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三进”深度学习模式促进中学地理课堂革新
——以“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为例

2023-03-06 11:32林爱民
地理教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风带三进进阶

林爱民

(湘潭县中小学教研室, 湖南 湘潭 411228)

新课程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方式不断革新,鼓励教师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质疑、批判、逆向等思维的形成,[1]有利于学生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不断提高独立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在“三问三进”深度学习模式导向的中学地理课堂中,学生通过反复“生疑释疑”培养创新思维和开放意识,提升素养水平。

一、解读“三问三进”深度学习模式

“问”即质疑提问,“进”即进阶水平,“三问”指“知识获得之问”“知识结构之问”“知识融会之问”,“三进”指进阶认知水平、进阶能力水平和进阶素养水平,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三问三进”深度学习模式旨在引领学生借助由简单到复杂、从典型到特殊的学习情境,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自问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以及自主学、合作学、共同体助学等学习活动,在答“问”提“问”中,逐步获得知识、结构知识、融会知识,在每个过程中不断生疑、释疑,自主掌握基本规律,构建知识主干框架,提升学习能力。

图1 “三进三问”深度学习模式

二、课例阐释“三问三进”深度学习模式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一节为例,阐释“三问三进”深度学习模式,探索中学地理课堂的革新。

1.分析学情,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建立在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原理的基础上,从全球性大气运动的角度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解释其对区域气候形成的重要意义。“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课程标准中对应本知识点的要求,[2]能力要求大致为说明的水平。选考学生已掌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原理,能够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具有动手绘制简单的热力环流示意图的能力。本课内容逻辑性较强,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自主阅读教材,说明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培养综合思维;(2)运用示意图,小组合作制作三圈环流立体模型,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提升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3)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决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结合课例,阐释“三问三进”的深度学习过程

本课教学通过创设蕴含知识的学习情境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开展三个自主学习活动,经历“三问三进”的学习体验,独立思考解决真实问题,检验迁移运用的能力。学习过程受从理想条件到现实环境、由单一要素渐变到多要素的综合影响,使学生的思维空间由立体切换到平面、从整体聚焦到局部,在时空转换中有序推进。学生在渐进思考中生疑,在互学和助学中逐一释疑,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培养融会贯通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下面呈现课例实录中典型的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

【情境导入】播放视频“非洲撒哈拉的沙尘孕育着南美洲的亚马孙雨林”,引导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观看视频,思考撒哈拉的沙尘靠什么漂洋过海来到亚马孙雨林?

设计意图:形象生动且蕴含知识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问题驱动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帮助学生回顾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中培养问题意识。学生可能会提出“撒哈拉沙漠的沙尘什么时候到达亚马孙平原?只到达亚马孙平原吗?”的问题。

【活动一】引导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自主阅读教科书57~59页。

(1)地球上若能存在赤道与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即单圈环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引起这种全球性大气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2)假设地球自转的同时太阳直射点保持在赤道上,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此时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近地面和高空的大气将如何运动?影响近地面和高空大气运动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很复杂,空间跨度大,逻辑性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借鉴教材编写的学科逻辑思维,将理想模型(单一要素)逐渐复杂化,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新问题。

【学生提问】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北半球的信风带(东北风)、西风带(西南风)、东风带(东北风)是否考虑了摩擦力?

(2)为什么赤道高空的暖气流在30°N附近不再北上而是下沉?

(3)为什么极地近地面的冷气流在60°N附近不再南下而是上升?

生疑背景及作用:学生受认知水平制约生疑提问,教师解释地表均匀的含义和对大气运动的影响(若不考虑摩擦力而只考虑地转偏向力,那么近地面的风向就是与等压线平行的)。学生通过学习热力环流中的热胀冷缩导致上升和下降的知识,渐进理解动力原因产生的空气垂直运动,初步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实现第一次认知进阶。

【活动二】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完成制作和画图任务。

教师提供地球仪,透明胶布,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纸箭头等材料,要求学生合作制作北半球的三圈环流模型。黄颜色的箭头表示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红颜色的箭头表示水平方向的暖气流,蓝颜色的箭头表示水平方向的冷气流。完成制作后,引导学生根据模型分析高中低纬度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另用纸简要画出在三圈环流影响下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带和气压带分布示意图。

设计意图:运用学具将三圈环流化抽象为直观,引导学生学生合作完成大气运动的模型制作,借助立体模型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绘图将模型从立体转换到平面,在同伴互评中逐步释疑,理解各气压带、风带的成因,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提升区域认知。

【学生提问】

(1)近地面气压与温度有何关系?

(2)湘潭盛行风向为什么与三圈环流影响下的风向不一致?

生疑背景及作用:学生养成了联系生活的思维习惯,受能力水平限制再次提出问题,为深度学习赋能,释疑后能够提升理解能力,实现第二次能力进阶。

【活动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提供标有主要纬线(0°、30°S、30°N、60°S、60°N等)的地球侧视图和水性笔等,要求学生在图上绘制出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思考撒哈拉的沙尘靠什么漂洋过海来到亚马孙雨林。

设计意图: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运用归纳法理解全球大气运动规律。学生互评合作探究的成果。教师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理解大气环流影响下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学生提问】

(1)区域气候特征与气压带和风带有何关联?

(2)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将有何变化?

【教师总结】教师播放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动画,归纳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设计意图:在运用规律解释现象后,学生逐步理解导入新课时产生的疑惑,实现首尾呼应。学生联系生活生疑提问后,通过观看有关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动画,在观察中归纳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分布规律,实现第三次素养进阶。

【迁移运用】2022年,世界上第一艘穿越大西洋太阳能电动无人船“Mahi 2”号成功登陆,完成从西班牙至加勒比海马提尼克岛的航程。运用大气环流原理回答以下问题。

(1)“Mahi 2”号横渡大西洋的旅程中有哪些气压带或者风带助力?

(2)试述沿途气压带或风带对船只航行的影响。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气压带风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三、总结

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个性化疑惑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内驱力。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新理念下,课堂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要为学生营造质疑提问的环境。“三问三进”的深度学习课堂给予学生深度思考的机会,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感。学生在知识获得中生疑、在知识结构中生疑、在知识融会中生疑,经历“三疑三释”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在深度学习中整合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迁移应用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生疑提问的表现,关注每一个有价值发展成学生水平进阶的契机,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猜你喜欢
风带三进进阶
棋乐
藏垢纳污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
初见
带雨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