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视域下国有企业引领超大规模市场建设问题研究

2023-03-07 11:13放,徐
理论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要素数字经济

赵 放,徐 熠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原本依赖于低成本优势和后发优势的中国经济亟需寻找新的增长优势与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依托人口规模、国土面积、统一市场、经济体量等积极要素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正成为保障我国未来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强调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发挥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人民日报》2019年8月27日。,并强调,“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2)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求是》2021年第9期。。基于此,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逆全球化冲击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我国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这一独特优势,进一步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这不仅有助于繁荣国内经济,而且能够增强经济韧性,同时还能够重塑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3)张守文:《共同富裕:经济路径与法治保障》,《法治研究》2022年第5期。。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是党和国家为促进现代化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4)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求是》2022年第2期。,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同时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在我国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之际,数字经济在刺激消费、深化分工、实现要素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动能和可行路径。在此过程中,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保障人民共同利益重要力量的国有企业应做好排头兵,发挥好关键性引领作用。基于此,本文聚焦数字经济赋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探讨国有企业在此过程中的使命与担当,以期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建设的路径遵循,有效实现经济的畅通循环与高质量发展,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坚实支撑。

一、数字经济赋能与超大规模市场建设的内涵阐释

在对数字经济赋能超大规模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以及国有企业在此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进行系统论述与阐释前,有必要准确把握与深刻理解数字经济赋能与超大规模市场的丰富内涵,这是以数字经济赋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释放、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的基础与关键。

(一)数字经济赋能的内涵阐释

一直以来,国际社会围绕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扩散与应用,提出了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等一系列概念,试图对新一代技术变革进行描述。随着技术演进与学界认知的不断深化,数字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对信息化新实践的共识(6)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课题组:《数字经济: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第2页。。在此背景下,欧盟、经合组织、美国、英国、中国等陆续将数字经济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重点(7)赵放、刘一腾:《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及其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加强了对数字经济内涵与外延的思考与研究。2016年发布的《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认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8)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北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版,第36页。。有学者认为,数字经济是主要以数字技术方式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9)李长江:《关于数字经济内涵的初步探讨》,《电子政务》2017年第9期。。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0)《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https:∥www.stats.gov.cn/sj/tjbz/gjtjbz/202302/t20230213_1902784.html。。尽管目前学术界对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定论,但可以看出,这些界定都强调数据资源及数字技术的关键作用。

“赋能”可以理解为赋予一定的能力,这一词语最初主要应用于心理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学者们就数字赋能展开相关研究。例如,有学者指出,数字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在于大数据这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和数字技术的广泛赋能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经济通过互联网的高渗透性实现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并催生出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最终实现整个产业体系的更新和换代升级,这就是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11)李天宇、王晓娟:《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双循环”战略: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经济学家》2021年第5期。。本文在探索数字经济赋能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将数字经济赋能方式划分为资源赋能与融合赋能。其中,资源赋能又进一步划分为数据赋能和数字技术赋能。具体来说,数据赋能是从全局角度出发,依托特定系统创新数据的运用场景、运用技能与运用方法,从而带来整个系统功能的提升,最终实现数据赋能价值的过程(12)孙新波、苏钟海、钱雨、张大鹏:《数据赋能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年第2期。。这种赋能方式能够有效打通信息渠道,实现对用户潜在需求的深层次挖掘,并带来决策成本的下降及服务方式的变革,因此也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13)邓支青:《数据赋能残障服务精准化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电子政务》2022年第3期。。数字技术赋能则是通过应用新兴数字技术、数字手段与数字工具,形成一种新的方法、路径或可能性,来激发和强化行动主体的自身能力以实现预设目标。融合赋能是指通过数字经济与具体领域的融合发展,实现这一领域整体效率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超大规模市场的内涵阐释

“超大规模市场”这一概念最早源于2018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强大国内市场”(1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4日。。在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被列为2019年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作出了具体部署,指出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15)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9年3月17日。。2019年1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明确了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并将其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并列在一起(16)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求是》2019年第24期。。可以说,“超大规模市场”与“强大国内市场”的本质是一致的,都强调我国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2022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人民日报》2022年4月11日。,这是新发展阶段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具体行动部署,为下一步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1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在2023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19)《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5月6日。。可以说,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资源优势,建设高标准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经济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纷繁复杂,这在加剧全球冲突与风险集聚的同时,也形成了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窗口期。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各国纷纷抓住机会,推出振兴产业的战略或规划。在此背景下,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韧性、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中国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底气所在,也是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关键。

