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坤,高 雅,孙玉斌
(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3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延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文化自信就是一种对文化价值和发展适应性的认同和践行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将文化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具体表现。对于中华民族来讲,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实是我国的精髓,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意识以及民族品格的集中表达,能够集中地表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彰显出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多次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在2023 年6 月2 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已然成为我国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是保证民族精神文化生命力的动力,也是当下我国面对西方文化渗透的强有力回击武器,是现阶段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程中的重要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现有的精神家园也是不同地区的中华儿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建的。其中,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就是我国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全球化的来临,文化领域中的竞争也开始愈发激烈起来,文化只有找准了前行的方向,文化认同感才能得到增强,文化认同才能在当下激烈的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黑龙江精神文化也同样面临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保持独有魅力的问题。在过去百年中,西方列强用强制的手段改变了我国闭关锁国的状况,使我国被动进入全球化行列中。欧美文化的冲击冲破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封锁性,但是尽管如此,中华文化的根基却一直都屹立于世界东方[2]。黑龙江精神文化是当下我国民族精神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黑龙江精神文化的研究不仅是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需要,也是抵御西方文化侵略、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同时,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认同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黑龙江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黑龙江省委提出的“六个强省”“十个突破”战略目标,实施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就要发挥文化的作用。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作为全省人民的精神动力,是多种优秀品质和时代价值的凝结,在实现全省重大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必然是不可或缺的。这种精神品质在黑龙江社会发展过程中,必将使黑龙江人民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为黑龙江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生态文明质量、提升治理效能,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磅礴伟力。
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是黑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执着的精神追求和不服输的意志品格[3]。2021 年国庆之际,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 个伟大精神,黑龙江四大精神均列入其中。
第一,北大荒精神。北大荒是群众在荒山野地创造的人类奇迹,曾经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的北大仓,那一代人用他们的青春生命为后人留下千古流传的创业精髓[4]。经历了半个世纪,几代的拓荒人承受了一种无法想象的艰苦,他们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自己的热情和青春在祖国的边陲之地,在曾经那片荒凉的土地上奉献了一生。他们长久地坚持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奉献了自己的终身[5],将自己的世世代代奉献给了那片土地。第二,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指的是一种顽强拼搏、前赴后继的热血战斗精神;是一种不畏艰辛、不怕牺牲的大局精神;是一种百折不屈的奋斗精神,更是一种生死存亡间产生的国际情怀[6]。经过长期壮烈的东北抗日斗争之后,东北抗联将士用鲜血生命铸成了“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精神内涵和特质。东北抗联精神主要体现的是爱国将士们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了一种爱国主义情怀。在生死存亡之际,为了维护国家领土的独立完整,中国共产党创建领导东北抗日联军。高举爱国旗帜,反抗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将民族觉醒精神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大批的仁人志士开始勇赴东北,投身抗日大军[7]。第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精神特质。“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其基本内涵。面对困难,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展现了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的精神,不顾工作条件好坏、工作时间长短、报酬的多少、职务的高低,一心要甩掉中国石油落后帽子;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人格化。“铁人”是五六十年代社会送给石油工人王进喜的称号,铁人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奉献精神等。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对于构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智慧、汇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领导干部在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中应该身先士卒,发挥领导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理想信念,承担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以实际行动成为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践行者。一是通过学习传承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领导干部首先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了解黑龙江的历史文化。重点关注黑龙江的发展过程、重大历史事件、优秀的文化传统等。同时,领导干部应主动研究黑龙江的地理、气候、民族文化等特点,加深对黑龙江地域特色的了解。通过深入了解,更好地体验和传承黑龙江独特的文化精神。通过学习和研究黑龙江的先贤和楷模人物,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坚定信仰、顽强拼搏等精神特质。通过学习榜样,激发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黑龙江的文化精神。领导干部还要积极参与黑龙江的文化活动,如参加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参观文化展览、观赏艺术演出等。通过亲身参与,深入感受和体验黑龙江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加深对黑龙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二是引导文化创新。领导干部要树立文化创新意识,重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传承和弘扬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和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黑龙江的文化从业者、艺术家等创作具有黑龙江特色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可组织相关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和发表的平台,鼓励他们对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进行创新诠释。领导干部要积极组织和参与黑龙江与其他地区、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碰撞。通过这样的交流,进一步激发新的思维火花,为传承和弘扬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提供新的视野和创新思路。三是保护文化遗产。领导干部应积极参与和推动黑龙江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注和支持黑龙江的传统建筑、手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和传承,保护黑龙江的文化多样性。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修复工作,包括资金的筹集、专业技术的支持、维修和修缮等方面。同时,还要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高对文物破坏和盗窃行为的防范意识。
加强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研究与阐述,是提高其文化认同的必要前提。加强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研究与阐释,就要充分占有其优秀精神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资料,把握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发展脉络,整合现有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研究机构,积极组织相关理论研究工作者,重视调查走访研究,充分借鉴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的研究经验,与时俱进丰富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新时代内涵,统筹兼顾地开展以黑龙江四大精神为弘扬内容的理论阐述。
