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悦,刘莹莹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道及子宫周围结缔组织所发生的慢性炎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大多是由急性炎症未得到治疗演变而来。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下腹部疼痛多累及腰骶部、异位妊娠等,反反复复,严重者会有不孕的情况发生,在月经前后症状明显加重[1-2]。数据显示,我国有4%~20%的15~50岁的女性患有慢性盆腔炎[3]。而且最新调查发现美国每年花费在慢性盆腔炎上的费用高达数亿[4]。现阶段,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多采用抗生素,但由于盆腔组织粘连、包裹形成包块,局部循环障碍,抗菌药物难以渗透发挥作用,同时也不具备缓解粘连和止痛作用[5],且抗生素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6],且治标不治本。随着用药量的增加,更会使病人出现不良反应。与西医药物相比,中医治疗多采用艾灸、中药或者两两联合使用,多项研究也表明中医整体治疗的观念更有效果[7-8]。近些年,艾灸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现选取近5年相关文献综述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西医认为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与感染和免疫系统异常有较大关系[9]。由感染引起的宫颈到腹腔的连续性炎症,微生物病原体主要与性传播微生物有关,包括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淋球菌、葡萄球菌及厌氧菌等。在慢性炎症中,免疫球蛋白是主要的免疫因素,当发生炎症时,免疫球蛋白持续亢奋,便会形成过度抵抗,从而导致机体损伤[10]。免疫功能降低,阴道菌群失衡,从而引起盆腔感染,迁延反复,最终导致慢性盆腔炎[11]。
中医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寒湿趁虚内侵,寒湿结合,以致气滞血瘀,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久而成疾。在中医学上属于腹痛、带下、痛经、癥瘕、不孕等病范畴,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女性胞络、冲任,可根据发病病机分为不同证型。洑寒莹等[12]认为邪气是引起病变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将其发病原因归结于伏寒、伏湿、伏瘀,总结到正气不足是该病发病的关键。
2.1 以艾灸为主
2.1.1 直接灸 艾灸是中医外治较为常见的技术之一,具有温通经络、活血行气的作用[13]。叶赞等[14]为探求不同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以常规药物治疗为基础,设计对照试验,将符合标准的慢性盆腔炎病人分为4组,分别施以麦粒灸、温和灸、热敏灸以及常规治疗,在保证施灸穴位相同的情况下,每种灸法按照各自的疗程进行操作,结果显示,麦粒灸比温和灸或热敏灸的有效率更高,考虑可能原因为麦粒灸与皮肤接触范围小,其产生的灼痛感能够刺激免疫防御系统。张洁怡等[15]认为精灸对于穴位所产生的持续性刺激带来的疗效是普通艾灸盒治疗所不能比拟的,于是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将100例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人随机分为精灸组和艾箱组各50例,精灸组是将艾绒制成小米粒大小的艾柱对病人进行直接灸,艾箱组是将底面积为25 cm×25 cm的艾箱置于病人的神阙穴及小腹部进行灸法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证候评分。结果发现,精灸组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缓解证候体征的效果比艾箱组更为显著,且精灸操作标准,烟雾小,使病人接受度更高。
2.1.2 间接灸 李鴳等[16]为探讨不同时长的中药脐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均给予中药脐灸,并采用隔姜灸的方式来对比艾灸时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艾灸时长与疗效成一定的正比关系,但当时长达到某个时间值时,疗效就达到了饱和状态,再增加时长,疗效也不会发生明显改变。由此认为,脐灸60 min是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最佳时长,可以达到最好效果。张媛媛[17]发现使用普通艾灸盒进行艾灸治疗时,存在烟雾较大,而且热力不持久的问题,于是选取慢性盆腔炎病人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对艾灸盒进行改良,对照组采用普通艾灸方式,观察组采用覆盖式施灸方法,用一块毛巾将艾灸盒及其施灸部位一起覆盖,对比一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病人的舒适度。结果发现,改良后的艾灸方式燃烧时间更长,使病人感受到适宜温度的时间更为持久,同时也增强了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所需时间更短,提高临床效率。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直接灸或间接灸都是利用艾绒的燃烧对局部穴位产生刺激,以期缓解病人病情。慢性盆腔炎病人常伴有下腹部疼痛,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可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且有效率高,病人更易接受。
2.2 艾灸联合西药 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多采用头孢类抗生素、奥硝唑等药物,其中甲硝唑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被认为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最佳方案[6]。赵春霞等[18]将120例符合标准的慢性盆腔炎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组采用艾灸治疗,2组采用康妇抗感染栓治疗,3组采用艾灸联合康妇抗感染栓治疗。通过对比3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复发情况发现,与单一使用艾灸或者康妇抗感染栓治疗相比,两者联合使用的总有效率高达97.5%,中医证候评分较低,复发率也最低。由此认为艾灸与康妇抗感染栓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上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在康菁[19]设计的试验中,对照组根据病人所做的病原体检查对症给予抗感染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加以艾灸,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及B超检查结果,发现观察组有效率达92%,高于对照组的76%,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西药抗感染联合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确切,病情改善明显。温满秀等[20]认为,热敏灸可以通过艾灸热敏态穴位,对经气传感产生激发作用,可产生透热、传热及扩热等热敏灸感,达到“气至而有效”目的,从而减轻慢性盆腔炎症状,由此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维B6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敏灸。结果发现,热敏灸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炎性反应,而且比单独使用西药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3 艾灸联合中药
2.3.1 联合经方 陈智颖等[21]将8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辨证给予败酱汤,根据证型加减药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所选取穴位加以热敏灸治疗,治疗2个疗程30 d。结果显示,败酱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能明显减轻病人疼痛,缩短疗程,提高临床效果。代文[22]通过研读各种文献发现,督脉灸通过大面积的深透性灸激发脏腑的机能,从根本上提高机体免疫力,打破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由此将慢盆汤与督脉灸联合,探究两者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将72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对比单纯口服慢盆汤与慢盆汤联合督脉灸治疗发现,慢盆汤联合督脉灸治疗在综合疗效、改善中医症状及盆腔积液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温经汤是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基础方[23],林捷等[24]将其与脐灸相结合,对86例慢性盆腔炎病人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临床证候及专科得分、炎症指标、彩超指标,并对比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发现,慢盆汤结合脐灸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疼痛,降低中医证候及专科得分及炎性指标,愈显率明显提升;并指出利用脐部皮肤薄、通透性强的特点实施脐灸,能将温经汤中的药物药性直达病变胞宫,可以充分发挥温经汤温阳散寒的作用。
