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粉墨春秋》的艺术特色探究

2023-03-07 23:17郑嘉
大观 2023年11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舞剧美感

郑嘉

摘 要:2011年经典原创舞剧《粉墨春秋》在北京保利剧院完成首秀,之后的时间里在其他剧院的演出都受到观众的认可和称赞。该剧在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敢于打破常规,一改过去舞剧以主人公爱情为主线的发展方式,展现出了明显的戏曲化特征;尝试利用民族舞蹈形式来表现中国戏曲人生,可谓别出心裁;在舞美设计方面,融合了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向观众展现戏剧表达的情节,是观众加深对戏剧表演与民族文化理解的重要契机。这样的尝试与突破,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同时,也使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关键词:舞剧;《粉墨春秋》;艺术价值;美感

《粉墨春秋》是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不同于传统舞剧,其实现了现代舞蹈与传统戏曲的完美结合。以戏剧人生为主题的这样一部舞剧,除了发展主线是戏剧故事外,各个表演人物均为戏曲人物,所以又可称为“戏曲舞剧”或者“舞剧戏曲”。该剧的创作灵魂源于传统戏曲,在服装安排、道具设计、表现形式上都有一定的突破,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惊喜。《粉墨春秋》的成功绝不是因为某個点或者某个环节,而在于整体上的突破与创新。

一、《粉墨春秋》的戏台艺术价值

(一)通过戏台展现舞剧主题

《粉墨春秋》并非首部尝试该表现方式的作品,《霸王别姬》出现得更早,然而《粉墨春秋》在戏台上所表现出的特点更加鲜明,山西地方戏曲的丰富表现形式也为舞剧增光添彩。融合戏曲的方法有助于更加突出地展现作品主题,全面展现剧中不同人物的情绪变化和情节冲突。在这部经典作品中,戏台展现了三个主线人物为了戏曲而奋斗,最后小徒弟通过不懈努力而大获成功的逆袭故事。

(二)借助戏台营造舞剧氛围

戏台在舞剧中全程出现,结局中小徒弟重理旧业,再次端起了戏曲这碗饭,尽管天分一般,也常遭受观众的埋怨,但小徒弟却通过细节的把控,在真实猴子的行为中领会到了精髓,最终凭借美猴王这一角色大获成功。戏台发挥着营造氛围的重要作用,在小徒弟没有得到认可时,戏台荒芜破败,加以冷色调辅助,而当小徒弟最终成功时,舞台灯光灿烂,舞台与戏台交相辉映,虚实结合,带给观众最真实的体验,完美体现出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精髓所在。

戏台的灵活应用不仅使人物表现得更加立体形象,而且使整个舞台都更加引人注目,突出了情节的变化,增加了观众对舞剧的兴趣和关注点。这种方式绝对称得上是突破和创新,是值得被推广的方法,当然也必须结合情节和意境。

二、《粉墨春秋》的舞蹈艺术价值

(一)人性化的舞蹈语言

舞剧《粉墨春秋》的创作者在对表演人员的动作特色及人物形象进行深度思考和研习后,不仅展现了戏曲人物所需的“精”“气”“神”等鲜明内涵,还对表演动作进行创新,呈现出舞蹈特征。剧中舞蹈对戏曲的借鉴并未拘泥于戏剧本身,而是在剧情冲突的发展中,借助富含人性化的舞蹈风格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实现剧中人物的完美塑造。以舞剧中的经典“马鞭”场景为例,这一场景全面展示了二徒弟武潘安的亮相环节,用时只有半分钟,但将武潘安的人物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各种各样的戏曲和舞蹈动作贯穿亮相始终,顺利完成了惊艳的出场环节。在舞台旁边的师傅对其亮相进行实时督导,随后武潘安又做出了马鞭绕腕、踢腿接鞭、侧身拉鞭等舞蹈动作,富有冲击力,表现出了其技巧纯熟、能力突出。此外,畅快淋漓的人性化舞蹈语言也表现出了武潘安果敢、洒脱随性的人物特性。

(二)情绪化的舞蹈语言

舞剧《粉墨春秋》中的舞段“髯口”,是我国戏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髯口”指的是表演者戴在嘴巴上的“面具”,应用最多的是不同人物的胡须,又称“口面”。其不仅可以直观展现不同人物的年龄特征、身份特征、经历特征,还可以侧面反映表演人物的直爽、豪迈、机智、胆小、奸诈、疑虑等不同的人物特性。

