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视域下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性审视

2023-03-07 13:29王亚坤
关东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强国教师队伍

王亚坤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关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教师不仅是知识与思想的传递者,还是塑造灵魂和生命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人民日报》2023年5月30日,第1版。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对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了目标方向。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新征程,要打造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才能为教育强国提供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对此,本文将从如下三个维度来深入探究教育强国视域下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一、教育强国视域下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4页。教育是国家兴衰的重要支撑。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必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而教育的依靠力量则是教师,教师是肩负着点燃知识之光、引领未来之航的灵魂工程师。高校教师作为我国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从教育强国的战略要求出发,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价值。

(一)强国必先强师,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

教师是传承人类文明和塑造鲜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最光荣的使命是传播党的先进思想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强国必先强师”的箴言不仅是一种教育智慧的总结,更是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也决定了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培养未来国家骨干的神圣使命。教育强国之路,离不开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高校教师如同播种者,播撒知识的种子,培育学子成长为才华横溢的国家栋梁。强师方能强国,而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才能确保这一理念的切实贯彻。高校教师在传承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传承文明,传递人类的智慧和价值观念。高校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传播者,肩负着传承文化与推进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责任。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术成就,更关系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提高教师的学科水平、教学能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方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当今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竞争。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教师既是科研者,更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通过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引擎。可见,强师不仅关系到培养创新型人才,更直接影响到国家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竞争力。强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科研水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成为有担当、有情怀、能创新的社会栋梁。高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因此,唯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强国必先强师”的崇高使命。

(二)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教育事业中,教师堪称最珍贵的资源,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塑造未来的引路人。在高等教育的舞台上,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数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因而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其影响力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传递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也能够为教师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更有助于推动学校整体研究实力的提升,从而形成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教育体系。同时,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高质量教育环境的保障。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术成就和全面发展。通过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校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形成交叉融合的学科交流平台。这不仅有助于学科间的综合发展,更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科选择和跨学科研究的机会,培养更具综合素养的人才。另外,优秀的教师还能够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推动学术研究的突破,使高校真正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在全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不再是局限于国界的事务,而是一个共同体的成员。培养国际一流的教师,促进学术观念的交流与碰撞,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国际声誉。这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和教师,也能够为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持。通过构建开放、包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队伍,高校才能在全球教育舞台为国家的声誉和软实力增光添彩。可见,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更是推动学术研究创新、构建高质量教育环境、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只有通过不断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教育水平,高校才能真正成为培养卓越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引领力量。

(三)树人先树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要求(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44页。,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明确了基本方向。教育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品德的熏陶,而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关乎自身素养,更关系到培育出德才兼备、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

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教师则是这股力量的引领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够强的现象,更多关注追求学术成果和职称晋级,把精力花在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上还不够,为人师表树得不够牢,更有个别教师存在缺乏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的现象。”(4)姚加惠:《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与着力点》,《中国高等教育》2023年第11期。高校教师从事教育并非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优良品德的传递。高校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自身的榜样引导学生。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道德情操的教师,才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向上向善之心。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只有不断提升教师自身学科素养、拓展学科边界,才能引领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力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时代在不断演变,教育亦应与时俱进。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则应成为引领知识潮流、具备前瞻意识的推动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33页。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也需要教师关注教育和技术的融合应用。时代新人生长在数字化、信息化的环境中,教育方式必须与时俱进。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将现代科技融入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具备数字素养、信息素养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适应并胜任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可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引领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人无精神不立,加强高校教师队伍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必然要求

在古往今来的教育殿堂中,那些卓越的教育家往往以其博大的胸怀、深厚的学识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石。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6)《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人民日报》2023年9月10日,第1版。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肯定了教育家是教师群体中的启蒙者、引路人、点灯人,而且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从教育强国的战略要求出发,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必然要求。