1.做好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理论研究。加强对黑龙江本土文化的研究、整理和传承,通过举办展览、演出、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和传授黑龙江的传统文化知识,激发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充分分析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同时,打造文化交流平台,促进黑龙江与其他地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外地文化团队来黑龙江交流演出,同时也鼓励黑龙江的文化艺术团队到外地参加演出和交流活动,增加文化交流的机会和渠道。借鉴和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精准把握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注重优秀精神时代价值的探索与学习,针对内在不同的精神特质,有的放矢地找寻有效的践行方案和弘扬路径。
2.做好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宣传弘扬。近年来,特别是党中央将黑龙江四大精神列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后,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的宣传频次不断增多,宣传力度也不断加大,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力度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当务之急,需要积极开展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宣传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常抓不懈,充分利用现代化宣传手段,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培育黑龙江的文化产业,将优秀精神文化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支持文化企业的创新发展,鼓励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政府应加强对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实践探索的支持与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财政资金和场地设施等支持,同时也要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各方合作,形成合力。
3.加快建构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弘扬机制。精神的继承与弘扬需要建立在一定文化自觉的基础上。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弘扬需要黑龙江人民在时代的背景下树立深层次的文化自觉与自省。早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弘扬机制的建构提供了制度保障。首先,要树立大历史观,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教育相结合的机制。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因此,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就要树立大历史观,将推进优秀精神文化与历史教育相结合,建立教育机制,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利用历史博物馆、红色实践基地、文物遗址等文化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魅力。其次,建立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出台激励监督相关评价体系文件,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鼓励,通过树立典型榜样的形式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精神鼓励,同时也可以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适当给予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励自觉践行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优秀集体和个人。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评价体系,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教育成果、实践活动、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通过评价结果给予激励或改进意见。最后,还应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建立监督检查的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工作。该机构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监察机构,也可以是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协作机制。机构要具备专业的人员和权威性,确保监督检查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制定明确的监督检查标准和指标,用于评估各级各类单位在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方面的工作。这些标准和指标可以包括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是否有相关内容、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等方面的要求。标准和指标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方便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各级各类单位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可以制订检查计划,包括检查时间、对象和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查或全面检查。检查可以采取实地调研、文件审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单位在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方面的情况,对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落实进行监督和检查,进一步保证优秀精神文化得以落地生根。
作为黑龙江地域先进文化,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是黑龙江振兴发展的精神动力。将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宣传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现实需要,是引导青年学子留在黑龙江创业工作的必然选择,更是完善丰富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益尝试。据此,我们要把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学习和弘扬提到振兴黑龙江的战略高度上来,依托教育主体让全省各类学校学生接受教育,并将教育思想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一是将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堂。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结合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将其融入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中。例如,可以通过教学案例、课外读物、主题班会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黑龙江的发展历程、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和责任意识。从目前来看,黑龙江省大中小学生对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了解相对较少,既反映了教育的力度不够,也说明了地域文化的传播力度有待提高。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教育教学。在确保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相互相接的基础上,让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贯彻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二是将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社会实践。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起源发展于黑龙江人民的社会实践之中,也理应为社会实践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实践与体验,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感受黑龙江精神的力量。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黑龙江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社会发展项目或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黑龙江精神所孕育的社会成果。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黑龙江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在校园环境布置中融入黑龙江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符号,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出浓厚的黑龙江精神氛围,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将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标识及发源地作为教育实践基地,确保学生能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并深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