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桃花扇》对“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突破

2023-03-06 03:48周立涵西北师范大学兰州730070
名作欣赏 2023年3期
关键词:李香君才子佳人孔尚任

⊙周立涵[西北师范大学,兰州 730070]

“才子”一词指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男性,与之对应的“佳人”则是才貌双全的女性。“才子佳人”一词首次出现在唐柳祥的《潇湘录·呼延翼》中,作品中呼延翼妻对丈夫说:“妾已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①“才子佳人”在我国古代叙事文学中演变成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叙事模式:“‘才子佳人’叙事模式是古典文学描写才子佳人婚恋故事时一种常用的模式,经唐传奇、宋话本与明清小说的长期演变,至明末清初臻于完善。”②

与《桃花扇》同期及之前的作品中,“才子佳人”叙事大致呈现以下六种模式特征:

1.遇合前男主人公身份显赫,“才子佳人”的结合多缘于女主人公的才貌出众,历经磨难却矢志不渝,最终得以团圆,如《长生殿》。

2.遇合前男女主人公因“梦”或前世姻缘而结合,具有传奇色彩,历经磨难后也因“梦”或姻缘得以团圆,《牡丹亭》是其代表。

3.遇合前男主人公多为贫寒书生,女主人公多为名门闺秀,女主人公身份地位高于男主人公,历经挫折后最终以男主人公登科迎娶女主人公为大团圆结局,代表作品如《西厢记》。

4.遇合前男主人公是贫寒书生,女主人公是青楼女子,在相爱的过程中男主人公因中举身份地位改变等原因变心,最终以男主人公受鬼魂等影响受到因果报应作结,如《霍小玉传》。

5.遇合前男主人公出身名门,女主人公是青楼女子,二人互相吸引,在历经种种磨难后以大团圆作结,如《李娃传》。

6.遇合前男主人公有豪侠刚烈的特征,女主人公处于需要帮助的处境,因男主人公帮助女主人公而结缘,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以大团圆作结,如《柳毅传》。

以上“佳人才子”叙事模式遵从的均是民间善恶伦理。《桃花扇》中的“才子佳人”叙事特点与以上模式具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加入了主流的政治伦理色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遇合阶段因政治结缘、磨难构建阶段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以男女主人公双双出世作结、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构建中的政治因素。从侯方域的“才子”形象构建、李香君的“佳人”形象构建、“才子佳人”叙事模式构建三个角度可以呈现“才子佳人”叙事模式在以上层面的全新突破。

一、侯方域的“才子”形象构建:无力挽回局面的复杂文人

侯方域具有复杂的文人特征。相较于传统刚正不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形象,这一形象中加入了世俗性。他具有复社文人疾恶如仇的特点,但在阮大铖送妆奁时,却不似李香君般坚决回绝,而是认为“圆老一段好意,也还不可激烈”③。这一人物的矛盾性还表现在个人情感上,他“物色名姝”,却又在新婚宴尔之际离开妻子。侯方域的人物形象中映射了作者孔尚任的影子,“孔尚任自己就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他自身对于入世与出世就处于一种纠结矛盾的状态中”④。侯方域面对阮大铖态度的摇摆以及面对寻欢作乐的挣扎显示了孔尚任面对清初官场腐败黑暗现象时内心的矛盾:遵从内心的高洁志向出世,还是随波逐流入仕。“《桃花扇》的第二创作阶段是孔尚任因接驾康熙而出仕、治河淮扬的时期。”⑤此时的孔尚任面对官场百态,内心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摇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侯方域的才子形象构建上,文本主要通过三个层面完成了男主人公的形象构建:外在形象构建、内在转变和爱情观的形成。

首先,“才子”的外在形象构建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小说在侯方域的外在形象塑造方面主要从家世、才气两个方面着墨,构建了一个文韬武略却无法得到重用的“才子”。在《听稗》一出中,侯方域首次出场,场景设定为在国家困顿之际,为了排解心中的愁绪,与同为复社成员的陈定生、吴次尾一道游春。文本中对侯方域的外貌并无直接描写,但侯方域风流倜傥的爱国文人形象跃然纸上,形成了读者对侯方域外在形象的初步印象。侯方域初次登场就面对着个体愿望与社会政治的矛盾。从家世来看,侯方域出身官宦世家。在《听稗》一出中,侯方域自述身世:“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官宦世家的出身对侯方域爱国文人的形象建构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侯方域才华横溢,文韬武略。“梳栊”之日,侯在作为侯、李定情信物的“桃花扇”上题诗,众人皆道好诗,足以见其文采之高,“才子”形象跃然纸上。另外,侯方域在面对迎立福王一事时提出了“三大罪”和“五不可”之说,后来弘光帝的荒淫无道以及南明王朝的短命均验证了侯方域的政治预见。高杰未听侯的规劝,贸然赴宴被杀,也可以表明侯方域的政治才能。

