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红
【关键词】想象;心理机制;想象策略;习作指导
想象是创造力和创新的源泉。通过想象,可以形成新的想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勾勒出新的形象,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入感受生活,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从厘清想象力的内涵和心理机制入手,以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其进行想象,写出生动的故事,实现读写的转化。
一、明确想象内涵,了解课标要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这可能与语文教师对此重视不够、不熟悉想象的心理机制、不清楚具体的培养路径有关,因此有必要明确想象的内涵,了解想象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对“想象”的解释为:①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②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综合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有关知识,我们认为,想象的心理机制涉及感知、记忆、思维、灵感、动机、情感、认知灵活性等,具体如下。
感知:当大脑收到外界感官信息时,会对它们进行加工和解释,通过想象重塑或创造新的认识。
记忆:通过回忆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和重塑相关体验和经历,创造出新的场景。
思维:通过思考、推理和联想,将已知信息或图像进行重组、扩展,创造出与现实不同的想象世界。
灵感:灵感往往来自人们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而想象力则能将这些灵感转化为新的创意和想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动机:当目标性特别强时,往往会用想象力来探索更多可能。
情感:當情感沉浸其中时,想象力会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认知:当认知灵活时,会打破常规思维模式,产生独特想法。
想象并非单一的线性思维,而是由多点触发的复杂、多维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需要一定的动力激发和维持,也正是这种特性,使得想象力成为一种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关于想象的表述也与想象的心理机制相契合: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它们大致存在对应关系,“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对应“感知”,“发展联想与想象”对应“思维”,“激发创造潜能”对应“灵感”,“丰富语言经验”对应“记忆”,“培养语言直觉”对应“情感”,等等。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就要采取对应的教学策略,如创设情境,多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打开想象的大门;阅读课文或有想象力的故事,触发学生的相关记忆,整合和再创造过往信息;梳理作者思路,根据作者的描述发展联想和想象,形成丰富的想象图景;抓住灵感的火花,以创作故事为目的,激发创造力;提供创作题材,借助集体智慧、发散思维,产生灵活独特的想象写作方案;按照想象故事的写作步骤,创作出生动形象的故事。
二、运用想象策略,开展想象教学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主题“大胆想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和两篇习作例文,启发学生从阅读中感受想象的神奇,激发想象的火花,引导学生表达想象中的世界。本单元为习作单元,不管是单元语文要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还是写作要求“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都指向一点,就是激发想象,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明确了这个教学目标,便明确了教学指向和策略。
1. 创设情境,多感官刺激想象
在教学本单元之前,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作业(选做题):晚上去户外走走,望向星空,展开想象;上网查找资料,看一看有关宇宙、黑洞、星系的图片、视频或电影,记下灵光闪现的想法;参观天文馆或科技馆,利用专业仪器感受宇宙星空;发挥创意和想象,绘制关于宇宙的图画;阅读有关宇宙、天文的科幻故事或科普文章。通过这些活动为《宇宙的另一边》教学预热,引导学生说说关于宇宙的奇思妙想。
学生的想象充满了童趣:宇宙是一张巨大的画布,星星就是巨大生物洒下的糖果,黑洞就是魔法口袋,藏着宇宙间丢失的物品和星球;月亮看起来很漂亮,里面有兔子和冰激凌工厂;太空有专门的太空邮递员,在各个星球间传递消息和礼物;星球间有飞船或滑梯,可以到每个星球旅行、打卡;宇宙像一个巨大的房子,里面有很多秘密房间,行星和黑洞就是其中之一;宇宙中有外星人,人会飞,动物会说话,时间会倒流……也有学生提出问题:宇宙是怎么来的?星星会消失吗?它们是如何诞生的?黑洞通往哪里?……浩瀚而又神秘的宇宙为学生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请他们记录下此刻的想象和描绘的画面,为想象故事的写作储备素材。
同样,另一篇精读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想象,或者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变成一棵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2. 品读课文,感知作者的想象世界
感知作者的想象世界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但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或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如提问:课文中“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围绕这个问题寻找关键词或中心句,勾画相关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另一边”的世界。学生很快发现,这个秘密就是“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所有内容都围绕其展开:“另一边”和“这一边”完全相反,雪在夏天下,太阳从西边升起;“我”出门向左,宇宙另一边的“我”出门向右;“我”上语文课,他们上数学课;他们的加法是大地万物加一场大雪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乘法是“早春二月”乘“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春雨贵如油”……
