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母亲河潢河为今西拉木伦河说献疑

2023-03-09 03:00李秀莲刘家欣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西拉鲜卑契丹

李秀莲,刘家欣

(齐齐哈尔大学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传说契丹始祖奇首可汗“故壤”在潢河(潢水)之西,太祖阿保机仲父述澜居潢河沃壤始有王业,阿保机肇兴称帝于潢河岸边金铃岗,故潢河及其流域可谓是契丹人的母亲河、龙兴之地,在契丹人的历史上、大辽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将潢河比定为今西拉木伦河几成定论,日人白鸟库吉首倡此说[《乌桓鲜卑考》之“作乐水(饶乐水)”条][1],后世学者沿袭其说,深信不疑。但考诸相关史籍,这一说法存在诸多问题。

一、新旧《唐书》记载的潢河与今西拉木伦河不符

按新旧《唐书》关于道路里程、鲜卑故地、契丹与室韦接界以及潢河以北无契丹等方面的记载,可知潢河非今西拉木伦河。

《新唐书》卷219《契丹传》载:

契丹,本东胡种,其先为匈奴所破,保鲜卑山。魏青龙中,部酋比能稍桀骜,为幽州刺史王雄所杀,众遂微,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至元魏,自号曰契丹。地直京师东北五千里而赢[2]。

《旧唐书》卷199下《契丹传》载:

契丹,居潢水之南,黄龙之北,鲜卑之故地,在京城东北五千三百里。东与高丽邻,西与奚国接,南至营州,北至室韦[3]。

按新旧《唐书》的记载,将潢河比定为今西拉木伦河存在问题。

其一,道路里程数不合。新旧《唐书》均记载契丹在京城长安东北,道路有五千余里。今西拉木伦河距离西安,不论上游、下游,只有四千里左右,不足五千里。

其二,按《新唐书》的记载,契丹“保鲜卑山”,成了鲜卑文化的继承者。《新五代史》也记载契丹为“鲜卑遗种”[4]。契丹宗室耶律羽之墓志写道:“公讳羽之,姓耶律氏,其先宗分佶首,派出石槐。”[5]石槐,指鲜卑大首领檀石槐;佶首,指所谓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可知作为契丹人祖先符号的奇首可汗出于鲜卑檀石槐大联盟,并居“鲜卑之故地”。鲜卑故地范围很大,今西拉木伦河流域可以算鲜卑故地,但鲜卑第一故地在今大兴安岭北段,有嘎仙洞石室祝文为证,鲜卑山与今西拉木伦河相去甚远。

其三,契丹与室韦接界,隔潢河相望,故潢河不可能是今西拉木伦河。《魏书》卷100《失韦传》载:“失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六千里。路出和龙北千余里,入契丹国,又北行十日至啜水,又北行三日有盖水,又北行三日有犊了山,其山高大,周回三百余里,又北行三日有大水名屈利,又北行三日至刃水,又北行五日到其国。有大水从北而来,广四里余,名木奈水。”[6]《北史》卷94《室韦传》记载基本相同:“室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阳六千里。‘室’或为‘失’,盖契丹之类,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失韦。路出和龙北千余里,入契丹国,又北行十日至啜水,又北行三日有善水,又北行三日有犊了山,其山高大,周回三百里。又北行三百余里,有大水名屈利,又北行三日至刃水,又北行五日到其国。有大水从北而来,广四里余,名木奈水。”[7]根据上述记载,入契丹国后北行二十六日方入室韦国,契丹国南北有千余里之广。《新五代史》也记载契丹“当唐之世,其地北接室韦”[4]。契丹既在“潢水之南”,则潢河是契丹与室韦之间的界河,但显然不是今西拉木伦河,今西拉木伦河北岸不是室韦的活动范围。

其四,契丹分布在潢河以南,也即潢河是契丹的北界,但今西拉木伦河以北却是契丹的活动范围。《辽史》卷37《地理志一》泰州条载:“本契丹二十部族放牧之地。因黑鼠族累犯通化州,民不能御,遂移东南六百里来,建城居之,以近本族。”[8]444辽代泰州的地理位置存在一定争议,或认为在今吉林洮南城四家子古城(城内出土多面泰州主簿记铜镜),或认为在今黑龙江泰来塔子城[1956年,在泰来塔子城出土一通辽大安七年(1091)的建塔题名残碑,有“泰州河堤”字样][9]。不过,辽代泰州不论是在今吉林洮南,还是在今黑龙江泰来,以及其西北六百里的通化州,均在今西拉木伦河以北。契丹二十部族放牧之地在今西拉木伦河以北,说明今西拉木伦河不是潢河。

二、《辽史》记载的潢河与今西拉木伦河不符

《辽史》对潢河的记载较多,但并没有明确说明潢河的地理位置。不过,《辽史》对于辽代皇帝在潢河春捺钵的记载,可以证明潢河不是今西拉木伦河。

《辽史》卷3《太宗纪上》载:“(天显)十一年(936)春正月,钓鱼于土河。庚申,如潢河。”[8]37

《辽史》卷6—7《穆宗纪》载:“(应历)七年(957)春正月……辛未,驻跸潢河”[8]74;“八年春二月乙丑,驻跸潢河”[8]75;“九年春正月戊辰,驻跸潢河”[8]75;“十一年春……闰月甲子朔,如潢河”[8]77;“十三年……夏四月壬寅,猎于潢河”[8]78;“十四年春……二月……癸亥,如潢河”[8]81;“十八年春……三月甲申朔,如潢河。”[8]85