首先,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2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人民日报》2022年12月15日。。其中,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4%(2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22年3月1日。。与此同时,在实际最终消费中,居民最终消费的重要性也在持续提升。按照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2021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为43.89万亿元,占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超过70%(22)王蕴:《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变化的新特征与新趋势》,《人民论坛》2022年第24期。。可见,凭借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强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国内市场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会进一步扩张,居民消费将持续升级,作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消费对于经济运行“压舱石”的作用将会不断加强(23)罗重谱、李晓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学习与探索》2021年第11期。。

其次,超大规模市场是提升我国经济韧性的强大驱动力。一方面,庞大市场规模下的内部分工更容易形成大规模、长链条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以及强大、完备的产业体系,从而使我国经济更具韧性,更有能力通过内部分摊的方式吸收外部冲击。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并未集中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与高附加值服务,而是着力构建更为完整、更为健全的产业链条,这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另一方面,超大规模经济体下的区域、产业发展异步性也提升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支柱产业不尽相同,这就使内外部冲击难以形成区域、产业的共振效应,从而大大提升整体的经济韧性。因此,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凭借牢固强韧的基础与广阔的覆盖范围,能够持续释放巨大的经济动能,锻造经济运行的强大韧性,有效提升应对外部干扰、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最后,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保障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24)《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人民日报》2023年4月14日。。作为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支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迫切要求中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在利用技术创新消化劳动力高成本与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同时破除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现阶段,以绿色、健康、高新技术为主题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进行,与之相伴而来的是数字、新材料、生物、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变革(25)陈曦、韩祺:《新发展格局下的科技自立自强:理论内涵、主要标志与实现路径》,《宏观经济研究》2021年第12期。。而我国经济凭借总量优势可以更好地激发技术创新以及分摊新型基础设施和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的投入成本,并集聚科技创新人才与资源,从而更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更早布局相关技术,以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先发优势,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制高点,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二、数字经济赋能超大规模市场建设的逻辑解析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力量,在超大规模市场下,巨大的有效需求和超大规模的生产供给能力是最为明显的两大优势。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力量有效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通过提升各类传统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在刺激巨大有效需求释放的同时实现了生产端供给侧结构的重塑升级,最终促成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匹配,实现市场潜力的挖掘与释放。具体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一)需求端:数字经济赋能巨大有效需求释放

在需求端,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数据要素的流通加速与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以此带来交易成本的压缩与普惠性服务的升级,最终实现消费群体的扩大与巨大有效需求的释放。

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刺激消费提质扩容。在工业经济时代,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在专业化分工越发精细的同时也带来交易成本的急剧增加。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在新型信息交互方式下,传统的交易模式开始发生变革,这种变革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信息成本的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也间接促成价格发现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等多种交易成本的降低。从信息成本来看,数字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降低了消费者搜集有用信息的成本;从价格发现成本来看,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定价过程更多地依靠大数据和精准算法,这种定价机制下形成的价格更容易使供需双方达成共识,从而实现议价成本的降低;从决策成本来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能够对不同决策进行分析,并根据其预测的决策结果对决策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从监督成本来看,各类互联网协作平台的开发与使用使供给双方可以更便捷地开展沟通与协作,从而实现监督成本的降低。随着交易成本的下降,更多的消费潜能得以激活,消费的增量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巨大的有效需求得以释放。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推进普惠性服务提高消费群体福利水平。作为能够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普惠性、基础性、通用性的发展特性。随着数字经济与教育、医疗、扶贫等民生类项目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红利被下沉至整个社会,大范围的优质资源得以共享,从而带来普惠性服务辐射范围的扩大与效果的优化(26)李波、陈豪:《数字乡村建设缩小收入差距的机制与实现路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此时,传统“弱势群体”相对而言享受了更多数字化民生服务(27)史新杰、崔柳、傅昌銮:《数字技术助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机理与实践逻辑》,《治理研究》2023年第2期。,换言之,通过释放数字红利的普惠价值,这个群体获取了较原来更多的资源与服务,从而有助于自身福利水平与消费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数字金融服务也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项重要普惠性服务。数字普惠金融是将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结合起来,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金融服务为载体、以普惠为目的的金融活动(28)蔡雪雄、李梦琪:《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生态宜居的影响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提高各类群体的金融可得性,让更多人有机会分享数字技术带来的增长红利、享受金融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29)张小锋、王菁彤:《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商业研究》2022年第2期。。在此过程中,一部分原本未能享受金融服务的群体可以参与其中,成为新晋消费群体,从而促使居民消费活力被进一步激发。

