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娅萍 (甘肃:民乐县第二幼儿园)
当幼儿具备科学探究能力之后,其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独立性会明显加强,提高幼儿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能够保证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阶段,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要采取适宜的措施,来合理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衔接教育目的是有效引导幼儿顺利度过转折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保障幼儿身心发展的连续性。由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幼儿衔接教育模式下,通过应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对幼儿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培养,以保证幼儿能够快速融入小学学习生活之中。
目前,人们逐渐形成入学准备教育的理念,这也慢慢被教育工作人员所重视。入学准备教育的内容广泛,不单单包含学校教育内容,还涵盖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内容。教师对幼儿实施正确的指引,才能够助力幼儿全面发展,确保幼儿的适应能力得到有效加强。
幼小衔接教育可以使环境变化对幼儿所产生的影响得到有效降低,促使幼儿形成积极良好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可以为幼儿形成正确的三观提供正向影响,它不仅可以保证幼儿身体处于良好的发育状态,而且能推动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活动或方式,来保证幼小衔接教育的顺利开展,进而推动幼儿身心更加健康地发展。
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小学教育目标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现代社会更加需要具备良好核心素养的人才。幼小衔接教育保证幼儿在小学阶段能够快速适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从而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另外,幼小衔接教育可以为课程教育的开展提供助力,使幼儿学习受阻问题得到有效避免。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效率和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所在。通过幼小衔接教育的辅助,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并逐渐落实幼儿的核心素养建设,从而助力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过程中,家长参与的时间比例不断降低,但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概率却不断增加。在幼小衔接教育的辅助下,可以使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概率明显降低,这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而且能够为幼儿健康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另外,幼小衔接教育能够强化幼儿的理解能力,降低学习问题产生的概率。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幼儿自我发展。
从相关研究中可知,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可以划分成以下几个层面:生命、物质、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对物质科学层面更加重视,几乎不涉及地球与空间等层面的知识,这样就导致科学教育内容的分布缺乏均衡性。另外,教材、教师喜好是科学教育内容的主要来源,但教师只是单纯地应用教材内容,自身的独立思考相对欠缺,这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产生限制,也反映出教师能力的有限性。
从相关部门出台的指南中可知,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能够划分成五个领域,但是在安排幼儿园课程时,科学领域的占比相对较低。在科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频率也明显低于科学认知活动,这直接凸显幼儿园和教师对科学教育缺乏重视。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使用频率最高的科学活动区域是种植园或自然角,但益智区等区域也能够用于开展科学活动。由于科学活动和区角之间未得到有效结合,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连续性发展产生一定阻碍作用。
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成为重要目标之一,想要实现该目标,则要求教师合理组织开展科学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应该重点筛选相关素材,确保素材和幼儿生活经验保持一致。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应该对幼儿进行正向引导,确保幼儿能够对观察法以及类比法等方法进行应用。在开展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通常从自身角度出发,忽略幼儿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不断降低。
家长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关注度相对偏低,虽然国家大力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但是幼儿园科学教育近年才进入大众视野,依然有部分家长无法真正理解科学教育。虽然家长知道幼儿需要进行科学教育,但是不知道如何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另外,幼儿园为了更好地满足家长需求,将科学知识灌输给幼儿,忽略对幼儿科学兴趣的培养。与此同时,对科学教育的时间和内容不断压缩,数学等活动时间所占比例不断增大。除此之外,进行家园合作时,教师主导,单方面通告家长。由于家长并不了解幼儿真正掌握的知识,导致幼儿在幼儿园所学的科学知识无法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有效应用,从而使得家园教育之间的衔接存在问题。
