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TM长蛇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灸时-灸感-灸效研究*

2023-03-10 02:18马婷婷陈瑞雪
重庆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灸法平均温度肾阳虚

马婷婷,郑 锐,龚 蕊,陈瑞雪,吴 节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

艾灸,“以艾燃火,按而灼也”,是以艾草的燃烧作用于人体部位或者穴位,发挥温通、温补作用的外治疗法。灸感是艾灸施术过程中人体局部及全身出现的一种特殊感觉和反应。《灵枢·刺节真邪》曰:“火气已通,血脉乃行”,说明灸法的疗效与灸感密切相关。长蛇灸作为特色灸法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研究长蛇灸不同施灸时长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中灸感和灸效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灸法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CFS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平均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本研究已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NO.2020KL-046),注册号:ChiCTR2000041000。

1.2 诊断、纳入、排除及排除标准

1.2.1CFS[1-2]

持续6个月及以上、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休息后不能充分缓解。此外同时出现≥4项下述症状:(1)劳力后的不适超过24 h;(2)不能解乏的睡眠;(3)严重的短期记忆或集中注意力障碍;(4)头痛;(5)肌肉痛;(6)无关节红肿的多关节疼痛;(7)咽喉痛;(8)颈淋巴结或腋淋巴结触痛。

1.2.2脾肾阳虚中医证型

参考《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3]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4]。主症包括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次症包括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

1.2.3纳入标准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CFS的西药诊断及脾肾阳虚中医症候辨证诊断标准;(2)18~60岁女性;(3)治疗前1个月内未参与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科研项目;(4)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4排除标准

如满足以下一项条件则排除:(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2)患有明确影响红外热断层成像(TTM)结果的疾病(如脊柱侧弯、肢体残缺等);(3)不能表达主观不适症状或无法正常沟通;(4)皮肤有明显破损、瘢痕;(5)对姜片外用过敏。

1.3 方法

1.3.1长蛇灸操作方法

将新鲜生姜切成厚度为2 mm的姜片若干,用针稀疏戳孔备用;准备纯艾条数根(规格:18 mm×200 mm,10支;南阳仙草药业有限公司),三孔灸盒5个(规格:17.6 cm×8.5 cm×8.5 cm)。患者取俯卧位,将背部完全暴露,在大椎至腰俞两侧膀胱经一线之间铺上一层姜片;将点燃艾条的5个三孔灸盒依次从大椎到腰俞横向摆放在姜片上。三孔灸盒中间的灸头对准督脉,每隔5 min调整一次灸头与皮肤的距离,以保证患者自觉温度恒定。A组施灸时长为60 min,B组施灸时长为30 min。

1.3.2疗效评价方案

主要评价指标:疲劳量表-14(FS-14),该量表分别从脑力和躯体疲劳两方面评价疲劳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疲劳程度越严重[5-6]。次要评价指标:中医脾肾阳虚症候评分量表,该量表分数越高,表示阳虚症状越严重。

1.3.3TTM扫描方案及流程

两组各随机抽取10例患者,分别在第1、12次治疗前后完成TTM扫描,每组每例患者共完成4次TTM扫描。扫描前提前除去饰物,放下头发,解开文胸,静息平衡30 min;进入更衣室后,除去所有衣物(包括内衣裤、袜子)后,进入扫描床,按扫描提示进行扫描[7-8]。

1.3.4TTM分区及取值

参照《正常人体解剖学》及《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技术概论》中人体解剖定位在红外热像图上的投影,将TTM分别分为胸部、腹部、颈部、背部、腰部、臀部、下肢、上肢等8个部分,每个部分取该区域的平均温度值[9-1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治疗前在年龄、身高、体重、病程、FS-14评分和中医脾肾阳虚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不同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FS-14评分及中医脾肾阳虚症候评分均有降低,且A组FS-14及其躯体疲劳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组疲劳程度的改善效果更佳。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不同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第1、12次治疗前后温度变化比较

单次治疗前后同一部位平均温度的变化值提示该部位灸感强弱。第1次长蛇灸治疗后,两组各部位的平均温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第1次施灸时的灸感无明显差异。第12次长蛇灸治疗后,两组各部位的平均温度差值均较第1次增加,说明随疗程增加,两组灸感均有增强;两组在颈部、下肢及腹部的平均温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组颈部、下肢传热及腹部透热程度更佳。见表3。

