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辽宁制造业硬核实力抢滩新赛道

2023-03-07 16:43李俊孙涧桥
辽宁经济 2023年12期
关键词:辽宁省制造业

李俊 孙涧桥

〔内容提要〕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智赋能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深入调研了解辽宁省制造业数智赋能的优势及现状,全面系统分析数智赋能辽宁制造业所面临的多重挑战,提出数智赋能辽宁制造业硬核实力抢滩新赛道的实施策略,探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数智赋能;制造业;辽宁省;硬核抢滩

辽宁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有着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然而改革开放后期,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向已由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此时辽宁的工业发展遭遇了转型的阵痛,尤其是制造业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和动态变化的生存环境,始终在寻找新的振兴突破口。数字经济的快速飞跃,让工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多更有效的途径,在数智化与智能化的助力下,辽宁制造更迎來了数智赋能的转型机遇。我们要把握数字经济所带来的红利,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提出科学性建议,期望为实现辽宁制造业锻造“硬核”实力,抢滩“万亿级”蓝海提供参考。

一、数智赋能辽宁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推进数智赋能辽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制造企业“弯道超车”和抢占制高点的重大契机,也是提升制造业企业在国际新赛道实力的关键所在,有助于推动辽宁省工业经济新旧动能的持续转换,重塑辽宁国内工业新优势,抢占国际先进制造业市场地位。

1.促进传统制造业焕发新活力

通过数智赋能将连接对象延伸至辽宁整个工业体系,实现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良性互动,增强企业产业链韧性,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流程+数据+场景”的多维驱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使其生产品类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提质增效,使传统制造业逐渐由低效益、高污染、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高效益、低污染、低投入、低消耗的集约型发展方式,支撑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质能。

2.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通过数智赋能,统筹推进辽宁省内各地区技术、设备、系统、车间的全面串联发展。实现制造体系的流程优化、协同生产和服务延伸,重组辽宁传统的资源型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时,依托辽宁的资源禀赋、工业门类齐全、市场开拓的优势,可以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化工、5G互联网、智慧医疗大健康等辽宁的先进制造。通过新模式和新业态,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智能化生产等,可以满足新时代消费需求的重大变化,以此来推动工业经济从传统的规模、成本优势向质量、效益优势的转变,通过数字经济的助力把制造业长板锻长做强,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万亿级的工业品供应基地,为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贡献辽宁力量。

二、“数智”赋能辽宁制造业硬核实力的优势和现状

从2015年起,辽宁省基于省内制造业发展特点,制定了多项产业政策,依据省内工业类别优势,对智能制造发展进行全盘谋划、合理调配,将资源有效地聚合,引导并扶持企业循序渐进地进行数智赋能转型升级,形成智能制造从点连线到面发展新格局,全省制造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一)优势

1.“量身打造”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国务院及其所属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等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措施及举措,辽宁作为工业大省更是积极响应,针对辽宁省自身条件和资源制定《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和《辽宁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制造强省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不断搭建和完善智能化平台,整合数据资源,从2016年起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简称工信厅)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给予技术改造、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见表1。

2.稳步开展的新型基建

为了实现数智赋能辽宁制造业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目标,辽宁结合省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做好数字化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面推动制造业数智赋能的规模化、广泛化和价值化。据了解,2023年辽宁计划培育近100个数智项目,其中包括10个升级互联网平台,10个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与此同时,投入资金扶持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化工厂60个,在完善5G基础设施的同时,建设共享5G基站,从而完善打造5G商业化应用到制造业的市场前景,为辽宁新型工业化发展带来机遇。

3.持续加持的数字经济

2022年辽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数字经济在工业领域的渗透力达到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数字经济的加持下,辽宁制造业稳定增长,从2023年1-10月份经济运行数据看,工业投资增速较快,产业结构初步优化,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6%,比全国髙5.7个百分点;从重点领域看,整体运转形势良好,重点行业提质增速,其中,食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及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速超过15%。从主要新产品看,市场占有率呈递增趋势,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量增长1.3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9%;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9%;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增长12.1%。

4.品类丰富的工业资源

辽宁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这里是中国工业的奠基地,曾诞生新中国工业史上1000多个第一,为国家建设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卓越贡献。我们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就是要以“智”赋能激活这些老的优势,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真正做到把工业基础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打造万亿级现代工业化基地,抢滩布局未来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