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教师队伍的精神风貌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教育家精神是秉持崇高的教育理念,倡导道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向指引。“对于广大普通教师来说,教育家精神是教师群体的精神标识,教育家精神并不是高高在上、只能膜拜的东西,或者说只有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才能拥有,而是普通教师也可以学习、践行、拥有的宝贵品质。”(7)吴林龙:《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义、现实价值及践行逻辑》,《福建教育》2023年第49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在教师中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引导他们不仅仅作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内心的善良、正直和创新精神。教育家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教育家们的崇高精神,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追求,更凝结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责任的强烈担当。

高校教师队伍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秉持对真理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必能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中作出更为卓越的成就,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其实,教育家精神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注重培养人的全面素养。高校作为传承文明的重要阵地,其教师队伍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创新者。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传统文化,高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文化传统与现代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为社会培养更具文化底蕴的人才。可见,通过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到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有利于高校教师在立德树人、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方面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

(五)师者人之模范,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客观需要

教育的力量在于榜样的引领,而教师作为榜样的塑造者,其品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内在需求,更是引领社会风尚、树立道德典范的客观需要。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和学生引路人,其言行举止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而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者,直接影响着学生成为社会成员的素质。如果高校教师具备高尚的品德、卓越的学术水平,必将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而学生具有崇高品质,将在社会中产生示范效应,引领社会风尚向着崇德向善、追求卓越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引领社会文化价值观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然选择。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承。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注重师德建设、专业水平提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者。这种教育理念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推动整个社会价值观朝着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

在时代变迁的潮流中,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也体现在应对社会多元化挑战的迫切需求上。社会对于高校教育的期望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富有创新力、国际竞争力的教师团队,将有助于更好地迎接社会多元化、全球化的挑战,引领社会朝着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方向前行。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既符合教育事业提升的内在要求,更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客观需要。教育的力量在于榜样的力量,而高校教师作为人之模范的引领者,其品质和水平将深刻影响着社会的价值观。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更是引领社会朝着崇德向善、追求卓越的文化风尚前行的必然选择。

二、教育强国视域下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

在面对构建教育强国这一宏伟目标时,高校教师如同大航海时代的航海者,肩负着引领知识浪潮、扬帆远航的使命。而这场航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在教育强国的视域下,有必要深入分析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8)《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人民日报》2014年12月30日,第1版。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基本遵循。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和方向的根本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高校要及时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党的领导要落实到高校的一切工作之中,高校的工作包括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服务等各个方面,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在党的领导之下。教师队伍建设与高校的一切工作紧密相连,从学校党委到校内的基层党组织,都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加强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高校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素养,更要在思想上对党绝对忠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确保高校教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高校教师要自觉拥护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教育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从而引领学生正确的认知和价值取向。党的领导能够为高校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使高校教师队伍在理论创新、科研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更加积极进取。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高校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说到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校教育才能在思想建设、公平发展、创新驱动等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坚持目标导向

高校教师承载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责任。为了确保高校教育能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深层次的发展,在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成为一项基本遵循,是对前行方向进行深刻思考的必然选择。

首先,坚持目标导向体现在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明确要求。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一代代学子的知识技能,更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应当紧密契合国家战略需求,紧跟时代脉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只有将目标确立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大局上,高校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塑造未来的重要引擎。

其次,坚持目标导向要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和社会期许相结合。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对教师队伍各种素养要求也在不断升级。高校教育应当紧密关注社会的动态变化,不断改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和手段,使之更加符合未来社会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作为培养者和引导者,应当引导他们不断调整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只有紧密贴合社会实际,才能更好地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再次,坚持目标导向还要求高校教师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自身的潜能和特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引导广大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才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应有的目标追求。

总体而言,坚持目标导向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明确目标要求、紧密契合社会需求、关注个体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三)坚持问题意识

在构建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关键。而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坚持问题意识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基本遵循。问题,是前行道路上不可忽视的路标,更是成就卓越的催化剂。对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持续解决,不仅是培育优秀教育人才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整个教育事业向前迈进的关键所在。

