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与学生共同选修体育课的可行性探析

2023-03-10 01:47孙文玲王力锋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高校教师体育锻炼

孙文玲 王力锋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 江苏徐州 221000)

在全民健身大环境的影响下,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意识越来越强,体育锻炼动机以增进身体健康状况为目的,但受到工作、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个人生活习惯等主观因素及单位体育活动组织少参与率低,学校场地设施使用不合理,缺乏技术指导,无运动伙伴等客观因素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行为存在着“高知低行”或“高知难行”的窘境[1]。为了有效消除影响教师体育锻炼的阻力因素,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师体育习惯的养成,充分利用高校现有公共体育资源,提出高校教师与学生共同选修体育课的实现路径。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高校教师与学生共同选修体育课为研究对象,选取10 所不同地区本科院校15 个校区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书籍、期刊、论文、法规文件等资料,为该文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该研究选取10 所高校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编制的《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调查问卷》电子问卷,完成信效度检验后,先后共发放问卷6780 份,回收6570 份,回收率为96.9%,有效问卷有6460 份,有效率为98.3%,对高校教师的锻炼项目、锻炼时间、锻炼频度、锻炼强度及锻炼动机进行调查。

1.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访谈法、资料查询法获得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体育场馆、体育课程设置情况等。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教师现阶段身体健康状况

根据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6570位教师当中,高校教师只有约10%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在剩下70%属于亚健康的人群中,约1/3属于重度亚健康。通过近年来各高校组织的教师定期健康检查发现,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颈椎病为代表的现代亚健康疾病给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2]。

2.2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状况

将每周体育锻炼频率在3 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时间在30min以上、每次体育锻炼强度在中等或中等强度以上(心率≥120次/min)、并且持续运动的时间在6个月以上定为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标准,满足上述标准的就称为有体育锻炼习惯者[3]。体育锻炼习惯对于教师进行体育锻炼具有正向作用,直接影响锻炼效果。

表1至表3数据显示,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锻炼次数每周≥3次的只占24.6%,体育锻炼时间短,每次锻炼时间大于30min的不及43%。运动强度适中,基本都是微出汗,教师体育锻炼维持时间小于6个月的比例占到65%,可以看出,高校教师有体育锻炼习惯并将其融入健康生活方式的情况不乐观。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对于体育锻炼效果有很大作用。缺乏体育锻炼习惯也是影响教师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图1显示高校教师的体育锻炼项目单一,缺乏趣味性,男教师以跑步、快走、篮球、骑自行车等传统项目为主,女教师以跑步、快走、健身操舞蹈类项目为主,而趣味性强的技术类项目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缺乏技术指导,缺乏运动伙伴,缺少场地和器材。

图1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项目人数分布

表1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频率情况

表2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时长情况

表3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持续时间

2.3 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情况

从表4 可以看出,在学校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教师占86.7%,35.8%的教师日常活动多在所居住小区的体育场所,26.1%在公园、广场上,只有8.5%的教师选择收费场馆。高校教师主要的体育锻炼首选是学校体育场馆。通过访谈,了解到在学校体育场馆体育活动更能节约锻炼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校内体育锻炼场馆的参与人员和环境不复杂,锻炼心情更愉悦轻松。

表4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场地情况表(多选)

2.4 影响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阻力因素

表5显示,影响教师锻炼的主观原因是:没有体育锻炼的兴趣、自我惰性、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体育锻炼、自我感觉身体健康无需体育锻炼。客观因素依次是: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家庭压力大,学校重视度不够,无运动伙伴,体育场馆器材缺乏,缺乏技术指导,经济压力大,运动损伤,单位体育活动组合少参与度低等。采取高校教师与学生共同选项课在很大程度可以同时解决部分主观和客观的阻力因素。

表5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阻力因素一览表(多选)

2.5 高校体育资源状况的调查分析

2.5.1 高校体育设施现状调查分析

目前,有10所高校15个校区,经实地调查,将各高校主要体育场馆分布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高校体育场馆情况统计表

在教育部2004 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具体要求中,基本配备类生均场地面积达到4.7m2,发展类生均面积达到5.6m2[3]。同时,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要求生均≥3m2以上为优秀,数据显示,场地面积生均占有率基本达标,部分高校甚至都远超于标准。这为更多的人同时参与体育锻炼积累了充足的物质储备。特别是下设有体育类院校的高校,体育资源相对更丰富并开始向社会提供体育服务。

