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的创作特征与演唱技巧

2023-03-07 22:37兰青
大观 2023年11期
关键词:和声旋律

兰青

摘 要:基于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对红歌创作特征与演唱技巧进行深入分析。该歌曲具备歌词意境美、意象古典美、结构空间美、和声优美、旋律柔美等特征。为增强歌曲演唱吸引力,在实际演唱环节应做到气息收放自如、咬字清晰慷慨、情感丰富深厚。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该艺术歌曲的艺术影响力,使之在传唱与演变中赋予听众深刻的民族情怀体验,增强听众爱国意识。

关键词:《灯火里的中国》;歌词意境;演唱气息;和声;旋律

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是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应时而作的红歌曲目。该歌曲在歌舞类节目中凭借优美的旋律和寓意丰富的歌词赢得好评。在剖析该歌曲创作和演唱特色时,应通过摸索创作路径形成的规律来实现歌曲的高度传唱,继而为中华民族的奋斗发展提供情感指引。

一、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的创作背景

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所作的红歌,该歌曲的作曲者为享有盛名的舒楠,他也曾为《不忘初心》《站起来》《生死不离》等经典曲目作曲。而作曲家本人也有着倔强坚韧的美好品格,其一直在音乐创作中迎难而上。他所作的歌曲更能体现顽强的生命力和卓越的表现力,使听众在歌曲的聆听中产生奋进前行的动力。该曲目作成后被列入春晚歌舞类节目清单,通过春晚传唱后,更多院校也将该歌曲放在庆祝建党百年的舞台盛宴上,从而提高了其艺术地位。面对这一百年间我国所经历的诸多重大挑战,歌曲本身所体现的丰富情感刚好是时代背景下的人民呼声。

二、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的创作特征

(一)歌词意境美

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在其创作阶段流传出多种歌词不同的演唱版本,但均以排比手法书写。其中广为流传的是“廖昌永版”和“张也、周深版”,在歌词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意境美,然而后一版本更能以“辽阔的胸怀”容纳多处地区听众的思想情感,更易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本文列举差异明显的两版歌词语句,即“湾区的船帆从灯塔掠过,海桥彩虹直抵心窝”“归港的船帆从灯塔掠过,追梦脚步月下交错”。两版歌词均以押韵方式创作,但从整体意境表现上分析,后一版本涉及的地域场景更为宽泛,即“归港的船帆”比“湾区的船帆”延伸空间更大,“归港的船帆”并不局限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船舶回港,还可用于表示多区域港口船舶回港,这样更能增强歌词的意境体验感,以“万港归回”替代“大湾区归港”。而在后一句歌词中将“海桥彩虹直抵心窝”修改为“追梦脚步月下交错”,其中“海桥”“彩虹”等词汇同样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特色,而“追梦”“脚步”“月下”等词句是以“同一个中国梦的追逐”为根本,以“同一轮明月”为基础,体现独属于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民族信仰。“明月”从古至今都有团圆、永恒的象征意义,可在歌词创作中抒发情感,使整首歌曲更具艺术特色。正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将主观情思寄托在客观事物上,更能展现出歌词的意境美。优秀的歌词创作能够增加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其也是该首曲目备受青睐的关键原因之一。

(二)意象古典美

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除了在歌词上具有意境美外,在意象表现方面也具有突出的古典美特征。所谓意象是指歌曲中带有指示性的“物象”,其既能渲染情感,又能使人们从具体场景中感受到深厚的情感。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无论在歌词还是歌曲名称中,均有“灯火”这一意象词汇。“灯火”不仅可以指代城市路灯,还可用于表示港口灯塔以及社区内千家万户点亮的灯光[1]。歌词中不仅反复出现“灯火”,而且还以“灯影”“灯塔”“火苗”“烟火”等意象词汇与之对照,以此表达处于灯火之下的中国具有“巍峨”“荡漾”“婀娜”“辽阔”等形象。而从古典文学领域分析,我国古代灯饰具备守夜警示、和谐祝愿等象征意义,寓意着中华儿女在享受新时代温暖灯火的同时,也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思绪,在赞叹中国辽阔的大好河山之余也要拥有守护山河的情感。同时“灯火”作为贯穿全曲的意象词汇,也是为了表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恒发光的生命力。经过对多种意象的对称式创作,能够将中国百年来的奋斗历程融入优美的旋律,侧面表达“中国灯火”的延续性和传承性。

