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欢,朱安南, 孟 勇, 杨 滔, 张 扬
(绵阳禾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绵阳 621000)
水稻作为重要的大宗谷物之一,是全球50%以上人口的主食,国际稻米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大米市场的消费量将达到8亿t。我国的稻谷种植产量、消费量均处于世界第一,而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稻谷产量约为2.13亿t,占全国谷物总产量的34%,按稻谷加工过程约产生10%米糠计算,我国年产米糠0.21亿t。米糠主要由种皮、胚芽、糊粉层和亚糊粉层组成,包含稻谷中64%的重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甾醇、膳食纤维、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Ijaz等,2021)。目前主要用于饲料原料或油脂提取。我国米糠资源丰富,米糠和脱脂米糠营养价值较高,饲粮中适当替代玉米,不但可缓和当前国内饲料资源紧缺的局面,而且还可降低饲料成本。
米糠是稻谷籽粒的精华所在,虽然只占稻谷质量的6%~8%,却集中了64%的稻谷营养素和90%以上的人体必需元素。从营养含量上看,米糠除了猪消化能、鸡代谢能、米糠钙含量和无氮浸出物含量低于玉米,其含有更高的粗蛋白质、粗脂肪、亚油酸和磷含量(表1),各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玉米(表2),且米糠蛋白过敏性低,其氨基酸组成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氨基酸组成的理想模式非常接近,生物效价高,是一种公认的优质植物蛋白(Gul等,2015),因此米糠是一种潜在的植物能量和蛋白原料资源。此外,米糠包括一系列生物活性植物化学物质,如谷草醇、植物甾醇、生育三烯醇、角鲨烯、多元醇、植酸、阿魏酸和肌醇六磷酸(Punia等,2021),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P、Mg、K、Fe和Zn等矿物元素(熊本海等,2020;Beloshapka等,2016)。
1.1 影响米糠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因素 稻米原料、稻米加工精度、稻米加工方式等对米糠中营养物质含量有较大影响。张文彦等(2021)检测结果发现,墨江紫米米糠和红河哈尼梯田红米米糠的营养成分和储存品质均优于普通籼稻谷(云恢290)米糠,且紫米米糠优于红米米糠。赵鑫等(2012)测得24种稻谷品种的全脂米糠,其粗蛋白质含量为10.60%~15.71%,粗纤维含量为0.75%~3.35%,粗灰分含量为4.52%~9.37%。陈宣名等(2018)在我国稻谷主产区收集了30种全脂米糠样品检测发现,不同来源全脂米糠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粗蛋白质含量为9.08%~13.93%,粗纤维含量为5.31%~13.51%,粗灰分含量为6.07%~12.65%,粗脂肪含量为10.81%~19.99%,总能为17.68~20.37 MJ/kg。Shi等(2015)发现,在同一稻谷品种上加工流程越多,碾磨越精细,粗蛋白质、酸水解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就越低。此外,含杂和水分等因素也会使全脂米糠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米糠在存储过程营养品质也会发生改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米糠中油脂含量高,8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同时还含有活性较强的脂肪水解酶、脂肪氧合酶、过氧化物酶等多种酶,容易发生水解、氧化等反应降解油脂,形成自由基和挥发性羰基化合物,使米糠酸价迅速升高,产生苦味和霉味,而氧化产物也会产生腐臭的异味(高亚楠等,2021;Gul等,2015)。油脂氧化酸败形成的脂质氧化产物也会导致米糠蛋白氧化,降低米糠蛋白的质量,减少游离氨基含量(周麟依等,2019;吴伟等,2017),降低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抗氧化能力等功能性质(付旭恒等,2017a;付旭恒等,2017b)。
1.2 脱脂米糠的营养特性 为了解决油脂氧化酸败的问题,生产上常将米糠进行脱脂得到脱脂米糠,不仅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脂肪酸品质,还具有更为丰富的营养含量。脱脂米糠与玉米、米糠的营养成分对比见表1和表2。脱脂米糠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熊本海等,2020;Beloshapka等,2016)。但脱脂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非淀粉多糖的浓度,显著降低了粗脂肪含量和能值,亚油酸含量不足,需要额外补充亚油酸。Lyu等(2018)报道,通过间接量热法测定的全脂米糠和脱脂米糠的净能分别为2952、1100 kcal/kg。
表2 米糠与玉米的氨基酸含量对比%
