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 响
2022年版课标提出六大任务群,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简言之,此任务群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精神,与此同时,注重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的提升。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好对应的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可能很多一线教师对于如何构建这样的任务群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还是一头雾水,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田忌赛马》一课或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对于《田忌赛马》这篇课文,学习人物的思维方法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为重要。读过此文的人都有一个感受:文本自身没有多大难度,欲求浅文深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落脚点应该放在学习人物的思维方法上。尝试还原孙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带领学生发现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才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那么,薛老师是如何架设支架,构建任务群,来实现儿童思辨性表达能力提升的呢?
支架理论,源自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学习理论,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支架理论的核心。支架,是建筑行业的一个术语,指搭建建筑时提供支撑的架子,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引入教育活动中。支架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应该是一种支架式教学,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帮助。图示支架就是利用图文的形式,通过一定的排列组合,辅助达成某种一定的目标。薛老师在教授这一课时,巧妙地使用图示支架,服务于培养学生的言语智能,提高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
在进行第一任务讲故事时,需要对故事的脉络进行梳理。薛老师利用赛马对阵图的形式,先请学生摆放第一次赛马时齐威王与田忌各自三匹马出场的对阵图,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接着请学生对着对阵图,将第一次赛马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讲一遍。随后,薛老师请学生摆放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再对着对阵图讲述第二次赛马的过程。在讲述的过程中,薛老师不断地给予引导,并让学生对照对阵图进行二次讲述。在对阵图的帮助下,学生越讲越通顺简洁,且有条理。有了前面对阵图的铺垫,薛老师又让学生练习用1 分钟讲述两次比赛的过程与结果,学生可以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地将故事讲清楚,这便培养了学生语言思维的条理性。
众所周知,关联词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清楚地表明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能使表达有序且严密,也能让听者准确清晰地接受信息。在进行第二个任务学思维时,薛老师便利用一些关联词,作为学生练习表述的支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利用白色帽子找原因的时候,学生起初找得有些费力,而表述也显得很吃力。在使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关联词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经过片刻思考后,很容易就能说出“田忌之所以连输三场是因为他的马比齐威王的马慢一点点”,表达更清晰且有逻辑性。在利用黄帽子找优势、绿帽子找方法、黑帽子找漏洞时,薛老师用到了“虽然……但是……”“如果……就……”,使得学生的言语表达逻辑更严密,表达更清楚,语言思维得到了锻炼,思辨性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在表达观点时就显得容易些了。
如何像孙膑那样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呢?他的思维过程如何去揭示呢?薛老师用四顶“思维帽”这样的学习支架,巧妙地将孙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具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满智慧。
以白帽子这顶思维帽作为解决问题的起点,寻找田忌以往赛马失败的原因: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要比齐威王的马慢一点点。找到这个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找到原因之后,就应该寻找自身的优势。此时需要戴上黄帽子,学生利用“虽然……但是……”这样的转折句式,找到了优势:虽然田忌的上等马脚力比不上齐威王的上等马,但是比得过他的中等马和下等马。如此便找到了优势,也是胜利的希望。
优势找到了,那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胜过齐威王呢?第三顶帽子绿帽子该上场了。用“如果……就……”这样的句式表达对策:如果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一输两胜,就赢了比赛。结局也正如这个方法所料的一样,田忌赢了比赛。
那么,孙膑这个办法真的就万无一失吗?随后薛老师请出第四顶帽子黑帽子,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找一找孙膑这个对策的漏洞在哪里,失败的可能性有多大,同样用上关联词“如果……就……”说一说。用了这顶帽子,会发现,其实这个对策的胜利是有诸多条件的,前提是齐威王没有发现田忌调换马出场的顺序,或是齐威王没有调换马出场的顺序等。
四顶思维帽,一段思维历程。薛老师利用思维帽作为支架,分析孙膑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将其还原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内隐为具象、外显,并利用一系列关联词将思维的过程与结果通过语言严密地、有逻辑地、有条理地清晰表述出来。在还原思维过程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思维的品质同样也得到了提升,而且学生思辨性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快的、较明显的发展,效度得以提升。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发展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势必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2022年版课标提出这样的课程实施教学建议,可见,情境这一支架对于学习语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语言运用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与影响。
2022年版课标强调,要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某种意义上就是指真实的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言语素养。语言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中,有了情境,语言的产生与交流才有了意义,因此,情境对于语言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虽然在整节课中,薛老师没有明确说,我们回到古代的赛马现场,你化身田忌,他化身齐威王,但是在听课的过程,学生是一直处在比赛现场这样的情境中。从薛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引导就能看出——“虽然我的上等马比不过你的上等马,但是我的上等马比得过你的中等马,我的中等马比得过你的下等马。”在利用思维帽还原孙膑当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时,薛老师也是在利用情境将学生的语言思维推向纵深发展。
学以致用,当举一反三,使得思维更为开阔。学生在利用思维帽分析孙膑思维过程之后,便进行情境迁移,进入另一个历史故事《围魏救赵》,并穿越到古时候,进入到古战场,化身孙膑,利用这四顶帽子,分析时局,找出优势,寻得办法,为赵王献计,最终赵国得救。
在“致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四顶思维帽,层层分析,用上关联词,进行语言组织,口头表述,做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与建议,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思维也得到横向的延伸。
三个支架,四顶思维帽,一个言语思维训练场。看薛老师的课,虽感觉清简,但一课一得,组块清晰,不仅舒适,还有意犹未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