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涛
〔内容提要〕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增强开放意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给予的厚望。辽宁作为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和东北经济领头羊,自然要奋勇当先。与此同时,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加速拓展亚洲朋友圈,这給辽宁加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平台。通过阐述辽宁与俄罗斯深化合作的背景与意义,分析辽宁现实着眼点与机遇期,认为需要从增进互补型合作,打造中俄经贸合作产业园示范基地,强化东北亚物流、产业枢纽地位等方向着手,在加大辽宁省对俄开放合作深度与广度的同时,也提升自身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及东北海陆大通道的枢纽作用。
〔关键词〕东北海陆大通道;“一带一路”;东北亚;欧亚经济联盟;中俄合作
一、背景与意义
(一)国家战略要求东北向北开放,联通东北亚
2023年9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要加快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东北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为东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指明前进方向。
在东北三省一区中,辽宁具备独特的优势,既有面向太平洋的优良港口,也有通往欧亚大陆深处的便捷交通网。因此在东北亚,辽宁与域内国家构筑了长久且稳定的经贸往来,同时,省会沈阳市还驻有俄罗斯、韩国、日本、朝鲜等国的总领事馆。而在东南亚及更广泛的亚太地区,辽宁省与多个国家也保持着伙伴关系。这种海陆相连的优势让辽宁在对外发展上具备了良好的战略纵深。2021年1月,辽宁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畅通海陆空网四位一体国际大通道,提升中欧班列密度和效率,支持沈阳建设国际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如今,辽宁在保障中欧沿线铁路运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各地的大量货物先聚集到沈阳,然后运往俄罗斯,经过其广袤土地到达莫斯科郊外的别雷拉斯特运输物流中心。加之省内大连与营口港的运输能力,这条路线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有效对接。
有学者指出,21世纪是亚洲世纪,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我国正在深化与亚太国家的合作。相比于东南亚经贸往来的热络,东北亚稍显冷清。如果辽宁能够借助这一波势头,发挥出自身地缘优势,不仅可以搭建起我国东南沿海、东北亚、东南亚等环太平洋沿岸地区与蒙俄、中亚、欧盟成员国等国家之间的桥梁,还能够在相关产业与经贸合作中更多地参与区域合作。而这从整体上也将加强东北地区的产业优势互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二)国际时局推动俄罗斯加速“向东转”,寻找新伙伴
尽管俄罗斯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就有“向东转”的倾向,但是无论从其国内学者的观点来看,还是从国家层面来看,莫斯科的对外政策还依旧保持着平衡态势,并没有一边倒地倾向亚洲。2015年,俄罗斯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理念,并逐渐发展成为区域合作倡议。在实践中,莫斯科秉持该理念,重视欧洲在俄外交政策视野中的作用,并与中日韩及东盟等亚太经济体在经贸产业合作上稳步推进,力争融通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经贸合作,甚至为欧盟提供摆脱生存危机的出路。
2022年初,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西方推出一波又一波的制裁。相比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此次俄罗斯更加被动,其国民经济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西方的制裁不仅对象覆盖面广泛,而且目标针对金融、科技、贸易、能源、资产、交通、网络、文化和人员等多个领域,甚至扣押机关俄罗斯海外资产。同时,制裁还引发在俄西方企业的大规模集体“撤俄潮”,大众、苹果、宜家、微软、IBM、壳牌、麦当劳、保时捷、丰田、H&M等知名国际企业纷纷撤资、撤厂、撤店。《莫斯科共青团员报》 2022年针对在海参崴民众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53%的受访者认为外企的离开给自身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服装、汽车及零部件变得更加昂贵。
尽管制裁严重影响了俄罗斯众多行业,但是莫斯科积极调动人力物力,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并采取措施,用本国或友好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取代西方产品。至2022年秋,近60%的俄罗斯公司在制裁下找到了新的原材料供应商。其中大部分公司转向俄罗斯生产商,另一些开始从友好国家供应商那里购买原材料。
某种程度上来讲,本轮西方制裁让俄罗斯摆脱了自上世纪90年代转型以来对西方资本与技术的依赖,包括航空业在内的许多俄罗斯工业领域都得以自主且强劲地发展。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2023年9月在国务院主席团会议上总结时指出的,一些领域的制裁减缓了俄罗斯的步伐,但总体上刺激了本国发展,使之产生新能力,迎来新机遇。事实上,俄罗斯经济在2022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实现了强劲复苏,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俄罗斯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0.7%。