1.3 米糠中的抗营养因子 米糠并不能大量应用于饲料和畜禽养殖中,主要原因是米糠含有蛋白酶抑制因子、植酸、过氧化酶和脂肪酶、非淀粉多糖等多种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养分利用和动物生长。米糠和脱脂米糠粗纤维含量超玉米4倍(表1),非淀粉多糖含量高(表3),脱脂米糠膳食纤维质量分数可达30%~50%,几乎均为不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其中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占到90%以上(吴珏等,2020;康丽君等,2017),使口感粗糙,适口性差。同时,米糠中钙含量低,含磷量较高,但主要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约占85%,不易被单胃动物充分利用。米糠纤维和植酸对矿物离子均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可形成不溶性纤维-矿物元素-植酸复合结构,限制其中矿物质的消化利用(吴珏等,2020;陈练等,2015)。因此,饲料中米糠用量增加会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我国对米糠的利用程度较低,80%左右的米糠得不到充分利用。目前,消除抗营养因子的途径包括使用新鲜米糠、米糠脱脂、添加酶制剂、加热、生物工程(转基因培养低植酸等稻谷)、微波法处理等(高佰华,2019),可以提高米糠和脱脂米糠的利用价值,而在动物养殖饲料中应用相应的酶制剂提高米糠和脱脂米糠的应用价值已成为有力措施。
表1 米糠与玉米的营养物质含量对比
表3 米糠与玉米的非淀粉多糖(NSP)含量对比%
2.1 米糠和脱脂米糠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2.1.1 米糠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米糠和脱脂米糠在猪上的应用比较广泛。冯定远等(2001)指出,育肥猪中使用全脂米糠,不仅会降低饲料的适口性和饲料转化率,而且还会降低肉的品质;不同的是,脱脂米糠适口性较好,也不会影响猪的肉质,是较佳的纤维原料,结合相应的酶制剂等,可以应用于畜禽饲料生产。李碧侠等(2017)发现,米糠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很大,在饲料生产中,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酸败,不仅影响米糠的适口性,降低其营养价值,而且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引起腹泻和蛋白质消化不良等现象。脱脂米糠大量喂养动物时,虽然并不会引起腹泻和蛋白质消化不良等现象,但由于脱脂米糠粗纤维含量相对较高,大量饲喂会引起动物便秘。而且脱脂米糠相较米糠具有更高的抗营养因子和更低的能值,可能会限制其使用量。Lyu等(2018)报道,全脂米糠和脱脂米糠的猪净能分别为2952、1100 kcal/kg。
研究表明,米糠和脱脂米糠可以部分替代玉米而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甚至改善生产性能。王琤韡等(2009)研究表明,在饲粮中添加4%米糠,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Len等(2009)发现,饲喂25%米糠不影响猪采食量、日增重以及饲料转化率。郝帅帅(2016)在饲粮中添加34.8%的米糠替代部分玉米饲喂苏淮母猪74 d后发现,米糠对日增重、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等均无显著影响。Herfel等(2013)在仔猪日粮中添加10%稳定化处理后的米糠与对照组相较平均日采食量及日增重均无差异,但提高了饲料转化率。龙际飞(2020)以生长肥育宁乡猪为研究对象,饲喂不同饲粮180 d,结果发现,相较玉米-豆粕型饲粮组,碎米-米糠型饲粮组宁乡猪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13.76%,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3.38%,料重比降低了8.35%,胴体斜长增加了15.61%,胴体直长增加了11.48%,并且可提高回肠绒毛高度,促进肠道发育,这可能与饲粮纤维含量有关。李碧侠等(2017)研究发现,增加日粮中纤维水平可提高苏山猪生长速度。张叶秋等(2016)也发现,添加34.8%米糠的高纤维日粮不影响苏淮猪(50~90 kg)生长,并能极显著增加大肠占整个肠道质量的比例,同时极显著促进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生长,显著加深空肠隐窝深度,促进小肠绒毛生长,一定程度上优化大肠微生物区系。Casas等(2018)分别用基础日粮、含有10%、20%、30%的全脂米糠和脱脂米糠的饲料饲喂生长育肥猪发现,整个试验期处理组猪的平均日增重并未受到影响。蒲广等(2019)发现,日粮脱脂米糠替代玉米水平在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均满足且一致的情况下,增加日粮脱脂米糠水平对苏淮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发育、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虽降低了对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但该试验的脱脂糠替代部分玉米是可行的,替代比例以12.77%最佳。