(二)供给端:数字经济赋能供给侧结构重塑升级

在供给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赋能的数字经济能够加快经济系统内部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优化要素配置与组合方式,从而实现供给侧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升供给端资源配置效率。数字经济具有强技术属性,对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字技术量化了各类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能够真正实现“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市场规律(3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人民日报》2020年5月19日。。这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对各类生产要素低成本高效率的存储能力、统计能力、分析能力。此时,各类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关联度得到科学计算,生产合作中各类生产要素的产权归属得到合理界定,各类生产要素则会自然而然地流入到单位成本收益更高的部门。二是数字技术的使用使得多元生产要素的复杂合作成为可能。这得益于数字技术的交叉或延时付费效能。例如,搜索引擎的用户可以免费使用搜索平台,平台的收益来源于商家广告而非用户,商家则通过搜集用户数据获取利润。因此,数字经济能够打破时空局限,较为精准地引导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进行高效配置,并促进各要素的广泛合作,从而缓解要素扭曲,以最低成本的投入获取最大价值的收益,提升供给端的资源配置效率。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增加数据生产要素实现产出的规模增长。传统的增长模型只包含资本(K)和劳动力(L)两个关键生产要素。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D)作为一种强大的新型生产要素加入到增长模型中,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后的关键要素。从生产要素的特征来看,数据能够与其他传统生产要素相结合,减少传统生产要素投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激发价值创造的乘数效应。如果把数据看作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那么信息可以看作自然要素,知识则可以看作劳动要素,因此可以说,数据本身具有生产要素的基本特征。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对产出规模增长产生正向影响的作用机理是:数据要素具有高流动性与非均质性,能够快速地积累、集聚以及发挥乘数效应。在“1+1>2”的规模经济特性下,两个看似价值较低的数据集合并后可能会揭示原来分立的数据集各自不能揭示的经济规律,对生产端发挥意料之外的调节和指导作用,从而产生巨大价值。在此基础上,数据要素的这种规模报酬递增效应能够使增长函数变得更高效。在将数据要素引入增长函数后,数据要素的边际产出不断提高,甚至引致增长函数形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进一步提升了增长函数的效率,实现产出的规模增长。进一步讲,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赋能,这种规模性的增长极有可能发展为速度更快的指数型增长(31)荆文君、孙宝文:《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经济学家》2019年第2期。。

(三)供需结合:数字经济赋能供需双边高效精准适配

在拓展消费需求、促进供给侧结构性优化的基础上,数字经济还能够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与信息效率推动供需动态优化,有效解决供需适配问题。

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使供给侧更好适应需求端变化。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可用来衡量除去一切有形生产要素后仅依靠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率增长(32)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从本质上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反映了各类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而数字经济相关生产要素从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三个方面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效率改善来看,数字经济的高协同性显著提升了各类生产要素的配合程度,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从技术进步来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业经济中的电动机和制造装备等能量转换工具被改造升级为具有感知、传输、处理、执行能力的智能工具以及由其组合而成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这种技术进步推动的生产工具升级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规模效应来看,在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下,知识和技术类生产要素投入的规模效应尤为显著。例如,消费者使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终端、云计算等运营平台的边际成本始终呈下降态势,且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其边际成本甚至近乎为零。随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显著提升,市场的无效供给逐渐减少、有效供给逐渐扩大,供给侧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提升信息效率助力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数字经济对信息效率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信息的自由广阔流动,即信息传递效率的提升;二是大数据技术对数据信息的精准、高速分析,即信息处理效率的提升。具体来说,数字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原有的地域、认知、行业等限制,使得信息在更广阔的空间自由流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更高效地汇集、更便捷地开放、更有效地配置。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优质商品信息被高效便捷地传递至需求端;与此同时,消费者行为数据被充分挖掘、分析,并被快速传递到供给端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营销等各个环节,企业在接收到这些信息与信号之后,迅速响应并灵活组织针对性的生产活动,从而实现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精准匹配(33)许宪春、靖骐亦、雷泽坤:《数字化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挑战与建议》,《求是学刊》2023年第4期。。换言之,信息传递效率和信息处理效率的同步提升最终提高了供给侧与需求端的信息匹配效率,促使生产性供给逐渐转变为服务性供给,消费者的异质性需求得到准确且及时的满足,从而有效改变了在传统经济中由于供给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供需偏差导致的供需匹配效率低下的问题,能够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实现企业内部经济周期和市场运行效率的显著提升。

