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颖初
2012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增加了“要将口语表达纳入语文教学和评价范围”。十年过去了,口语表达力测试与评价的方式仍未具体化,存在模糊性。现行考试评价机制也缺少口语考核。2022年版课标提出:“非纸笔测试要整体设计测评内容,科学制订评价标准,合理规划实施时间,并对学生个体作出及时反馈和有效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采取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评价资料搜集和分析的途径。”口语测评作为一种非纸笔测试,对于建立学生“语情档案”,改进口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2022年版课标指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小学阶段是口语表达力提升的关键期,口语表达的终极目的是适应社会生活,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真正体会到语言表达对生活交际的重要价值。除了课堂交际,媒体交际和生活交际等都应成为学生口语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开展的“‘语情档案’支持下的小学口语表达力测试与教学改进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口语测评,分析小学生口语水平及影响因素,建立“语情档案”,为教学改进提供充分依据。课题提出清晰的口语表达评价目标,并开发口语评价工具,即“语情档案”。“语情”即个体在口语表达过程中的语音形式、语义规范、表情面貌、体态表现、情绪状态、适切程度等语言应用要素的总和。将表达主体在口语输出时所表现出的语言要素与非语言要素、显性与隐性的口语综合情况存档分析,得出有效评价报告,称为“语情档案”。口语测评就是以“说”为支架,从口语表达的角度,建立基于测试的评价体系,完善口语表达力的综合性评价。测评题目的设计与语言应用要素紧密相关,测评能级表的依据与各学段课标要求协同一致,测评数据的搜集分析真实量化。这样的口语测评体系一定会让课题研究走向深处,带来强大的辐射效应。
2022年版课标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口语测评是以评促说,从而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基于口语测评呈现的数据剖析原因及影响因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完善教学方法,让口语表达评价由泛向精,实现正向增值,从而形成规范化的口语测评体系,提升学生口语表达力。
我校课题组与上海师范大学的导师和同学们举办了口语测评。回首前期准备、正式测评、后期总结的过程,课题组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也依然在提升小学生口语表达力这条路上不懈探索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口语测评的顺利开展,我们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微信群、钉钉群的随时讨论,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的深入研讨,伙伴们的测评解读,ClassIn 平台的技术支持,家长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一幕都记录着大家虽辛苦却快乐的研究身影。我们这次开展的是“口语叙事测评”,以大卫·威斯纳的无字绘本《疯狂星期二》为口语叙事材料,借助ClassIn 平台设置阅读教室和讲故事教室,让参与测评的学生(各年级选两个平行班,一百人左右)在15 分钟自主阅读与组织语言后讲述绘本故事,一人一组,有序进行,互不干扰。
(1)测评培训,考虑周全。
提到口语测评,很多教师并不清晰具体的操作路径。到底测评什么内容?如何测评?这些疑团萦绕在大家心头。于是,我们首先在腾讯会议开展测评培训,上海师范大学的导师和同学向课题组细致讲解了口语叙事材料《疯狂星期二》的选择理由以及评分标准,关注学生在“口语叙事组织能力”“身体与体态语运用技巧”“流利度”这三方面的表现,指向口语表达内容的组织与表达技巧的运用等方面能力测评。
(2)模拟操作,积极示范。
由于疫情来袭,我们选择线上口语测评,而ClassIn 平台的具体操作对于很多教师而言还是陌生的。于是课题组王老师一马当先,率先研究操作方式并开展班级测试直播,课题组所有参与教师围观直播。直播结束后,王老师很快进行复盘总结,给大家进行操作讲座与经验分享,从“给学生的建议”“给老师的建议”“线上教室的提示”等方面细致呈现过程经验,学生开始说些什么,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等都清清楚楚。为了增大测评的信度,课题组统一规范老师的话语为:“同学你好,现在开始讲故事!”学生的话语为:“我今天要讲的故事是……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老师们在认真倾听王老师分享的基础上提出许多问题,一起讨论困惑的地方,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形成了比较规范且全面的口语叙事测评操作方法。
(3)班级对接,精益求精。