舞剧《粉墨春秋》编导把“髯口”这一经典戏曲表现形式巧妙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舞蹈艺术,同时以集体舞蹈的形式进行表演,这是我国古典舞蹈表演形式上的一次伟大突破和创新。表演者借助肢体与脚部的灵活搭配,利用抖、甩、移等动作生动地将扮演的人物形象和情绪展现出来。舞台上的表演者跳起时撩“髯口”,落地后张开双手放于身体两侧,表现出了人物的豪迈气概;左右交替撩“髯口”,使胡须左右翻飞,体现出了人物不屈不挠与坚定的宝贵精神;以半蹲式抖髯则反映出了人物焦躁、左右为难的情绪。以舞剧中二徒弟武潘安由“天霸拜山”转化而来的“板腔体”片段为例,武潘安错落有致的动作在时空之中与三姨太达到了交相辉映的表演效果,展现了二者在朦胧之中互相倾诉的景象,获得了戏曲与舞蹈合二为一的情绪化效果。这一系列极具感官冲击的情绪化舞蹈语言,使观众享受到感官体验所带来的“能指”感触,同时充满情绪化和情感的“所指”感官伴着舞蹈语言起伏跌宕,构成了二者的互通互融。

三、《粉墨春秋》的美感价值

(一)意象之美

舞剧《粉墨春秋》有效融合了我国的传统戏曲和古典舞蹈,以舞剧的方式营造出了剧中有戏的特殊意象,其中最经典的意象营造就是表演人物形象的展示。舞剧中三位主人公的刻画无论在服装、造型还是道具、动作上,都能看出创作者的精心设计。在剧中,创作者对人物形象把握精准,利用寄情于物的表现方式,深化了表演主题。舞剧《粉墨春秋》中的人物形象以戏曲为参照,所以在表演细节中能发现许多戏曲元素。剧中三位主人公都是擅长武打动作的人物形象。若进行二次细分,大师兄集大将风范、威武身躯于一身,身穿靠服,头戴战盔,脚穿厚底靴;二师兄是轻快敏捷的短打形象,身穿紧身短装,脚踩薄底靴;三师弟则是身高较矮的撇子武生形象。京剧戏曲服装往往蕴含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及风格,常常可以起到跨越时空的作用,有助于展示丰富的戏曲人物形象,把生活场景与艺术美有效结合在一起。编导应用了夸张、象征等艺术性表现手段,在戏曲演员人物塑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提炼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服饰的形式与特色,富含浪漫之美。根据舞剧表演效果的要求,学习戏曲意象的塑造方法,利用精美的服饰设计展现人物清晰的独特个性,极大地升华了舞剧中的人物角色。另外,舞台道具的设计和应用、人物面部装扮也对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京剧表演中的“砌末”,即表演道具都精美绝伦。以舞剧中主人公所使用的兵器为例,大师兄使用的是威猛的长兵器,而二师兄使用的是短刀利刃,利用不同的道具可以使观众区分人物变得更加容易。

在该舞剧中,有一些“戏中戏”的巧妙设计,特别是古戏台道具的精妙使用对舞剧的表现效果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在片段“髯口”中,表演者都佩戴着京剧中精美的道具进行表演,丰富人物形象。在京剧表演中,“髯口功”是生行必备的一门技艺,京剧大师盖叫天在该方面的功力和成果令人赞叹不已,被誉为“舞蹈大师”。《粉墨春秋》舞台表演中融入了盖派的髯口技艺,把戏曲技艺与古典舞蹈进行结合,将“髯口在跳舞”表现得更为引人注目。在一次专项采访中,大师兄的扮演者任中杰表示,其实髯口的颜色在京剧表演中是有一定规则的,表演者佩戴黑色胡须则说明正值中年,而舞剧为了烘托表演氛围,强化视觉冲击,对于髯口颜色的选择并未固守京剧戏曲原则,而是进行了一定突破,最后选定了大红色为主色,髯口这一戏曲意象在舞剧中的精巧设计,对表演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京剧戏曲在人物面部妆容上也有固定模式,会借助服装、饰物及道具等进行表现。京剧人物面部妆容以行当为划分依据可分为两种,即俊拌和勾脸,在剧中大师兄“挑滑车”的表演场景中可以发现文武之间的不同之处,大师兄额头上特殊形状的红色造型,将其英勇无畏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编导在舞剧《粉墨春秋》意象美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不管是表演者高超的肢体表现技艺还是舞台上精美的服饰道具,都突出了舞剧的主题。在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意象的营造展现出了编导的独特见解和情感的流露。