另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探究作者产生想象的诱因是什么,他想象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如《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了解“我”不想回家吃饭,想变成一棵树,后面发生了一连串有趣的事情:小动物住在各种形状的鸟窝里,妈妈坐在鸟窝里给小动物分食物,“我”馋得直流口水,妈妈早发现了“我”的秘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想象自己正在经历作者所描绘的事情,从而理解作者的想象世界,产生更深刻的感受。如学生在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时,想象自己是一棵树,妈妈在树下乘凉,非常快乐,但晚上妈妈回家了,自己也想回家,却发现自己无法动弹……
3. 梳理思维,汲取写作灵感,习得写作方法
除了解作者的想象世界,激发自己的想象,获得写作灵感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表现手法、结构等,学习作者的行文思路,习得写作的方法。
如《宇宙的另一边》,从标题来看,意味着宇宙还有“這一边”,这一边是现实生活,另一边是想象的世界,互为“倒影”,暗含对比手法。文章开头从趴在窗台上进入宇宙世界,又从现实中的语文课想到宇宙另一边的神奇课堂,然后被语文老师拉回现实生活中。最后照应开头:“我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由现实产生想象,再从想象回到现实,是一个“现实—想象—回到现实”的圆形结构。《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标题,确定了想象故事的范围。内容围绕“成为一棵树”展开,不断产生新的情节,在结尾处照应开头,和《宇宙的另一边》结构相同。从这两篇课文中能学到的写作手法有:根据标题确定想象范围,灵活运用对比和照应手法,必要时嵌入中心句,思路由此及彼等。
三、根据习作要求,创作想象故事
本单元习作以“奇妙的想象”为话题,可以从“最好玩的国王”“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树的心思”“躲在草丛里的星星”“手罢工啦”“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假如人类可以冬眠”中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或者写其他想象故事。虽然学生在上课时想象无拘无束,但真要写作,又备感茫然,不知道该如何想象,如何下笔。
1. 示范引导,开展创意热身
教师可就其中一个题目作热身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如题目“最好玩的国王”,启发学生:这个标题的主语是谁?关键词是什么?(国王、最好玩),想象一下:一位国王,他与众不同,非常好玩,体现在什么地方?如这位国王拥有一个魔法戒指,他每次转动戒指,就会出现一个人们从未玩过的游戏,人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学生可以想想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有哪些人参加,他们开启了怎样的冒险之旅,你能想到的“最好玩的国王”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发生在宫殿游乐场,国王的宫殿并不是传统宫殿,而是一个大游乐场,有滑梯、旋转木马、飞天椅;参加人员有国王的动物朋友,如会说话的狐狸、会跳舞的大象;每当国王心情不好或需要娱乐时,这些动物就会出现。国王会转动魔法戒指,一台时间机器出现了,他带领大家穿越时空,体验不同的朝代,小孩子们不乐意了,他再次转动魔戒,一架宇宙飞船出现了……国王有一种超能力,可以让人体验最美好的梦;国王是一个音乐天才,他的音乐能让人翩翩起舞;国王每年都会给每个小孩送一个神秘礼物;国王创设了很多新奇的节日,如“反向日”,大家都要倒着走……
经过这样的热身活动,学生体验到大胆想象带来的快乐,了解了想象的方法。
2. 指导写作,构思想象故事,掌握想象的方法
有了想象,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想象故事的主要元素,如主角、敌人或朋友、冒险和魔法等。构思可以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根据题目思考故事的可能性,如题目“一本有魔法的书”,可以想想如果自己拥有一本有魔法的书,会做些什么。其次,设定环境,想想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真实存在的。再其次,设定角色,想想围绕这本有魔法的书,有哪些角色出现,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他们的外形、性格是什么样的,他们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等。构思情节:开端,设定背景,介绍主要人物,主角遇到麻烦;发展,主角努力解决问题,遇到障碍或困难;高潮,冲突或矛盾达到最高点;结局,问题得到解决,人物经历成长,生活因此改变。最后,完成创作,修改润色,加强故事情节,丰富角色性格,改进语言表达。
3. 分享故事,开展交流,进行评价
习作完成之后,学生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自评、组内他评。每组选出三位优秀代表,在故事分享会讲述故事,最终评选出五位“想象之星”。评价要素包括创意和想象力、故事情节、角色塑造、语言表达、主题和意义等,每一项细分为几个方面,每个方面设满星值,共60 颗星,根据表现酌情打分,详见表1。
如题目“躲在草丛里的星星”,有位学生写这颗星星名叫斯蒂拉,拥有超能力,他想和人类做好朋友,于是变成了一只闪闪发光的小猫,他用尾巴画出有趣的图案,给朋友带来快乐……无论创意、情节、角色、语言都表现上佳。学生互相分享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有绘画基础的同学,可以图文并茂地绘制想象故事连环画。
想象力如果长期得不到开发、培养和训练,就会慢慢钝化、弱化。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充分表达,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实现审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