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婷婷◇
社会变革日新月异, 以互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 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核心数字化技术, 使我国数字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2022 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 年)》 显示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 万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39.8%, 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这也预示着我国迫切需要培养符合数字化经济发展的核心人才,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要求是既要懂“数字” 又要懂“产业”, 既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知识, 又掌握数字技能。 我国企业要持续发展, 就必须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虽然我国“数字工匠” 队伍建设在逐渐完善, 但“数字工匠” 的培养与产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数字工匠” 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数字工匠” 即数字技术核心人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随着各城市、 各行业对数字人才需求的提升, 结合目前数字化人才发展的现状, 不难发现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矛盾, 而人才供给不足又是这一矛盾的核心。
处在社会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 数字化使企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而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速度难以跟上数字化变革的速度, 造成数字经济发展人才缺口大的问题。 目前, 我国高校每年培养出大批毕业生, 但其中数字化人才的占比仍然不够, 难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通常采取“先专业、 后课程” 的模式,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先课程、 后专业” 的模式①张琳,王李祥,胡燕妮:《我国数字化人才短缺的问题成因及建议》,《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 年第12 期。, 数字化人才培养周期长, 不能很好地满足数字化经济时代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同时, 数字化领域新专业或新兴行业在高校申请、 设立、 调整的周期也较长, 再加上硕士、 博士等阶段的培养周期较长, 完整培养一个人才需要6—9 年的时间。 但数字化经济领域的变化速度极快,此时人才需求可能已有重要调整。 此外, 区域发展是不平衡的, 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之间差距较大。
“数字工匠” 需要囊括完备数字化知识的管理人才、 技术人才、 实践人才以及能跨领域研究合作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数字化人才所受的专业技术培训不足, 导致其专业技术能力不足。通过调研发现, 扬州的企业数字化人才主要依靠学校期间储备的知识, 进入企业后的知识更迭主要靠在实践中摸索, 表现出的知识体系不够全面深刻。 因此, 数字化人才不仅在人才总量上有欠缺, 在人才质量上也未能满足目前企业的需求。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 数字化人才供给也不单单是高校的任务, 还需要更多配套政策支持。 目前, 大多数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都清楚数字化人才的重要性, 但现状是人才政策配套不完善, 导致城市之间的人才吸引力不足②张琳,王李祥,胡燕妮:《我国数字化人才短缺的问题成因及建议》,《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 年第12 期。。 尤其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均衡上,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地区, 拥有更完善的人才配套政策, 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较强; 而经济发展有所欠缺的地区, 基础配套政策刚起步, 地区发展氛围还未形成, 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如扬州的互联网公司并不少, 但与周边上海、 杭州、 苏州等这样的城市相比, 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远不够。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决定了数字化人才的服务对象, 但“数字工匠” 的发展应是完整路径, 企业自身也是数字化人才储备或者供给的主体之一。 因此, 数字化人才不能完全由高校来培养, 企业也需具备孵化数字化人才的能力。 目前, 很大一部分数字化人才进入企业后,在企业内部的发展是断层的, 数字化人才在企业发展几年后就面临转型, 导致很多数字化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流失。 因此, 不难看出当前数字化人才在企业内可持续发展存在困境, 岗位配备、 岗位评价、 岗位培训等亟需优化。
“数字工匠” 在企业化转型的背景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是人才发展的载体, 数字化人才供给离不开企业环境, 两者相互促进、 相互成就, 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会优化人才数字化知识体系, 反哺企业数字化顺利转型。
1.企业数字化人才培训体系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动力。 企业数字化人才稀缺的重要原因是人才流失, 而导致人才流失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 导致数字化人才进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学以致用①吴军:《数字化人才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人才资源开发》2021 年第5 期。。 尤其数字化经济时代核心技术更新迅速, 企业人才需要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知识系统的更迭, 以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 但是, 纵观目前数字化企业人才培训体系, 大多是不完善甚至缺失的, 从而造成数字化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被迫选择转行。 因此, 企业完善数字化人才培训体系不仅是有效解决人才流失的方法, 还是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
2.企业数字化人才发展氛围
“数字工匠” 的发展集中在企业内部, 包含了数字相关领域知识的更迭, 也囊括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所需的现实条件。 企业内部数字化人才发展的氛围也是影响人才供给的重要方面。 形成企业数字化人才共同学习, 让人才感受到平等的人性化发展氛围, 有助于提高企业数字化人才开展业务的效率, 也能快速帮助人才适应数字化工作环境, 为数字化经济添砖加瓦。因此企业数字化人才发展氛围是影响人才能否不断提供数字化专业服务的重要因素。