但李晶等(2009)发现,相较玉米-豆粕型饲粮组,15%米糠组的健康荣昌肥育猪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和瘦肉率分别显著降低15.93%、8.76%和1.54%,猪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增加(11.00元vs10.36元)。Neto等(2021)也发现,30%米糠替代玉米分别降低断奶仔猪必需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消化值和标准回肠消化值39%和17%。韩萍萍等(2020)分别以0%、7%、14%、21%和28%脱脂米糠部分替代玉米饲粮饲喂健康苏淮阉公猪28 d,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分别为8.89%、11.80%、12.93%、14.35%和17.94%,其他营养成分保持一致,结果发现,日粮脱脂米糠水平对苏淮育肥猪的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但随脱脂米糠水平的提高,苏淮猪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呈先降低后上升的二次曲线变化(21%组最低),猪肉的剪切力线性降低,熟肉率、pH24h随脱脂米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且日粮脱脂米糠水平的增加有降低L*24h的趋势,磷酸化酶激酶γ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脱脂米糠水平的增加趋于二次方升高。高芳芳等(2020)也发现,脱脂米糠(14%、28%)等量替代饲粮中部分玉米可部分改变苏淮猪血清和肝脏氧化还原相关酶的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胆固醇代谢和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这可能与脱脂米糠含有的纤维类物质、酚类物质、多糖、植酸和肌醇等成分相关。猪品种、年龄以及米糠饲喂量、饲料理化性质、饲养管理等因素可能是造成这些试验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说明一定范围内,在猪日粮中添加粗纤维饲料源不会影响试验猪的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合理利用既可以保证猪的营养供给,改善肉品质,又能减小对玉米、豆粕等日粮需求的压力。
2.1.2 酶制剂和米糠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许多研究者试图通过酶制剂改善米糠和脱脂米糠在猪上的应用限制,进一步促进动物生产,增加经济效益。李祥等(2006)通过代谢试验和生长试验,在猪10%~20%米糠饲粮中添加0.075%复合酶制剂(木聚糖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结果发现酶制剂15 kg阶段生长猪的能量、粗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5%、1.2%和89.07%,60 kg阶段生长猪的能量、粗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4.2%、1.6%和5.9%;30~60 kg生长猪阶段的饲料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对30~60 kg生长猪阶段日增重和60~96 kg肥育猪阶段饲料转化效率和日增重有改善趋势。15 kg阶段生长猪粗纤维消化率显著升高,说明含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复合酶可有效改善玉米-豆粕-米糠型日粮养分的消化率。淀粉酶及蛋白酶发挥作用有限,说明高含量米糠日粮中酶制剂组成的选择以非淀粉多糖酶为主。60 kg阶段生长猪米糠含量达20%,酶制剂添加对养分消化率改善有限,这可能与猪后肠微生物菌群较发达,酶作用的底物含量不足有关,暗示生长育肥猪可以进一步加大饲粮米糠比例。袁华根等(2019)发现,随着日粮米糠添加水平(0%、7.5%、15%、30%)升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粪氮量显著提高,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植酸酶显著提高了钙沉积率、磷的吸收和沉积量,可以改善氮、磷代谢。许多研究也发现酶制剂可以提高猪的养分消化。孙伟武等(2017)报道,生长猪脱脂米糠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可以改善养分和矿物质消化率,尤其是在回肠之前。Liu等(2020)报道,生长猪加酶可以改善脱脂米糠的营养消化,缓解抗营养因子的影响。