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伟建 (浙江:衢州市柯城区白沙小学)
2017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把小学阶段学习内容按照低中高三段进行安排,将小学科学起始年级,由原来的三年级调整为一年级。这一调整对学生和科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学生跨入小学,不仅要学习各门学科,还要熟悉各项常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还没有完全走出幼儿园管理模式、学习方式、课程模式的一年级新生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压力和难度。
为了缓解这种压力,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于进阶学习内容的学段分布,要注重学段衔接,尤其强调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结合近五年执教1~2年级的经历,笔者从一线亲历者的角度探究发现,落实课标“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的要求,做好幼小衔接,游戏化教学尤其重要。
游戏化教学是幼儿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1~2年级应延续这一方法,引导学生慢慢向小学过渡,顺利完成幼小身份的转变。
情境创设在1~2年级教学中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情境串联起整个教学内容,学生沉浸其中,对于知识和能力的落实非常有效。笔者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给动物分类》时,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王国开运动会的情境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动物王国要举行一个大派对,除了在座的动物们,还邀请了三位大明星,老师先不告诉你它们是谁,我出个谜语,你们猜对了,它们才肯出来哦!”再让学生帮助大象老师把动物按一定标准分类,进行大板块的小组合作分类:“这么多的动物,大象老师想把它们分成两队,你能根据刚才给三位大明星分类的办法,给它们进行分类吗?”最后回顾阶段,以汽车、石头等也想参加运动会的情境,分析其是否有生命,帮助学生建立生命领域的核心概念意识:“瞧,它们(树、花、石头、小车)看到动物玩得这么开心,也想加入大派对。大象老师觉得开派对必须有生命,你们觉得它们谁有资格参加呀?为什么呢?”该教学设计以动物运动会开始,到如何帮助确定项目,再到汽车能否参加运动会,以情境串起整节课,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童话世界,而每个人都梦想着是童话世界中的主角。在1~2年级教学中,学生沉浸于童话世界,让学生作为一个角色参与到课堂中去,有时会事半功倍。仍以《给动物分类》为例,课堂上,老师扮演大象老师,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课前布置学生做动物头饰,让学生更加了解该动物的特征,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上,学生通过给自己和小组内动物分类,知道分类标准的重要性;通过大象老师说标准,思考自己应该属于哪类,以此加深对分类标准重要性的认知。角色代入法,让学生整节课都自始至终保持高度兴趣,并从头到尾参与其中。
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最应该做的事,除了上文提到的方法外,还可以根据不同课型、学生,选择学生喜爱的、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比如,猜谜语、讲故事、演一演、实地看一看等方法。如在《给动物分类》教学中,上课伊始,笔者连续出示三个动物谜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猜动物。利用猜一猜的方法,引起学生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下课时,让学生模仿各自扮演的动物特征离开教室。整节课,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还富有成效。
课前准备有结构化且有趣的探究材料是小学1~2年级科学课的法宝。在1~2年级课堂上,倘若探究材料只有结构性,没有趣味性,那么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将大打折扣;假如只有趣味性,缺少结构性,同样会导致课堂只有趣味没有深度和效度,因此两者缺一不可。那如何在结构性材料基础上让探究更有趣呢?
乌申斯基说过,3~7 岁的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这一年龄的特点就是,要在直观的环境中发展思维,使他们同时能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并能进行思考,进而发展注意力和思维力。而在1~2年级课堂上,直观的探究材料更是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兴趣的有效媒介。如,在教学二下《发现生长》时,笔者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所穿过的衣服、裤子、照片等实物,发现成长;通过整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直观数据发现成长。这样直观的材料和数据,使得课堂有深度的同时,更有趣,更生动。
反差大的材料可以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眼前一亮,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1~2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15 分钟,到课堂后半段容易开小差。假如课堂上出现一组反差大的材料,学生基于好奇的天性,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了,会带着兴趣去探究。如,嘉兴名师沈菲菲在执教一上《观察叶》时,由于学生刚接触科学课,所有的常规和习惯还没进入小学模式,课堂到了后半段,大部分学生开始各玩各的。这时,沈老师说:“刚才你们对本小组收集的叶子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发现了很多秘密,那么你们能帮老师也找找我的叶子的秘密吗?”出示大芭蕉叶。原本已经对面前银杏等小型树叶逐渐失去兴趣的学生,突然看到一张比自己还大的叶子时,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对叶的研究上来,自然地跟随着老师的设计进入新的探究活动,再次激发了探究的兴趣。
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熟悉的材料,有一种天然亲近感。对于熟悉的物品,学生会有更多的话可说,更多的探究方法可用,更多的观点碰撞。对于1~2 的年级科学教学来说,运用熟悉材料的作用尤其明显。如,在执教《给动物分类》时,笔者选用了鸭子(鹅)的谜语。该谜语,不同地区的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理解有所不同,谜底也会有不同。在江山市展示活动中,大部分学生猜是白鹅,因为江山是白鹅之乡,学生对鹅非常熟悉。而在常山县教学中,学生大多数猜是鸭子,因为常山学生对鸭子相对熟悉。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熟悉的材料,会有更多话语权,利于他们自信地表达,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喜欢上科学课。
课堂的组织形式对于1~2年级学生来说,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只有形式多样有趣才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才能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
以学代教,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利用课前预学、课中小组合学、课后互助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互相交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学习的互助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笔者在执教《给动物分类》时,给学生提供了12 种动物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12 种动物进行分类。首先,小组内成员以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实现自学和思考;接着,组员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分类标准和方法;然后,小组集体讨论提出的分类标准和方法是否可行、合理;最后,小组研讨确定2~3 种分类标准和方法,实现了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这种自己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代替了老师的教,学生得到的知识,既印象深刻又富有趣味。
学生主体这个理念,老师都明白,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很难落实到位。会讲、能讲似乎已经是老师刻在骨子里的东西。1~2年级学生没形成良好的课堂意识,对长时间学习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因此,要避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要借鉴幼儿园“做中学”的模式,做到“以做代讲”,要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去探究,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获得真知。如,绍兴名师丁建国在执教二上《书的历史》时,就避免了枯燥讲述书的历史,而是通过让学生对不同时期书的材料、书写的方式等进行模拟和体验,用做一做、写一写的实践操作,感受书材料的改进和进步,体会中国文化和人民智慧。以学生的做来代替老师的讲,把枯燥的听讲变成有趣的动手做,既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能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非常适合1~2年级学生。
“比一比,赛一赛”是常用的激励手段。以赛促练的方法,紧紧抓住学生好胜的天性,是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疲态时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怎么赛?在赛之前,要给学生明确的要求、目标和操作方法。只有规范地赛,才能真正地学,课堂才能热烈而不失深度。如,嘉兴名师沈菲菲执教二下《测试反应快慢》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比一比尺子下落时,谁的抓住反应时间短。通过一轮轮的比赛,学生一步步发现问题并改进。通过一轮轮比赛,学生逐渐对测试快慢要求更明确:发现要测出反应快慢,起点统一才能比较;发现要看出谁快谁慢,标准统一才能比较;发现快慢的因素,除了手要快之外,还要手眼耳大脑同时配合才能快;等等。整整15 分钟的以赛促练,学生在比赛中思考、提升,一点儿也不觉得累,一点儿也不觉得时间长,反而越比越有兴趣,越赛越有成就感。
游戏化的教学设计是有趣课堂的保障,是落实新课标幼小衔接的重要一环,正如喻伯军老师所说“能让学生喜欢起来,爱上你的课就成功了”。只有在游戏化的教学设计基础上,进一步融入活动化、生活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堂,喜欢上我们的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