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青 (福建: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在小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信息技术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确保教师更为充分地利用各项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大发展,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而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兴趣设置活动主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各种图像和音频,使教学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社会、学校与家庭有更为充分的认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大发展。
其次,信息技术还可以使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源更为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教师在为学生设定学习主题之后,需要对网络平台进行合理应用,结合活动主题为学生提供录像、文字、图片等各种素材。同时,还可以科学应用其他院校的优质资源,使学生活动领域得到有效拓展,合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对活动主题具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有效增强学生问题分析的能力。教师通过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对教材中的不足进行有效弥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数码相机、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自学能力和主体作用,使学生兴趣爱好得到更大发展,使学生的发展具有更强的个性化。
最后,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小学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深入研究学生发展规律,使活动主题与学生心理特点有效结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课堂掌控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总之,信息技术可以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技能。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课堂内容,使课堂内容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确保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具有更强的能动性,主动探索相关知识,使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故事里的端午节》时,在具体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分组收集和查询与端午节相关的资料,并归纳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小组活动成果,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应用该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确保学生在小集体内有效地交流和讨论,共同参与活动项目,进而使学生迅速内化所学知识,确保学生充分理解端午节文化,学习思路得到有效拓展。与此同时,应用该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形式得到合理丰富,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地交流讨论,使学生发挥更大的能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活力,实现教学质效的进一步提升。
具体情境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为直接的情感刺激,强化学生的态度体验,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在以往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普遍是通过语言描述向学生展示具体情境,并在课堂内组织相关活动。而现在,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置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展示相关景物和事物,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例如,教师在开展与篮球相关的实践活动时,首先向学生讲述与篮球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篮球比赛规则、篮球场大小和篮球发展历程;其次,可以组织学生看一场篮球比赛;最后,要对学生进行认真做事习惯和合作精神的科学培养。教师在为学生设置活动任务时,可应用信息技术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例如,向学生展示国内外的经典镜头,还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篮球明星和重大篮球事件。总之,教师在开展综合活动时,需要在课堂导入环节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利用各种篮球场景对学生的篮球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各项任务,提升任务的完成效率。
小学生普遍缺乏抽象逻辑思维,小学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应用信息技术,以确保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突破。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饲养小动物》一课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以往的饲养经历进行回顾,组织学生共同讨论饲养经验。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可以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小动物,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和自由组队。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饲养动物需要完成哪些准备工作。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饲养仓鼠,在饲养之前,分析仓鼠的生长习性和仓鼠生长中常见的病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相关资料,掌握仓鼠的饲养方法。小学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查询网络资料,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实时交流,对学生学习途径进行有效拓展。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科学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行科学培养。小学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改变以往单一的活动形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确保学生得到更大发展。当实践活动难度较大时,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相关内容反复播放,使学生对活动步骤有精确了解,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服装秀的活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服装设计流程。在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对服装设计流程进行综合探究,以充分了解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认知。随后,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适当调整视频播放节奏,使学生对服装设计步骤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分组,要求学生在组内进行加工设计,完成服装设计工作。通过该方式进行互动合作,可以使学生团队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小学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活动素材的撷取,使活动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具体活动时,需要对实践活动内容进行合理丰富。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文字、录像、图片等各项资料,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和活动领域,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对学生学习素材进行合理丰富,强化学生学习体验,确保学生更为充分地了解活动主题,使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大大提升。例如,在《垃圾流浪记》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垃圾污染为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在确定活动主题之后,组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查询各种污染的危害。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相关宣传画。网络平台中的信息资源包罗万象,包含生活、教育、科技、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互联网平台可以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信息,使学生在学习中同时调动多重感官。与此同时,利用数字资源设置虚拟环境,可以使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互联网技术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同时还可以使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小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以往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实践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活动过程,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充分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师在进行实践评价时,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的重视,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开展“家庭生活小帮手”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展示家庭成员在大扫除中的忙碌状态,确保学生充分地了解家庭生活。随后,教师要对家庭任务进行合理设置,如,倒垃圾、择菜、打扫卫生等。家庭实践活动具有长期性,教师在完成实践活动的设置之后,需要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请学生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家长可以为学生实践活动拍摄视频,并上传到班级群内。教师需要综合观察学生劳动过程,并进行科学评价,确保评价的全面和公平。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该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劳动意识大大提升。
小学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科学应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热情,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确保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突破,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同时,教师还要科学撷取各种活动素材,并对活动评价进行合理优化,确保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更为有效地融合,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