纪婷婷等(2017)研究发现,添加复合外源酶制剂(内含植酸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阿魏酸酯酶)可显著提高脱脂米糠饲粮中Ca、Zn、总P的回肠表观消化率,Ca、Mg、Zn、总P和植酸磷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表明含植酸酶的酶制剂可以有效阻止脱脂米糠饲粮中大多数矿物元素与植酸结合,从而促进矿物元素在肠道中的吸收。Neto等(2021)探究了非淀粉多糖酶(α-半乳糖苷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和植酸酶在21日龄断奶仔猪上的应用,结果发现在粗蛋白质和能量平衡方面,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之间存在显著正交互作用,饲粮添加植酸酶对干物质、粗蛋白质质和灰分消化率有显著影响,而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只提高了氮的保留率。组合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对回肠氨基酸消化率有显著影响,而且对米糠能量和蛋白质消化率具有正协同作用,同时可降低粪便中甲烷含量。但也有研究表明,复合外源酶制剂对粗蛋白质、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纪婷婷等,2017),这可能是因为植酸与米糠蛋白极少结合,动物肠道中米糠蛋白因受植酸螯合而阻碍其消化的可能性很小(Kies等,2006;Champagne,1988)。饲料酶制剂作用效果与猪的生长阶段和酶制剂的组成密切相关。
2.2 米糠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2.2.1 米糠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米糠是一种经济的家禽饲料原料,但易酸败、植酸含量高、含有胰酶抑制剂、纤维含量高等特点限制了其应用。Martin和Farrell(1998)根据水稻来源,建议在肉仔鸡饲粮中最多添加10%~20%,前期(1~21日龄)肉鸡不建议添加米糠。Gallinger等(2004)也发现如果不采取措施降低米糠的抗营养活性,肉鸡饲粮中米糠的添加水平应在10%~20%。而Zhang等(2021)发现,米糠(0%、15%和30%)部分替代玉米使肉鸡最终重量、增重和增重比线性降低,也有线性降低肉鸡能量消化率和利用率趋势。同时由于家禽为能而食的特点,脱脂米糠相关的应用研究极少。但全脂米糠和脱脂米糠的营养成分差异也影响肉鸡生长。Newman等(1992)分别饲喂来亨公鸡玉米/豆粕基础日粮、60%全脂米糠和60%脱脂米糠发现,全脂米糠会增加肉鸡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并不总是影响总胆固醇含量,在来亨公鸡饲粮中用60%的脱脂米糠替代部分玉米豆粕,可显著增加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含量。
国内外对米糠相关酶制剂在肉鸡上的使用越来越多,但结果存在争议。Martin和Farrell(1998)未观察到添加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对饲喂米糠肉鸡的改善。谭权等(2008)发现,木聚糖酶对20%米糠替代玉米饲喂的肉鸡蛋白质利用率有显著影响,使米糠的干物质利用率最大可提高8.06%,能量利用率最高可提高9.04%,有提高米糠代谢能值的趋势。李灵(2020)发现,1.0%米糠饲粮中添加0.1%或0.15%酶制剂组(淀粉酶、植酸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蛋白酶、β-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相较对照组三黄肉鸡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9.8%、13.1%;料重比分别降低8.8%、10.1%;粗纤维、粗蛋白质质养分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17.2%、18.3%、10.1%、16.4%;平均采食量、总能、粗灰分、粗脂肪、钙、磷、干物质养分表观消化率均提高,改善了三黄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Wang等(1997)也对不同浓度的复合酶制剂(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和两种来源(中国和马来西亚)米糠在添加到小麦或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对来亨鸡和肉鸡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在含有40%马来西亚米糠的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酶,可显著改善体重9.6%和饲料增重比5.4%,而米糠在10%和50%剂量时对这些参数没有影响,且中国米糠对酶处理没有显著变化;在含有25%和50%马来西亚米糠的玉米基础日粮中添加酶获得了类似的改善效果,但在没有米糠的玉米日粮中添加酶无改善;在未添加酶的情况下,米糠对来亨鸡的生长和饲料转化效率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与来亨鸡的结果相反,日粮中添加25%和50%马来西亚米糠会降低肉鸡的生产性能,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含50%米糠日粮的肉鸡体增重减少17%,饲料增重比增加11%,胃肠道相对重量增加40%和糊肛率从0增加到67%;在50%米糠日粮中添加酶肉鸡饲料增重比降低4%,胃肠道相对重量减少7%和糊肛率从67%降低到33%。