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融入会计文化的路径研究

2023-03-11 03:00
经济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管理会计会计人员实训

●叶 婷

一、会计文化的含义和产生背景

(一)会计文化的含义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对会计影响渗透的结果。它由三部分组成: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会计物质文化即会计的产品、形象等,如会计报表、会计人员形象等。会计制度文化即会计人员思维的方式、行为的准则,包括风格、习惯、制度等。会计精神文化指会计人员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和信仰等。会计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又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文化特征。”[1]

(二)会计文化的产生背景

会计文化的产生背景是组织文化的兴起。组织文化,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使组织精神构建的成本最低的方式,使一个组织区别于另外一个组织的重要因素,也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不同的组织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既然组织文化会对企业的效益产生影响,对高职会计的学生来说,营造会计文化与不营造会计文化,对学生带来的效果同样也是不同的,营造会计文化对学生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二、会计文化的作用机理

会计文化从道德和精神层面约束着会计人员,以激发他们努力工作、维护集体利益。在一个组织内,领导者或者管理者应树立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价值观,并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奖励那些为企业作贡献的人,让他们成为大家的模范。从而使组织内全体员工具有相同的职业价值观,与组织的规章制度相互配合,一刚一柔、刚柔并济,为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驾护航。

会计文化可以作为会计制度、会计法律的补充。一个组织仅靠会计制度、会计法律体系是无法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的,还需要会计文化弥补其中的漏洞。我国的会计文化中应注重会计精神文化的构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融入儒家文化。

三、高职会计类课程融入会计文化的意义

国家的政治制度、治理体系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立德树人都会对会计文化产生影响,这些将共同影响会计学科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一)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会计人员最重要的工作不仅仅是核算,会计人员还要和利益相关者、企业内部管理者沟通。同时,会计文化的熏陶可以让会计人员形成自己的职业操守,从道德和精神层面来约束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遇到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事情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屈服于权威,保持自己的身清气正。会计文化还可以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里面的团队凝聚力,因为大家都遵循相同的理念、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

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离职的最重要的原因往往不是岗位知识不达标,而是不认同该企业的文化,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所以,对学生进行会计文化的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内在修养,可以提高他们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要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社会的需求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会计的职业界和教育界要相互配合,教育界要积极地了解职业界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界把这些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让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所在行业对员工的需求。让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实操能力,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符合社会的需求。

(三)增强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主观能动性

会计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美学,是体现会计的艺术性的。从会计的发展史、会计工作来看,会计是一门和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从历史的长河上来看,它积淀了古今人们的智慧,发展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入和修正了一些会计账务处理方法,使其不断完善,成为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会计文化可以作为会计人的灯塔,指引正确的方向,可以使会计人更具有团队意识,形成精神层面的约束,激发他们努力工作,成为动力的源泉。

在教学中,会计的美体现在“平衡之美、严谨、连贯之美”。将会计美学应用到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动力、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和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会计的美,并把这些传授给同学们,可以提升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教得有动力,学生学得有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会计知识的过程中,发现会计的美,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法,受到会计文化的熏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和学生在会计美学的影响下,开创出新的教学方法,学生也探索出积极地学习方法,大家都用积极地态度教和学,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四、高职院校会计文化培养的现状

(一)培养模式没有融入学科特点

会计的人才培养方案仍然和其他学科大体保持一致,没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注重专业课、特别是实训课的开设,和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保持一致,而忽略了会计文化等综合素质课程的开设。和会计文化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写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是除了这门课程外,其他专业课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在课堂中有效融合知识点的讲授。

(二)高职院校师资团队建设不足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都是硕士一毕业就来校任教的,很多老师缺乏企业顶岗实习的锻炼经历,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际账务处理经验匮乏。一些企业名家熟悉实际业务,却缺乏课堂教学经验。所以,既具备企业实践经历,又具有授课经验的教师较少。很多专业课教师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把德育认为是思政教师的任务,没有把德育和专业课、具体的知识点相结合,没有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当成自己的任务。

(三)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

高职学生中有一部分学习的自觉性不强、主动性不够,很多学生只注重自己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认为学习会计文化类的课程内容没有作用,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没有意识到学习会计文化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融入会计文化的路径分析

(一)将会计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建设

1.通识类课程融入会计文化。在通识类课程,比如《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中加入有关当代中国会计名人的案例,便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受名人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2.专业课程中融入会计文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中考虑会计的学科特点,不同的学科应当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计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体现文化知识的目标,也要体现相应的会计职业素养,要求任课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讲解里面要体现会计文化的元素。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就融入会计文化教育,介绍一些会计大咖的典型事迹,帮助学生们一入校就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让入学后的学习有的放矢。

在会计专业课的课程体系中,建议开设会计文化的相关课程。比如可以设置《会计文化》类的课程,让同学们知道会计的发展史、会计名家、会计职业精神等,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感。

