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宗祭祀木叶山考

2023-03-09 03:00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祖庙木叶太宗

祁 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社会与民族学院,北京 102445)

木叶山对于契丹人及辽代统治者的重要意义,无须赘言。关于木叶山的研究,以往学者主要关注其地望、祭祀礼俗等内容,对辽代皇帝祭祀木叶山的情况进行专门、深入探讨的尚不多。如冯家昇关注契丹人自然崇拜的礼俗[1],并对契丹祭天频次、祭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2],可谓开国内学者研究契丹原始崇拜及信仰之先河;张国庆探讨了辽代皇帝祭祀木叶山的缘由,并对祭祀木叶山的时间、方式、内容等问题做了全面分析[3]。有些学者虽然没有对辽代皇帝祭祀木叶山的情况进行专门研究,但是通过对辽代契丹人祭祀祖先活动的研究,间接有所涉猎。如张国庆探讨了辽代木叶山始祖庙内供奉的祖先及其造像材质,归纳总结了辽代皇帝祭祀祖先的时间和仪式[4];席岫峰、宋志发指出契丹人祭拜木叶山是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的结合[5];高科冕对辽代每位皇帝祭祀木叶山的次数、间隔时间、初祭时间进行了初步统计[6]。还有些学者通过对辽代祭山仪的研究,论及了辽代木叶山祭祀问题。如葛华廷对辽代祭山仪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祭山仪的核心内容是祭天,并且提出了祭山仪不限于在木叶山一处举行的观点[7];吕富华、杨福瑞认为契丹人祭山的目的是敬天和祭祀祖先,祭山仪固定在木叶山举行的时间大概在阿保机建国前后[8]。总之,以上学者主要从整体上对辽代皇帝祭祀木叶山活动进行研究,或者在研究辽代皇帝祭祀祖先、祭山活动时,对祭祀木叶山问题略加研究,并未对辽代每位皇帝祭祀木叶山的具体活动进行细致、深入地梳理。本文专门以辽太宗祭祀木叶山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此时期内祭祀木叶山活动的演进过程及变化规律,并期望得到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一、辽太宗变革传统祭山仪

崇山、祭山是契丹人的传统礼俗。史载契丹尚处于部落联盟时期,“遥辇胡剌可汗制祭山仪。”(《辽史》卷49《礼志一》)[9]833辽代举行祭山仪的地点在木叶山:“祭山仪:设天神、地祇位于木叶山,东乡。”(《辽史》卷49《礼志一》)[9]834祭祀木叶山是辽代皇帝祭祀活动中较为重要的一项。

佛教在辽太祖时期已经传入契丹地区,辽太祖懂汉语、精通汉文化,且崇佛拜佛,史载辽太祖神册三年(918)“五月乙亥,诏建孔子庙、佛寺、道观”(《辽史》卷1《太祖纪上》)[9]13。而契丹社会受汉文化的影响,原始崇拜及信仰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尤其为了安抚大量北迁的汉人,巩固辽政权,故从阿保机开始,统治者与佛教关系日益密切,佛教在辽国渐趋兴盛。”[10]

辽太宗时期佛教更加盛行,辽太宗本人则崇拜观音菩萨:天显十年(935)“冬十一月丙午,幸弘福寺为皇后饭僧,见观音画像,乃大圣皇帝、应天皇后及人皇王所施,顾左右曰:‘昔与父母兄弟聚观于此,岁时未几,今我独来!’”(《辽史》卷3《太宗纪上》)[9]37;会同五年(942)五月“丁丑,闻皇太后不豫,上驰入侍,汤药必亲尝。仍告太祖庙,幸菩萨堂,饭僧五万人。七月乃愈”(《辽史》卷4《太宗纪下》)[9]52。

由于辽太宗对佛教的虔诚信仰,遂将中原佛教文化融入传统的祭祀木叶山活动中,其重要表现就是对祭山仪进一步扩充发展,增加了祭拜观音菩萨的环节。《辽史》卷49《礼志一》载:

太宗幸幽州大悲阁,迁白衣观音像,建庙木叶山,尊为家神。于拜山仪过树之后,增“诣菩萨堂仪”一节,然后拜神,非胡剌可汗之故也[9]835。

不过,《辽史·礼志》中没有明确记载“迁白衣观音像”的时间。按《辽史》卷37《地理志一》另载:

兴王寺,有白衣观音像。太宗援石晋主中国,自潞州回,入幽州,幸大悲阁,指此像曰:“我梦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也。”因移木叶山,建庙,春秋告赛,尊为家神。兴军必告之,乃合符传箭于诸部[9]446。