三、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赋能超大规模市场建设中的使命与担当

超大规模市场建设需要多部门、多行业的全力配合,其中,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导力量,应在以数字经济赋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建设中积极担当、主动作为,通过统筹数字资源、数字技术和数字资产高质量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34)习近平:《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求是》2023年第4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引领带动作用。

(一)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赋能超大规模市场建设中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与经营效益明显提升,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国有企业的战略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在数字经济赋能超大规模市场建设中,国有企业同样承担着重要使命。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有企业是实现核心数字技术赶超的攻坚力量。尽管国有企业在专利数量尤其是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上较非国有企业偏低,但截至目前,我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与工程均由国有企业突破完成(35)杨林、李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演变历程、机理及态势》,《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其原因在于,与其他类型市场主体相比,国有企业兼具作为企业的市场主体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资源与体制机制优势,因此在拥有更多条件与资源的同时能够长期、稳定地推动技术创新,从而更有条件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36)李政、刘涛:《建设世界一流国有企业:内涵特征、测度方法与发展方向》,《政治经济学季刊》2023年第2期。。

第二,国有企业是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坚力量。数字基础设施是指以数据创新为驱动、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提供数据感知、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与数据应用等支撑能力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体系。依托显著的纵深渗透与集约整合能力,数字基础设施对于有效打破信息、知识、产业乃至空间界限,实现供需高效互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明显,因而是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赋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释放的关键抓手之一。而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具有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资金需求量大、短期收益不明显的特征。在此背景下,兼具资本与技术集中优势的国有企业应围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维护产业链安全等领域,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通过影响并带动其他各类型企业参与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顶梁柱和领头羊作用。

第三,国有企业是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表率与引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各类市场主体都时刻关注国有企业的前进动向,数字经济时代亦是如此。因此,在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全新动力之际,国有企业仍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这既是数字经济时代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并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需要,也是引领全社会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赋能超大规模市场建设中的责任担当

基于在实现核心数字技术赶超、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中的突出优势与引领作用,国有企业应进一步在获取优势数字技术与海量数据资源以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同时,形成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指引,并且勇于担当重任,更好促进数字经济对超大规模市场建设赋能作用的发挥。

第一,应着力发挥国有企业长链条、规模化、长周期等优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国有企业加大数字技术领域研发经费投入。国有企业应聚焦核心数字技术重点方向,主动融入和引领国家科技战略,推动形成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体系。一方面,继续巩固并不断扩大现有数字技术的创新优势,确保我国在数字领域的竞争力和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实现赶超,通过“技术制衡”等策略防止关键数字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应立足于核心数字技术发展态势,聚焦数字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技术节点和堵点,深入推进自主可控的核心数字能力体系建设。在此过程中,统筹发展与安全,做好核心数字技术储备与关键信息备份。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数字产业链“链主”影响力,整合全链条技术创新资源,促进数字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联、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完善的数字技术攻关体系。

第二,作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全面开展5G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打造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完备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同时,通过产业带动与引领作用,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各领域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投资,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中发挥领头羊作用。此外,作为“以内促外”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还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放合作,依托工程项目、中欧班列、跨境合作区等重要载体,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互认,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共享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数字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共建共享与互利共赢。

第三,国有企业应全面、客观、冷静地分析、研究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形势及存在问题,抓住、用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全面支撑和引领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以国有企业为关键节点,引导并支持其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建聚焦数字经济发展重大需求的新型研发机构与创新主体,加强数字经济基础问题研究,力求解决产业发展中各方主体面临的共性问题。与此同时,建设以跨领域、跨中心高效协作研究为目标的综合数据资源共享网,促进科学数据可控有序流动,探索适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应用服务模式,推动国有企业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国有企业还应带头率先构建数字资产评估标准,并将其推广应用至其他市场主体,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数字资产保值增值,也有利于引领全社会数字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促进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此外,国有企业还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优化布局数字产业,着力推动数据资产运营、共享服务、平台服务以及新零售等数字业务发展,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全新动力。

