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护理本科人才合作培养的SWOT 分析

2023-03-10 02:05:19黄茜莹张立力
护理学报 2023年16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人才

黄茜莹,张立力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教育合作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一项重要趋势。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作为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紧密接触地区,具备着独特的地理、文化和教育优势。在医疗服务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粤港澳本科护理人才合作培养成为了促进地区卫生人才交流与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然而,尽管该合作模式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尚未得到充分的系统分析。本文旨在对粤港澳本科护理人才合作培养进行SWOT分析,评估其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部因素。其中S 指优势(Strength)、W 指劣势(Weakness)、O 指机会(Opportunity)、T 指威胁(Threat)。通过SWOT 分析,更加全面地了解大湾区护理教育合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大湾区护理人才合作培养的建议。

1 大湾区护理人才培养合作的SWOT 分析

1.1 优势分析(Strength)

1.1.1 护理教育合作具有良好环境 大湾区具备丰富多样的高等教育资源,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浓厚的创新氛围为护理教育合作提供机遇。粤港澳三地的护理教育合作旨在提升湾区内教育质量,充分利用优质护理教育资源,让更多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培养卓越护理人才,支持大湾区成为世界级湾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内地与港澳台的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内地与港澳高校共同承办合作办学项目已达19 个[1]。粤港澳高校护理合作形式主要包括共建合作平台、优势学科和举办护理主题相关的交流活动。如成立“护理研究及知识转移联盟-Nursing Alliance of Research and Knowledge Transfer”(简称粤港澳高校护理联盟),为大湾区护理学科的交流合作提供平台[2]。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举办“粤港澳护理器具创新发明大赛”为粤港澳护理青年学子搭建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3]。“粤港澳高校护理联盟”还开展“名师讲坛”和青年学者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为三地的护理教育领域的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加速护理研究和知识转移的步伐,提高护理教育和研究的水平,从而推动护理教育事业的进步。

1.1.2 医疗教育资源丰富 近年来,全球教育领域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的聚集与合作。在大湾区,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对于发挥三地在护理教育方面的优势、促进医疗资源在区域内的流动以及推动整个地区的教育进步具有重要意义[4]。广东高校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实践任务承载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环境,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技能,满足港澳地区对扩展实践的需求。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分别与内地高校附属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为师生创设更多交流实习机会[5];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设有海外临床实习交流计划[6],通过院校安排,学生可以前往三地地区医院进行实践,发展个人临床技能,拓宽视野。澳门理工学院护理学系实习机构则由本地和外地的医院和公益机构组成,凸显澳门社会环境一大特点—社团文化,如“母亲会”主要从事养老服务和幼儿教育、“利民会”旨在为精神病康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社交及康乐活动等多元化的社区支援服务。通过合作办学,未来的学生可以前往当地的特色公益机构进行实践,了解当地社会文化,提升社区护理技能。粤港澳合作办学整合三地医疗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协同进步,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做出重要贡献[7]。

1.2 劣势分析(Weakness)

1.2.1 护理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 在护理人才培养标准方面,广东、香港和澳门并没有遵循统一标准,导致护理人才在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广东高校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现行的护理本科教育标准及培养目标[8]。香港高校则综合考量自身院校使命、愿景和香港护士管理局设定的标准。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则将国际护士会的护理核心与本校的课程目标相结合,与国际护理人才的培养标准保持一致,并参照国际护士会、香港护士管理局核心才能及内地标准,结合本土情况撰写[9]。合作培养护理人才理想的就业定位应面向大湾区,并朝向国际化发展。然而,由于各地标准的不一致,护理人才在国际认可度、跨地区就业、学习或进修时可能面临认证或接纳的问题,限制职业发展。