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加入案例,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团队意识、诚信的职业操守。比如,在《管理会计》课程的前言部分加入《管理会计》所用的教材是立信会计出版社的,向同学们介绍创立立信会计学校、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出版社的潘序伦先生。潘序伦先生被称为“中国会计之父”,他一生都勤奋学习,到国外求学期间,刚开始英文发音不准确、口语不流利,但是经过不断的练习,在全校的英文作文比赛中得了金奖。潘序伦先生一生勤俭节约,并教育自己的子女也要在工作和学习中勤奋,在生活中节约。潘序伦先生在工作中永远保持积极主动地态度,经常提前到岗工作。和同学们分享完潘序伦先生的事迹后,让同学们组成小组讨论潘序伦先生的事迹带给自己的收获,通过聆听和讨论,便使得学生从中塑造自己的职业观、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感受会计的美。

3.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强化会计文化的教育。制造一个较为仿真的实训全过程,不论是实训素材的选择、实训前对规章政策的学习,还是实训中的团队协作、实训后的总结,都和实践相似。通过实训,让学生们明白整个流程的同时,感悟会计文化,增强职业责任感、认同感、严谨的职业作风。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对学生实训的素材和环境进行仿真;对教师要求他们进行师德师风的培训,促进师德的提升;对于教材,与合作的企业合作编写,加入合作企业的真实案例。在实训中,加入外部环境,体会自身利益即使牺牲一些,企业目标无法达到预期值,也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在教学中,模拟一些真实场景,有利于同学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类似场景也能正确地、遵法合规地工作,永远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利益所动。

(二)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团队的建设

1.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当鼓励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会计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而且要取得会计类、经济类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到真实的企业去锻炼,了解那个企业的会计文化,传授给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理念、职业素养。熟悉整个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在讲课的时候告诉学生实际工作中遇到相似的业务如何处理的原理和思路。同时,可以让企业优秀的会计人员到校给学生上课,培养出又能上课、又精通实践、又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在讲课的过程中,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与学生的交流、指导中彰显个人魅力。比如在讲授《管理会计》课程的变动成本法这一章的时候,讲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告诉同学们联系成本会计里面所讲的内容来对比学习,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的计算口径,完全成本法是符合传统成本会计的计算口径。在讲到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区别的时候,先讲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的这条区别,然后举例涉及现金收支之类的业务是属于财务会计的,这些内容的反映是为利益相关者所服务的;而长期决策、短期决策的分析则是属于管理会计的,这些内容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层决策提供有用的数据的。《管理会计》课程讲授的重点不仅在于其中的分析工具的使用方面的知识点的讲授,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和这个分析工具相配合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下应当采用不同的管理会计工具。

3.将会计文化元素和思政元素相结合。在教学中,先研究透会计文化中有关职业道德的部分,将这部分内容和会计教学内容相结合,根据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寻找思政元素的方法,将思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传授相结合,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比如,在讲授《管理会计》的经营预测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在预测的时候要正视企业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不能为了迎合领导的要求,而做出过于乐观的预测,要有守正创新的职业道德,保持应有的谨慎性。同时,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进行销售预测时,不仅辅助采用定性销售预测,还要采用定量销售预测里面的趋势预测分析法、因果预测分析法进行客观的预测。在进行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时,要严格遵循预测的步骤、方法,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注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业务水平。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会计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会计文化的建设相互配合,比如可以在橱窗里展示一些会计名人的先进事迹,在教室里面张贴会计名人的案例和名言警句。举办大学生演讲比赛、晚会、专家讲座等形式的活动,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观。邀请实战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优秀毕业生根据他们亲历的场景,给在校生讲述,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工作中拥有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在给学生营造校园文化和会计文化氛围的时候,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考虑社会、企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这些外在层面,还要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这些内在层面。比如,我校要求全体学生周一到周五晨跑,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拼搏精神和不畏艰苦的精神。我校还根据自身旅游类的特色,举办旅游类的会计名人讲座,积极地和旅游类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扩大学生的实习面和就业面。

(四)将会计精神的塑造作为会计文化营造的重要抓手

“会计精神反映了会计人员规范化、信念化的群体意识的发展水平,是会计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会计价值观是一种价值判断标准,会计精神可以制约会计价值观。”[2]在会计文化的营造中,重点塑造会计精神。这样便弥补了法律、制度的漏洞,结合社会、习俗、信念、行业组织达到共同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效果,将会计法律法规内化于会计专业学生。固化于自身的职业道德。不论是校内实训指导教师还是校外企业指导教师,都应自身垂范、树立模范典型,让学生们以指导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所以,人才培养中应注重会计文化的培养,这样才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要想使社会达到高度繁荣、和谐发展,首先社会中的人的品德要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了,人的综合素质才可以提高,才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样,高职院校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大量适应我国发展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管理会计会计人员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