(二)现状

1.攻坚核心技术新突破,奠定国家产业安全战略新地位

近年来,辽宁省着重推动产业链发展规划,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培育壮大智能化装备产业链,通过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难题。如首艘国产航母、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AGT-110重型燃机等“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海斗”“潜龙”等系列水下机器人构建了我国水下机器人谱系化技术装备体系,特变电工世界首台±1100千伏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成功投运,大连华锐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全球最大23000标箱集装箱船用W12X92型曲轴填补世界空白,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简称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石化分公司俄罗斯原油加工增效改造等重大結构调整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等,这些装备制造、石化、电子制造等产业在保障国家产业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

2.深化数智赋能新场景,助力制造业企业更具“智慧”

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辽宁聚焦本地工业优势,高端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推动新场景延伸至辽宁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帮助辽宁产业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快速转型,一系列数智化新应用场景层出不穷,引领制造企业智慧升级。建成的恒力石化、沈阳海尔冰箱智能工厂等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1.2%。沈鼓建设数字化车间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了29.6%,工期缩短了20%,能耗下降了5%。沈阳华铁公司建成的换热器智能化工厂实现了“沈阳制造”换热器出口到欧洲。辽宁积极推动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开展“整零共同体”建设示范,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装备制造整机企业与零部件商协同研发、协同生产、协同市场、协同转型。

3.释放创新创造动能,跑出制造业高效发展“加速度”

推进制造业产业逐渐向高端化发展是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所在,辽宁省着力建设数字辽宁和智造强省,持续为辽宁省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发展动能。2021年,辽宁省制定实施24条重点产业链建设方案,谋划项目1492项、总投资6768亿元。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产品(技术)5248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3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4家。211户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居全国第10位。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时代背景下,辽宁省通过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与先进制造企业合作等方式,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工业软件供给能力、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动数字经济赋能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近年来,辽宁省制造业数字经济普及度不断提高。2022年,辽宁省数字经济规模超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业数字化转型飞速加快。

4.开放合作成效显著,促国际交流共享发展新机遇

辽宁省与中东部沿海经济带城市、亚欧非等沿线经济走廊及周边国家进行长期友好的贸易交流,实现了技术、人才、项目的资源共享,促进本省价值链质量提升,并与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签订研发合作协议,共建研发合作基地,招揽国内外链头企业项目,强化本省产业链,鼓励本土制造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如大连华锐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船用曲轴进军韩国零部件市场,大连机车车辆将宽轨机车打入阿根廷市场,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走出国门,产品遍布60多个区域国家,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将100多种工业机器人出口,共有3000多家国际制造企业使用其产品,国际技术服务市场地位稳步提升。

三、数智赋能辽宁制造业硬核实力所面临的多重挑战

1.科技领域经费投入相对少,企业“数智”升级负担较重

企业的数智升级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面对产品市场需求变化和辽宁省科技领域投融资力度不足的双重压力下,很多升级企业的运营风险较大,负担较重。如2021年辽宁省用于科学技术支出78.4亿元,约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1.33%;浙江省用于科学技术支出579亿元,约是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78%;江苏省用于科学技术支出671.59亿元,约是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6%;浙江省、江苏省支出约是辽宁省的4.35和3.46倍,辽宁省科技投资力度相对不足。从2018—2022年辽宁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情况可以看出,辽宁省科技领域经费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见图1。

2.专业化人才结构性短缺,制造业智能转型升级受阻

近年来,辽宁在“数智”赋能制造业领域的人才储备上出现了供给不足的现象,现有的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委员会对2025年的制造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机器人行业欠缺0.6万人,高档数控行业欠缺1.7万人,工业软件行业欠缺1.4万人,工程装备行业欠缺3.0万人,新材料行业欠缺0.8万人,航天装备行业欠缺0.6万人。这些数据表明辽宁省制造业在数智赋能转型升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阻碍。尽管我们一直在重视人才专业化结构性培养,但由于经济结构、地域差别等问题,导致了人“进不来”的问题时有发生。

3.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外力依存度较高

一方面,在高端芯片等关键核心领域依然面临技术缺失问题,制造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的核心技术还主要依靠进口;有些企业进口国外先进设备,或者选择外包产品的升级项目进行智能化升级,然后在运行中逐渐进行内部技术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在技术方面对外的依赖性极强,不利于以后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另一方面辽宁省的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的制定和发布情况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后。如近5年来看辽宁省专利授权量与江苏省、浙江省还存在很大差距(见图2)。和一些地区相比辽宁核心创新能力并没有优势,导致产业链与供应链不可控的情况发生。

