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禹 陈一刚
(葫芦岛市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县域中学发展,先后启动了普及攻坚与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其目的就是破解县域中学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不全面”等突出问题,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葫芦岛市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学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发展与提升两大根本任务,创新管理机制,打造“三大引擎”“五大硬件”,加快从应试教育向全面育人“换挡提速”步伐,实现“五育融合”。
激情是干事创业的原动力。面对学校管理效率低下、领导干部积极性不高、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学校党委大胆改革,将长期存在的三个年部(同一个年级为一个年部)调整为三个并行的学部(每个学部都有三个年级),让学部成为牵引学校改革发展的“三大引擎”,以千帆竞发之势奋楫向前。
学校党委坚持统揽全局与顶层设计,综合政治素养、管理水平、对“双新”的领悟与创新执行力等要素考评,为各学部配齐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并以此为核心组建学部管理团队,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进“五强五新五提升”工作原则,即突出“政治引领强方向、固本培元强阵地、正风肃纪强信念、学思践悟强能力、淬炼作风强担当”五大重点,狠抓“涵养师德树新风、培根铸魂育新人、守正创新建新功、教育提质展新貌、特色发展创新绩”五大载体,实现“学校知名度、社会满意度、师生幸福感、师生综合素质、学生成才率”五大提升目标。
学校各党支部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组织各学科教师挖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资源,让学生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以“学习党史,汲取成长智慧;诵读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为载体,开设阅读课程,组建国学社、话剧社、文学社,让学生汲取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红色研学”课堂建设,组织学生深入工厂田间的调查实践,开展“做中国人·过中国节·传中国文化”活动,努力滋养学生的“四个自信”,培养有梦想、有骨气、有志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
学校党委改变“点对点”垂直式管理模式,把权力分给学部。学部一是具有人权,可以在分管的范围内自主聘任班主任,再由班主任与学科教师互聘,由此打造优势互补、责任共担的班级教育教学队伍,变各项工作“要我做”为“我要做”;二是具有事权,可以结合学校总体要求与学部实际,自行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与课程改革,独立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独立开展评优选先活动,体现出办学的多样化、特色化;三是具有物权,可以根据工作实际需求,自主购置各种物资,及时满足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需。
学校尽可能地压缩管理层级,取消原有的中层部门,赋予其新的职责。例如:餐饮办,负责为师生提供营养均衡、卫生可口、花式多样的一日三餐;舍务办,负责为师生创设安静温馨、整洁舒适、环境清幽的休息空间;考务办,负责试题编制与印刷、考场测算与编排、考试组织与管理、成绩统计与分析;行政办,负责内外工作联系与协调、档案收集与整理、来访接待与会务安排,让学部集中精力抓课堂、研课改、促提升,形成“行政(后勤)围着教学转、领导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全校围着育人转”的工作机制。
学校党委制定《学部工作考核评价细则》,坚持对每一项活动进行评价考核,授予排名第一的学部“优胜学部”称号;坚持每学期从日常管理、办学质量、育人效果等方面入手,对学部进行一次全面评价,授予总分排名第一的学部“优秀学部”称号,以此激发学部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各项活动高质量开展。以前的新生军事训练,所有参训班级均由同一领导团队负责,只能评价具体班级;而现在三个学部的新生共同训练、同场竞技,每个学部的日常管理与训练质量一目了然。
学校将项目制管理引进学部制改革,让学部师生共研创新发展大计。例如,2022—2023学年,一学部在“2023 届新高考备考策略研究”中,历经政策研究、趋势分析、学情摸排、课堂调研等过程,构建出“四研五抓六落实”的工作思路,并在全校推广。二学部在“高考心理安全研究”中,基于不同学生群体,摸排“五类”学生,为其配备生活导师,适时开展心理或生活援助;基于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挂心愿卡、戴祈福手链、赠祝福口罩、共唱一首歌等活动,培植自信,放松心情。三学部在“强基计划有效推进策略研究”中,构建出以“金牌导师”为引领的分级分层培养模式,即高一竞赛课程塑思维,高二强基课程提能力,高三个性培养挖优势。
学校党委认真审视应试教育的弊端,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出台“五育”实践操作层面的“九个注重与摆脱”,即:注重体验尝试,摆脱空泛说教;注重调查实践,摆脱纸上谈兵;注重自主自理,摆脱包办代替;注重知行合一,摆脱行浊言清;注重启引思辨,摆脱机械教学;注重质疑批判,摆脱浅析求同;注重特质差异,摆脱整齐划一;注重赞颂慰勉,摆脱揶揄嘲讽;注重润美扬善,摆脱低俗庸劣。通过平安、求索、活力、至美、书香“五个校园”建设,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党委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三全育人”视角构建“安全+思政”模式,做到安全教育、安全防范与思政工作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实现安全工作从相对安全到绝对安全、从学校安全到全面安全、从事后处置到全程防治的转型。
学校党委以“讲好百年党史,上好大思政课”活动为依托,上好“中国智慧”“中国故事”等必修校本课程,引导师生坚定“四个自信”;开发“我和我的祖国”“伟大的起点”“赓续精神血脉”等思政课程,引导师生做到“两个维护”;建设“乡村振兴”“法治社会”“红色中国”等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实践等活动,增强师生对国家发展的认知和认同;收看“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通过现场宣讲、主题班会、板报评比等形式,提升师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进而做到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学校制定《安全稳定年建设方案》,探索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并重的学校安全“硬”环境,以生为本的心理安全“软”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心理、身体“双平安”校园;实行安全责任首视制、学生出席点名制、课上缺席追踪制、就寝空铺追查制、伤病学生报告制,杜绝意外事件发生;正师风,修师德,铸师魂,做到“两个摆正”“三个不准”“四个杜绝”,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家校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与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以启智,求索立身。