辽太宗于天显十一年(936)“冬十月甲子,封敬瑭为晋王,幸其府”(《辽史》卷3《太宗纪上》)[9]38,又在当年“十一月丁酉,册敬瑭为大晋皇帝”(《辽史》卷3《太宗纪上》)[9]39。会同元年(938)十一月,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辽:“是月,晋复遣赵莹奉表来贺,以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十六州并图籍来献。”(《辽史》卷4《太宗纪下》)[9]44-45同一年,辽太宗将幽州升为南京:“于是诏以皇都为上京,府曰临潢,升幽州为南京,南京为东京。”(《辽史》卷4《太宗纪下》)[9]45

通过上述对历史过程的梳理,可知辽太宗“迁白衣观音像”当在会同元年(938)前,也就是说辽太宗变革祭山仪也在会同元年之前。辽太宗于天显十一年(936)九月亲自率军援助石敬瑭取后唐而代之,并于当年十一月“次潞州,召诸将议,皆请班师,从之”(《辽史》卷3《太宗纪上》)[9]39。到达幽州的时间,《辽史·太宗纪》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初步推断辽太宗变革祭山仪一事发生在天显十一年(936)十一月至会同元年(938)十一月期间。辽太宗在此期间内,只有一次祭祀木叶山活动,即天显十二年(937)“十二月甲申,东幸,祀木叶山”(《辽史》卷3《太宗纪上》)[9]41。因此,辽太宗变革祭山仪一事就应该发生在此次祭祀木叶山前后。

从辽太宗变革传统祭山仪可以看出,佛教在辽代信仰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也是契丹人信仰受到中原汉文化影响的表现之一。邢康认为:“这件事充分反映了辽朝宗教信仰和宗教政策的变化。”[11]伴随会同元年(938)燕云十六州被纳入辽的版图、辽境汉人数量增加,契丹人与汉人的交流交往变得更加密切。辽太宗在保持契丹人原始崇拜及信仰的前提下,对汉文化积极地加以汲取,祭拜神的多元性使祭祀木叶山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巩固了祭拜观音和祭祀木叶山的特殊地位。

二、辽太宗祭祀木叶山与祭祀祖先

辽太宗时期曾举行大量祭祀祖先的活动:“辽太宗的年平均次数最高。”[6]辽太宗频繁祭祀祖先,其动机与加强皇权密不可分。辽太宗系以非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同时面对述律后、人皇王耶律倍等人的威胁,为了证明其正统性及稳固皇权,故在即位初期频繁地举行祭祀太祖庙、祖陵等活动。“即位之后的太宗,需要强调自身对太祖功业、品德的继承,从而巩固其皇位。从整个辽国的内部协调而言,也需要太宗时常对先祖,尤其是对太祖进行祭祀,以保证其凝聚力。”[6]

辽太宗祭祀祖先的活动主要包括:祭祀太祖庙、祖陵,谒太祖行宫与拜太祖御容等。辽太宗即位初期,祭祀祖先活动主要以祭祀太祖庙为主,天显四年(929),辽太宗又开始祭祀祖陵。关于太祖庙的所在地目前暂无定论,陈永志认为:“太祖庙在祖州城内”[12];李月新等认为:“辽太宗所告谒的太祖庙,即是《地理志》中所记载的位于祖陵范围内的‘太祖天皇帝庙’。”[13]祖陵为辽太祖的陵地,《辽史》卷2《太祖纪下》载,天显二年(927)“葬太祖皇帝于祖陵,置祖州天城军节度使以奉陵寝”[9]24。考古工作者指出:“辽祖州城、祖陵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石房子村西1公里的深阔山谷中。”[14]

辽太宗即位初期,祭祀木叶山的活动伴随祭祀太祖庙、祖陵相继进行。据《辽史·太宗纪》记载,辽太宗即位后前三次祭祀木叶山的活动,都与祭祀太祖庙、祖陵有着密切的联系。

先来看第一次。天显四年(929)秋“八月辛丑,至自凉陉,谒太祖庙。癸卯,幸人皇王第。己酉,谒太祖庙”(《辽史》卷3《太宗纪上》)[9]30。辽太宗当年八月从凉陉出发前往祭祀太祖庙,同年九月,从南京出发去祭祀木叶山:“九月庚午,如南京。戊寅,祠木叶山。”(《辽史》卷3《太宗纪上》)[9]30辽太宗祭祀完木叶山后行再生礼,然后又回到南京:“己卯,行再生礼。癸巳,至南京。”(《辽史》卷3《太宗纪上》)[9]30按天显三年(928),辽太宗“升东平郡为南京”(《辽史》卷3《太宗纪上》)[9]30,会同元年(938),“升幽州为南京,南京为东京。”(《辽史》卷4《太宗纪下》)[9]45因此会同元年(938)前,《辽史·太宗纪》记载的南京是后来的东京。