四、数字经济赋能视域下国有企业引领超大规模市场建设的路径选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要“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并提出要“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3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人民日报》2022年4月11日。。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能够以高质量、高效率和全新的生产模式创造更高效的经济循环,推动我国市场规模优势的发挥。在此背景下,我国应进一步营造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构建现代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破除数字壁垒,完善数字经济平台治理体系,为其赋能作用的发挥疏通堵点,巩固增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要统筹数据资源与数字技术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支撑并引领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发挥。

(一)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资源价值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最为核心的战略资源。要实现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赋能超大规模市场建设,必须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俄罗斯北部地区是俄罗斯13个旅游区中面积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是伏尔加沿岸及中央旅游区,其中西部、北部、高加索、乌拉尔都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开发最早的是亚速海-黑海之间的部分区域。俄罗斯南部主要是亚速海-黑海沿岸的主要旅游区,这里四季如春,属于亚热带区域。俄罗斯人旅游易选择海滨城市,每年来此度假旅游、疗养过冬的游客达数百万人。俄罗斯最大的海滨疗养胜地索契,罪域俄罗斯黑海附近,有俄罗斯最大的温泉,是俄罗斯旅游必去的地方。这里有丰富的海域资源,200公里的海岸线有50多价疗养机构,每天来这里疗养的游客占总游客的80%。

第一,打破区域制度壁垒,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针对数据要素市场的制度规范多为区域性和指导性意见,系统、完备、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形成。因此,应打破地区行政壁垒,尽快从数据产权、数据交易监督以及数据开放共享等角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加强数据要素分类确权、交易资格、交易规范以及应用管理等方面的体系设计,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实现数据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畅通、自由、有序、公平流动。

第二,完善数据要素的价格决定机制与交易流通机制,构建互联互通、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易平台。搭建数据资源统一登记确权体系,并制定数据要素定价基本规则。在此基础上,畅通数据要素供给渠道,建立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增强数据的可用、可信、可流通、可追溯水平。同时,实现数据流通交易全过程动态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形成可信的数据链条,在合规流通、交易与使用中激活并释放数据价值。

第三,推进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完善数据安全流通技术体系。在深度挖掘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精准预测、及时反馈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包含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等在内的多环节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在此过程中,拥有海量数据资源的国有企业应发挥领头羊作用,通过构建数据要素标准化体系、促进数据开放共享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助推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发挥。具体而言,一方面,国有企业应带头构建数据要素标准化发展体系,通过联合制定数据交易流通、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推动多方共建行业数据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带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应依托自身数据资源优势,争取政府公共数据开发权限,加强公共数据、国有企业数据与其他社会数据的融合创新,促进数据的可控、有序、高效流动。

(二)构建现代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夯实赋能基础

为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赋能基础,优化我国市场布局、市场结构、市场功能和发展模式,应稳妥施策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为有效支撑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释放,应结合各地区发展实际与产业、民生需求,有步骤地部署移动物联网、骨干网络、卫星互联网和国际通信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通过发挥其超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性能,增强赋能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同时,对5G网络和5G行业虚拟专网等关键数字基础设施进行适当的超前部署,通过加快推进千兆光纤网络部署、骨干网升级演进及卫星通信网络布局,构建覆盖全球的国际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未来的深度应用打造前期基础。

第二,统筹布局数据与算力设施。在推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建设过程中,亟需提升数据的开放共享水平和交易流动能力,有效实现数据资源价值和切实提高算力资源服务水平。应在开展算力普查的基础上,统筹能源网与算力网建设布局,加快构建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同时,提升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并在重点地区统筹协同创新体系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间、行业间大数据基础设施的互通建设,通过科学合理布局、集约绿色发展提升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共享水平与开放创新水平。

第三,积极发展高效协同的融合基础设施。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拓展与延伸,融合基础设施能够支撑生产制造、社会服务以及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其改造升级与应用创新能够真正聚焦我国供给侧发展需求,从而实现对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精准赋能。应加快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体系建设与完善进程,并聚焦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部署。与此同时,发挥信息基础设施最大效能,推动新型融合基础设施在城市治理领域的集约共建与改造升级。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发挥新基建主力军优势,一方面积极开展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加快关键数字技术短板攻克,打造形成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数字化转型技术体系;另一方面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及各行业开展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投资,丰富应用场景,拓展应用效能,加快形成赋能数字化转型的现代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三)积极稳妥畅通数字资源配置与开放共享,破除数字鸿沟