Sanchez等(2019)发现,米糠和复合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转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甘露聚糖酶和植酸酶)在肉鸡生产性能上没有交互作用,饲喂复合酶比无酶日粮的25~35 d鸡具有更高的体增重(961g vs 858 g)和饲料转化效率(1.69~1.86),饲喂5%米糠有改善1~25 d体增重的趋势,但饲喂11%米糠会显著降低肉鸡25~35 d体增重,降低35 d体重,24 d和35 d肌胃重量也显著高于饲喂5%米糠组;米糠和复合酶在盲肠食糜中丙酸和异丁酸浓度上具有交互作用,复合酶降低了5%米糠组盲肠食糜中丙酸和异丁酸浓度;复合酶改善了能量利用。这可能因为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与蛋白质、脂肪、纤维和其他碳水化合物等各种成分有着复杂的关系,同时日粮中抗营养因子能改变胃肠道食糜的性状,影响到消化液的分泌和酶活性。此外,单一或复合酶使用也会影响肉鸡米糠消化。Gallardo等(2019)发现,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在干物质、氮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上存在互作效应,而在灰分、钙、磷和中性洗涤纤维上无互作效应。此外,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对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和丝氨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也存在互作效应。相对于单酶添加或不含酶日粮,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组合添加日粮的精氨酸、组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的标准消化率更高。30%米糠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可改善肉鸡对氮、能量和氨基酸的利用。
2.2.2 米糠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有关米糠在蛋鸡生产中报道很少。Samli等(2006)发现,商业蛋鸡生产高峰期间米糠的添加量(0%、5%10%和15%)不超过10%对产蛋性能、鸡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没有任何不利影响。薛建娥和白建(2019)报道,相较全玉米组,20%米糠替代玉米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3.01%,蛋比重升高3.36%,蛋重升高2.18%,哈夫单位相较0%、5%、10%、15%米糠替代组分别增加4.26%、3.31%、2.47%、1.24%,米糠替代玉米能够改善蛋鸡的蛋品质,且替代20%的玉米效果最佳。蛋鸡上酶制剂的使用结果也是存在差异的,由于米糠等植物蛋白来源中磷的利用率低,家禽营养尤其是蛋鸡中磷需求的重要性正在增加。Safamehr和Attarhoseini(2011)研究发现米糠水平(0%、5%、10%和15%)和植酸酶水平(0和5000 FTU/kg)对30~42周龄产蛋高峰期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但Habibollahi等(2019)研究不同水平米糠日粮(0%、15%和25%)中添加植酸酶(250 FTU/kg)对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影响蛋黄营养价值的脂肪酸和胆固醇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植酸酶提高了蛋壳重量和厚度,25%米糠日粮添加植酸酶组的鸡蛋和蛋黄重量最高;加入25%米糠会增加蛋重,但会降低产蛋量,因此总蛋重并没有显著差异;25%米糠组鸡蛋的胆固醇浓度下降,但脂肪酸、Omega-3和Omega-6浓度显著增加;植酸酶添加显著减少了P和Ca排泄。周定勇(2015)在含65%的米糠饲粮中添加不同组合的酶制剂饲喂育成蛋鸡,结果发现,添加不同酶制剂组合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矿物元素的消化率,但不同酶制剂的组合对消化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以木聚糖酶、植酸酶、阿魏酸酯酶组成的酶制剂组合提高的幅度最大,由此可知,多种酶的协同作用是提高米糠饲粮中矿物元素消化的原因之一。也有研究认为菌+酶的合理使用可以增加蛋鸡经济效益。黄开华等(2017)使用10%、20%米糠进行饲粮配制,并添加0.1g/kg佳酶菌素(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木聚糖酶、植酸酶、β-葡聚糖酶、葡萄糖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结果表明在饲粮中使用米糠并同时使用复合添加剂,不但没有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提高了产蛋率;米糠添加越多,饲粮价格越便宜,20%米糠并添加0.1 g/kg佳酶菌素与对照组相比每月可节约成本543元,每只鸡在产蛋期内可提高经济效益2.2元。
