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启茂 傅海珍 王志勇
杭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 浙江 义乌 322000
本文探讨化痰健脾理气方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旨在为Barrett食管用药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94例Barrett食管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病程8个月~9年,平均(5.03±1.38)年;年龄39~73岁,平均(58.92±6.47)岁;女性21例,男性26例。对照组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09±1.47)年;年龄 42~74岁,平均(59.35±7.18)岁;女性20例,男性27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试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批准文号:IRB-2019-243)。
1.2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2011修订版,重庆)》[1]标准:①病理学检查示存在柱状细胞;②内镜示食管下端有柱状上皮化生。
1.3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2]标准,辨证属痰阻气郁证,主症:咽喉不适,烧心反酸,胸膺不适,胃脘胀满。次症:精神抑郁,嗳气或反流。舌苔腻或白厚、舌质淡红,脉弦滑。
1.4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性别不限,年龄>18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伴重度异型增生,且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重要脏器严重异常;无法耐受胃镜检查者;过敏体质者。
1.6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95)口服,40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化痰健脾理气方:陈皮、麸炒苍术、茯苓、山慈菇各15g,炒枳壳20g,法半夏、莪术、三棱、生甘草、姜厚朴各10g。水煎,150mL/次,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
1.7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咽喉不适、烧心反酸、胸膺不适和胃脘胀满,每项依据患者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积分越高越严重;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细胞因子变化:包括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③观察两组不良反应。
1.8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25.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内镜检查疗效标准:治愈:内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病变恢复正常形态;显效:内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病灶消失;有效:内镜病灶缩小1/2及以上;无效:内镜病灶缩小1/2以下。
2.2 临床疗效标准:治愈:证候积分减少≥95%,症状和体征消失;显效: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无效:证候积分减少<30%,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3 两组内镜检查疗效比较:内镜检查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内镜检查疗效比较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5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咽喉不适、烧心反酸、胸膺不适和胃脘胀满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咽喉不适、烧心反酸、胸膺不适和胃脘胀满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n=47)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n=4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咽喉不适2.21±0.30 0.76±0.17*#2.19±0.35 1.31±0.26*烧心反酸2.16±0.25 0.69±0.13*#2.18±0.32 1.32±0.24*胸膺不适2.09±0.18 0.62±0.13*#2.13±0.19 1.08±0.15*胃脘胀满1.89±0.23 0.46±0.12*#1.92±0.28 0.89±0.17*
2.6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s,ng/L,n=47)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s,ng/L,n=4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6 97.74±13.41 31.46±10.08*#96.85±11.29 48.38±16.42*IL-8 41.32±5.87 20.19±4.29*#42.56±7.27 31.23±6.63*TNF-α 89.42±10.23 42.31±6.52*#91.01±8.84 57.49±7.98*
2.7 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Barrett食管主要是局限于食管黏膜下段的病理改变,多无特征性表现,以咽部不适、烧心反酸、胃脘胀满、情志不畅等不适症状为主,若病情加重,到食管出现狭窄,多会出现吞咽困难等梗阻症状。
中医学认为Barrett食管应从“噎膈”“郁证”等论治,其病位在食管及胃,且与脾、肝、肾密切相关[3]。《证治汇补》云:“痰火固结,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膈所由成也。”总结本病多由禀赋不足、脏腑不调、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相互影响,致火热内蕴或脾虚生痰,痰火相因妨碍食道而渐生本病;其中情志不畅者多有气机不畅,肝气不舒,则脾胃升降出入失常,引起水湿不运,郁而化痰,加之气滞,甚至化火上行,造成气滞痰凝郁于食道,出现诸症;禀赋不足及脏腑不调者多脾虚不运,脾胃虚弱,胃虚不纳,造成饮食不下,脾虚则气虚,脾虚则生痰,导致气滞痰凝逆而上行郁于食道,加之多重病理产物积聚,发为本病。因此,应以理气化痰健脾为治疗法则。化痰健脾理气方中,半夏、厚朴善行气降逆和胃,燥湿化痰,配伍麸炒苍术、茯苓加强健脾燥湿、导滞止泻之功,燥湿以运脾,行气以除湿,使湿邪得化,滞气得行,而痰饮不生;莪术、三棱以破气破血之力使气血流畅无滞,化解痰凝停滞等有形之结;陈皮健脾燥湿,和胃理气;枳壳宽中理气、消胀行滞;山慈菇散结消肿,解毒清热;生甘草益气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化痰清热,理气健脾。
本观察显示,观察组内镜检查和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咽喉不适、烧心反酸、胸膺不适和胃脘胀满积分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化痰健脾理气方联合埃索美拉唑不仅可取得良好疗效,且可减轻症状。
细胞炎性因子与Barrett食管发病密切相关。其中IL-6、IL-8和TNF-α是重要细胞炎性因子,许多机体炎症反应均有IL-6、IL-8和TNF-α参与,如胰腺炎、咽喉炎等,但Barrett食管相关报道甚少。IL-6作为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分泌抗体,还可引导肝合成急性期反应蛋白,参与炎性反应,对造血系统以及神经组织造成广泛的效应,可调控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使得红细胞产生,由此可见,IL-6在急性期反应、免疫应答、造血调节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较多机体炎性反应均有IL-6参与,Barrett食管随着病情的发生及发展,该指标水平随之升高。IL-8作为CXC类趋化因子家族的特殊蛋白质,具备致癌、致炎的双重功效,不仅属于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也是细胞增殖以及血管增生的刺激物,且水平随着Barrett食管病情的发展而升高。TNF-α通常是由活化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分泌,并促进中性粒细胞聚集,对淋巴细胞造成一定刺激作用,存在抗感染以及抗肿瘤效果,通常在Barrett食管患者的血清中呈现高表达。由此可见,IL-6、IL-8和TNF-α与Barrett食管密切相关。本观察结果显示,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化痰健脾理气方联合埃索美拉唑可减轻细胞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Barrett食管患者应用化痰健脾理气方与埃索美拉唑联合取得良好治疗疗效,且患者细胞炎性反应明显减轻,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良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