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析

2023-03-10 08:29霍雨佳
内蒙古统计 2023年5期
关键词:内蒙古运输物流

文/霍雨佳 长 青

近年来,内蒙古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快速成长起来,物流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但仍存在物流企业整体规模较小、服务能力低下、物流产业结构单一、专业化人才缺乏等困境。文章搜集了内蒙古地区270 家物流企业的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内蒙古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物流企业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内蒙古物流企业增值服务能力、构建物流产业集聚区、提升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构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内蒙古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物流企业是指从事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基本物流业务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业务类型,同时能够根据客户物流需求对企业内的业务、设施设备进行组合、调配和管理,具有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独立核算功能的经济组织。本文选取了270 家在内蒙古本土设立的,从事有关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与物流基本功能相符合的业务活动的企业,以这些物流企业为样本,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调研数据,在270 家物流企业中,以道路货物运输为主营业务的物流企业134 户,占总数的49.6%;负责仓储经营的物流企业20 户,占总数的7.4%;42 户物流企业兼营运输和仓储业务,占总数的15.6%,其他物流企业74户,占27.4%。从数据中可发现,内蒙古地区的物流企业主要涵盖三种类型:一是运输型物流企业,运输货品的类型包括煤炭、金属等工业品、农畜产品、医药类产品。二是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要包含仓储、拣选、打包等业务。三是以商业连锁配送或物流信息咨询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一)社会物流总额稳中有升,物流市场需求有所增加

从2017—2022 年的数据看,内蒙古社会物流总额在2017-2020 年间稳定保持在33000 亿-40000亿元以内,2021—2022 年连续突破40000 亿元,2022 年实现物流总额45973.9 亿元,同比增长4.1%,如图1 所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促进了内蒙古社会物流总额的增加和社会物流总费用的降低,使物流行业运行质量日益提高,社会物流总额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

(二)物流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企业管理服务双向提升

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内蒙古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均得到提升。目前,京东、传化、菜鸟、顺丰等知名物流企业相继在内蒙古地区开设了分公司,并率先将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物流管理技术嵌入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创新中,在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运输和仓储等方面实现了系统化运作,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在领头企业的带动下,内蒙古大部分物流企业、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也采用了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的BC 条形码技术、RFID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PS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IS 地理信息技术及EDI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用于客户数据采集和货物追踪定位。总体看来,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内蒙古物流企业的系统化运作、信息化布局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物流枢纽城市布局合理,物流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物流体系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由若干个物流功能单元、物流专业人才、物流基础设施、运输产品及货品流通信息等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集合体,其最终目的是完成物流服务。为了推动物流业的发展,自治区出台了关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文件,为推动物流体系建设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超过70 个,“呼包鄂”等重要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相继开始建设物流港口。此外,内蒙古还在赤峰、集宁、通辽等城市建成一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在新兴业态和信息网络的支持下,物流园区在改建和扩建中发展壮大,建成了一批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综合服务站点、服务中心和配送网络,较快地形成了商业和工业物流体系。总体看来,内蒙古的物流体系从功能到布局逐渐完善,物流产业正在向着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

(四)工业运输总额占据主导,煤炭物流企业业务增长

从2017—2021 年内蒙古全区社会物流总额构成变化情况看,工业品物流占据的比重较高。2021 年内蒙古工业品物流总额以59.5%的比重居于主导地位,农产品物流占社会总额的5.6%,农产品物流总额较少,如图2 所示。据统计,内蒙古地区工业品运输耗用的物流总量近乎第三产业的两倍。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的工业产品包括煤炭、稀土化合物、钢材。目前,内蒙古拥有鄂尔多斯、乌海和阿拉善等七大煤炭生产基地,所产的煤炭主要流向华北、华东等地区,为全国29 个省区输送煤炭资源,有效缓解了国内煤炭供应紧张现状[1]。

图2 内蒙古细分领域社会物流总额占比

二、内蒙古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服务功能相对单一,增值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物流服务是物流市场营销的产品,包括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两方面内容。其中,基本服务是指诸如道路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物流基础功能性服务类型,而物流增值服务的本质应当是增加企业的服务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其特征是,在提供基本服务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区别于其他物流企业的、能够满足不同客户期望的服务,如运输方案、物流技术咨询、门到门运输等服务。从样本数据中可以看出,内蒙古物流企业从事的业务类型主要为传统运输和仓储这类单项、分段式的基本物流服务,不能满足客户对全方位物流服务的期待,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的能力较弱。从物流费用支出上看,内蒙古物流企业增值服务薄弱主要原因是企业物流增值服务费用支出的增加削弱了企业开发增值服务的意愿。例如,开发增值服务的物流企业在商品的城乡配送、流通加工及库存决策等环节需要增加费用支出,在物流信息咨询和方案策划等信息服务环节的相关支出相对增长幅度较大。然而,内蒙古物流企业大多在市场竞争中利用基础服务的价格或资源来取得优势,其收益要远大于开展物流增值服务。因此,很少有企业能够主动投入资金与时间匹配客户需求,为其提供适合的增值服务[2]。