(三)结构空间美

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的创作结构具备空间美特征。首先,该歌曲是以第三人称叙事结构描绘空间场景的,如“灯火漫卷的万里山河”“广场焰火在节日诉说”,此种多打造具体化空间,与《歌唱我的祖国》等第一人称结构布局相比差异明显;其次,“初心换回了百年承诺”以抽象空间为主,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时,以抽象化空间结构创作方式表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决心,同时也与建党百年的歌曲创作大背景相契合,并且以“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为重复段落的分界点,在反复演唱该语句中体现赞叹感慨之情,从而建立有空间体验感的创作架构,也能体现出红色曲目和艺术歌曲的双重价值;最后,结构创作中既有宏观表现又有微观场景,让听众在“社区”“广场”“村落”“街巷”等亲切词汇的演唱中快速在脑海中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建立与之对应的空间场景[2]。而且搭配着“流淌的快乐”“灯影婆娑”“火苗闪烁”等抽象情节,可以达到烘托氛围的效果,更易使听众在聆听歌曲时产生时空穿梭感。从一人灯光到万家灯火,寓意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因此,在创作艺术歌曲结构时,要以交叉设计的多形态空间来赋予歌曲震撼感。

(四)和声优美

从歌曲和声方面归纳《灯火里的中国》的创作特征,可以发现其和声优美,其中前奏和声部分以递进方式体现庄重感,而后在正式演唱时,又以低音转换和起承转合的方式进行和弦过渡,这样可以通过缓慢的和声让听众在优美情境下感知和声的轻柔美感。此外,还采用了变级转换设计手法,增添了歌曲的柔和感,进而贴合美声演唱的特点。同时,在和声创作阶段,其和声相对简明,虽有离调变化音,但未融入多音调和声,和声相对平和。

(五)旋律柔美

从上文中知晓该歌曲有不同版本,但整体上仅在歌词部分略有差异,旋律未见不同。歌曲的前奏、主歌、副歌、间奏旋律中均体现出强烈的柔美感,尤其是主歌部分,其轻柔感和缓和感旨在营造和谐宁静的“灯火齐聚”情景,烘托中华民族日益富强和日渐祥和的美好氛围。而与之形成对比的副歌旋律,虽然具有柔和美,但也体现了气势感,意在体现民族富强后的骄傲自豪情怀,感叹国家壮大、人民富裕。同时,在柔美的旋律表现过程中,以音程跨度为例,均在三度以下,且起承转合,“起承”中以六度音程跨度给听众以美好的期盼感[3]。后在“转合”中以二度音程跨度,实现对低音的下转设计,而后反复在迟缓流畅的递进式旋律中,以主歌中上扬的音调体现歌曲的表现力,副歌部分以更加激昂的旋律演唱。

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在创作期间具有鲜明的特征。专业演唱者要想真正展现歌曲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就要加强对演唱技巧的把握,这样才能提高艺术歌曲的传唱率,亦能为听众提供舒适且富有深意的听觉体验。需注意的是,该歌曲是红歌范畴内具备高艺术水准的曲目,专业演唱者应当从呼吸节奏感、歌词清晰度以及演唱状态等多个方面进行自我提升,从而使听众在音乐聆听的场景中有所感悟。

三、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的演唱技巧

(一)气息收放自如

在演唱者演唱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时,其气息应当收放自如,以相对自然的呼吸方式演唱歌曲,既要在演唱中以延绵不绝且平和的声音演唱不同的旋律,又要合理把控气口,同时气息表现上应当足够平稳,不能出现明显的颤音情况,特别是在词句尾音上,应当完全释放气息。正如“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等反复重复的部分,要在演唱该词句前吸足气息,从而在演唱时以一口气的形式唱完该词句,随即继续自然吸气,为下一句演唱做好准备。由于该歌曲本身较为柔和,虽在副歌部分有激昂音调,但仅对气息强度有影响。

此外,在低音区演唱部分,应当以相对淡然的叙事风格平稳地演唱,此时气息应调控好气口的转换节点,随即以强弱差异均匀分布的气息多次演唱重复句。在演唱副歌时,因其中音阶程度可达到七度左右,因而务必在气息收放自如中做好气息调控工作,以口鼻同步吸气的形式补足气息,在释放气息時应做到缓慢、平稳,不能全部释放,否则容易造成尾音不清晰。若单从《灯火里的中国》歌词中分析,其中“灯”“火”应作为气息释放的主要点,之后自然缓和地释放气息即可[4]。在演唱第二版本时,周深作为流行歌手,其音色较为细腻,对气息的把控力较强,演唱时能以稳定的气息增强演唱饱满感。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歌曲的演唱表现力,应加强气息训练,不断提升个人演唱能力,以便在保证不跑调的同时,以稳定的气息顺利演唱该曲目。

