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才钊 (甘肃:民乐县金山小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科技教学可能更像是艺术类的课程,他们可能普遍将这类课程当成具有兴趣性质的课程,对待信息科技课程也不如对语文、数学之类的应试课程那么重视。为了转变学生的这种观念,教师要以更生动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该怎样运用信息技术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传统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简单讲解教案内容后,向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只需完成任务,便可以自由支配课堂时间,教师只是灌输知识,也不会了解学生是否已掌握知识。这不仅会使学生无法学习与信息科技相关的知识,也谈不上助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会让学生从心理上对信息科技这门课程不重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创设是课堂上的一种新型授课方式,其主要通过视频、图片等以或静态或动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投入课堂学习中。情境创设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加上文字,将知识通过一个场景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具层次感、立体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在信息科技教学上,教师把书本上的文字知识以电脑课件中的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教师通过情境对话或者模拟情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进入学习状态。情境创设可使枯燥无味、拗口难懂的信息技术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严肃、紧张的课堂变得活泼、轻松,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情境创设的出现,既让教师可以通过新形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传授信息科技知识,也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对于规则这一名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信息科技课堂中,可以由学生自主制定课堂纪律,这不仅能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课程是开放性的课程,人们印象中也认为信息课堂是松泛的而非严肃的。但是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制定课堂制度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自律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实现以生为本。
在新课改下,信息课堂应该是既轻松又严谨的,强调轻松的课堂氛围、严谨的学习态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全力投入。由学生制定信息课程学习中的纪律,也会让学生对纪律一词有新的认知,认识到不能仅靠教师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学生也要发挥能动性,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信息课堂。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奇思妙想,思考如何在课堂中提升学习专注度、对于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应采取何种策略应对等等。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制定出如果不服从课堂纪律可以采取的处理措施,如何才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等等。
在有些教师看来,开展课外活动无异于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精力都放在如何进行课外活动和怎样进行课外活动中,并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学生必须“学逸结合”,不能只会学习,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动手实践机会。
《中国青年报》曾经提议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的课外活动,在学校设置“健康副校长”职位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课外活动并不是“浪费时间”,反而能让小学生更加快乐地成长。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尽情享受小学时光,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性格,让每个学生都各展所长,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信息科技教学中,课外活动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打破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形式。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素材也可以到课外寻找,所以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室外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从多种角度出发解决问题,了解到事物具有多面性。学生自行收集教材,有利于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在课外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集体参观科技馆,可以了解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了解到中国现在的科技水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对有困难的学生,大家可以互帮互助,能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从而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往往是肤浅的,很多时候,教师让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往往在一起讨论与课堂无关的内容,或者发呆走神。这样的合作探究并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学生的沟通能力并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整个课堂过于沉闷、没有活力,会让小学生对课堂学习感到乏味,很可能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教师提问的环节,有的学生站起来回答不了问题,会让其产生自卑情绪,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比较难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交流沟通,可以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相较于以前教师单一使用讲授法传授知识,合作学习、共同讨论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能让学生集思广益,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对思维活跃、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的想法和思考各有不同,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见解,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讨论过后在课堂上集中总结,将不同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其他学生,并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对所讨论问题的认识,让学生能多方面地看待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共同前进,迈向更高的阶梯。在合作讨论中,学生之间联系增强、交流增加、话题增多,不同学生之间的思想进行融合,有利其培养和谐融洽的感情。在合作讨论中,学生通过学习讨论,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合作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更能深刻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想到和别的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合作学习,获得更多的收获。在信息科技课程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的特性,让学生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大大提高其学习效率。
在新课改前,教师对信息科技这门课程很少会让学生反复进行实践,一般只会让学生实践一次,加之课程安排少、授课时间短,减少了学生反复实践的机会。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的课程,许多操作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熟练运用,而信息技术因为课程性质的原因,每周上课的次数并不多,一周基本只能安排一节课,更大大缩短了学生的实践时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轻视实践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困难,学生要想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就需反复实践,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反复的信息技术实践中,学生在每一次实践中都可以对知识点获得更多的、不同的理解。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让学生在熟悉操作的同时,也可以学会举一反三的操作方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也不至于因为一些变化就陷入消极、萎靡的情绪中,从而从小学开始培养多元思维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对小学生来说,操作电脑的一些功能性软件是有些困难的,所以需要多加实践才可熟能生巧。
总之,信息科技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使学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学生应努力学习新知识,才能在面对新挑战时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教师也要思考信息科技教学的意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