打破信息孤岛、盘活数据存量,积极稳妥畅通数字资源配置与开放共享,是以数字赋能推动超大规模市场建设的重点所在。

第一,加强数据资源体系管理,缓解信息孤岛状况。应对来自公共服务机构、相关企业以及第三方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多源数据进行汇聚整合与统筹管理,形成国家、地方、部门、企业等不同层面的数据协同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数据资源的质量管理、目标清单管理与分类分级管理。建议对数据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时效性进行验证与筛选,并建立目录式、清单化以及涵盖分级分类保护制度的管理体系,实现数据资源的“应采尽采”“应归尽归”及对重要数据资源的重点保护。

第二,打破数据要素垄断,破除数字壁垒。应制定针对数据要素的垄断行为标准,打击借助技术手段实施不正当竞争、滥用数据要素市场支配地位、设置数据要素准入门槛等垄断行为,维护数据市场秩序,破除数字壁垒。

第三,因地制宜发挥数字资源价值,弥合区域性数字鸿沟。东部地区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区位优势以及资金优势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升级与推广输出,并通过极化与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应发挥数字资源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方面的作用,促进数字技术资源、数据要素资源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西部地区则应发挥土地价格便宜等资源优势,构建服务全国的大数据中心,促进数据资源价值转化。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应积极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力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数据资源实时流动与共享,并促进基于数据资源的跨区域、分布式生产运营,在提升全产业链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同时,持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与平衡性,破除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数字资源高效开放共享与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的难点在于,后发地区数字经济竞争力的培育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和耐心。基于此,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应开展全国性布局,从战略视角运用前瞻性眼光对数字资源获取能力较弱的地区加大开放共享力度,弥合区域性数字鸿沟。

(四)完善数字经济平台现代化治理体系,筑牢安全防线

数字经济平台在实现产品、服务供给与消费高效对接,以及承担公共服务与市场监管职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8)宋思源:《着力完善数字服务平台治理体系》,《经济日报》2020年9月4日。。要实现数字赋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就必须从多角度发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平台高质量健康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平台现代化治理体系,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释放筑牢安全防线。

第一,形成有利于数字经济平台规范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体系。应建立数字经济平台合规管理制度,对平台责任边界予以清晰认定,强化平台责任。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分级管理机制,通过政府对数字经济平台与服务资质的定期审查,督促平台不断规范完善运营服务。此外,构建线上线下监管相协调的机制,并加强各类规则、制度与政策间的协同性,形成支持数字经济平台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通过构建差异化的监管方式加强数字经济平台治理的精准性。应在合理界定不同行业领域数字经济业态属性的基础上,明确平台企业、资源供给方、平台消费者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并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治理方法。例如,对于电子商务平台、分享经济平台等一般性交易平台,应以宽监管为主,重点在于促进行业突破创新;对于新型诊疗技术、P2P网贷等涉及消费者重大利益的数字经济平台,应以维护信息安全与数据主权为主,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监管治理方式。

第三,加强对平台垄断、消费者隐私、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侵蚀、技术伦理、算法歧视等热点问题的关注。应进一步细化专项政策和法律法规,规范并限制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垄断和野蛮生长行为,制定相应的伦理准则与制度(39)张春芳、徐艳玲:《习近平人工智能发展重要论述:形成逻辑、内涵意蕴及实践方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保护消费者的隐私与权利,依托稳健的平台经济发展催化知识产权保护的产业链式发展(40)郑鲁英:《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治理:现状、困境及进路》,《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构建与数字生产力协同发展的平台经济生态体系(41)陈剩勇、卢志朋:《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网络垄断与公民隐私权保护——兼论互联网时代公民隐私权的新发展与维权困境》,《学术界》2018年第7期。。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发挥企业标杆作用,一方面科学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平台企业高成长性、强渗透性、丰富生态性和产业转型推动性等特征,围绕主责主业确定发展目标,提升自身参与数字经济平台建设能力,持续提高发展质量,持续加快企业发展,持续提升生态领导力;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框架下探索平台治理规则的优化重塑,并加强监管与治理领域的技术探索与应用,通过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完善数字经济平台现代化治理体系。

猜你喜欢
要素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