学校党委以模式创新、课程提质、活动优化为抓手,制定《“生本高质”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构建“基于情境—任务导向—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创设“五育融合”课程体系,更新“高阶前沿”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培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制定《研究性学习实施细则》,确定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个人发展、学科综合等五大类21 个研究方向的主题,将学生置身于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历经课题选定、计划修正、信息收集、现场调查、报告撰写、成果展示等过程,或形成一篇论文,如“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担当”;或辨析一个问题,如“微波炉与电磁炉的对比研究”;或提出一个建议,如“六股河环境现状及治理建议”;或设计一个方案,如“学校百年校庆方案”;或开发一种产品,如“爱师无尘板擦”;等等,在探究中实现知识迁移,融会贯通。
学校构建“基础+进阶”式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劳动技能,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基础课程包括食之有味(烹饪家常菜品)、居之有序(洗烫衣物,整理房间)、节令之承(制作饺子、元宵、粽子、月饼等传统美食)。进阶课程包括家乡特色食品制作与创新劳动课程,将绥中水豆腐、黏豆包引进课堂,组织学生亲手制作并品尝劳动成果;还包括木艺STEAM 与3D 打印课程,让学生历经设计(建模)、制作等环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含有附加价值的劳动成果。
学校党委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刚性要求,积极构建体育“选项教学+社团活动+专业训练”一体化育人新模式,提供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跆拳道、健美操、花样跳绳、轮滑等体育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唤醒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根据自身意愿,学生可以在某一项目上进行1~3 年的专修训练,变“对多种项目的粗浅认识”为“真正掌握1~2项运动技能”。
学校组建31 个学生社团,成立班级、学部、学校三级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组队,选拔优秀教师或外聘专业教师担任授课指导教师,定时学习训练;构建“人人有项目、班班有队伍、周周有交流、月月有比赛”的常态化竞赛机制,定期举办对抗赛、挑战赛、突围赛,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创造机会参加各级体育赛事,让学生与各级顶尖运动员或专业团队直接对话,以赛促练,更加牢固地掌握专项技能。
学校制定《“校园之星”评选方案》,分感动槐园、求索槐园、舞动槐园、至美槐园、耕耘槐园、书香槐园六大类26 个方向评比“校园之星”。其中,固定项目按照班级之星—学部之星—学校之星的顺序依次评选,如“班级篮球之星”“学部篮球之星”“学校篮球之星”等;自报项目由学生根据某一类别评选方向,自行申报具体项目,由学校进行项目确认、制定评比标准并指定现场竞技时间,组织申报该项目的所有学生进行挑战,优胜者获得“校园之星”,以此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发展个性。
以美培元,启智润心。学校党委秉承“各美其美,尽善尽美”的“大美育”理念,构建“文化创新、科研保障、品牌引领、课堂阵地、活动推进”的美育工作机制,努力培养学生崇美、尚美、敬美的精神气质和品格;开展学科融合育人实践,充分运用各学科蕴含的科学美、语言美、健康美、勤劳美、秩序美等美育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学习环境和艺术环境,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提高美学修养。
学校构建“通识教学+社团课程+拓展活动”的美育一体化实施模式,让学生在赏、议、练、评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组建篆刻、木雕、版画、剪纸、刺绣、陶艺等社团,让学生领略“非遗”魅力,以“美”的熏染铸成“美”的品格;举办课本剧展演、中秋诗会、摄影书画展、合唱节、体育艺术文化节、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发现美、在丰富的实践中感受美,从而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
学校坚持开展“四美”教育,开设文明礼仪课程,引导学生用好餐、走好路、穿好衣、说好话,以“美”塑形;开展新时代“十自”主题教育,唤醒正义、向善、健康的内心世界,以“美”启心,做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新青年;从志愿服务、遵规守纪、自立自强、孝亲尊师等方向评选“校园之星”,以“美”养行,做明辨是非、品行高尚之人;征集校歌、校徽、校服、校花、校树设计……让学生在思考、争论与创作中,以美怡情,与美同行,向美而生。
学校党委坚持优化读书环境,利用电子屏、橱窗、公众号等窗口,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定期推荐名著经典、名人读书事迹,引导师生走进书香世界;邀请优秀毕业生到校交流,畅谈读书体会,激发师生学习自觉;在校刊《槐园》上开辟读书专栏,让师生交流读书心得;丰富图书馆藏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类主题读书活动;组建读书社团与读书俱乐部,为学生提供读书、交流的空间和场所。
学校建设书香班级,开设晨读晚写课程,倡导学生坚持每天读一点、每天摘一点、每天背一点、每天写一点、每天讲一点的“五点”读书方式,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书;建立“图书漂流”机制,实现不同班级间的图书资源共享;倡导学生睡前进行放松式阅读,让书香陪伴入眠;开展班级“读书之星”评选活动,促进阅读活动优质高效。
学校以“四四三三”活动载体,搭建读书交流平台,检验读书效果。即开好“四会”:好书推荐会、中秋诗会、读书交流会、经典诵读会;开展“四赛”:演讲比赛、故事大赛、读写大赛、知识竞赛;组织“三展”:读书笔记展、征文书画展、经典课本剧展;举办“三节”:读书节、体育艺术文化节、科技节。每学期评选一次“读书之星”和“书香班级”,并通过《槐园》校刊、公众号等途径宣传“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先进事迹。
总之,在“十四五”建设发展新征程中,县域中学唯有把党建引领熔铸到思想灵魂最深处、体现到干事最实处,才能承担起推进乡村振兴的神圣使命,满足全县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殷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