表3 两组第1、12次治疗前后温度变化情况比较

3 讨 论

CFS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1-12],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应激、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消化系统相互作用有关[13-14]。CFS的中医机制主要为:饮食失节、劳逸失度、起居失常、情志不遂等多种因素导致人体气血亏虚,经脉运行不畅,阴阳失衡,五脏气化功能受损,其中以脾肾阳虚为主要证型[15]。灸法借助灸火的温热刺激,通过神经反馈机制激发神经系统功能,并通过红外线辐射改善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是治疗CFS的理想选择。长蛇灸的施灸面积较大,单次灸量足,在阳虚型疾病中的应用广泛。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云:“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说明灸量决定了灸效。灸量是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的总和,刺激时间包括单次灸法时间和疗程,而刺激强度则体现为灸感强弱。长蛇灸最佳灸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尚有差异,可能与疾病性质和操作技术有关。例如,长蛇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灸量为单次45 min[16],对阳虚质反复外感病患者的最佳灸量则为单次60 min[17],但长蛇灸治疗CFS的单次施灸时长缺乏统一标准[18-19]。长蛇灸的灸感研究较少,更缺乏灸感-灸效的临床证据。故本研究在相同疗程条件下,研究长蛇灸30、60 min治疗CFS过程中的灸感变化及疗效差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提高该法治疗CFS的疗效,也能为灸法的灸时-灸感-灸效关系提供依据。

TTM将人体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红外线辐射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并重建,可反映人体任何部位的细胞相对新陈代谢强度,并具有稳定、敏感的优势,是研究灸感的良好工具[20-22]。本研究分别在第1次和第12次长蛇灸治疗前后进行TTM扫描,采用单次施灸前后温度变化值作为灸感的指标,描述灸感随疗程变化的差异。

在疗效评价方面,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疗程的增加,12次治疗后,两组疲劳程度及中医脾肾阳虚症状均得到改善,且A组在改善躯体疲劳方面效果更加明显。躯体疲劳主要指身体的疲劳感,根据中医“脾主四肢肌肉”理论,躯体疲劳多责之于脾气不足。脑力疲劳指心理生物学状态的功能低下,表现为自觉懈怠、有厌倦感、记忆力减退等,根据中医“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理论,脑力疲劳可责之于肾气不足。长蛇灸铺灸于督脉及膀胱经,可温补脾肾阳气,故既能改善躯体疲劳,又能改善脑力疲劳,最终达到改善整体疲劳的效果[19-23]。此外,脑力疲劳的改善可能源于灸法过程中患者产生的愉悦感觉[24],但本研究中A组并未显示出改善脑力疲劳的优势,可能与30、60 min长蛇灸对情绪的改善无明显差异有关,说明60 min长蛇灸改善疲劳程度的优势更多是通过改善躯体疲劳获得。

以透热、扩热、传热等为代表的灸感出现是灸法起效的最低灸量,而施灸至灸感消失是评判单次最佳灸量的依据[25]。相对于单穴施灸,长蛇灸单次灸量大,灸感研究更复杂。前期研究中,作者通过制定长蛇灸灸感量表,将长蛇灸灸感总结为透热、传热、局部热感、特殊感觉等四大类,但仅能反映患者主观感觉[26]。本研究首次采用TTM测量的代谢热值对长蛇灸灸感进行客观研究,发现单次治疗后,所有部位平均温度值以升高为主,提示灸法的温热效应提高了脾肾阳虚型患者的代谢热,且长蛇灸灸感范围较大,这与其单次施灸面积大有关。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两组各部位的平均温度差值均增加,说明无论60 min还是30 min,长蛇灸的温热效果均随疗程增加而累积。60 min长蛇灸腹部透热、下肢及颈中传热程度在治疗结束时明显强于30 min,说明A组灸感与灸效均优于B组,长蛇灸治疗CFS时灸感与灸效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灸法平均温度肾阳虚
3月热浪来袭悉尼或迎165年以来新纪录
南方地区圆拱形和锯齿形大棚内温度四季差别探究*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云南保山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均生函数预测实验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徐州地区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