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英
从2002 年12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开始,综合素质评价就被视为一个教育政策术语出现在日常教学管理中。2013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明确要求,改进评价方式方法,通过对学生群体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的评价来考察学校教育质量,从提出意见至今,综合素质评价就被视为深化素质教育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制度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谓是推陈出新,从意义、方式、内容、现状、实施等方面展开了日益深入的认识和思考。现阶段需要各中小学将已经取得的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作为依据,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的行动研究,构建一套多元、可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在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是内在动力一般的存在。我国教育事业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和指导下已走过了数十载的改革之路,取得成效是必然的。但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在评价和考试制度方面依然存在“唯知识” “唯分数”的问题,学生缺乏创新实践能力、不具备社会适应力、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工作的极大难题与挑战,因为这些现象的出现完全背离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目标。分析其中缘由,主要是因为没有彻底地从根本上改变“以知识和考试为中心” 的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综合素质评价涵盖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维度,其重要职责就是转变将成绩作为单一评价标准的教育评价方式,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并引领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因此,应当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用其推动学校教育改革。
共计10 篇的《小学生成长手册》 内容相当丰富,评价内容大致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各个维度,并分别提供了评价标准。不过,这些标准在具体实践中只有指导性,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智能表现各不相同,所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目标差异性原则,不可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到最大限度,成绩要给予肯定,先进要及时表彰,榜样也要树立,使学生发扬优点、纠正缺点,让评价成为学生不断发展动力的一种激励。
动态发展性原则指的是从阶段性评价转变为随机动态的观察。针对发展快速的小学生而言,阶段性评价不能实时反映学生当前表现,评价结果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要用发展的眼光和观点去评价学生,促进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和更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质。
判断评价结果科学,要综合参考调查数据和参与评价的主体数量。传统评价方式中的主体就是教师。多元化原则就是要让学生和家长都成为教育评价者,通过自我评价和家庭评价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以此为基础,将教师评价的一元化主体模式转变为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庭评价的多元主体评价模式,同时有机结合社会评价和课堂评价,有机结合作业、成绩、文明行为、道德品质、实践活动等开展评价。
小学生评价工作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习惯了以智力性评价为主,重点为学生品德、智力和体育这三个方面。这种评价体系不适用于现代化综合素质教育。现代教育需要进一步拓展评价内容,以智力评定为基础,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美育发展、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基于基础性发展目标,合理地将其细分,大致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七方面评价内容,并围绕不同方面内容做出具体的评价指标设定。
1.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方面的评价指标可具化为: 热爱祖国,对国旗、国歌和国徽抱以敬爱之情,积极且严肃地参与升旗仪式;讲信用、不说谎、以真诚待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珍惜集体荣誉,乐于付出努力完成集体目标;孝敬父母老人,团结谦让,能够与同学和谐相处;富有社会公德且乐于助人;言行文明,对自己行为有正确的认知和约束;严守校纪校规,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讲卫生、爱环境,乐于参加劳动活动。
2.公民素养。公民素养方面的评价指标可具化为: 有社会责任感,主动投身公益活动;拥有自尊、自强、自律的个人品质;在学习态度方面有自主阅读的习惯;主动完成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家务,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方面的评价指标可具化为: 刻苦学习,能自主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听讲认真,可独立思考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善用多种方式提升学习水平;对学习抱有好奇心,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主动进行课前预习,积极开展课后复习;书写工整,能及时调整错误;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记读书笔记习惯;爱科学、爱钻研,乐于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4.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方面的评价指标可具化为: 虚心向他人学习,在相互帮助中共同进步;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观点;懂得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会总结和反思每一次的对话交流结果;尊重他人并懂得约束自我行为。
5.运动与健康。运动与健康方面的评价指标可具化为: 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拥有至少一项体育爱好,养成日常锻炼的好习惯;体育课上学习态度认真,知晓常见体育活动的要领;认真完成每日眼保健操和课间体操;积极参加学校运动会;拒绝摄入不卫生、不健康的食物,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审美表现方面的评价指标可具化为: 穿衣大方整洁;乐于参加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拥有至少一项艺术爱好或特长;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艺术活动;懂得欣赏和感受生活美和自然美。
7.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评价指标可具化为: 对未知领域的知识有探索欲望和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乐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对劳动技术活动抱有很高的参与热情;具备综合运用知识与实践能力。