1.2.2 护理本科课程结构、学制不同及临床实践安排有所差异 大湾区的本科护理课程结构、学制和临床时间安排存在差异。广东高校和澳门的护理本科课程通常为4 年制,而香港为5 年制。广东高校参照临床医学专科课程设置护理课程,但部分高校将临床医学课程内容压缩为护理课程内容,无法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10]。相比之下,香港中文大学的护理本科课程结构更加详细,分为健康之基础、社会与健康、个人与健康、综合护理与健康4 个部分,并且各学年的内容相互关联,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理论和知识基础[11]。在临床实践方面,广东护理本科的临床实习集中在四年级进行,而澳门护理本科的临床实习从一至四年级进行,采用“平行式实习”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12]。香港护理本科二年级开始临床实践,其中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的实践时长和学分逐渐增加[11]。这些差异导致学生在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时间和内容上存在冲突,简单地按照学年划分前往不同院校进行学习会导致学生无法衔接授课内容,重复临床实践,限制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一致性和深度发展,影响合作培养护理人才的一体化实践和协同发展。因此,在合作培养过程中,需协调和统一合作学校之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一致的教育质量和学位认可,并充分考虑和解决课程结构和学制差异带来的问题,以促进护理教育的无缝衔接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1.2.3 护理教育合作要素自由流动受限 高等教育的合作发展依赖于人才、科技、信息、设备和资金等合作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大湾区护理本科合作培养中,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组建是一个重要方面。充足且具备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专业指导和有效管理至关重要。根据上文提及的三地教育背景不同,不同地区的教师培养体系存在差异,师资水平也存在差异。其次,护理人才跨境就业面临税收问题、合作科研项目面临资金监管障碍、共建实验室面临关境障碍等限制条件[13]。大湾区内不同地区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教育背景,跨地区护理本科联合培养中,师生可能面临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

1.3 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3.1 国家鼓励大湾区护理教育合作 2019 年,教育部启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强调做强一流护理学专业及培养一流护理本科人才的重要性[14]。同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15](简述《规划纲要》)提到打造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并对教育合作和人才交流进行了具体安排,包括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同时,《规划纲要》指出大湾区的某些地区和领域存在资源错配现象,需要加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教育部、广东省2020 年联合印发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16]明确提出“突出高端引育,深化人才交流合作;突出互学互鉴,打造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枢纽”的重要性。此外,大湾区开展护理教育合作事业也符合《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17]要求,在护理领域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交流,加强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综上所述,政府对大湾区护理人才合作培养十分支持和重视。

1.3.2 联盟院校可提供强大的支援 粤港澳高校护理联盟[6]汇聚了大湾区的护理教育领军院校和医院,通过合作和资源共享为教师提供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教研项目和专业培训的机会。同时,联盟高校利用依托网络平台通过“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共享各校优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18]。学生还可以在联盟内不同的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得到本院和外院临床带教导师的指导,接触到更广泛的病种和临床情况,积累全面的实践经验,提升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此外,粤港澳高校护理联盟还为成员提供学术研究合作的机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分享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1.4 威胁分析(Threat)

1.4.1 注册护士无法便利执业 在大湾区,成为注册护士需要完成相应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关学位,通过所在地区卫生部组织的护士资格执业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然而,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缺乏护理人才职业资质互认制度[19],职业资格不能互通互认,不便于港澳人才在大湾区内地执业。此外,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在临床实习时间计算上存在差异,大陆以月为单位计算,而香港和澳门以小时计算。因此,有意在香港或澳门就业并进行护士注册的护生必须转换临床实习时长,并接受额外的考试。另外,香港的执业资格考试还包括实践部分,要求符合香港护士管理局规定的注册资格标准。由于缺乏统一的护士执业标准和便利的护士执业政策,大湾区内跨区域学生流动和就业面临挑战。因此,护理人才合作培养需要仔细考虑这些护士注册要求的差异,以促进学生的无缝跨区域就业和专业认可。

