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生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重要指示,是湖北文旅行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在 2023年湖北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大旅游”格局,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湖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贯彻党中央推进文旅融合战略精神,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当务之急是盘活文旅行业存量资产,增强行业资金流动性,通过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妥善解决行业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 19 号,以下简称“19 号文件”)强调,要“针对存量资产项目具体情况,分类落实各项盘活条件”。湖北文旅行业存量资产门类繁多、数额巨大,简要梳理分类,按体量占比排列,集中在四个方面。
主要包括市、县、乡三级需要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文旅企业债务,特别是作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的一些市、县两级政府,前期举债发展、超前投资文旅项目,直接导致债务负担普遍较重。当前,此类债务体量巨大,严重影响文旅行业资金的流动性,一旦到了偿还周期,在市、县两级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和债务偿还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债务违约风险极大。
主要业态有景区商业综合体、特色小镇、酒店、度假村、旅居民宿、商品房等。此类资产在湖北全省各景区随处可见、去化情况堪忧。由于文旅地产与文旅产业不在一个周期通道里,文旅地产往往更快结束周期,这使得回笼资金涵养文旅产业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以此模式打造的文旅项目发展难以为继,形成巨额财务负担,严重影响行业资金的流通性。
主要包括各景区长期闲置的大型游客中心、景区大型停车场、市场反响不及预期的人造景观等。此类资产在全省文旅行业中占比不高,但影响较大,是导致各景区综合实力不强、游客体验度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省内偏远地区的 4A 级以上景区,都不同程度存在这样的存量资产。
主要包含各地闲置剧场、面临淘汰的演出设备、市场欢迎程度不高的演艺节目等,如,荆州关公的世界、刘备招亲等情景剧目停演后均导致大量资产长期闲置;又如,襄阳草庐剧场、恩施州大峡谷剧场等演艺设施亟待盘活利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办发〔2023〕 36 号,以下简称“36 号文件”)出台后,湖北各地陆续开展存量旅游资产和项目的盘活工作,方法多样、措施各异,但成效都不理想。
由于市、县财力有限,目前部分地方采取土地化债、资产化债方式,推动化解政府性债务。其中,进入国家监管平台的政府性债务,基本都是监管部门倒逼地方政府以土地、资产进行化债。仅少数地方政府挤出少量财政资金与债权方约定还款周期,以现金方式化解债务。以上做法,可推动文旅企业政府债务变资产,其好处是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方政府信誉,但对存量债务巨大的当事双方而言收效甚微,有的还无形中增加了市场主体的税务负担,使文旅企业的存量土地和固定资产越来越多,进一步挤占了行业现金流量。
一是对存量房产折价出售;二是对存量地产进行股权转让或联合开发;三是按政策请地方政府对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土地进行回购。这些办法虽能有效增加行业现金流,但审批程序复杂、变现周期较长,且部分存量资产账面贬值幅度较大,存在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须提前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一是整体经营转向。依托闲置资产打造康养旅居、研学游等新型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二是整体出租或合作经营。寻求成熟项目,通过联营提点的方式与行业外市场主体合作,盘活闲置门面、商业综合体等类固定资产。三是整体托管经营。与业内专业机构合作,以整体托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经营酒店、民宿等类存量资产。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创新性,但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一是化整为零大变小。将原来“高大上”的大型演艺节目拆分重组,变成机动灵活的小演艺单元,与景点、项目融为一体,增加收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二是置换门庭变脸。将面临淘汰的演出设施设备折价处理换新,对过时演出节目重新打造、推陈出新,以新面孔提高市场欢迎度。三是账面冲销变“轻”。有的市场主体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将演艺类资产从经营主体账面剥离,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转型发展。这些方法优点是能有效减轻市场主体的压力,不足之处是可能造成账面资产贬值。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 19 号文件、36 号文件相关规定,湖北省文旅行业在盘活存量资产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做好这篇文章,将为推动文旅融合释放出大量流动资金,但前提是必须做到上下同步、行业同频、社会同心,谋定后动、有的放矢、共同发力。