在俄罗斯逐步走向独立自主之路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面对的困境。一方面,外资、外企的撤离所造成的产业空白还有待补充,毕竟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分工已经让许多国家难以独自前行,相互合作、互相支持才会走得更远。另一方面,俄罗斯与欧洲有着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2017年俄罗斯在欧盟进口国中排行第三,双方的经贸规模和潜能极其可观。这种情况下,并非所有俄企都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替代伙伴。再放眼亚太地区,许多曾经令俄罗斯信赖的日韩企业跟风西方国家,大幅减少了与俄罗斯的合作。而东盟成员国的企业虽然在全球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过程中获益,且产能不可小视,但与中国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相比,还略逊一筹。而且后者具备与资本相配套的产业链上下游。从俄方视角来看,在大欧亚空间东部,中国是其可信且优质的合作伙伴。
因此,俄罗斯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不仅可以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还可以进一步巩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经济层面来看,这也将有助于俄罗斯稳定国内经济,并一改过去中俄两国政热经冷的合作态势。而从地区发展来看,远东开发进程将会加快。
综合来看,一方是向北开放,积极融入东北亚经济圈与物流网,另一方则在西边“铁幕”逐渐拉下之际加速“向东转”,融入亚洲的发展。我国东北地区成为中俄合作的一处闪亮交汇点,而辽宁作为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也是东北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同時还拥有着陆海联运的天然优势,在对俄合作上自然是当仁不让,与地理位置更为有利的其他兄弟省区同心协力,为中俄合作以及东北亚地区的繁荣做出贡献。
二、现实性与机遇期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地方间深化合作有其现实着眼点
2022年以来,辽宁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通过促进消费升级、稳工业经济、优营商环境等务实之举,推动全省积极扎实前进。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92.2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尽管如此,辽宁在融入“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东北亚双向开放上还面临一些挑战。
具体来讲,在国内市场,面对需求缩减与市场分割问题,辽宁需要积极拓展新市场并主动地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推动国内、国外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促进经济活动循环流转。在外部市场,国际局势动荡影响着辽宁的外贸。紧跟美国步伐的日韩两国近年来同中国的关系出现紧张状况,最近一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还是在2019年举行的。而关系紧张给辽宁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日韩企业的纷纷出走。企业层面,2020年,韩国乐天集团撤出沈阳。2023年,因涉入美国对华科技制裁,韩国SK海力士位于大连的工厂建设面临波折。同年,在华运作了29年的松下蓄电池(沈阳)工厂宣布关闭,三菱汽车也宣布全面退出中国。虽然中国(沈阳)韩国周仍在举办,但规模相比本世纪初有所减小。东北亚的合作项目之一“大图们倡议”也因为朝鲜的缺失而在实际效果上大打折扣。而在区域物流领域,比起已经运营了10年的成渝、西安、郑州等中欧班列国际枢纽,辽宁省起步晚,未占到先机。同时,东北地区中欧班列的发展整体上仍存有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班列计划指标不足、班列创新服务模式不够、产业聚集效应发挥不充分三方面。
面对现有状况,辽宁深化与俄罗斯这个海陆大通道重要节点国家,同时又是东北亚重要能源与科技大国的合作,符合自身利益与国家发展战略。俄罗斯地跨欧亚,拥有西伯利亚铁路干线的优良交通基础,近年来,在开发远东战略方针的指引下,俄罗斯积极发展“滨海1号”“滨海2号”交通走廊及跨黑龙江公路、铁路大桥和中俄欧班列等。这种便捷性势必给辽宁企业及物流产业带来商机。依托东北亚合作平台,辽宁可以进一步串联国内大市场,整合各生产要素,并发挥自身在海陆大通道上的枢纽作用。同时,由于俄罗斯远东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参与其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助于辽宁释放产能。
(二)俄地方政府及企业与辽宁省正积极拓展经贸联系
与此同时,在明确与友好国家发展合作关系的方向后,俄罗斯从上至下都加大了对华合作。2022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俄罗斯对华出口额依旧增长了43%,增长率较高的种类包括水产品、食品、肉类、谷物和油籽等农产品,木材、纸浆、基本金属、化肥。2023年上半年,有19位州长(联邦主体行政长官)参加了俄中各类商业活动、会议及论坛。部分远东地区的官员还与中国地方官员讨论了建设“跨境基础设施”和扩大“贸易与经济投资”的问题。
具体到对辽宁省,仅2023年,俄方就有多个地方政府与商贸团体前来访问。5月,俄联邦犹太自治州工商会、萨哈林州工商会、托木斯克州工商会、哈卡斯共和国工商会率企业赴沈阳参加“辽宁与俄罗斯远东经贸交流会”。10月,多个俄罗斯有关单位、地方政府、企业代表来辽参加中俄地方投资发展与贸易合作大会。11月,特维尔州友好经贸代表团访问辽宁,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代表团访问丹东,犹太自治州经贸代表团赴锦州考察。巨大的诚意加速了双边合作的开花结果。2023年前9个月,俄罗斯在辽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0家。