2.5.2 高校体育教师数量现状调查分析

体育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具体执行者。学校应根据上级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按照体育课程计划授课,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完成培养优秀人才训练的任务,配备相应数量合格的体育教师[4]。高校体育专职教师的数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表7数据显示,10所高校总共有568名专任体育教师,大约106953 名学生,师生平均比例约为1∶188,加入在职专任教师后的混合师生比平均为1∶217,也完全符合教育部规定体育教师师生比1∶300。说明现阶段各高校的体育教师数量充足,完全可以完成本科阶段学生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内容。表明各高校体育教师数量具备专任教师和学生共同选项体育课的要求。

表7 各高校师生人数及师生比统计表

2.5.3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情况

(1)公共体育课程开设形式分析

表8 数据显示,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采用选项课模式,区别在于课时分配不同,60%的高校4个学期全部采用选项课模式,10%的学校6个学期采用选项课,20%高校一学期基础课+三学期选项课,还有10%的学校采用两学期基础课+两学期选项课的模式[5]。而大三、大四主要是以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为主。无论什么形式的课程组合都要求大学生至少掌握2门及以上的运动技能。

(2)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设置分析

表8、表9综合显示,高校开设体育课程基本都是2年,约144个学时,呈现形式是部分高校大一以基础身体素质课(田径、体能训练等项目)为主,大二则根据自己喜欢的项目选择体育选项课(新兴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20 余种)[6-7];从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整体性看,体育学时充足,体育项目种类多样。充分满足了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不同水平教师的体育锻炼的技能层次需求,消除影响教师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

表8 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表

表9 各高校公共体育课项目数量统计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各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体育锻炼习惯者偏少,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频率低、时间短、强度中等和持续时间短。高校教师主要的体育锻炼场地首选是学校体育场馆。体育锻炼项目单一、缺乏趣味性,男教师以跑步、快走、篮球、骑自行车传统项目为主,女教师以跑步、快走、健身操舞蹈类项目为主,而趣味性强的技术类项目相对较少。

影响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有没有体育锻炼的兴趣、自我惰性、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体育锻炼、自我感觉身体健康无需体育锻炼。客观因素依次是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家庭压力大,学校重视度不够,无运动伙伴,体育场馆器材缺乏,缺乏技术指导,经济压力大,运动损伤,单位体育活动组合少、参与度低,缺乏运动技术指导,无运动伙伴和运动损伤等。

各高校的体育教师数量充足,完全可以完成本科阶段学生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内容。

各高校体育场馆面积及设备完全符合教育部要求,资源丰富,设施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的需要。

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基本合理,学时数和体育项目种类丰富,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3.2 建议

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在满足学生基本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合理开设师生混合选项体育课,充分合理利用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开设师生共同体育课,可以避免体育资源的浪费。教师可以利用在校时间完成体育锻炼,节约体育锻炼的时间成本。同时,解决体育教学教师无法使用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尴尬处境——场地壁垒。还可以弥补教师体育锻炼无技术指导、无运动伙伴的不足。

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共同锻炼的内环境氛围,学校应加强高校师生共同锻炼的宣传,打破教师场地、学生场地的人为壁垒,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体育锻炼。例如,竞技类项目多开展师生对抗赛,而表演性项目进行舞台表演等。这不仅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更有助于高校教师坚持体育锻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在选择项目技术等级水平时,可以根据体育课程开设的情况进行选择,如技术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可以选择跟体育专业学生同时上体育课,而技术水平偏低的教师可以选择普修体育课,运动项目的选择应与学生体育课程一致。对于任课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形式有很大考验,无形中提高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为教师评价机制提供了实践支撑,打破不了同学科教师评价的壁垒,但也要充分考虑体育教师工作量问题。

采用混合上课模式的高校,为满足不同教师群里的体育锻炼需要,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对师生共同选修体育课进行补充,如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等,切勿一刀切。对于体育社团或俱乐部的师资,可以考虑体育教师、有本项目锻炼经验的教师或者是本校相关体育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本校体育公共资源。

为确保高校教师达到预期的体育锻炼效果,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带头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的教师给予奖励,奖励形式可以多样化。也可以采用教师体育赋分制或学分制。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高校教师体育锻炼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