(二)物流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足

目前来看,内蒙古物流企业发展水平仍处在初级层次,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其一,中小型物流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2021—2022 年,内蒙古仅有一家物流企业入围中国物流企业50 强。作为内蒙古物流企业的“领头羊”,包头钢铁(集团)铁捷物流有限公司在2021 年国内物流企业50 强榜单中居第32 位,物流业务收入为65.9 亿元,其收入仅占榜首企业中国远洋集团公司的2.5%。2022 年,包头铁捷物流有限公司位居50 强榜单第47 位,物流业务收入为70.31 亿元,仅占中国远洋集团公司的1.5%。其二,物流企业经营较为粗放,缺乏系统化的物流服务网络,企业运作效率低。由于内蒙古大部分小型物流企业仍沿用传统技术对货物进行查询、定位,缺乏先进信息技术的投入,因此难以制定个性化的客户解决方案,甚至无法及时准确地完成客户订单[4]。

(三)工业品物流企业占据主导,物流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

据统计,在内蒙古270 家样本物流企业中以粮食、农畜产品运输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仅有10 家,大部分物流企业主要从事煤炭以及钢铁等工业品的运输和经销,然而,煤炭这类资源型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如果缺乏相关的防护措施,加上天气变化,很容易产生煤屑的流失损耗,同时沿途流失的煤屑也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总体来看,内蒙古物流产业结构以工业品物流为主,农畜产品运输体系尚不健全,物流运输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产业转型升级进度慢。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本身就存在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现状[5]。内蒙古粗放型的物流产业发展方式不利于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也不能充分落实内蒙古的战略定位要求[6]。因此,亟待政府出台鼓励性政策促进内蒙古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力,畅通运输渠道,做好运输产品的保护工作,提升绿色物流水平。

(四)区内拥有物流专业的高校分布不均,人才储备机制尚未形成

截至2023 年6 月,内蒙古普通高等院校共计54 所,包括17 所本科层次高校和37 所专科层次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高等院校中的分布情况如下。17 所本科院校中有7 所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37 所专科院校中有13 所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从地域分布看,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市,而较少分布在包头、赤峰、通辽等盟市,区内一些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尚未开始培育物流专业的高层次人才。从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看,内蒙古地区高等院校的物流专业普遍开设较晚,缺乏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致使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弱、理论不扎实。再者,由于学生毕业后缺乏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导致物流人才难以匹配物流企业的岗位需求[7]。

三、内蒙古物流企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企业增值服务的降本增效

随着物流市场竞争的加剧,内蒙古物流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应只是将运输、仓储、装卸等功能服务进行简单地组合,而应该注重系统化、全过程化,将整体性思维贯穿于整个物流增值服务过程中。为了克服物流企业在提供增值服务过程中遇到的物流费用支出增加的困难,政府可制定相关的“减税清费”政策,结合“营改增”政策,减免物流企业增值服务各环节的税收及费用,适当制定奖励措施、提供资金补贴,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提高增值服务提供能力。同时,地方政府针对区域内不同的物流业务或项目,也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减免货物运输车辆的通行费,为鲜活农畜产品货车开设绿色通道,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开发增值服务的意愿及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8]。

(二)以物流枢纽城市为核心,集聚形成区域物流产业

要改善内蒙古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就应该鼓励企业转换经营模式,建立物流产业联盟。构建产业联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降低成本、提升规模效益和企业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内蒙古应该投入资金并制定奖补政策支持口岸城市发展进出口贸易,并以口岸城市为枢纽,辐射带动区域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一方面,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兼并,将物流运输、代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功能组合,形成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或物流产业园区,帮助大型工商企业规划物流运输方案、优化物资供应链、规范化经营、吸纳先进物流技术。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物流资源的网络运行潜能,从物流设施数量、规模、布局、库存策略、配送策略等方面规划物流网络,通过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和促进运输网络衔接畅通,提高物流产业集聚效应。

(三)在行业细分领域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

内蒙古在大力发展煤炭物流运输的同时也要建设农畜产品冷链运输体系,促进绿色发展,在快运、冷链、医药等行业细分领域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企业服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中的一个维度,对组织战略决策过程具有基础性影响,属于影响企业战略制定的内部情境因素[9]。在工业品物流总量持续走高的外部情境下,企业可以从农畜产品、医药产品物流等细分领域开拓市场,提高物流服务能力。从政府部门的角度讲,政府部门人员首先应根据国家物流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要求,培育物流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针对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物流细分行业出台相应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推进除工业品外的其他大宗商品嵌入物流服务系统网络。其次,应该围绕产业发展方向,为相应货品开设物流配送绿色通道,给予资金补贴支持农产品物流、医药物流的发展,保障生鲜农产品、药品等特殊物资的流通渠道,在基础设施方面为农产品、医药等细分领域物流企业提供保障。

(四)提升物流专业人才素养,构建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内蒙古已经有一部分高校设立物流管理的相关专业,开始系统化培养物流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但是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高等院校层面来看,高校应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设计相应的物流案例,或搜集一些物流企业实例供学生参考和学习。同时,高校应举办相关的物流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物流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收获实践经验,形成对教科书上理论知识的补充。从高校层面看,办学者及学校管理层应该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学生提升物流专业素养,定期举办“学校-企业”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入企实践,接触现代化物流设施设备。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应该构建起高校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对内蒙古地区开设物流管理的高校进行一体化管理,与学校和教育部门进行沟通,教育部门可牵头主办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聘请物流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出席论坛,与各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推进内蒙古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内蒙古运输物流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可爱的内蒙古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爱在内蒙古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