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丽
(沈阳市皇姑区童晖小学)
沈阳市皇姑区童晖小学(以下简称“学校”)秉承“阳光教育”办学理念,以“为长大后的成功做准备”为校训,立足“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以聚焦核心素养培养为价值取向,坚持“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全程发展”的育人目标。学校在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探索“无界化”管理模式,由特级教师引领教师团队科学推进教研工作,开创了“研有特色、教有特点、学有特长”的教育科研新局面,创设了“阳光英语”“童声晖韵”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形成“坚持、阳光、朴素、合作”的精神。
自2002年建校以来,学校走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传承中探索新发展理念、新发展路径,打造了卓越的学校品牌,形成了一定区域影响力。学校发展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创建伊始就确立以英语教学为特色,其英语教学水平得到业内以及全社会的高度认可;二是集团化发展,学校整合皇姑区东部的部分学区,实施多样态集团化办学下的“无界化”管理,产生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创新能力强,从单科语言特色到全科全面发展,学校不断接受新事物、产生新思路。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从单科特色逐渐向多学科课程辐射,完成了从局部突破到全面优化的跃进。学校引进了立意前卫有引领性、操作扎实能立得住的关注深度理解学习的研究及其经验体系,即以“小学数学理解性教学研究的成果”研究项目促进“知、心、做、评、改”五段校本化实践。
“知”,即知识,宽泛地指向教学内容;“心”即学习主体学习、理解知识的心理过程,由浅入深,是不同层次的理解,是学习真正发生的心路历程。
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理解知识,更要明确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性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层面,而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了然于心。只有这样,教学才是“走心”的。学校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三段式”口诀,即知标为小知、知本为中知、知心为大知。也就是说,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知识、会做题只是一小步,是学生的“小知”,还远远不够;教师要让学生通透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能把知识形成的过程描述清楚,理解学习知识的一般规律,这是“中知”;教师要将一般知识、普遍规律投射到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才是教学的大智慧,这是其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
大部分教师备课,将重点放在“知标”“知本”两方面,对更深层次的追求是相对模糊的。而小学数学理解性教学实践能驱动教师理解学生,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理解学生”双线合一。
例如,学校一位教师在执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中“大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课时,将“二十五万三千”写成“2500003000”。教师尝试让学生先自主探索大数的写法,再引导全班学生自主交流。学生没有按照书本上的步骤操作,而是自创分级写法,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写千级的数。虽然学生自创的方法个别处有漏洞,但是通过全体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合理引导,能完善学习过程。学生在理解数学本质的基础上,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全体学生讨论完善、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将学生置于课堂的正中央,尊重学生的思考,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积极参与学生判断、分析、推理、概括等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结,获得对数学学科本质及其思考方式的认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教师教学观进步是由外部推动和内部生长相兼顾而行的,即学校通过校本研训、政策引领推动教师个体理论信念的重构,推动教师在实践中习得理解性教学的理论认知,重构教育观念网络。为此,学校构建了“学习为魂,研究为渠,实践为体,反思为智”的教研模式,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学、以赛促评的方式,使教师形成自驱循环力量。
学校将学生学习划分为“内在过程”和“外显表现”两条线索,即从“心”到“做”。其中,这里的“心”是在前文基础上得以发展,“心”指内在过程,是心理,即思维活动;“做”指外显表现,是体验,即实践活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必须是内、外两条线对位发展的。在课堂中,从“心”到“做”,两者结合才能真正重塑、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可见,理解性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引领教师透过课堂的外延更多地关注课堂的内涵、浸润理解的生态环境。学校在研磨教学模式过程中主要突破以下三道关口。
一是掌控适合的火候,将“夹生饭”煮好。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部分学生会以各种抢跑的方式先行学习,其带着对数学概念、数学知识的表面性理解来到课堂,这会导致数学课上成一锅“夹生饭”。面对这样的学情,首先,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预习,避免学生产生盲目抢跑行为;其次,教师设计多元学习任务,打破表面性理解的假象;最后,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精准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是透过热闹的外壳,把准门道的脉搏。教师静下心来研磨课堂,真正去触摸“心”与“做”的脉搏,不刻意追求课堂虚假的热闹,而是让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主要理解两个定义,形成一项技能。以往学生对于三角形的概念只能意会,很难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学生虽有画三角形的基础,但能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并准确画出各类三角形高的学生不多,所以准确表达三角形的概念和画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校数学工作室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判断、推理、观察、动手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三角形概念的外在形式,促进学生对“三角形的本质属性”的理解。
三是卸掉冗沉的负载,为理解开辟空间。为什么会出现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理解不够,题海来凑”。试图用题海来弥补理解性教学的缺口的做法,本身就是教师惰性的表现。为此,学校铺就一条带有理解坡度的从“心”到“做”之路,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做”,即学习过程;“评”,即学习评价。理解性教学视域下的学习评价不是一个终结性环节,而是一个伴随性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评价,使“评”与“做”紧密连接,直至成为“做”的一部分。评价不再只是教学后的环节,而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学校充分利用“三维六度”课堂观察表,引导教师透过学习过程的表象看本质,掌握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构建了什么、分享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教师基于以上认识为学生提供帮助,给予学生有温度的回应、有效用的反馈。
事实上,不论评价主体、评价工具、评价内容如何多元化,最终都要落到评价的反馈上来。因为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学习思路、学习困境,才能准确地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依据学生个体化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处方”,并根据病症变化不断调整“药方”。这样的学习评价拨开了“数据大汇总”的迷雾、跳出“多元评价”的困境,让学习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学校的学习评价最终指向学生改变,解决“如何帮助每一名学生取得进步”的核心问题。首先,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或任务,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感受、获得发展,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到把握学科的本质,再到发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以及正确的三观,成为既能独立思考又有合作精神,既有批判意识又有创造精神的,基础扎实的学习者、实践者。之后,教师和学生依据评价维度的分值,一起观察、学习高分值学生的做法,学生间互相启发、帮助,将同伴作为参照,最终达到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理解性教学校本实践的路上,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教师,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的数学课改,评价与改进必定是相互借助、轮番升级的发展过程。
基于理解性教学视域,学校正在探索语文学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体验式教学、科学学科的探究学习式教学、英语学科的情景体验式教学等,把理解性教学中“情境教学、问题导向、过程性评价”等能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的内容注入各学科教学中,促进教改,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理解性教学研究成果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也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带动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升级。
小学数学理解性教学是深化教学内涵的必要途径。学校基于理论研究成果与校本化实践证明:通过理解性教学,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利用数学教材实现理解性教学,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将数学理解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开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