第二次。天显六年(931)正月“丁卯,如南京。三月辛未,召大臣议军国事。丁亥,人皇王倍妃萧氏率其国僚属来见。夏四月己酉,唐遣使来聘。是月,置中台省于南京。五月乙丑,祠木叶山。乙亥,至自南京。壬午,谒太祖陵”(《辽史》卷3《太宗纪上》)[9]32。辽太宗从南京出发前往祭祀木叶山,祭祀结束后回到南京,随后又去祭祀祖陵。辽太宗即位后前两次祭祀木叶山都是从当时的南京出发又回到南京。

第三次。天显七年(932)辽太宗第三次祭祀木叶山的活动也在祭太祖庙之后不久。天显六年(931)“十二月甲寅朔,祭太祖庙。丙辰,遣人以诏赐唐卢龙军节度使赵德钧”(《辽史》卷3《太宗纪上》)[9]33。次年“春正月壬辰,征西将军课里遣拽剌铎括奏军事。己亥,唐遣使来聘。癸卯,遣人使唐。戊申,祠木叶山”(《辽史》卷3《太宗纪上》)[9]33。

从天显八年(933)开始,辽太宗祭祀祖先活动的次数骤减,检索《辽史·太宗纪》可知仅祭祀太祖庙、祖陵各一次,发生在天显十一年(936),但同年并没有祭祀木叶山。辽太宗天显年间后两次祭祀木叶山的时间分别是天显九年(934)春和天显十二年(937)冬。

梳理相关文献记载可以发现,辽太宗祭祀祖先活动的频次大致可以天显八年(933)为界分为高低两个阶段:从天显二年(927)至天显七年(932),辽太宗每年都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甚至一年举行几次,其中以天显五年(930)和天显六年(931)两年最多,均达到了每年四次;但是从天显八年(933)开始,辽太宗祭祀祖先活动的次数骤减且间隔时间不定,每年最多祭祀木叶山一次,祭祀的时间多集中于冬季和夏季。

辽太宗祭祀木叶山的活动也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在天显八年(933)以前,辽太宗祭祀木叶山活动大致是与祭祀太祖庙、祖陵活动相继进行的,这从前文所征引的史料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祭祀木叶山活动具有较为明显的政治动机,系服务于祭祀祖先活动的需要。从天显八年(933)开始,辽太宗祭祀木叶山活动随着祭祀祖先活动频次的减少而减少了。这一时期辽太宗祭祀木叶山则大多在游猎过程中进行,偶尔发生在征伐战争期间。

三、辽太宗游猎过程中对木叶山的祭祀

辽代契丹人仍以游牧为主要经济生活方式,辽代皇帝且将这种经济生活方式纳入政治管理体制之中。辽代虽然设置有五京,但辽代皇帝会在不同季节游幸于各地之间:“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辽史》卷32《营卫志中》)[9]373辽代皇帝在捺钵地处理政务和进行外交活动,学者指出:“辽代皇帝的四时捺钵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故被称为‘行朝’。”[15]

辽代四时捺钵分为春水、纳凉、秋山、坐冬四个阶段。“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晨出暮归,从事弋猎。”(《辽史》卷32《营卫志中》)[9]373-374辽代诸帝春捺钵的时间大致开始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夏捺钵则大致开始于农历四月末:“四月中旬起牙帐,卜吉地为纳凉所,五月末旬、六月上旬至。居五旬。与北、南臣僚议国事,暇日游猎。七月中旬乃去。”(《辽史》卷32《营卫志中》)[9]374秋捺钵开始于农历七月中旬:“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鹿及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辽史》卷32《营卫志中》)[9]374《辽史》没有明确记载冬捺钵的具体时间,推测开始于每年的十月中旬。辽代皇帝在四时捺钵时处理军国大事,同时也进行游猎活动。在辽圣宗之前,捺钵制度尚不完善,游猎地点没有固定场所,取决于当时政局情况和皇帝偏好,辽太宗则偏好向东游幸。

