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婉妮 滕玲红 熊小春 虞 杰
舟山市中医院 浙江 舟山 316000
笔者应用理筋手法联合伤科外敷药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观察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急诊伤科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3例。其中观察组女27例,男56例;年龄12~67岁,平均(32.02±4.68)岁;病程1~5d,平均(2.06±0.52)d;病因:碰摔29例,高坠21例,运动33例;患侧:左侧42例,右侧41例。对照组男55例,女28例;年龄20~65岁,平均(33.05±4.01)岁;病程2~5d,平均(2.87±0.41)d;病因:碰摔34例,高坠15例,运动34例;患侧:左侧40例,右侧43例。两组基础资料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伤科外敷药,具体方剂组成:将川芎、秦艽各30g,片姜黄、五加皮、木瓜、羌活、白芷、当归、防风、赤芍、川牛膝、防己、独活、威灵仙、天花粉、栀子、番木鳖各60g,紫荆皮(炒黑)、黄金子(去衣炒黑)各240g,透骨草120g,连翘24g,甘草18g。研成细末后均匀混合,随后取蜂蜡200g,香油800g,将蜂蜡加热至120℃后,倒入药中搅拌,冷却后分装成盒。敷药时将药膏充分涂抹于患处,弹力绷带通过“8”字固定法加压包扎,每日更换1次。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护踝关节,注意休息。在传统中药外敷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理筋手法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呈仰卧位,为方便医师操作,其身体纵轴需与床沿平行,随后患者自然并拢四肢,医师呈站立位。手法操作:患者以舒适体位平躺,充分放松下肢后,医师利用酒精或碘伏常规对踝周进行消毒,随手医师双手握住患足,以外踝尖为中心周围2cm范围边缘,采用单拇指揉法顺时针轻揉5圈,1min/圈,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力度,然后改逆时针5圈,1min/圈;随后以外踝尖为起始方向,采用双拇指指腹,沿腓骨方向向足跟单向推筋2cm,频率为3s/次,持续15s,期间询问患者感受,根据反馈对应改变力度,注意避免旋转踝关节;治疗完成后,稍等片刻,取膏药敷于患处,使用弹力绷带通过“8”字固定法加压包扎,换药频率为1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4d。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为评估依据,临床症状(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完全或基本消失可判定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可判定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可判定有效;临床症状未出现改善趋势,甚至恶化可判定无效。②治疗前、治疗7d后与治疗14d后,将两组疼痛、肿胀及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前者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评估依据,患者疼痛剧烈程度与分值呈正比;肿胀以自拟肿胀评分为评估依据,肿胀程度与分值呈正比;后者以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2]为评估依据,踝关节功能与分值呈正比。③治疗前、治疗7d后与治疗14d后,对比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mL,离心(速率:3000r/min、时间:10min)后获取血清,检测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方法:硫代巴比妥酸化学比色法。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以±s描述分析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以[例(%)]检验描述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代表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肿胀及AOF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7d及治疗14d后VAS、肿胀、AOFAS评分(±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7d及治疗14d后VAS、肿胀、AOFAS评分(±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83 83 VAS治疗前5.88±0.79 5.83±0.76治疗7d后2.31±0.43*#3.96±0.64*治疗14d后2.34±0.46*#2.78±0.22*肿胀治疗前1.65±0.34 1.73±0.29治疗7d后1.03±0.16*#1.45±0.18*治疗14d后0.49±0.13*#0.78±0.12*AOFAS治疗前48.37±5.21 48.23±5.23治疗7d后81.14±5.37*#70.37±5.64*治疗14d后93.03±5.10*#87.02±5.08*
2.3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治疗7d及治疗14d后氧化应激反应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治疗7d及治疗14d后氧化应激反应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83 83 SOD(U/mg)治疗前48.04±1.90 47.95±1.88治疗7d后65.33±1.06*#50.84±1.38*治疗14d后53.02±1.28*#42.04±1.23*MDA(μmol/L)治疗前6.18±0.72 6.13±0.77治疗7d后4.25±0.60*#5.26±0.66*治疗14d后2.68±0.43*#3.19±0.45*
踝关节扭伤属于肌肉骨骼损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损伤发病率较高的组织是关节及韧带,青壮年人群及体力劳动者均是踝关节扭伤的高发人群。若踝关节扭伤后,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可对受损韧带形成反复刺激,进而导致慢性疼痛产生,严重者还会发展为关节炎,进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中医学认为,踝关节扭伤的范畴应是“伤筋病”,治疗原则应以制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为主[4]。踝关节扭伤多由坠、跌等伤及踝关节所引起,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是踝关节扭伤的主要病机,而气血两伤后,加重肿、痛症状,不利于患者康复[5]。传统膏药中紫荆皮具有活血解毒、消肿解瘀之功,黄金子可行气除痰、祛风止痛,配合川芎、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天花粉、番木鳖、连翘、甘草等消肿止痛;木瓜、羌活、独活、防己、牛膝、秦艽、片姜黄、五加皮、白芷、防风、威灵仙等祛风通络。诸药共奏疏通踝关节气血瘀滞、退散肿痛凝集之效;弹力绷带对受压部位能够产生较为均匀的压力,进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静脉回流,预防血栓。但上述疗法无法快速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治疗周期长,且远期预后不佳。
理筋手法在中医治疗方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能够有效改善“筋出槽”的病理状态,可整复移位的组织,通过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之功,进而理顺肌纤维、剥离粘连,在软组织扭伤治疗中优势显著[6]。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在接受理筋手法治疗时,医师首先通过多种特殊手法,如按、摩、揉、擦等松解肌肉、散瘀活血,随后使用牵抖、推、摇晃、运展等手法,使损伤的组织纤维、扭转的筋回归其位,理顺经络,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本观察结果提示应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在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肢肿胀,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增强疗效方面可达到满意的效果,氧自由基在机体炎症反应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脂质过氧化物具有趋化功能,能够提高炎性因子表达,因此在延缓炎症的病理过程中,阻断氧自由基的合成是关键环节。SOD能够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阻断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是机体损伤修复的关键环节。MDA水平可间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其水平升高可对细胞膜系统造成损伤,加重炎症状态,不利于病情好转。理筋手法与传统膏药治疗的疗效叠加,促进了瘀血吸收,激活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物质对末梢神经的刺激,进而减轻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7],促进受损组织修复。
综上,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应用理筋手法联合伤科外敷药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缓解肿胀程度,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提高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