2.3.2 联合自拟方 吴添英[25]将110例门诊收入的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益气化瘀组方并根据病人症状加减药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艾灸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P<0.05)。由此得出,艾灸联合益气化瘀组方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喻佳等[26]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给予雷火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自拟消炎汤口服,自拟消炎汤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16种解毒、止痛、活血的药材煎制,比较28 d治疗结束后两组的综合疗效及证候评分。结果显示,雷火灸联合自拟消炎汤治疗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进行雷火灸的对照组;该研究认为外治法与汤药内服相结合,可以达到表里兼治的效果。红藤汤具有清热利湿、化瘀散结的功效,加以当归活血补血,煎成当归红藤汤可用于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李雅芬等[27]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应用当归红藤汤内服外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艾灸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局部体征和证候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收到良好的反馈效果。
2.3.3 联合中成药 徐凤荣[28]将46例慢性盆腔炎病人全部施以雷火灸并口服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7.83%,且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王梅等[29]将62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口服桂枝茯苓胶囊,观察组在口服桂枝茯苓胶囊的基础上选取八髎穴、关元穴、子宫穴进行隔姜灸,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发现,口服桂枝茯苓胶囊联合隔姜灸治疗可明显改善病人下腹胀痛、腰骶冷痛、白带异常等临床主要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2.4 艾灸联合其他疗法 中药灌肠因能直达慢性盆腔炎所患部位,给药方便,药物可快速发挥作用,且体现中医治疗特色,已成为治疗慢性盆腔炎所选中医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30-31]。李艳梅等[32]选取12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等药材进行中药灌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取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神阙等穴位加以艾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都有降低,但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且能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表明艾灸联合中药灌肠能有效缓解慢性盆腔炎病人症状,改善炎症,此结论与乔平[33]研究结果一致。成自霞等[34]选取6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抗炎的基础上施以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温和灸,连续治疗2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且观察组的红细胞计数明显降低,表明针刺联合艾灸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余次碧等[35]认为,中药混合并施以外敷可以加快腹腔内及盆腔内的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因此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将艾灸与中药贴敷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最终结果显示两者联合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季华等[36]将自拟活血化瘀理气方外敷与关元穴艾灸相结合,利用艾灸的热效应将自拟方中的药物深入循环系统,从而达到吸收炎症、活血行气止痛的疗效。为探讨艾灸董氏奇穴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刘敏等[37]设计试验对比单纯微波治疗与艾灸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艾灸董氏奇穴配合微波疗法可升高血清IL-2表达水平,降低TNF-α表达水平,促进炎症消退,从而缓解临床症状。蒙医认为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寒,再加上赫依抗生功能紊乱,导致“三根”平衡失调,使巴达干、赫依交搏,造成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引起一系列全身症状[38]。哈森高娃[39]将蒙药与艾灸结合,将收取的54例慢性盆腔炎病人辨证给予蒙药苏格木乐-7味丸、巴斯布如-7味散、萨日冲阿、扎木萨-4味汤散口服,并艾灸神阙、关元、三阴交3个穴位。结果发现,蒙药结合艾灸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总有效率达到96.30%,临床效果明显。
还有学者探究艾灸与其他两种方式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病人。许秀秀等[40]选取30例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病人,以双色球法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病人口服通任红藤败酱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药灌肠和雷火灸,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超声检测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盆腔静脉血管扩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达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由此可得出结论:联合应用通任红藤败酱汤、中药灌肠方以及雷火灸治疗气滞血瘀证慢性盆腔炎病人的预后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慢性盆腔炎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易反复,难以根治,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式呈多样式。综上所述,灸药联合治疗能很好地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尽管灸药联合治疗研究前景广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多数研究样本量偏少,研究方法不太严谨,导致大多数文献质量不高;②大部分研究是将艾灸与其他中医疗法结合,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研究较少,导致没有对比性,缺乏代表性的研究;③因慢性盆腔炎证型较多,有少数文献辨证给药,但缺乏统一的给药标准;④文献中随访较少,因中药治疗所需时间较长,应按时随访,观察病情。因此,未来学者可以从以上几方面着手,对慢性盆腔炎病人辨证给药,进行大样本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随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