省级主管部门要高站位谋划、高规格推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为湖北文旅融合发展举旗定向。一是推动多规合一,实现全省“一盘棋”。要整合文化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名城保护规划等各种类型的规划,制定“湖北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形成机制合力。二是推动政令统一,实现全省同唱“一个调”。各地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时,围绕旅行社补贴、吸引外地游客等方面均出台了一些政策,但由于各地财力状况、区位特点、文旅产业定位不同而导致补贴标准不一。外地团队游进入湖北,完全靠各地景区各显神通,有的地方为了争夺资源甚至相互打压、恶意竞争。省级层面应统一出台政策,规范补贴标准,等等,形成体制合力。三是推动市场整合,实现全省“一龙头”。省级层面经过整合,已经成立湖北文旅集团作为全省文旅龙头企业,但市州层面仍然存在市场主体分散、市场竞争混乱的情况,必须强力推进省属国有文旅资本的整合,尽快实现“全省一龙头、一地一主体、一景一特色”格局,形成市场合力。
省级层面应成立专班,通过“三步走”的方式,彻底解决这一难题。一是摸清家底定“量”。集中力量全面清理审计文旅行业政府性债务,摸清家底、建立台账,督促政府与企业以第三方审计结论为依据,签订法律文件,锁定债务金额,彻底为企业消除“新官不理旧账”“糊涂账”“人走账凉”等风险隐患。二是明确方案定“约”。督促地方政府依法依规履约,与企业协商制定政府性债务化解方案,明确化债方向、路径和兑现周期,用实际行动维护政府信誉,助力文旅事业健康发展。三是多措并举定“向”。企业层面要主动出击,提出具体可行的化债措施,找准目标、选准方向,充分做好市场调研,把化债资金、化债资产用好用活,化债、投资、转型运营同步谋划、多措并举,做到化债、发展两不误、两促进,为地方文旅融合贡献力量。
好政策需要贯彻落实才能发挥功效,宏观意见需要细化措施才能落到实处。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为盘活文旅存量资产要提供以下支持:一是汇编资产用好用活政策。对中央、省级相关文件特别是有关存量资产盘活的相关文件进行系统梳理汇总,简明扼要提取重点汇编成册,推送全省市场主体学习利用,以便市场主体知底线守纪律,依法依规经营、用好用足政策。二是出台资产盘活指导意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专门出台文旅行业盘活存量资产指导意见,明确资产处置的边界和鼓励措施,引导地方政府在用地用林用水、办证验收转产等方面为企业减负、为市场松绑、为行业注活力。三是建立资产盘活考核制度。将文旅行业存量资产盘活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锁定责任、严格考核、硬账硬结。同时,各级文旅国企的主管部门也要制定专门的考核结账办法,政企合力推动文旅行业存量资产破茧成蝶、再焕活力。
2023 年湖北省旅游大会提出,设立 100 亿元旅游发展基金、2 亿元旅游奖励资金,让人们看到了财政资金引领行业振兴的希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引导更多现金流入文旅行业,需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资金使用集约化。整合省级层面财政资金,对文旅行业奖补资金实行统一调度分配,改变“撒胡椒面”式的分配方式,集中力量抓重点,按一地一特色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奖补龙头企业、龙头项目,久久为功,必有所成。二是项目评选科学化。改变现行行政指导分指标、层层申报找关系的行政评选分配方式,运用网络化、社会化手段,通过营收、税收等量化指标,运用专家推荐、网络投票等方式,推动奖补分配更加科学、更具效能。三是奖补方式市场化。改变传统的现金奖补单一手段,增加减免退税、贴息贷款等更多市场化奖补手段,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奖补政策支持,推动文旅行业资产盘活与项目投资互动循环,实现行业持续有序健康发展。
现金流不足是当前湖北文旅融合发展的“拦路石”,文旅行业必须向内挖潜,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性、创造性,把“死资产”变成“钱袋子”,彻底解决行业流动性资金不足这一难题。湖北各地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尽早实现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文旅行业“三步走”战略,为强省建设贡献湖北文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