而辽宁省也积极北上,落实中俄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2023年10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率辽宁省友好经贸代表团到访俄罗斯莫斯科市、滨海边疆区等地,并与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俄远东和北极发展部副部长博布拉科夫等政要举行会晤。此行实现双方重点项目的签约,推动辽宁与俄罗斯地方间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走深走实。
近年来,在辽宁省与俄罗斯联邦及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合作也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40.6%。其中辽宁省与俄罗斯地方之间贸易额就几乎翻了一番,从22亿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2023年2月,中俄(沈阳)经贸合作产业园启动,该园区重点打造以俄为主、拓展欧洲、辐射日韩、面向世界的中俄经贸合作重要承载区、中俄大宗商品集散地。品种从食品到最复杂的机械设备等。目前几家俄罗斯公司已经计划实现其在沈阳生产的本地化。同年10月,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飞往中国大连的首个直航航班成功降落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11月,中俄核能合作项目——辽宁徐大堡核电站1号机组核岛开工仪式在葫芦岛举行。
一批辽宁本土企业在对俄合作中也崭露头角,沈阳远大集团、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纷纷开拓与俄罗斯伙伴的合作,填补俄罗斯市场的空缺。此外,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造船厂)则具备取代已离开俄罗斯的法国液化天然气油轮制造商的潜力。
(三)辽宁省有必要抓住俄罗斯“向东转”的难得机遇期
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加速“向东转”,这对辽宁乃至东北地区都是难得的机遇。长久以来,辽宁对俄贸易商品结构固化,双向投资规模偏小等问题将有机会得到改善。但机会不等人。
一方面,随着俄乌冲突陷入僵持阶段,巴以冲突再起,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便相对减弱。那么未来一旦东欧恢复平静,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东西平衡外交政策将得以恢复,与欧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俄政商界人士自然要重新重视与西方的贸易。而日韩两国也将凭借其在俄深耕多年的优势,返回这片市场。届时辽宁将面临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辽宁在国内也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仅就东北地区而言,当前,黑龙江与吉林都在向北发力,积极加大与俄罗斯的合作。两省不仅与俄罗斯接壤,占据边贸优势,而且各自的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也办得有声有色。针对这两省没有出海口的问题,2023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联合三部委批复同意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中转口岸。借俄罗斯远东港口获得出海口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两省,特别是吉林省内企业运输成本大、时效低的问题。对辽宁省来讲,在自身物流优势相对减小的同时,东北亚经贸大繁荣的机遇正摆在眼前。事实证明,只要需求足够大,意志足够坚定,资本总会找到出口。因此,利用中俄深化区域合作的有利机会,吸引投资为辽所用,恰逢其时。
同时,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及对华排挤的加剧,中国正逐步摆脱对美国资本的依赖,突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封锁。作为国家工业重镇的辽宁,在深化与俄罗斯合作的同时,需要借助俄罗斯在数学、计算机与材料学等领域的优势,提升自身产业与科技的发展,进而为我国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
三、方向与路径
结合国家与区域的发展需要,以及辽宁本身独特的产业与区位优势,未来与俄罗斯的合作可以侧重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推动互补型合作。中俄双边贸易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辽宁在纺织服装等生产领域较南方省份有一定差距,但依然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以实现与俄罗斯伙伴的互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辽宁可以将优势生产力与富余的产能投入到俄罗斯远东基础设施建设中。以农业合作为例,辽宁有种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种植技术,而俄罗斯的主打品种包括蜂蜜、大豆、燕麦、牛肉、家禽肉产品、鱼类和海产品等。辽宁不仅可以在省内建立农产品仓储、物流及加工基地,还可以为俄罗斯伙伴建立农产品培育基地,助其掌握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等相关技术。在人文领域,辽宁在文化、艺术等领域加大与俄罗斯双向交流的同时,还要借助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落户辽宁的契机,取俄罗斯冬季体育项目及相关体育产业发展之长,推动辽宁冬季运动的发展,并打造冰雪特色旅游产业。
其次,创建中俄经贸合作产业园示范基地。当前,位于沈阳市辽中区的中俄(沈阳)经贸合作产业园建设正在积极推进,该园区围绕保税加工和监管仓储核心功能,将重点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园、机电产业园、木材园三个特色园区。未来,在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园区需要加快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制造业为核心的集聚区、中国与俄罗斯全面合作的示范区,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以产业园为依托,结合沈阳作为金融集聚区和开设俄语专业院校较多的优势,统筹相关人才,既为俄罗斯对华投资提供服务,也为中企对俄投资提供服务。同时,可以在产业园内建造“中俄技术转移中心”,吸收中俄优秀技术成果,推动辽宁制造业高水平发展。为了使园区更具竞争力与吸引力,还需要在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框架下推动两地区中心城市自贸区试点的建设,从而使园区内企业在清关、税收、知识产权保护、存储、物流等领域享受到更便利的待遇。