(二)意境之美

舞蹈表演借助丰富的舞蹈意象营造独一无二的表演意境,将观众带进预设的时空,带给观众感官上的真实体验、强烈的舞蹈美感,同时还能引发观众的联想。舞剧《粉墨春秋》展现的是清末民初戏班发生的是是非非,以意境营造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使观众仿佛亲临其境,借助表演氛围的烘托,使观众的感受更加真实。剧中的所有角色都有鲜明的特点。以二师兄与三姨太、三师弟与燕儿这两对人物塑造及关系设定为例,表演中设计了多次双人舞蹈场景,情真意切,饱满丰富的情感,为表演意境的营造提供了有力支持。剧中,二师兄和三姨太久别重逢,昔日情意顿时涌上心头,观众通过双人舞蹈即可直观感受到两人的情感变化。三师弟和燕儿的情感从最开始的双人舞场景就能看出端倪,从戏班风光之际共同打闹、练习,到戏班衰落的相濡以沫与默默陪伴,双人舞蹈所起到的作用非常突出。舞蹈表演形态有其鲜明的形式特点与美感,舞蹈意象蕴含着表演者丰富的情感和意识,被观众具象地、直观地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观众的理解不尽相同,感悟也有所区别,舞剧所创设的、营造的特殊意境引领着观众感受的变化。在舞剧表演中,首先展示的是师傅在训练中严厉地训诫着徒弟,徒弟们用绳子绑腿刻苦练功的景象,营造出震撼的意境,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京剧艺术的美感,感知戏曲演员平日练功的艰辛,彰显出勤奋刻苦的戏曲精神和民族文化。最后展现出戏班被封,天空大雪纷飞、花轿出行的场景,营造出悲惨凄凉、令人唏嘘的意境,使观众体会到当时社会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及惨无人道。《粉墨春秋》中丰富的意象所营造的独特意境之美,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情感变化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艺术表演中,意境是创作者主观情感的外在表现,是对客观事物的侧面反映。

(三)意蕴之美

舞剧《粉墨春秋》将中国古典舞蹈的阴柔与戏曲的阳刚充分融合,帶给观众独特的美感,舞剧第一幕是“喜顺”戏曲班成员早上练功的景象,弟子们在师傅的监督下潜心苦练,展示出了戏曲技艺的特殊美感;第二幕是“喜顺”戏曲班的表演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主人公武生背靠飞扬的靠旗,带给观众豪迈雄壮的感觉,旦角形象悠长的水袖,带给观众舒缓的美感;之后两幕中武潘安深陷桃花劫,被感情牵绊而招来祸端,戏班辉煌戛然而止,大雪纷飞,一夜之间的没落又会令观众唏嘘不已,感受到悲凉的意蕴之美。

观众观看舞蹈表演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舞蹈具有特殊的动态美,不同的肢体动作展现是舞蹈表演最基础的展现方式,该舞剧自始至终也验证了这一理论;舞蹈还蕴含着情感美,舞蹈的意象创作、形象定位、情感发展都有助于舞蹈意蕴的展现,《粉墨春秋》的整个表演中情感发展跌宕起伏、起承转合,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精准的角色定位、丰富的情感变化都升华了舞剧灵魂;舞蹈还具有技艺美,表演者娴熟的舞蹈技巧、高超的技艺带给观众独一无二的美感体验,舞剧《粉墨春秋》将中国戏曲中的唱念做打与古典舞艺术表达技巧进行融合,打破常规表演,给观众耳目一新的特殊体验。当然,舞蹈表演的美还有很多,例如精神、虚实等,需要观众根据自身体验去切身感受。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符号的典型代表,与西方古典舞艺术及现当代舞艺术有明显区别。在体态方面,中国古典舞注重“拧、倾、圆、曲”所带来的美感,与戏曲不断相互借鉴、融合。戏曲的发展与舞蹈动作紧密联系,戏曲中所展现的体态,其实都源于日常生活,只有向生活学习,才能站稳脚跟。生活之外,美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所在,生活与艺术是有机统一的,没有艺术不可行,但离开生活更行不通,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结语

由众多知名大家参演的舞剧《粉墨春秋》,打破了固有艺术类别的限制,将戏曲表演形式融入古典舞表演,将古典、民族、交响等理念融入故事,运用现代艺术展现戏曲故事的发展,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有助于观众加深对地方戏曲、传统戏曲的理解和认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舞剧《粉墨春秋》借助舞蹈语汇来展现中国戏曲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情节转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极其透彻,给出了不一样的时代理解,同时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着“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董江河.舞剧《粉墨春秋》的艺术价值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71-73.

[2]张晨雨,史方圆.评山西舞剧《粉墨春秋》[J].大观(论坛),2022(9):93-95.

[3]张志刚.舞剧《粉墨春秋》艺术衍生品设计教学实践研究[J].艺术教育,2021(6):236-239.

[4]李时文晴.舞剧《粉墨春秋》的艺术特色探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2.

作者单位:

福建省歌舞剧院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舞剧美感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