4.区域制造业数智化发展差距悬殊,全省产业链升级布局尚未形成

辽宁制造业虽然有着丰富的工业资源和制造经验,但数智起步晚、发展缓慢。现代化工业体系和发达省份存在差距。虽然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进数字化发展,但不能保证省内各个城市政策的落实和企业数字化的快速渗透,所以出现了各个区域数字化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中机产城(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中机院)产业园区规划网数据分析显示,辽宁智能制造业形成沈阳、大连两个增长极,大连、沈阳和鞍山智能化企业占比之和已经超过60%,而铁岭、辽阳、阜新等城市数智化转型速度极其缓慢,全省布局的产业链协作升级形势尚未形成。

四、数智赋能辽宁制造业,硬核实力抢滩新赛道的路径研究

1.数智赋能制造业自主研发创新,攻破关键核心技术领域

在重视基础性技术研发的同时,深耕自主研发领域和核心技术领域,突破整个束缚,发展数智赋能。从企业层面来讲,对于“老字号”企业,要借助人工数据分析进行全面升级,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突出数智优势,为产业赋能;对于“原字号”企业,实现产业在供应链中的升级,在制造有色金属和钢铁产品方面,提升智能化水平;对于“新字号”企业,引导其走高端发展路线,加大数智赋能的培育力度,在科技创新方面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支持,逐步提升其智造能力。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飞机等,进军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高端领域。从政府层面来讲,首先,要突破数智领域的关键技术难点,投入财力、人力研究核心技术,找到辽宁数智赋能的瓶颈问题,熟练应用在新能源、高精尖材料、信息化基础软件等领域。其次,政府应制定相关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和政策,科研机构和高校通过提成或持有企业技术股份等办法进行利益分配,缓解企业所承担的研发风险。鼓励企业为研发机构和中小企业提供项目研发方向,并对其提供技术帮助和资金补贴,共同攻克核心技术,提升数智创新速度。再次,支持已具规模的企业进行数智化转型,跨行业联动,跨领域合作,以数字信息化互联网为平台,带动更多的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从而达到整个行业的数智化赋能快速发展。

2.数智赋能制造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区域信息融合共享

辽宁应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各地区数字化的均衡发展,按照辽宁省制造业整体发展布局,针对14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完善合理的数字经济体系。根据各市的地域特点和经济形势分析突出优势强化大连、沈阳的两极带动作用,通过政策落地构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跨地区体系,支持区域、部门的联动合作。首先,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特点,在发挥优势的同时要和其他地区共享信息資源共同推进数字化发展,由于辽宁省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城市,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镇之间也需将数字信息网络化全覆盖,使得数字信息能够做到互相连接,最终达到互联网数字资源共享。其次,发展相对缓慢的辽西北地区可以从较低门槛进入数字化行业,从而带动制造业发展,如跨境电商,网络直播,直播带货等模式。结合辽西北地区自身的发展优势,打开数字化大门,推动制造业发展,拓宽销售渠道,打通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壁垒,最终实现数字化经济背景下高质量制造业的发展。

3.数智赋能制造业人才培养机制,提升高端发展内生驱动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辽宁应注重育才和引才制度与方式,攻破这一薄弱环节,通过多维度立体培育机制形成数智人才的聚集效应。一是加大数字化培育维度。在企业加强对在职员工的数智化教育与培训,邀请数字化领域的专家通过现场授课和实操等方式,对员工进行企业管理、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一线工人数智化的素质和思维。在高校增设关于数智赋能制造业转型的科目类课程,培养数字化人才留己所用。重视政企合作与校企合作,为科研机构与高校、制造业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定向培养数字化专业技能人才。着重关注对全省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二是拓宽数字化项目和高端平台的维度。企业可以数智化项目为载体,积极引进省内外优秀的数字化人才,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性调整,激发数字人才的创新活力,实现数字化人才集聚效应。三是放宽人才优惠政策的维度。完善相关领域人才待遇保障制度,放宽引才计划的相关政策,对已在辽和愿意来辽发展的数字领域人才进行住房补贴、落户等政策鼓励,并给予医疗救治等福利优先和补贴,同步实现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

4.数智赋能制造业投融资激励措施,构建产融共赢生态模式

数智赋能金融产业借助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构建产融共赢生态,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的效能,是推动辽宁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首先,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对“新字号”产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杠杆和示范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跟投跟贷。其次,政府可考虑扩大试点金融链长制,与制造业产业链长制对接,依托产业链延伸金融链,利用金融体系完善现代化产业链,紧密联系金融服务业与各地制造业发展需求共存。可牵头建立产业数字金融发展联盟,加强银行、保险公司、电商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制造业企业等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普及产融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提高制造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最后,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现代化工业体系发展需求,丰富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模式。

(作者单位:抚顺市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辽宁省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出台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