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
作者:雷骥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0809-6
出版时间:2022 年10 月
定价:128 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影响着最终的教育质量,对于提升育人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新时期,高校要创新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形式,必须重视亲和力这一教育要素,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深入分析影响亲和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足的根源,进而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提升策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与生命力,发挥良好的教育成效。
由雷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一书,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从哲学角度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哲学意蕴。第二章借鉴古今中外教育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运作机制,深入分析了师生认知、教师人格、师生情感、学生需要等要素在教育亲和力生成过程中的作用。第四章到第六章分别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现实状况、机遇挑战以及提升规律进行了论述。第七章根据教育参与者的特点,阐述了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的亲和力提升路径。
结合书中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拉近教育主客体距离,让受教育者主动吸收悦纳教育内容,进而达成良好教育成效的一种影响力。笔者结合2022 年承德医学院项目“在红医精神视域下提升新时代医学生医德修养融入路径探析”(2022)研究成果认为,从内部构成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有着系统多元的层次结构,需要协调各要素功能,形成协同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影响。为此,应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因素,把握亲和力提升的逻辑机理。具体来说,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教育者亲和力。教育者是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主体,其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来实施教育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的亲和力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感受、学习过程,进而影响他们对知识的吸收理解程度和对课程活动的喜好程度。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来源,应不断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丰富的教育内容。
第二,教育内容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良好的目的性与计划性,需要围绕特定的主题内容来传播价值理念。但是这些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时代背景进行调整优化,使其能够真正作用于学生的思想认知。所以,教育内容也是亲和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教学方式方法是串联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学习的重要工具。要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必须转换教育视角,立足受教育者内在需求,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充分激发其创新意识、创造活力,使其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魅力,达到入脑入心的教育成效。
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需要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选择科学的教育策略,把握好亲和力的价值意蕴,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其一,提高话语模式的亲善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语言媒介来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文化思想,提高课堂感染力与凝聚力。为此,思想政治教师应善于应用风趣幽默的话语来阐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讲授教学内容,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化、抽象化倾向。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青年人的兴趣偏好,运用网络语言来形象化诠释抽象晦涩的思想政治理论,让学生清晰把握各种概念和思想的边界范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引入新颖的教学素材,采用生活化语言来分析先进思想理论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握最新的政策方针、时代精神等,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需要注意的是,话语模式创新不是一味求新求异,要把握好理论内容的科学性,在保证内容准确度的前提下,采用新颖的话语方式,充分展现出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魅力。
其二,增强教育方法的亲和力。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深入参与到思想政治课堂活动中,充分吸收理解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此,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采用慕课、云课堂等教学工具,以视频、图片等载体来呈现知识内容,营造出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参与其中;同时引入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通过探索研究,寻找到合理的答案,从而提高其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构起科学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