1.强调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体系应当以贯彻“主体教育” 办学理念为宗旨,以“学生健康成长” 为目标,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 七个评价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照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实行多元化指标,综合评定。评价学生不应再用单一凭借考试成绩的方式,而应将学生在实践大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展示都记入综合评价。此外,还应将学生参与各类校园活动的情况作为过程评价的重要参考。
2.强调评价体系的过程化。以“争做文雅好少年” 引领评价价值,以“星级评定” 为载体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过程管理,打造全员育人,“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 互评互比,实现多元评价。通盘考虑学生单项上的进步和整体发展情况,开展追星活动。一个星星代表一个奖项。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个星星,一批学生可以共享一种星星。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一门学科或一次活动,都与“争章追星” 结合在一起纳入评价体系,也就是把实践能力和个人特长纳入考核标准。把这个评价路径命名为“星级幸福闯关”,幸福闯关活动共有五关,第一关一星级: 星星之火关;第二关二星级:大步流星关;第三关三星级: 满天星斗关;第四关四星级: 星光灿烂关;第五关五星级: 群星闪耀关。
闯关要求: 每名学生有一张一星级卡,积累20个徽章后,本星级闯关成功,开始下一关,直到闯五关结束,闯关成功。印制包括学习、守纪、卫生、礼仪、艺体、劳动等考核评价表,这些表格详细客观地记录学生每节课的课堂表现、每次作业的上交和完成情况、平时的穿着、发型、两操、卫生、纪律等常规表现情况,这些都成为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另外,对学生书写、普通话水平测试、综合实践活动、艺体课程等都进行检测,包括学生参加活动获奖情况都以不同形式记录到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中。
要强调的是,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与各学科考试的监测,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性培养和训练,加强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观察与考察及其他常规表现情况。比如,班主任给学生设计的“我的成长足迹” 活动,分设了“老师的鼓励” “家长的帮” “同伴的助力” “我眼中的自己” 这些栏目,让学生详细地记录阅读情况、上课表现、卫生习惯、文明礼仪等,并收集自己的优秀作品,其中还包括一些手工绘画和制作等,这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好及特长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闯关整个过程由班主任具体操作,各班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评比细则,根据评价项目的不同,每月四次的内容也不同。每周一的班会时间,班主任将本周的所有教师发给学生的“星级” 奖卡收回并且登记在“文雅好少年奖卡记录册上”,再根据记录册奖卡总数的多少,推出本周的“文雅好少年” (二星闯关成功),并且在“争星榜” 上展示出来。班级以每月学生的得文雅奖卡数,每月得分最高的前十名学生为本班“文雅好少年” (三星级闯关成功),参加学校的“文雅好少年” 评选。学校从每班上报的候选人中,经过展示评选,选出每月的年级“文雅好少年” (四星级闯关成功)。每学期末,学校从各月的校“文雅好少年” 中选出校“十佳文雅好少年” (五星级闯关成功),学期末学校统一表彰获得“群星闪耀卡” 的闯关成功者。这样就建立健全了每日随机评、每周小组评、每月班级评、期末学校评的评比制度,坚持“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科学设奖,分层颁奖。
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的表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星级幸福闯关” 活动立足学生的现实成长,立足学生的未来发展,给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真正长大,在开放式的评价中使他们信心满满,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最终形成“教师指导我成长、家长帮助我成长、同伴助力我成长、自己督促我成长” 的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3.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当代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相对于传统评价体系的一种辩证性否定。以往的评价体系更看重结果,现代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更偏向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因此,在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将动态发展性作为重点,不采用阶段性评级方式,以随机、动态的方式,联合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多个主体进行多元化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充分体现自主性、互动性、趣味性和个性化。一是引导学生评价自我。自我评价是一种自省、自查,也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过程。学生要认真反思自我的所作所为,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自我评价。这个过程是一个发现自我、对自我再认识的过程,是学生发展的动力源。二是创造同学互评的机会。通过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带动,相互激励,取长补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三是家长参与评价。邀请家长积极参与评价,使家长和教师都能更深入了解学生,达到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四是任课教师评价。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确立评价准则,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定期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所有的任课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慧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都要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坚定他们好好学习的信心。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关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的评价。建立“阳光” 评语制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用第二人称的语气,同时坚持“激励、民主、因材施教” 的原则,给学生以“阳光” 般的人文关爱,肯定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并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评价等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需要努力,以此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只要三星闯关成功的即评定为“优秀”,二星闯关成功的即评定为“良好”,一星闯关成功的即评定为“需要努力”。
总而言之,评价的目的不是筛选,而是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教育工作,打造更适合学生群体的教育模式。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是为了优化当下教育生态,创造更适合小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