生们跟随教材了解了海豚、海洋,还模拟了龙宫觅宝的活动。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针对海洋生物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在某个简短的活动结束后,利用剩余的时间设计新活动——“会发光的小水母”。此活动中,教师可以从花鸟鱼虫市场中购买两只会发光的透明水母,然后带到课堂中来。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下看到了发光的水母,并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想到了同样会发光的萤火虫,这让学生对动物发光原理产生了探索动力。为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回到家中借助互联网搜索有关发光生物的发光原理,并将其进行归纳和整理,待到下节课的时候大家一同分享。此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水母在水中游动的方式,对比之前活动中了解到的海豚以及平时见到的鱼缸中的鱼,教师随即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海马在海中的游动,促使学生对海洋生物的游走特点产生探索意识。为了深化所学,教师可鼓励学生课下搜集海洋生物知识并将其整理成板报的形式进行自主创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必要的户外活动也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完成。这就使得教学场地与传统的教学出现了不同。根据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可知,教师所选择的实践活动场地可以是操场、公园或者一些博物馆等公共资源。这也就说明学生们能够在户外活动中接触到各类植物或动物,同时学生们还要使用像铲子、锤子或小刀之类的工具。更有可能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过马路、公园划船等。那么这时候教师就要多多引导学生注意安全,必要的时候需要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提醒学生做好安全防范。教师也需在户外活动中带上急救包等应急必要物品,从而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
在开放式课堂的建构中,教师需要提升学生对活动内容的期待值。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导入时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兴趣。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跟随教师的指令,听从教师的安排,以获得活动最终的成功。
例如,在《不用土的栽培术》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豆芽、蒜苗等植物作为实践活动的教具,然后学生们从家中收集一些清洗干净的透明外卖小方盒,或宽口玻璃杯等做实验。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们展示了自己提前一周使用透明塑料盒水培的已经发了芽的黄豆芽。同时,告知学生们每个人手中获得的黄豆教具就是教师最初使用的材料。学生们被教师发好的黄豆芽所吸引,很多学生表示自己也想试一试水培制作豆芽。为此,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了课件上水培黄豆的步骤,并将步骤中的关键操作,如在水培的时候需要压实、定期浇水等操作单独提出来,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学生后续的实验操作结果得以成功。当学生根据操作步骤依次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们都在自己的水培工具上做好标记,随后将其统一放置在班级的某处位置上。每三个学生为一小组,同组的水培豆芽最好放在一起,这三个人依照水培豆芽的浇水频率安排一周的浇水任务。一周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们对此活动进行总结和分析。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着操作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上也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针对操作技巧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素材。
例如,在“玩纸”单元的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利用纸板制作的小模型或使用彩纸折叠的小动物,这些模型的展示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或教师提前制作成小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中为学生们展示出来。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素材启发下,激发创新意识,设计了更生动更形象的纸张模型。
任何一门学科的设立,都有其现实教育性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样如此,这门课程的开展就是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感受真实的社会生活面貌,从而帮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时,要充分考虑到该课程的生活性原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社会、认识社会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存在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素材的选取时,要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并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时候不觉得费力,相反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好课堂教学知识。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要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内容相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对教材中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组,对于教材中实践性非常强的内容,可以合理地进行变通,完善教学过程,让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不仅仅是通过教材来感受课堂知识,更是动眼、动心、动脑、动手等调动多种感官来沉浸式探究知识点。
例如,在开展《海洋探秘》的活动——“海豚小档案”时,教材资源包描述了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海豚。这时,教师就可以组队带领学生到水族馆、动物园去现场感受海豚的真实面貌。通过水族馆馆区指示牌的介绍,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海豚生命的周期,通过海豚表演活动,学生能体会到海豚的聪明、善良和可爱。对比传统教学,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更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同时,也能增加课堂的活跃度和趣味性,原本枯燥的教材文字在眼前的动态场景中变得活灵活现。学生在亲自观看过海豚以后,内心深处可能会产生对于生命的新的定义,也学会了如何对生物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最后,还培养了学生对动物的爱心。生活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接受需求来运用不同的生活化教学方式。
教师不仅仅要打造开放式课堂教学,而且在课堂之外也要为学生布置开放式的作业,此种类型的作业可以很好地检测本次课堂的活动目的是否达到甚至于超出预期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个人能力、所学知识水平、价值观念等来进行开放式作业的布置。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观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加、积极探索、实际操作来获取真实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其综合素质。在作业内容的选取上,教师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并且类型丰富多样的内容。
例如,那些观察类型的、实验操作型的、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型的、绘画和设计类型的内容等等。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纸桥承重”这一主题的探究时,让学生在课外探究通过折纸的方式来演练拱形纸桥在遇到承重时会产生怎么样的变化,让学生对这种变化进行记录,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之后再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增加对学科的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产生对文章的深刻记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与制作能力。
截止到目前为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还是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一套教学体系,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不断地摸索、探究。学生要学会开发、利用好自身的能力、优势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达到个人综合素质的改善和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会在教育实践中广泛地推广、应用,不断壮大。因此,这就对各位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师应该要更加认真地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活动方案,尽最大努力地去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实践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