为了使班级口语测评顺利且有效地开展,课题组按照王老师给的模板,按学号顺序填写表格,把每个学生进入阅读教室和讲故事教室的时间提前分配好,并通知家长。为了减少家长及孩子的顾虑,课题组统一格式,发出了温馨细致的通知,帮助他们明晰口语测评的意义及具体安排和要求。家长和学生都积极响应,参与热情极高。有了如此充分的准备,课题组也对这次口语叙事测评活动充满期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拂来,课题组终于迎来了正式测评。笔者所带班级的测评时间是5月14日下午13:00。测评前一个小时,笔者就在电脑前做着充分的准备。参与测评的四位老师也各就各位,一位老师在阅读教室等候按序进入的学生,在小黑板上写好提示语,打开绘本故事自动播放视频,学生自动进入事前分好的小组,一人一组,安静阅读。其他三位老师分别在三个讲故事教室等候,每进入一位学生,老师便说:“同学你好,现在开始讲故事!”学生开始讲述起来。有的学生战战兢兢,声音发抖;有的学生声音过小,语流不畅;有的学生内容空洞,草草结束;有的学生淡定从容,清楚流畅;有的学生内容丰富,引人入胜;还有的学生胸有成竹,抑扬顿挫……面对镜头,每个孩子的心理状态及表达能力参差不齐,这是真实的他们,口语测评让他们有了展示真实自我的平台,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促使自己发现问题后寻求解决办法不断提升自己。如果是内容组织空洞,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升谋篇布局的能力;如果是表达技巧薄弱,就要锤炼自己的口语表达,抓住每次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也是开展口语测评、研究口语表达力提升的意义。
经过三个小时的测评,老师们欣赏到不同个体的不同言语表达。有的不知所云,让人蒙圈;有的幽默风趣,让人捧腹;有的条理清晰,让人佩服……在每一次展示的背后,老师都用心记录这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静心思考如何使用恰当的策略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力。口语测评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平日里学生不常见的表达弱点呈现出来,让意想不到的惊喜展示出来,指引着师生在口语表达之路上稳步前行。
(1)班级总结,指明方向。
2022年版课标提出:“应重视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在学生口语表达时,我们应以鼓励为主,通过优化评价语言,明确训练点和标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口语表达力。每一位愿意在镜头前讲故事的孩子都值得点赞!口语测试完毕,我寻找到绘本《疯狂星期二》的讲述视频发给学生,并给予他们真诚的赞美。学生自行欣赏,并且在线上小组进行感受分享。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值得点赞的表达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家给出修改建议,再丰富自己的文稿,重新练习表达,在小组内展示,最终选出最佳代表,参加班级现场讲故事大赛。大家兴致勃勃,积极参与,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后来,课题组还让每位学生完成口语叙事问卷,学生针对自己的口语表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自己的口语能力提升指明了方向。
(2)全面反思,积累经验。
等到所有预定班级口语测评工作结束后,课题组开了总结大会。从前期准备和正式测评两个方面反思,把准备不充分、思考不全面的地方记下来,把测评中记录的学生优缺点分享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分享交流中积累了许多测评的经验,也搜集了许多过程性资料。
(3)归类整理,分析成因。
全校测评完,课题组把录制的所有测评视频发给上海师范大学导师团队,他们对照评价细则进行统一评分并提出建议。课题组老师们也对照口语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分享。课题组把这次测评呈现出的口语表达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发现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表达信心不足。部分学生在表达时不能做到自然大方,紧张情绪过重,以至于语速过快,停顿磕巴较多,甚至有讲错不合逻辑的情况。有的学生在阅读教室自主阅读时就已经开始慌张了,无法静心思考组织自己讲述的故事框架并尝试练习,专注力和观察力不足,这与平日自己的阅读积累与表达自信紧密相关。表达自信来源于无数次表达积累给自己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形成自如恰当的表达方式。很多同学在课堂内外都缺少锻炼,不愿意主动表达和在生活情境中交际,所以到了现场讲述的时候易慌乱、不自信。
内容组织无序。部分学生无法有序地将绘本故事中的几幅插图巧妙串联,形成完整的故事框架,不能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流畅连贯地表达。在内容组织方面,课题组关注了学生三个方面的技能展现。一是“故事图示技能”,包含引入、冲突解决和结论;二是“语言运用技能”,包括人物发展和心理状态;三是“衔接技能”,包括引用和衔接性。在短时间内阅读重组,观察提取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找到关联之处形成完整整体,然后运用脑海中已有的错综复杂的词汇、语句、语法、篇章聚焦某个中心形成完整的讲述内容,这需要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协同合作与发展。思维逻辑的混乱必然带来内容组织的无序,所以学生既要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也要有扎实的语言思维训练。
表达技巧无法。部分学生的表达技巧薄弱,不会灵活运用有声语言和身势语言等技巧使得故事讲述引人入胜,表现力和感染力不强。有的学生声音很小,甚至无法让人听清;有的学生眼神游离,不敢直视镜头;有的学生语调平平,没能做到抑扬顿挫;有的学生身体僵硬,没能运用肢体语言……这些语音语调的变化、眼神的互动和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都需要平时口语教学的扎实训练,对照标准细致评价,教给学生具体的技巧并加以练习运用,这样才能让表达技巧融入学生的血液,形成良好的口语素养。