幼小衔接中,为了实现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应该对科学探究衔接目标进行合理设置,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选择科学衔接课程目标时,应该全面衡量幼儿的认知水平。这阶段的幼儿虽然可以进行判断和思考,但是要依赖于实际物体,同时自身的思维可逆性刚刚形成。教师应该依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来选择相应的科学教育目标,并明确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程度。这样可以让幼儿有更加深刻的体会。第二,在选择该目标时,需要对幼儿的探究兴趣进行考量。兴趣是原动力,可以推动幼儿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在幼小衔接阶段,如果在相对简单的探究活动中,幼儿依然可以体会到乐趣,并对科学具有浓厚兴趣,这样在进入小学时,也会更加积极地学习科学,并努力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由此可知,在幼儿园时期,应该对幼儿在科学方面的兴趣进行重点培养。第三,选择目标时也要对探究能力的获得开展考量。目前,社会对科学的需求也发生转变,由原来基本知识的获得向生活中灵活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过渡。这就需要对探究环境以及探索机会实施创设,保证幼儿在自由探究过程中不断强化探究能力。第四,组织科学目标时,不单单要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开展考量,还要对小学科学教育目标加强关注。与此同时,应科学整合两个阶段的教育目标,明确彼此的异同点,从而保证幼小衔接专业化目标得以实现。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需要其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对幼儿活动的整体发展动态进行全面掌握,并为幼儿提供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指导,保证幼儿探索方向的正确性。另外,教师要增加和幼儿的互动和交流,快速融入幼儿活动之中,这样可以近距离观察和掌握幼儿的实际需求,为科学教育活动的高质高效开展提供助力。与此同时,教师要与幼儿友好相处,保证幼儿可以接受教师的引导,对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锻炼,可以保证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要知道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对引导技巧不断总结和优化,并妥善完成反思工作,进而为活动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
当处于学前教育阶段时,想要让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产生兴趣,应该在该活动和幼儿实际生活之间构建联系,并对幼儿展开正向引导,让幼儿面对熟悉的事物,能够消除活动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体会到科技的效果。总而言之,伴随着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不但能使幼儿之间或师生之间的关系得到增进,还可以强化幼儿的成就感。同时幼儿在彼此分享时,可以感受到相应的喜悦之情,保护幼儿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进而为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奠定基础保障。
首先,应该精心创设室内科学区角环境。科学区是重点打造区域之一,所以要遵循因地制宜的打造原则,确保各个活动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另外,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墙面、柜子等,来对多元化的空间进行打造。其次,利用自然环境来开拓幼儿户外科探区。热爱自然是幼儿的本性,把科学探究场所不断向户外进行延展,对户外独有的环境进行充分应用,如种植园地,以此来更好地创设户外科探区。幼儿可以在该区域中亲自动手种植蔬菜或树木,并详细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不同季节,教师要向幼儿提供不同的探索材料,确保幼儿可以对大自然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除此之外,可以预留一定的空间,让幼儿在其中开展科学游戏,如一起吹泡泡。总而言之,对幼儿园中的资源或环境进行充分利用,为幼儿创设环境和提供机会,确保幼儿可以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开展相应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对相关的科学探究经验进行不断积累,为自身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首先,设定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活动,如生活化科学集体活动。在开展该活动时,需要对幼儿的生活体验进行全面考量,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感知力,而且能够丰富幼儿科学经验。例如:在“快慢”主题下,幼儿对车子速度产生兴趣,此时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工具制作出一定倾斜角当作山坡,利用小圆球来充当车子,让圆球从倾斜角上滚下。对倾斜角进行不断的调整,来观察圆球下落速度,以此来明确伴随倾斜角高度的提升,圆球下落速度也会随之增加。另外,利用两种物体来充当山坡,两者间的摩擦状况不同,将山坡控制在同一高度,看两个圆球下落速度是否一致。观察可得光滑的山坡下落速度更加明显,以此对摩擦力产生一定的印象。其次,科学开展趣味亲子活动。教师要对幼儿园中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来开展趣味亲子活动,保证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增强。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趣味模仿比赛,主题为动物,需要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教师提供动物图片,让家长描述或模仿,幼儿猜,或者采用分组的形式来比赛,答对数量最多的组获胜。另外,也可以让每组家庭选择一种动物,对该动物进行深入探究,明确该动物的习惯以及明显特征之后,让家长和幼儿一同模仿该动物,或者编排一个关于该动物的小作品来表演。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而且能够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以及加强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该有效调整教学目标,将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当成主要目标之一。这样可以加强幼儿的探索事物能力,加强幼儿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