《辽史》卷8《景宗纪上》载:“(保宁)二年(970)春正月丁未,如潢河。”[8]90

潢河是太宗、穆宗、景宗春捺钵的地点,然而今西拉木伦河是季节性河流,春旱水枯,不可能给辽代皇帝捺钵提供太多给养。而且,辽代皇帝春捺钵之地主要在鸭子河、长春州(今嫩江下游)一带,远离今西拉木伦河。

再来看有关圣宗春捺钵的记载。《辽史》卷14《圣宗纪五》载:“(统和)二十七年(1009)春正月,钓鱼土河。猎于瑞鹿原。”[8]164土河与瑞鹿原相近,离潢河也不会太远。《辽史》卷15《圣宗纪六》载:“(开泰)三年(1014)春正月……丙午,畋潢河滨。壬子,帝及皇后猎瑞鹿原。”[8]174圣宗开泰元年至四年的春捺钵都前往了瑞鹿原,也就在潢河附近。当时,有松花江流域的女真部落、黑龙江流域的阻卜部落前来朝贡。《辽史》卷15《圣宗纪六》载:“开泰元年春正月……癸未,长白山三十部女直酋长来贡,乞授爵秩”[8]170;“三年春正月己丑……阻卜酋长乌八来朝,封为王。乙未,如浑河。丁酉,女直及铁骊各遣使来贡。”[8]174女真、阻卜、铁骊系就近向圣宗朝贡,说明瑞鹿原不在今西拉木伦河附近,今西拉木伦河不会是辽朝皇帝春捺钵的潢河。

此外,《辽史》记载的潢河流向与今西拉木伦河流向不符。《辽史》卷32《营卫志中》载:“潢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8]378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居潢河西,也就意味着契丹诸多部落占据潢河之西地域,“潢河之西”也说明潢河大致呈南北流向。前引新旧《唐书》记载契丹逃居“潢水之南”,则可知潢河又有东西流向河段。总的来看,当时契丹居于潢河西南,潢河先由西向东流,再折向南(或偏东或偏西),故有“潢水之南”“潢河之西”的记载。而今西拉木伦河发源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大红山北麓海拔1420米的白槽沟,大致呈由西向东走势,与史籍记载的潢河先东流再南流的流向明显不符。

三、《契丹国志》关于潢河的记载存在问题

将潢河比定为今西拉木伦河,与《契丹国志》的相关记载有很大关系。《契丹国志》卷首《契丹国初兴本末》载:

地有二水,曰北乜里没里,复名陶猥思没里者,是其一也,其源出自中京西马盂山,东北流,华言所谓土河是也。曰袅罗个没里,复名女古没里者,又其一也,源出饶州西南平地松林,直东流,华言所谓潢河是也,至木叶山合流为一。古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10]。

《契丹国志》对土河、潢河的记载,是根据契丹始祖传说附会而来,完全背离新旧《唐书》等史籍记载的潢河为契丹北界的说法。契丹始祖传说保留了一定的历史信息,但在口耳流传中内容层累叠加、真伪混杂,不能作为信史直接引征。契丹始祖传说在辽太宗时期已有文本记载,《辽史》卷4《太宗纪下》载:“(会同)四年(941)……二月……丁巳,诏有司编《始祖奇首可汗事迹》。”[8]49由此可见,口耳相传的相关历史就更为久远。

《契丹国志》根据传说衍生出土河源出中京西马盂山、潢河源出饶州西南平地松林,日人白鸟库吉很可能就是根据这一记载确定潢河为今西拉木伦河的,后世学者深信其说,鲜少对潢河地理位置进行深入探讨。《契丹国志》在文献角度误导了学界对潢河地理位置的判断,属于刘浦江先生归纳的其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中的“篡改史料”[11]。

按《新五代史》的记载,潢河是汉译之名,民族语言读作“枭罗个没里”:“契丹自后魏以来,名见中国。……其居曰枭罗个没里。没里者,河也。是谓黄水之南,黄龙之北,得鲜卑之故地,故又以为鲜卑之遗种。”[4]契丹居鲜卑故地,继承鲜卑文化,“枭罗个没里”应该是鲜卑人的语言。枭罗个,是契丹人传递给中土的较完整发音。《后汉书》卷90《乌桓鲜卑传》载:“鲜卑者……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饮宴毕,然后配合”[12];《三国志》卷30《魏书·鲜卑传》裴注:“鲜卑亦东胡之余也,别保鲜卑山,因号焉。……常以季春大会,作乐水上,嫁女娶妇,髡头饮宴。”[13]“饶乐”“作乐”等均是“枭罗个”音节脱落的记载。饶乐水(潢河)是鲜卑人举行季春大会的地方,契丹人也在相同的时节、空间下大会诸部,称春捺钵。鲜卑人举行季春大会所在的饶乐水或称作乐水与契丹人春捺钵所在地潢河均非今西拉木伦河。

综上,契丹所居之“潢水之南”,不是今西拉木伦河以南,契丹母亲河潢河也不是今西拉木伦河。陈永志先生指出:“松漠之间所属潢河(今西拉木伦河)土河(今老哈河)交汇地带至今也从未发现过契丹早期遗存。”[14]两河交汇地带不存在“契丹早期遗存”可谓客观历史的真实反映,说明契丹早期活动区域不在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考古调查使质疑潢河非今西拉木伦河又多一重证据,学界应在今西拉木伦河以外寻找潢河对应的河流,从而更好地还原契丹祖源地及其历史。

猜你喜欢
西拉鲜卑契丹
关于拓跋鲜卑迁徙过程中的文化转变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塔克西拉佛教遗址发掘历程述论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凤翥契丹
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鲜卑兴起的原因分析
鲜卑神话考实
Force-Based Quadrilateral Plate Bending Element for Plate Using Large Increment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