第三,強化东北亚物流、产业枢纽地位。辽宁省正在逐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海陆联运的国际物流枢纽。而对于整个大欧亚商贸圈来讲,辽宁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对接框架下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与东南亚、东北亚国家开展贸易往来的中间地。因此,有必要发挥已有的“辽宁沈阳—莫斯科别雷拉斯特”中欧班列、“营口—海口”内贸航线,以及大连港与营口港外贸航线的潜力,提升重要口岸的运能运力与组织能力,建设容量大、效率高、安全性足的骨干通道。发展公铁海空多式联运体系,形成立体性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以此拉动与俄罗斯、欧亚大陆及亚太地区经济体的合作。
特别是在俄罗斯与日韩相互制裁的背景下,辽宁可以发挥东北亚产业合作中转地的作用,借助RCEP成员国的低关税优势,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或服务贸易,同时逐步实现原辅料零关税。这样将有效整合俄日韩三国,乃至国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资金、技术、原材料等要素,提升辽宁产业枢纽地位。
此外,还要发挥以点带面的效应,扩大辽宁对俄合作项目数量。鼓励省内企业积极参与由中俄两国政府主导的大项目,包括北极航线的开发,油气开采运输等领域先进清洁环保技术的使用,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等。
在对俄合作中,辽宁还要细心观察,找到新的贸易增长点。面对俄罗斯轻工业发展落后问题与受西方制裁带来的影响,辽宁可以精准搭配,在服装、针织面料、日用百货等领域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同时,融合了俄罗斯元素的轻工业产品将在国内受到欢迎,也有助于辽宁进一步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而轻工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将有利于辽宁各产业的均衡发展。
为促进辽宁深化对俄合作以及上述几个方向稳步推进,需要在如下三个领域精雕细琢,从整体上做好保障工作。
第一,加大教育科研领域的合作力度。教育不仅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助推器,也是广大青年为家乡和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阶梯。辽宁与俄罗斯地方间的合作,无论是互补型还是强强联合型,都需要一批懂得对方语言并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辽宁作为教育大省,不仅要加大力度培养懂俄语,了解俄罗斯国情、市场的毕业生,也要走出去,通过高校间的合作参与到俄罗斯教育中去,培养出懂汉语、知华、友华的俄罗斯青年。以俄罗斯汽车市场为例,在欧美进口车与日韩二手车大幅缩减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产汽车在俄罗斯的销量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将是售后服务问题。如果辽宁能够及时衔接到对俄职业教育上,将为中俄汽车产业合作提供维修技术团队保障,乃至高效设备供应链保障。
同时,要鼓励辽宁高校与俄罗斯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加大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借鉴沈阳理工大学中俄联合激光实验室、沈阳化工大学中—俄—比(利时)无机化学联合实验室以及在沈科研院所对俄合作的经验,推进有能力的高校开展类似的合作。相关合作还可以拓展至经济、管理、语言、法律、医学等更多的学科。
第二,加大政策方面的协调。辽宁可以在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大图们倡议”东北亚地方合作委员会等地区合作机制下,在省、市级友城合作框架下,并借助哈尔滨国际贸易洽谈会、东方经济论坛、中俄经贸与投资合作论坛等平台,了解俄罗斯地方政府的发展策略,协调双边合作方向,为企业间合作搭建互惠、可靠的平台。发挥智库方面的作用,借助辽宁社会科学院、省内高校及对俄合作研究机构的才智,与俄罗斯相关智库建立定期研讨机制,联合发表研究报告,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等等。
第三,大力发展双边本币结算业务。优化银行支付机制将有助于上述合作项目的实施,目前,银行支付机制的稳定性与美国实施二级制裁的威胁有着密切关系。对此,深化辽宁省与俄罗斯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代理行关系,推动对俄跨境电子商务结算平台建设,前景可观。
四、结语
新时期,随着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与区域发展上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辽宁省的对外开放有了更宽广的平台,同时,俄罗斯加速“向东转”也给东北亚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辽宁作为新中国重工业基地,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的同时,还在踔厉奋发,实现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等新时代“六地”的目标定位。对俄深化合作不仅是辽宁实现上述目标的有力支点,也是辽宁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利用各方资源与生产要素,融合亚太经济圈与大欧亚经济圈的重大历史契机。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