辽太宗于天显二年(927)即位,在位二十年。辽太宗获燕云十六州后,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于会同元年(938)升幽州为南京。辽太宗升幽州为南京之后,经常活动于南京地区,祭祀木叶山活动也随着祭祀祖先活动的减少而减少,间隔的时间也比较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南京地区距离木叶山较远有关,且辽太宗忙于政务,故无法亲自去祭祀木叶山;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辽太宗即位十年有余,相对即位初期皇权已较为稳固,祭祀活动对于加强皇权方面的用处也已减弱。当然也不排除政治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辽太宗升幽州为南京的时间距其即位与去世的时间基本都为十年左右,但据《辽史·太宗纪》记载,升幽州为南京之后相比之前祭祀木叶山活动的次数减少了一半以上。升幽州为南京之前祭祀木叶山共计五次,之后祭祀木叶山共计两次:一次发生在春季游猎活动之后,另一次是从上京附近出发前往祭祀。梳理《辽史·太宗纪》中的相关记载,可以发现辽太宗祭祀木叶山的活动在春、夏、冬各举行过两次,加上秋季一次,共计七次。而历次祭祀木叶山的时间间隔则比较均匀,除了会同二年(939)、会同八年(945)的两次间隔了六年,其余每次间隔时间大致为两三年。

天显八年(933)之后辽太宗祭祀木叶山的活动与其游猎行踪密切相关。梁维认为:“太祖、太宗时期的春捺钵地点主要位于上京地区的潢河、土河附近,及降圣州、龙化州之间和辽东部分地区。太宗在太祖的基础上增加了潢河、长泺、松山、瓜埚等位于上京、南京附近的地点。”[16]辽太宗春天于土河、潢河附近以及辽东地区进行游猎的次数较多。天显九年(934)春辽太宗在土河游猎结束后即东幸祭祀木叶山:“九年春正月癸酉,渔于土河。丙申,党项贡驼、鹿。己亥,南京进白獐。闰月戊午,唐遣使告哀,即日遣使吊祭。壬戌,东幸。女直来贡。二月壬申,祠木叶山。戊寅,葬太皇太后于德陵。前二日,发丧于菆涂殿,上具衰服以送。”(《辽史》卷3《太宗纪上》)[9]35

会同二年(939)辽太宗也是在春天游猎之后祭祀木叶山:“三月,畋于褭潭之侧。戊申,女直来贡。丁巳,封皇子述律为寿安王,罨撒葛为太平王。己巳,大赉百姓。夏四月乙亥,幸木叶山。癸巳,东京路奏狼食人。”(《辽史》卷4《太宗纪下》)[9]45“褭潭”为辽太宗时期的游猎地点,贾敬颜认为“褭潭”为今内蒙古开鲁县西北之塔拉干泡子[17]。

《辽史》卷37《地理志一》中记载了辽代皇帝冬季在木叶山附近捺钵的情况:

永州,永昌军,观察。承天皇太后所建。太祖于此置南楼。乾亨三年,置州于皇子韩八墓侧。东潢河,南土河,二水合流,故号永州。冬月牙帐多驻此,谓之冬捺钵。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绘塑二圣并八子神像[9]445。

辽太宗冬季游猎期间曾祭祀木叶山,天显十二年(937)“十二月甲申,东幸,祀木叶山”(《辽史》卷3《太宗纪上》)[9]41。根据记载,辽太宗冬季游猎地还可见如下一些地点:天显三年(928)十二月“甲寅,次杏埚,唐使至,遂班师”(《辽史》卷3《太宗纪上》)[9]29;天显四年(929)十一月“甲申,观渔三叉口”(《辽史》卷3《太宗纪上》)[9]31;天显七年(932)“十二月辛亥,以叛人泥离衮家口分赐群臣。丁巳,西狩,驻跸平地松林”(《辽史》卷3《太宗纪上》)[9]34;天显九年(934)“十二月壬辰,皇子阿钵撒葛里生,皇后不豫。是月,驻跸百湖之西南”(《辽史》卷3《太宗纪上》)[9]36;会同五年(942),“是冬,驻跸赤城。”(《辽史》卷4《太宗纪下》)[9]52

会同七年(944),辽太宗遣兵伐晋:正月“丙申,遣兵攻黎阳,晋张彦泽来拒”(《辽史》卷4《太宗纪下》)[9]53。次年也即会同八年(945),辽太宗最后一次前往祭祀木叶山:九月“辛酉,还上京。冬十月辛未,祠木叶山”(《辽史》卷4《太宗纪下》)[9]56。此次祭祀木叶山距上次祭祀已有六年之久,且是在伐晋战争期间进行的。

猜你喜欢
祖庙木叶太宗
走进祖庙博物馆 弘扬佛山文化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肱骨良臣魏玄成
太宗纳谏
祖庙:中国上古的仪式中心及其复杂内蕴
宋元以来浙江妈祖信仰研究初探 *
谁曾见过风
超声波法提取长白楤木叶皂苷及其组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