首先,坚持问题意识重在解决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瓶颈问题。在教育事业中,时刻保持对困扰教育进程的问题的高度敏感,有助于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迅速做出针对性的调整。高校教育事业如一艘巨轮,如果在航行中忽视风险和问题,就难以稳定前行。坚持问题意识,我们能够主动发掘教育体系中的优势,精准定位问题,从而有力地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入发展。

其次,坚持问题意识重在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教育领域的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层面,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科研方向等方方面面。只有通过不断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高校教师才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自身的创新理念。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唤醒了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思考,激发了他们对创新的渴望。坚持问题意识,使高校教师队伍能够在探索中不断创新,为教育强国的构建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动力。

再次,坚持问题意识重在聚焦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教师,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通过在课堂中强调问题,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更有利于国家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总体上看,坚持问题意识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基本遵循,其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不断审视、解决问题,高校教师队伍将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不可替代的力量。

在高低起伏的绿地草坪中建立下沉绿地,可以促进雨水下渗,能够获得比平坦地面更好的生态效益。在整体的空间营造中,使绿地的标高低于硬质节点的标高,也有效的防止雨水在硬质节点上汇集,阻碍人们的日常活动。

(四)坚持系统推进

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高校教师的关键性地位不言而喻,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推动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坚持系统推进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务实的方法,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坚持系统推进体现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构建教育强国的大格局下,高校教师队伍的优化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岗位的改进,而是需要系统性地、全面地进行规划和推进。这包括教师招聘、培训、评价机制等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以确保各项改革不是孤立的、零散的,而是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合力。

其次,坚持系统推进体现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稳定。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持续、有序推进。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可以使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更为稳健,避免因急功近利而导致的不稳定因素。这种稳定性有助于高等教育在更长时期内形成更为成熟、更具韧性的发展模式。

再次,坚持系统推进体现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个别环节或短期目标的实现,而是要从整个体系入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系统推进的理念能够确保各个方面的改革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协同效应,使高校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科研水平等多个方面都取得全面进步。

深层看,坚持系统推进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遵循。坚持系统推进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同时,需要加强对高等教育各个方面的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以确保推进的系统性与灵活性相辅相成。只有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全面的推进,才能够确保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期、稳定、全面的成效,为构建教育强国贡献持久而坚实的力量。

(五)坚持改革创新

在教育强国的建设中,坚持改革创新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教育事业需要不断追求创新来应对时代的变化。改革创新不仅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激发教育生机、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动力。

首先,坚持改革创新能够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地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促使高校教师队伍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教育领域正处于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改革创新,高校教师可以摆脱僵化的教育思维,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趋势,满足学生更为丰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再次,坚持改革创新要构建更为开放、灵活的高校管理机制,为教师队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的管理模式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力,而通过改革创新,可以推动高校管理模式的转变,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建立灵活的教学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校际合作、国际交流,为教师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总体而言,坚持改革创新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高等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变革,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真正走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前沿。

三、教育强国视域下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教育强国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和长远战略,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一环。对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在教育强国视域下,寻找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实践路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提高责任意识,强化使命担当,做“三全育人”的实践者

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也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和光荣使命,应当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自觉行动和长期坚持的目标追求。

一要增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自觉。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学校承载着千家万户希望和梦想的重要托付,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什么样的成效回应,需要每一名教师用整个职业生涯完成答卷。最重要的是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评价观、教师职业观和共同育人观,引导人财物各方面资源回归育人本位,培养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思想自觉。习近平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0页。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贴近学生、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及时回应学生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困惑和关切,教育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要增强“三全育人”实践指向的行动自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就是要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广泛的思想共识,努力打造“育人共同体”,推进一体化育人体系的构建。高校各项工作、各个岗位都要承担起学生教育的功能,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整合协同育人元素,打造全方位、立体式育人时空。使有效资源向育人环节聚集、政策导向向育人环节倾斜、教师精力向育人环节汇聚,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积极打造“叫好叫座”的亮点品牌,真正形成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生动局面,努力探索“三全育人”实践,构建“三全育人”模式,形成“三全育人”经验,提供“三全育人”方案。