(二)咬字清晰慷慨

实际上,不忘词是专业歌手的基础素养。《灯火里的中国》是蕴含丰富民族情感的红歌,演唱者在演唱期间除了要清晰记忆歌词外,还要注意歌词中每个词的清楚发音,这样才能更好地描绘美好生活的场景。听众只有在听清歌词后才能快速在脑海中呈现具体化的空间场景,包括“船帆归港”“掠过灯塔”等歌词对应的景象。因此,演唱者应当在演唱前反复诵读歌词,在牢记歌词后注意每个词语的正确发音,并且需要关注歌词语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如演唱者需要注意“流淌的快乐”中“流淌”“快乐”的清晰发音,因歌词尾音均有押韵感,若未能按照具体旋律清楚演唱歌词,可能无法体现出意境美。演唱者在演唱时要确保每个字都能让听众听得清、听得懂,从而帮助听众自行营造“远山的村落”“都市的街巷”“广场焰火”等具体化表现空间,而且应把控好咬字发音时嘴角的开合度,其中“胸怀辽阔”“万里山河”等相比前几句开合度更大。在演唱副歌时也要以饱满圆润且清晰的咬字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艺术歌曲最关键的是表现艺术价值,让听众在美学体验下形成深刻的情感,因此推荐以美声发音形式连贯地演唱每个词句[5]。另外,演唱时首字往往以轻唱发音方式演唱,演唱至“巍峨”“辽阔”等词句时,应明显增强咬字的慷慨感,随着咬字技巧的有效掌握,该首歌曲的演唱者也将拥有良好的表演状态。

(三)情感丰富深厚

非专业演唱者在演唱该首曲目时,应当从专业演唱者演唱过程中汲取经验,以模仿形式增强歌曲的表现力。而演唱期间除了要均匀把控演唱气息、清晰咬字外,还要注意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方式。演唱者需要将个人情感寄托于歌声中,因此投入丰富深厚的演唱情感也是曲目演唱阶段较为重要的技巧。此次研究中提到了该歌曲的不同版本,其中第一版为男中音演唱风格,第二版为流行与民族高音融合的演唱方式,每个版本都在演唱中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但区别在于前者以赞叹、歌颂为主,后者倾向于表现坚韧自强、民族骄傲。在第二版演唱期间,两个演唱者的合作所蕴含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层次感,以民俗与流行兼容的方法彰显歌曲的艺术价值,此处并非否认第一版演唱经典,而是阐明多版本演唱风格下情感的一致性和独特性,用于证明各版本演唱者都有可借鉴的地方。为了促使该曲目在艺术领域大放风采,还应以多情感交融的演唱形式表达与众不同的民族情怀,以不同演唱者共同书写民族奋进篇章。

四、结语

艺术歌曲《灯火里的中国》是在庆祝建党百年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红歌,其呈现出歌词意境美、意象古典美、结构空间美、和声优美、旋律柔美等创作特征。演唱者在演唱该歌曲时,应注重从气息、咬字以及情感方面提升歌曲的表现力,由此为听众带来难忘的听觉盛宴,为民族情怀的释放与民族精神的传承创造有利条件,最终体现艺术歌曲本身的艺术美学价值和时代美。

参考文献:

[1]林沛.《灯火里的中国》:在袅袅乐章中,以灯火映照时代之歌[J].中国广播影视,2023(10):50-52.

[2]张雪芹.美育视野下红色歌曲演唱的多元审美:以《不忘初心》《灯火里的中国》为例[J].大观(论坛),2022(10):36-38.

[3]邢布民.浅析歌曲《灯火里的中国》的音乐创作和情感表达[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22.

[4]罗子钦.声乐作品《灯火里的中国》的演唱探析[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22.

[5]赖逸平.《灯火里的中国》歌词的版本变迁与美学认知[J].美与时代(下),2021(12):65-66.

作者单位: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和声旋律
春天的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于海:飘扬在国旗上的旋律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7月,盛夏的旋律
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