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3-03-10 16:18林秋平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设计初中语文

林秋平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而思辨性阅读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和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興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将以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例,探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价值、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并对该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和总结。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设计

阅读是一项重要能力,也是人类获取知识、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社会中,很多学生有阅读困难,无法真正理解和吸收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该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概念界定与价值意义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内涵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新课标中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群,指的是学生在阅读和表达过程中,要具备思辨能力,能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并能够用清晰、准确、有说服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该任务群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各种文本材料,包括课本、文章、小说、科技资讯等,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第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包括识别事实、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目的、评价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等。

第三,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需要具备清晰、准确、有说服力的语言表达能力(涵盖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够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第四,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在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产生新的想法和见解,并将其表达出来。

总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群,它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表达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价值意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指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不仅要理解文本表面的信息,还要深入思考并分析文本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言语、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具有以下价值意义:

第一,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还要深入思考和分析文本的内涵,这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非常有帮助。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和表达,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强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二,可以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这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任务群中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估和判断能力。

第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非常有帮助。通过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逐渐形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第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学生在阅读、思考和表达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非常有帮助。通过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等。

二、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教学策略

(一)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辨思考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分析和整理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辨思考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实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任务。下文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的教学为例,展开论述。

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先做好备课工作,了解《社戏》文本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基本要素,然后制作思维导图,用图形化的方式将这些要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以便教学时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本的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通读小说《社戏》,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同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课件中的思维导图,将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整理和分类;然后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对小说中的主旨要义和人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比如,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分析小说中双喜、阿发、桂生等人物形象,分析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以及三次转机等情节设置,分析文中关于平桥村的语言描写,以及分析文章回忆叙事的结构思路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在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社戏》一文的思维导图,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图形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总之,借助思维导图来促进学生思辨思考,进而实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任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巧妙营造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实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任务。下文将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文章《背影》为例,介绍几种营造情境的具体策略。

1. 情境还原:情境还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通过模拟文本中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加深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模拟小说中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父爱和主人公的孝心。例如,教师可以选取几段文本,让学生分别扮演主人公和他的父亲,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冲突和父亲的深情厚爱。

2. 情感引导:情感引导是一种帮助学生感受文本情感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深入思考,增强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引导学生从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父亲的深情厚爱等方面去感受文本的情感。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主人公会在火车上哭泣?他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是什么?他最后的选择是否正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3. 情境拓展:情境拓展是一种通过创造新的情境来拓展文本意义的教学策略,通过将文本中的情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拓展的策略,让学生将主人公的经历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思考孝顺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中主人公的孝心和父亲的深情厚爱。

(三)读写结合训练,促进学生深入感悟

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读写结合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标。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思辨的文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 阅读前准备

在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主题和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讲解桃花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对这个词汇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桃花源的美丽和神秘。

2. 阅读过程中的训练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桃花源是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住在桃花源里?等等。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思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撰写阅读笔记,帮助他們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关键词汇、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等信息,以便在后续的讨论和总结中更好地回忆和运用。

3. 写作训练

在阅读过程中,写作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情节,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涵和思想。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对桃花源的描写、写一篇对桃花源的评价等等。通过这些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训练,通过以上的策略和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表达能力

小组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实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任务。下文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来实现教学任务。

1. 阅读前活动

在阅读前,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段文本,让学生先独立阅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本的主题、情感、人物特点、文学语言等方面。然后,每组可以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激发全班的兴趣,促进全班的思考。

2. 阅读中活动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采用“朗读轮流进行”“小组合作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互相借鉴和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例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感受文本的情感和意义。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文本中的难点、疑惑和不理解之处,可以帮助学生互相解惑,提高阅读水平。

3. 阅读后活动

在阅读结束后,可以组织小组展示和讨论。例如,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撰写文本阅读笔记,包括主题、情感、人物特点、文学语言等方面的内容,然后让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互相借鉴,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撰写读后感或作文,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三、结语

经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材料,学生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化、思想和观念,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通过讨论、辩论和演讲等形式,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教师可以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家尧,蔡其勇.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施[J]. 中国教育学刊,2022(12):77-80.

[2]陈剑锋.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读写结合的教学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6):50-51+190.

[3]闫小奇. 初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D]. 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22.

[4]张萍. 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 科幻画报,2022(04):331-332.

[5]张凤.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课堂师生互动方法探究[D]. 烟台:鲁东大学,2020.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设计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实施对策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哀怨曲还是欢乐颂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