(二)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师者典范。就是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一要坚守“胸怀天下”的道德品格。习近平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是要遵循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10)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第7页。我们的每位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有胸怀天下的道德品格,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品格的时代重任,为青年学子把好“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致力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有学识、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学生,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要不断涵养“为天地立心”的远大志趣,提升思想震撼力、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指引力,做到诲人不倦,成为有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的“品行之师”。

二要坚守“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高等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我们的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高校教师要善于自我学习、自我革新,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树立“为往圣继绝学”的价值追求,在学术方面有成就,在教学方面有本领,在育人方面有能力。同时,要有无愧于三尺讲台的责任意识,对事业有真情怀,对学生有真感情,既要“胸怀天下”,也要“心系学生”,争做有渊博学识和卓越贡献的“学识之师”。

三要坚守“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教学只是一种手段,是知识和文明传播的一种途径,每位教师要走出单纯的技术主义误区和机械教学的单边范畴,要用爱心去引导、去感染、去鼓励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因为热爱学生才是教师厚重的师德底色。或许有人会想,大学生已经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不需要再去影响和干预,我认为,大学时期恰恰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的关键一步,不再是单独与数字和公式交流,还要与人交往、与团队合作,学会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因此,为人师者,不仅要手把手地教,更要用心去育,及时回应学生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困惑和关切,教育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树立和完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我们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每一位学生、理解每一位学生,扬其长而避其短,张其力而耀其芒。每位高校教职工,都要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把自己的爱心和情感融入课堂、融入管理、融入服务,争做有大爱情怀的“仁爱之师”。

(三)健全机制,优化环境,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传统,构建新时代尊师文化,切实关心、理解、支持教师,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一要营造尊重教师、见贤思齐的文化环境。大学精神和文化是高校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兴校之魂。高校多年形成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大学精神,是高校必须始终坚守、大力弘扬、不断发展、勇于创新的价值追求,是高校教师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共同标准和行为规范。要始终秉承校训和大学精神,秉持“质量是生命、学科是龙头、人才是关键、创新是动力、党建是引领”的工作理念,把教师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见贤思齐、奋发有为的良好风尚,营造包容、宽松、尊重的大学文化氛围。

二要营造奖惩结合、公开公正的制度环境。抓好师德建设,既不能放松思想软约束,更要立起制度硬规矩,以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高尚的师德行为成为教师的理性选择。通过制定执行《教师行为准则》《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把师德作为硬指标,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要不断完善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从教动力,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使各类人才各尽其能,使广大教师乐教善教、甘守讲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三要营造舒适便捷、安心静心的工作环境。要更加重视教师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经常倾听一线教师意见,特别要多关注、关心广大青年教师的诉求,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使人心静下来的文化空间,让教师安心从教、学生静心学习,让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研究学问提升境界,通过读书学习升华气质。

四要营造不断成长、实现自我的发展环境。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真心实意对教师多一些情感投入,多一些理解尊重,多一些关爱支持,让“管理”变成“服务”,让“命令”变成“感召”,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搭建助力成长的阶梯,创造永续发展的环境。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尽最大努力尊重和成就教师,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师拜名师、进名校、跨地域、出国门学习深造,为教师生活解忧、心理减压、发展铺路,让大学校园充满人情味儿,使大家舒心工作,愉快生活。使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更有存在感、在事业上更有成就感。

结语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1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人民日报》2023年5月30日,第1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多年,或是在青年节前夕、或是在教师节之际,通过致信、回信、发表重要讲话等方式表达对高校教师的关爱与厚望,足以见总书记深厚的教育情结和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全面建成强国的关键所在。高校及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在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中肩负的光荣使命与重大责任,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多维发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队伍支撑,以教师队伍之强夯实教育强国之基。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强国教师队伍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