1.4.2 护理本科教育合作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粤港澳人才培养项目尚存在如下问题。(1)高校间短期交流项目占多数,交流项目相对零散且缺乏全局性、持续性和长效性,需进一步完善,大湾区高校护理联盟应加强合作,开展护理人才培养标准、联合培养、专业资格认证等具体且深入的合作,并制定系统性规划;(2)合作交流力度和广度不够,覆盖面和影响范围有限,需要进一步研究师生交流后的真实体会[19];(3)尚未解决护理人才合作培养面临的实际问题;(4)合作办学所涉及的成本分担机制、教育监督机制、奖惩机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设计,三地高校之间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信息数据库和其他资源共享机制也应进行改进。

2 大湾区护理本科人才合作培养建议

2.1 发扬优势,整合资源 基于大湾区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网络建设对护理教育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20],网络建设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与网络教学相结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特别是护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并且得到学生普遍认可[21]。同时,应重视护理教师的数字素养培训与评价,积极引进和培养护理教育技术人才,提高虚拟教学能力。在教学方面,鼓励教师运用数字技术资源,采用远距离理论授课、虚拟实验教学、在线课程设计等创新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三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进一步促进教育合作。此外,护理人才利用数字化平台参与网络研修,实现人力资源与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助于促进大湾区内高校的资源流动。同时,利用数字化平台为师生提供学习和知识共享空间,推动护理经验交流和师资队伍的培养,对护理教育的合作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2.2 针对劣势,把握机会 在大湾区护理人才合作办学的背景下,创新合作机制对于突破合作培养制度瓶颈至关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护理联盟可以推动建立护理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和对接机制,借鉴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实践经验[22],推进微观层面上的学分转换、学历互认和教师资质互认等机制的建设,以便于师生在大湾区内开展访学和长期合作办学。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护理联盟可以协调和共享资源,制定护理人才培养的标准、课程体系,确保教育质量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将相似的课程进行融合,开展特色课程,开设多元文化护理课程,增添隐性课程及外语课程,以凸显高校合作优势,培养护生尊重文化差异性。此外,建立高等教育合作办学质量评审和外部评审机制也至关重要。如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定期接受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的评审,以有效管理办学的教育质量,并保证和持续提升教学水平[23]。总之,合作办学要善用政策支持和联盟优势,创新机制,突破存在的制度瓶颈。

在合作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教育制度的多元性、弹性和地理文化的适应性。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尤为重要[24],建议推行“两文三语”方针,培养学生在中、英和粤语、英语、普通话方面的语言能力。适当借鉴港澳地区的异地临床实践安排经验,推行异地教学安排,并促进院校共同探讨临床实践方案。通过合作,充分利用广东高校的临床教学资源和港澳社会组织、医院的联系,提供临床实习机会。临床实践基地则发挥督导功能,帮助护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实践环境。通过这种实践方式,护生将获得丰富的经验,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护理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3 正视威胁,积极应对 首先,在合作培养课程设置中,增设跨区域的专业指导和支持机制,为护生提供注册护士所需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跨区域执业。合作院校内部设立咨询热线,宣讲大湾区医疗体系异同,并结合网络建设粤港澳地区的护理执业信息平台,提供三地就业信息,有助于护生获取最新的执业政策、要求、执业所需的相关信息和指导。

其次,校际合作应进一步加强,重点开展联合培养计划的实施以及专业资格认证的协作。并制定系统性规划,以确保交流项目具有全局性、持续性和长效性。为扩大合作范围,需加大合作交流的力度和广度,不仅限于短期项目,还应探索更深入的合作形式。此外,研究师生在交流后的真实体会,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优化合作方案并提升合作效果[19]。

针对威胁,应建立问题解决机制和沟通渠道,促进各方共同研究和解决实际困难,如课程衔接问题和教学内容的一致性等。同时,设计有效机制,包括成本分担、教育监督和奖惩机制,以确保合作办学的公平性和质量。并改进粤港澳三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和信息数据库,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房地产导刊(2022年1期)2022-02-28 08:10:20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7:02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消费导刊(2018年20期)2018-10-19 08:22:26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金桥(2018年4期)2018-09-26 02:24:50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房地产导刊(2018年7期)2018-08-21 01:49:40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