2.2.3 米糠在鸭、鹅生产中的应用 由于鸭、鹅相较鸡具有耐粗饲特点,米糠的饲喂量也略高于肉鸡,且不影响生长性能。同时有关米糠在鸭、鹅上的报道和酶制剂使用的研究更少。Ruan等(2015)研究表明,19~31周龄的鸭子可以直接饲喂高达18%米糠的日粮(米糠代替玉米和麦麸,并少量减少豆粕),而不会影响产蛋数量、蛋质量和氧化状态,且米糠水平的增加线性增加了蛋黄中关键脂肪酸(如C18:2 n-6和C18:3 n-3)的浓度,降低了肝脏脂肪酸合成酶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转录表达。刘航等(2015)发现,全脂米糠(0、6%、12%和18%)四川白鹅饲粮中部分添加全脂米糠替代玉米对肠指数、脾指数、胰腺指数、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等没有影响,有降低肌胃指数和心肌指数的趋势,且四川白鹅胸肌中丝氨酸的含量最高可提高3.6%,但对其他氨基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孙伟等(2016)研究表明,全脂米糠部分替代玉米(0%~18%)对28~56日龄的白鹅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但18%的添加量可以显著提高57~70日龄白鹅的日增重。此外,全脂米糠的添加显著降低了白鹅皮下脂肪的含量,且12%和18%的添加量显著降低了白鹅的半净膛和全净膛重,以及肉中粗脂肪的含量;在肌肉脂肪酸组成方面,全脂米糠的添加对肌肉总饱和脂肪酸的量没有影响,但可以显著降低总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量;添加12%~18%的全脂米糠可以显著增加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量以及总n-6脂肪酸的含量,且添加18%的全脂米糠可以显著增加鹅肉中n-3脂肪酸的含量。樊瑞泉等(2018)发现,相较玉米-豆粕饲粮对照组,饲喂米糠组扬州鹅生长全期(28~70 d)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料比显著降低。日粮添加米糠对鹅屠宰率、净堂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日粮添加米糠可显著降低空肠、回肠和整个小肠的相对重量和长度。精米+米糠作为鹅饲料原料具有替代玉米的潜能,同时可以降低饲料成本。为进一步提高米糠的合理利用率,艾晓杰等(2004)在含30%米糠饲粮中添加0.2%酶制剂(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及少量果胶酶、蛋白酶、淀粉酶等)饲喂7日龄雏鹅2周发现,酶制剂可显著提高食糜中空肠蛋白酶活性14.06%和十二指肠食糜中淀粉酶活性17.29%。酶制剂可以通过作用于米糠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解除抗营养效用,加强养分消化与吸收,从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促进动物生长。欧荣娣等(2014)研究发现,采用枯草芽孢杆菌(5×108或5×1010cfu/kg)固态发酵米糠,可提高发酵米糠蛋白质含量至20.34%,除丙氨酸、半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水平均显著提高,其中赖氨酸含量提高22.83%,缬氨酸含量提高37.66%,脯氨酸提高43.06%。5%发酵米糠并降低赖氨酸添加量0.15%饲喂临武鸭21 d,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0.72%和0.82%,料重比分别降低0.14%和0.19%,死亡率极显著降低81.83%。张旭等(2014)也发现,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后脱脂米糠和米糠的成年肉用公麻鸭表观代谢能分别提高了1.91%和1.02%。非淀粉多糖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谷物及其副产品的营养价值。
本文主要综述了米糠以及脱脂米糠的营养特性以及在畜禽中的应用。米糠以及脱脂米糠除了有效能值略低于玉米外,营养价值与玉米相当,部分甚至优于玉米。作为非常有潜力替代玉米或豆粕的非常规饲料原料,其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米糠部分直接替代玉米也证实是可行的,但直接大量替代玉米饲喂畜禽往往会降低畜禽生产性能,更多的是进行脱脂处理后,配合外源酶制剂缓解抗营养因子引起的负面效应,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肠道健康相关指标。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的不断完善,米糠作为饲料资源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