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鹤
〔内容提要〕创新是驱动东北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基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视角,探究东北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主要劣势,得到提升东北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东北三省的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环境有待继续改善、创新产出水平不高、高质量发展水平偏低;研究与试验经费内部支出不足、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能力较差、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较少是制约东北三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劣势。提出通过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资源保障能力,改善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动力与活力,推进一体化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创新驱动东北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词〕东北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注:本文受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辽宁省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JKR0308)资助。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以能源消耗、重工业、国有企业、传统产业为主的东北三省而言,虽然自身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但在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内资源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新冠疫情给整体经济增长带来的长期影响、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等共性问题存在,东北地区比以往任何时期任何地区都更加迫切需要通过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走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振兴之路。这就需要基于东北三省发展的现状,揭示影响东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制约“瓶颈”,找到后续发展路径,加速推动东北三省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
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实力雄厚,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其经济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消除东北地区长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工业增长幅度过小的“东北现象”,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若干意见战略》,经过10年,成绩显著,东北经济已逐渐走上内生驱动、良性循环的道路。但由于受到一系列经济发展新变化的影响,东北自身产业结构性不完善、体制性矛盾等问题存在,现阶段东北经济状况表现如下。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下滑
如图1所示,2003—2013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水平要明显高于我国经济平均发展增速,这说明自2003年实施的振兴战略使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1—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9.6降至7.8,而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由12.8直接降至8.3,显然东北三省经济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下降得多,称其经济遭遇“断崖式”下滑并不为过。从2014年开始,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全部降到全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以下,2016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更是出现负增长,2017—2020年,尽管三省经济增速略有回升,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财政收入增速下落
由图2所示,2001—2013年,东北三省的财政收入增速始终维持在5%以上,其中,吉林省2011年的财政收入增速更是达到了41.1%。从2012年开始三省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落,2014年三省均低于国家财政收入增速8.6%的平均水平,辽宁省财政收入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2015年,黑龙江财政收入增速也出现了负增长,而辽宁更是达到了-33.4%的历史低值。直到2016年,三省财政收入增速负增长才有所改善,增速不断回升。
(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
由表1可知,2013—2020年东北三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在全国范围内,辽宁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8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东北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四)产业结构有待继续优化
图3直观地表达了东北地区三大产业比重变动的一般情况。由图3可知,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整体在不断改善,第一产业的比例总体未出现大的波动,第二产业比例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持续上升。2001—2020年,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例始终保持在11%上下浮动。2014年之前,第二产业在东北地区三产结构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远远高于第一、三产业比例。但从2011年开始第二产业比例不断降低,同时第三产业比例进一步增大,2015年,第三产业比例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7年第三产业比例已超过产业总体的50%,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近年东北地区下大力气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决心与力度,但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70%的比重仍有一定差距,可以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形成东北三省上述区域性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众所周知,目前东北地区处在投资驱动的工业化阶段,长久以来一直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型”结构根深蒂固,经济发展以重工业、国有企业、传统产业为主,高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路径依赖的经济增长模式,势必难以持续。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作为发展目标。国务院批复同意《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中指出,要改造升級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创新支撑能力。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于东北地区而言,创新是打破东北地区“路径依赖”,改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东北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因此,找到制约其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后续发展的路径对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创新驱动省域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比较
基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视角,结合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包含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产出、高质量发展4个准则层的创新驱动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基于权威机构、评估中心和政府部门相关报告等流行文献中相关高频可观测指标,构建创新驱动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初选指标体系。以我国除香港、澳门、中国台湾地区以外31个省市区2018年创新驱动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指标数据为样本数据,通过群组G1+秩相关分析法筛选指标,保证指标之间的独立性与重要度,最终构建的创新驱动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熵权法是利用指标间信息量的差异程度得到客观赋权,消除人为因素干扰。在数据进行标准化后,采用熵权来测度不同省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权重。
以我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的31个省份为样本,原始数据来源于2016—2021年统计年鉴。针对西藏等地区部分数据缺失的情况,采用插值法补全数据。
依据表2第4列指标类型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熵值法得到不同指标的权重,分别计算31个省份2016—2020年创新驱动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得分,将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东北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和全国平均值列入表3第(1)—(6)列。
三、创新驱动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分析
(一)东北三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总体状况分析
东北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整体不高。从表3和图4可知,2015—2020年东北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水平变化幅度不大,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水远远低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由图5可知,除2017年辽宁省创新驱动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2015—2020年连续5年东北三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能力均低于同年全国平均水平,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的距离逐渐拉大。
(二)东北三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能力区域内差异分析
如图5所示,2015—2020年,辽宁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总体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但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吉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除了2017年以外,都较上一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015—2020年,黑龙江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能力处于持续波动状态,变化幅度不大。