1.数字化人才引进政策
“数字工匠” 受到各个区域人才引进相关政策的影响。 一方面, 数字化人才引进的标准是影响人才供给的重要内容。 高校培养的人才在进入市场环节时受到各地人才引进标准的影响,标准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区域人才竞争。 另一方面, 相关配套政策的影响也很重要。 数字化人才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们在选择区域服务时会综合考虑该地区人才引进的相关配套政策, 如数字化人才是否有特殊的通道, 前期就业支持以及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激励政策等②张夏恒:《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障碍、驱动因素及路径依赖——基于对377 家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调查》,《中国流通经济》2020 年第34 期。。 在江浙经济圈, 扬州的人才竞争力比不上苏杭等城市, 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该地区的数字化人才引进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
2.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
影响“数字工匠” 供给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人才培养模式。 数字化人才包含在我国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中, 但作为新兴行业在培养周期和模式上有所区分。 数字化经济的逐渐繁荣要求在短时间内培养大批符合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人才, 搭建数字化人才队伍, 然而现有的“先专业、 后课程” 的数字化培养模式, 会使人才培养周期长和数字化行业更新快存在矛盾, 导致数字化人才供应不足。
通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时期数字化人才面临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可见, 要顺利推进数字化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数字工匠” 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加强数字化人才服务是“数字工匠”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深化数字化人才供给的供给侧改革, 需要各级地方政策为数字化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完善数字化人才引进政策, 加大引入人才的激励性政策, 如加大引入数字化核心技术人才的奖励力度, 设置特殊人才的绿色通道; 完善人才引进的相关配套政策, 根据不同类别的数字化人才需求完善人才福利供给制度, 制定具备地域特色的人才配套福利政策, 如解决就医、 子女入学、 配偶工作等等, 帮助数字化人才安心落地并全心为数字化经济时代提供服务。 同时, 还需提升相关部门的人才引进服务能力, 营造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的舒适环境, 形成包容性强、 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 提升政府数字化转型时期的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如扬州在2022 年推出“扬州人才码”, 建立了江苏省首个人才服务数字化平台, 在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上走在了前列。
此外, 政府还需重视对高校人才培养及学习体系的监管以及对企业的引导和扶持。 在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 政府要结合市场需求给予指导性的政策支持以及提供教学质量的监管;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受到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有时靠自身是很难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这时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引导与扶持。
推进数字化人才供给侧改革, 离不开数字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方面, 要不断探索当前校企合作的全新模式, 持续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 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培养所需人才, 从而打造新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①柏洪武,徐益,钟富平:《数字工匠“学—做—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20 年第41 期。。 另一方面, 创新数字化教学育人模式, 努力在课程教学、 实践教学上融入数字化内容, 以教带用、 以学助研; 推动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 并根据数字化发展进行调整更新, 以适应企业新时期数字化人才的需求。 同时, 解决人才培养周期长、 难以适应数字化经济速度的问题。 加大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人才队伍。 此外, 需要政府牵头, 企业和学校深度参与, 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数字化人才培训学院。 目前,江苏省就明确提出建立全省“数字工匠” 数据库, 采取订单式、 定向式和项目制等方式, 助推数字人才的培养。
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是数字化人才发展的源动力。 企业首先要重视数字人才对企业带来的积极作用, 重视引进数字化人才, 才能从本质上助推企业数字化人才的供给侧变革, 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要积极实现自我改革, 以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目标, 创新科技行业发展, 创造数字化需求的人才岗位, 增加数字化人才的需求。 企业数字化人才需要在培训体系、 评价体系以及岗位规划与匹配方面下足功夫, 做好岗位设计、 要求评价, 建立数字化岗位晋升通道和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内部提升和外部引入并行的模式, 尝试岗位轮换、 业务量化管理等, 积极在企业内部为数字化人才的流动创造条件, 使得数字化人才合理流动, 实现数字化信息共享, 以此来解决当前数字化人才发展不平衡、 不协调等问题。 同时, 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人才福利奖惩制度, 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人员, 根据付出绩效与承担责任的不同, 实行福利的多元化及差异化, 以此来增强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力。
当前, 数字化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寻求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数字化人才, 因此, 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数字化人才的竞争。 数字化经济崛起, 在考验各地区数字化核心技术水平的同时, 也在考验各地政府数字化治理和服务的能力。 数字化人才供给侧改革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深入探讨, 也需在实践的土壤中总结出更适合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