针对口语测评呈现出的口语表达问题,课题组尝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改进:
2022年版课标强调:“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日常生活情境指向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实践,凸显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让表达成为一种习惯,让科小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自信大方的表达者、积极向上的分享者是我们的目标。这需要我们创设丰富的交际情境,构建广泛、全面的交际场域,给予学生自信表达的自由沃土。在教学中,创设真实且生活化的有效情境,能够让学生萌发表达的欲望,在自由宽松的交际场域中乐于表达,拓展直觉表达的广度与深度,走向逻辑表达。
比如在执教“推荐一部动画片”时,播放动画集锦视频,借助多媒体呈现趣味横生的动画世界,勾连学生脑海中的动画回忆,让学生基于个人生活经验的直觉有趣有料地表达。比如在执教“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时,让近视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困扰,问题情境的设计自然打开了交际的话匣子。比如在执教“请你支持我”时,链接生活,分享生活中需要得到支持的场景,互动生成得到支持的小妙招。比如在执教“说新闻”时,引导学生立足当下,围绕“新冠疫情”开展新闻发布会……不管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还是解决问题情境,或是勾连生活情境,立足社会热点情境,这些花式情境的创设,都能激发学生口语表达之趣,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情境体验与表达中实现口语表达广度与深度的漫溯,表达自信便随之而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内容组织是口语表达的基础,也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外显。不管是专门的口语教学,还是平日的阅读教学,处处都有口语表达内容组织的训练契机。
以演讲为例,如何使演讲稿内容充实,不停留在直觉表达的层面,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让事例层层递进,使演讲更有说服力呢?比如执教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时,学生们以小组为单元,任选一个话题(读书、科学、饮食……),准备五分钟,演讲不超过两分钟。每个组员谈一个方面,小组代表负责整理演讲稿基本框架并练习演讲,争取做到声音响亮、表达流畅,有条理。教师在学生交流时相机指导,展示思维的角度,呈现多种资源,对比中评价反馈,发现如何围绕主题对资料进行取舍,如何使演讲稿有条理,学会抓主题扣主线。如其中有一篇演讲稿《读书助力成长》先提出观点:读书使人受益终身。接着举例论证,列举了“鲁迅热爱读书”“身边同学热爱读书”“自己读书情况”的事例。最后再总结观点,号召同学们热爱读书。学生展示之后,大家一起讨论。在交流过程中,他们会紧扣中心选材,围绕多种材料筛选事例明晰典型,还会利用丰富的修辞,如“设问”引起听众思考,“反问”加强语气,“引用”丰富内容,“排比”增强气势……多媒体呈现对比阅读,发现修辞能让演讲稿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然后学生结合建议修改自己组的演说稿,针对问题进行完善,再次上台展示,最后总结出演讲稿的结构图(见图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内容能力与表达能力在不断的语言加工、整合中获得提升。
图1
多维整合资源,可以是从生活中寻找口语表达的话题,也可以从教材中提炼话题,还可以借助校内外丰富的口语表达活动,搭建丰富多彩的口语表达平台,让口语表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更多的学生进行日常化的技巧操练,将学到的表达习惯、表达礼仪、表达思维、表达技巧迁移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形成口语素养。
教师可以在基础类课程中融入口语表达训练,比如语文课、班会课上,给学生课前五分钟时间进行随机抽取展示,内容自定或提前商定。还可以在拓展类和活动类课程如“为你朗读”“故事达人秀”“科科豆豆小讲坛”“最佳辩论者”“小小广播站”“美丽读书节”中开展。先班级比拼,再年级对战,最后全校展示。给学生口语表达的舞台,在准备与展示的过程中锤炼表达技巧。
将口语测评纳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评价中,是必然趋势。它让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清晰可见,建构了个性化的“语情档案”,针对性地突破了口语表达中的薄弱之处,助力学生口语素养的形成。口语测评撬动了口语教学改进的杠杆,为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力提供了可能。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1年(1-12 期)合订本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1年(1-12 期)合订本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21年(1-12 期)合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