(三)东北三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能力准则层分析
一是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创新投入的保障。由图6可知,2015—2020年东北三省的创新资源投入呈现波动上升的状态,总体可以分为两个比较明显的时期,2015—2017年,三省创新资源投入低于同年全国平均水平,2018以后,东北地区创新资源投入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吉林省2017—2019年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2020年创新资源投入是2015年的2倍。
二是创新环境有待继续改善。创新环境起到支撑和强化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由创新环境得分可知,2015—2020年,三省的创新环境水平都呈现一个非常明显的波动下滑趋势,创新环境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创新产出水平不高。创新产出是直接对创新驱动能力进行衡量的因素。2015—2020年,东北地区创新产出水平整体处于上升状态。其中,辽宁省明显高于同年吉林省、黑龙江省的创新产出水平。吉林省2020年创新产出水平是2015年的3倍多。尽管东北地区创新产出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与创新产出水平较高的北京市、广东省等省市仍存在很大的差距,除辽宁省2017—2019年创新产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创新产出水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1/2。
四是高质量发展水平偏低。高质量发展能力是创新驱动能力强弱在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上的综合体现。就全国范围来看,除2017年辽宁省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2015—2020年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能力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5年东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得分不足东部地区的7/10。从东北区域内部来看,自2015—2020年,东北三省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辽宁省高质量发展水平下降的幅度最大,2020年较2015年下降了近20%。
(四)影响东北三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能力的主要劣势分析
基于不同指标的综合权重值,得到影响创新驱动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的指标依次是:研究与试验经费内部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地方财政支、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等指标,结合东北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较弱的因素,得到东北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劣势。
一是研究与实验经费内部支出不足。2015—2020年,虽然东北三省的研究与试验经费内部支出逐年上升,但连续5年都低于全国平均值,尤其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研究与试验经费内部支出连续5年的均值不足全国均值的1/2。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较少。2015—2020年,东北三省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远低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较多的广东省、江苏省,反映出东北地区创新环境仍有待于继续改善,以便培育、吸引、留住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是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能力较差。2015—2020年间,东北地区技术市场成交额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到同年技术市场成交额最高的北京市的1/10。高校专利所有权转让许可收入不高,除2020年外,2015—2019年,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高校专利所有权转让许可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创新驱动东北三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东北正处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东北地区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改变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佳、产业结构优化过慢、人均收入不高等现状的迫切发展诉求,也是东北地区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基于东北三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主要劣势,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资源保障能力
(1)完善创新规划。对区域创新的规划和引导是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政府部门要从宏观整体角度出发,基于东北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现状与优劣势,结合全球科技发展的进步趋势,制定出符合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技创新长远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区域科技体制改革、调整的具体方向和实现路径,并完善或制定实施创新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2)实现信息共享。强化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意识,加快科技基础设施、装备、管理和科技成果等重要数据库的建设,整合高校、企业、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及信息研究分析机构的信息资源,建立东北区域性公共信息网络,增强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的数据采集、加工、传输和存储能力。
(3)扩大创新融资渠道。政府除财政补贴、税收優惠、政府购买等形式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外,还要以创新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扩大创新项目的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机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介入研发活动。
(二)改善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动力与活力
(1)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一是要注重对各类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优化教育结构,大力扶持区域发展紧缺的专业,培育和激发人才的创新思维与才能。二是要引育和留住人才。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与氛围,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从海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不断引进研发、管理、金融等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团队入东北。完善人才资助、奖励、保障等优惠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与体现智力和劳动价值的利益分配制度,使人才能够得到同贡献相匹配的收益。三是强化人才载体作用,加大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园区、科研机构等建设力度,支持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提高企业中科学家、博士后研究人员比例。
(2)深化国有企业创新改革。探索量化创新指标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创新激励机制,对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的实施办法和细则,激发国有企业家和广大干部职工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新结果评判标准不仅要从科研人员数量、研发投入比重、发明专利数量等过程角度出发,还需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综合评价。鼓励国有企业实行改革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如加大技术创新指标在国有企业领导人业绩考核中的比重,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按一定比例视作经营利润的考核,制定国有资本创新投入失败免责规定,宽容非个人原因的失败,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融合发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等具体形式,培育以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国有企业竞争力。
(3)优化民营企业创新环境。鼓励民营企业的交易货款实行现金结算或优先支付,更有效降低企业的各种负担,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4)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管理体制。东北三省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不高与成果本身的“非市场化导向”密切相关,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完善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协议定价、挂牌交易、拍卖、资产评估等市场定价机制,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速度。
(三)推进一体化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1)构建东北地区创新与应用联盟联合科技攻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以区域共同发展需求为基础,以市场需求、技术应用为导向,围绕东北地区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重大共性需求,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方案,从而贯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与产业化间的发展通道。
(2)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东北三省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与成果本身的“非市场化导向”密切相关,要充分发挥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促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促进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互补企业及终端服务企业间进行开放式创新合作,形成市场知识和技术的互补式知识转移机制。
(3)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能力。东北三省聚集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一流高等学府,为东北三省企业创新与创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同合作,打造具有较强原始创新能力的科研平台超级联盟,大力推进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以项目拓展研究、项目开发为主题的研讨会形式,取长补短,弥补自身科技短板,增强自身科研能力,提高研究成果产出和成果转化的可能性及速度。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