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飞
“云课堂”和云平台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它们具有实时性、多元性和数据化的特征,不仅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海量的信息,还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切实体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和技能,更符合“双减”背景下“坚持学生为本”“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要求。此外,以“云课堂”和云平台为途径和手段,优化“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也将创新课中教学、课后作业等环节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对达成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在“双减”教育背景下,教师以信息手段为基础搭建“云课堂”,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为他们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能够让学生尽量规避学习中的“弯路”,帮助他们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此外,在云平台的帮助下,线上和线下课堂皆拥有精美、形象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等,吸引小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如此,他们的压力和负担自然会有所减轻[1]。
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双减”政策为指导理念、以“云课堂”和云平台为手段为学生创造独立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预习活动、课后作业和课后服务等阶段,主动地解读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同时,在“云课堂”等技术和手段的支持下,学生也能认识到学习的乐趣,转而更为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和同学互动交流。这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得学生在学习环境的影响和教学环境的感染下,创新自身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
为了契合“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具体要求,教师利用“云课堂”等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协同一致、创新高效的教学模式中改变角色定位、强化自我意识,既能体现出“双减”政策中“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理念,也能达成“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要求。随着“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自然也会随之提升,这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2]。
“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的理念,换言之,教师应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云平台中的微课资源,指导学生展开课前预习活动,以小学生的语文实力和真实需求为主导,设计微课视频的内容和形式,并以“云课堂”为手段检验和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据此明确线下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线下教学做好准备工作。随着学生预习效果的不断提高,他们在正式课堂中的表现也会愈加积极[3]。
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云平台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微课视频,依据本班级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阅读教学的需求,对微课视频进行适当调整,并于班级共享平台中上传修改后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依据视频中的内容展开自主阅读、字词练习等预习活动。同时,为了增加预习的趣味性,削弱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也可以融入网络视频素材,使得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仅能了解课文中描绘的优美景象和独特的异国风情,还能在鉴赏动态教学素材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中“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所对应的具体景象,让学生在意境中沉浸、在视听情境中增强文本感知力,为后续相关教学活动奠定基础。而后,为了检验学生在预习中的成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教师还可利用“云课堂”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要求学生对预习情况进行说明和分析,并将自身在预习中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一一展示出来。在学生展开自我表述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口语表达内容中提炼出有效信息,记录学生在预习中的困难和阻碍,将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线下课堂的教学重点。如此,线上的云平台和“云课堂”便能为线下课堂铺垫道路,而且在如此新颖和高效的预习模式中,学生也会被阅读教学吸引,他们的身心压力逐渐减轻。这也符合“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对于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进步皆具有重要作用。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应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将减负增效的理念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云平台中的数据储备库,于线下课堂中实时调取背景信息,辅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阅读文本,以直观、动态的形式创设形象生动的语文教学情境,将课文中描绘的意境、故事等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增加学生在线下课堂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内心深处缓解他们的压力。这样方能提升线下教学的有效性,也能体现出云平台的重要作用[4]。
例如,在《红楼春趣》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已在预习阶段了解了文本的大致内容、初步学习了基础词汇和语句知识,这得益于“云课堂”和云平台的大力支持。而在线下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对课堂的形式和内容等进行优化,借助云平台中的数据储存系统和网站,展开线下教学和指导活动,以此契合“双减”政策中的具体要求,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红楼春趣》选自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其创作年代为清代,名著中所使用的语言对当代小学生来说存在较强的晦涩感,他们在阅读时难免会遇到难懂的语句和词汇,这对他们准确理解文本内容造成了阻碍。因此,在课堂上,当学生存在阅读阻碍时,教师可利用影视作品《红楼梦》中的片段,创建视听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文本中“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搬高墩”“拨起籆子来”等晦涩难懂的词语,转化为具体可视的影视画面,引导学生将画面与文本内容连接起来,促使他们在观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体会《红楼春趣》的语言之美和文化之美。此外,在视听结合的情境中,学生也不再满足于了解文本的表层信息,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和时代信息,并对名著作者曹雪芹的生平经历进行探索。
除以上举措之外,在线下课中教学时,教师也要借助云平台中的在线录音设备,组织角色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合理地划分角色,分别扮演紫鹃、黛玉、宝钗和宝玉等人物,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借助班级内的在线录音设备展开活动,录制人物对话素材,并将录制好的素材上传到云平台中,供学生家长、其他班级学生观赏和评价。针对云平台中的具体数据,学生便可了解自身在诵读中的问题,从而据此做出改变和调整。
在“双减”教育背景下,教师借助“云课堂”和云平台的手段和途径开展线下课堂教学活动,要及时引进拓展教学资源,既能优化线下教学模式、深化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还能与政策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等相关要求相契合,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
“双减”政策中对作业设计、作业布置和作业管理等多项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这足以见证作业在语文教学和“双减”教育背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线上+线下”教学的优质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革新语文课后作业的模式,创设个性化、层次化和弹性化的云作业平台,鼓励学生以自愿的形式,随时登录平台并利用其中的习题、故事文本等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减轻单一、固化和重复性高的作业给学生带来的身心压力,让作业成为一种可选择性的学习内容。
以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为例,传统的课后作业以线下默写、背诵等为主,其重复性和机械性较强。这种作业不仅给学生造成了心理负担,更不利于发挥作业的效能。对此,教师可利用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作业模式,借助云平台设计创新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完成作业。首先,在线上云作业平台中,教师按照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分设三个作业板块,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的文学常识、背景信息、基本知识等设计为作业题目,按照题目的难度将其引入到云平台的具体板块中,要求学生按照自身的古诗储备量和阅读水平等,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并在线上作业平台中初步完成作业的内容。其次,待学生完成线上作业后,依照作业的难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线下作业小组,给予他们合作探讨的机会,让他们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难题、疑惑点等进行探讨,抒发自身在解读诗词的过程中的主观感悟。在此基础上,学生便能通过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作业模式,获得自主选择与合作探究的机会,而作业也会更具弹性化和层次化特征。这有助于“双减”政策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的理念,也是达成减负目标的必经之路,只有创新和优化课后服务的模式,方能真正完成“双减”的教育任务[5]。因此,教师可将线下活动和线上服务作为途径,构建双线服务系统,让学生在优质的课后服务活动中巩固知识、放松身心,并有效规避校外参差不齐的辅导乱象。如此,学生便能获得健康成长的空间,也能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这也有利于优化“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自相矛盾》的小古文教学中,为推动双线课后服务系统的发展,教师可组织线下课后服务活动、创建线上课后服务平台。首先,从线下角度来说,根据小古文的文本特征以及其深厚的传统文化要素,教师可在课后服务阶段,指导学生开展经典古文诵读、趣味表演以及主题辩论等活动,要求他们展现出文本的哲学真理,挖掘出文本中丰富的文化要素,促使学生能够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参与到课后服务活动中,感受到语文知识海洋中蕴藏的宝藏。其次,从线上角度来说,教师可利用“云课堂”形式定期举办线上免费辅导活动。以《自相矛盾》为例,教师可举办“诵经典,传承古典文化”的专题辅导活动,在直播中传授给学生解读小古文的方法和技巧,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和互动,促使他们能够延伸小古文的学习范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随着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他们自然也会感到轻松和愉快。
简言之,在“云课堂”和云平台的辅助下,教师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作业和课后服务四个方面,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体现其育人主场的地位,学生也能在新颖的作业模式、课后服务体系中获得自主成长的空间。他们的多样化需求也均可得到满足,进而成长为思维灵活、态度积极、能力突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