其次,从入世到避世的内在转变继续丰盈了“才子”形象的全新内涵。侯方域的忠君爱国思想先后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由入仕转变为退隐,第二次则由退隐转变为避世。侯方域的第一次思想转变发生在高杰不听侯方域的劝阻,轻敌赴宴被杀后。侯方域冷笑着拂袖而去,在偶遇苏昆生、李贞丽后即开始寻找李香君,至此侯方域的思想由入仕转变为退隐。侯方域思想的第一次转变主要由两个原因导致:第一,明末文臣有谋无权,武将有权无谋,在面对重大事件时矛盾得到激化。侯方域身为文臣,空有谋略而无能为力。第二,国家政局混乱,奸邪小人掌握大权,忠臣被构陷。第一次思想转变后的侯方域对政治失望,虽未出世,但已退隐,远离官场。此时的侯方域停留在儒家思想的入世层面,是在入世层面的逃避现实。侯方域的第二次思想转变发生在南明灭亡后。此时的侯方域与李香君终于重逢,但二人选择了出家避世。张道士在《入道》中点出了“国”“家”“君”“父”。国家已然灭亡,姻缘存在的基础——伦理全然不存在了。第二次思想转变由内外原因共同导致:从外在原因来看,南明灭亡使国家不复存在,这为侯方域出世提供了客观条件;从内在原因看,侯、李的爱情以政治为基础,二者均受伦理思想的影响。没有国家,伦理也不复存在。国家灭亡,爱情不存,此时侯方域的忠君爱国思想彻底由儒家思想的入世转变为道家思想的出世。

再次,与政治结缘的爱情观也是全新“才子”形象构建的关键因素。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因政治结缘,侯方域的爱情观随着他的政治思想转变而变化。通过侯对待爱情的态度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该书中的“才子”与传统的“才子”形象不同。侯方域的爱情观建立在家国观念与伦理观念的基础之上,小说中更多关注的是爱情与政治的联系。侯方域在新婚之时离开李香君,投奔史可法,此时的侯方域与李香君并未像后来那般相爱。侯方域对李香君的态度转变始于他听闻李香君誓死守节,不屈从于权奸。李香君在面对家国之事时坚忍高洁,且侯、李二人政治立场相同,这为二人感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仕途方面,侯方域的“才子”形象打破了传统“才子”登科入仕的过程模式:侯方域未在真正意义上发挥自身才能,而是在官场受挫。在人格方面,侯方域又具有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虽然政治立场并不坚定,但是他有主动介入政治的意愿。这两方面的突破均带有政治伦理色彩。剧中从外在形象构建、从入世到避世的内在转变、与政治结缘的爱情观构建了侯方域这一“才子”形象。

二、李香君的“佳人”形象构建: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进步女性

李香君的“佳人”形象虽然继承了之前“才子佳人”叙事中的才貌双全的特点,却较以往的作品更注重李香君思想方面的内在形象构建。儒家思想对李香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与爱情两个方面。在政治上,李香君身上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仕人“忠君爱国”的理想道德要求;在爱情上,李香君身上体现了儒家思想对女性“坚贞不屈”的理想人格要求。

首先,李香君是才貌双全的秦淮名妓。作品中没有对李香君的外貌进行直接的描写,但李香君容貌之秀丽和才华之出众不容置疑。从身份上来说,李香君是媚香楼的头牌。头牌的身份间接证明了李香君的才貌出众,而且李香君正是因为才能和容貌遭遇田仰抢亲。从学艺上说,李香君师从苏昆生学习《牡丹亭》,受到杨文骢夸赞:“可喜令爱聪明得紧,不愁又是一个名妓哩。”文本还通过“桃花扇”这一意象强化了李香君美貌的外在形象,“它象征了李香君的青春美艳”⑥。扇面上所题诗句“清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赞颂了李香君外在形象的美丽。扇面上的桃花则从作画的角度表明李香君“人面桃花”。

正是李香君的外在形象预设了剧中的重要矛盾建构:李香君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贞的爱情态度使其守节闺中,但她出众的才貌使其在男权社会中受到关注,难以远离纷争。“‘天生尤物’与‘贞洁烈女’两种原本相悖的属性奇异地同时出现在了青楼女子李香君的形象设置当中。”⑦李香君不同于以往“佳人”形象的重要之处在于,她面对国家大事时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坚定立场。在《骂筵》一出中,她讽刺道:“《后庭花》又添几种。”在《却奁》一出中,她“拔簪脱衣”。李香君从言语乃至行动大胆与权奸抗争,李香君的爱国形象体现了清初进步女性观。“佳人”的女性形象构建不仅局限于才貌双全、坚贞守节,在面对国家大事时,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样坚忍不屈。姚晓楠认为,“孔尚任通过虚实相生的方法使李香君的形象更加鲜明”⑧。作者在史实的基础上,通过虚构的《却奁》展现了李香君不屈于权贵的形象,通过想象创作的《入道》表现了李香君强烈的家国观念。孔尚任作为孔子的后人,出身儒学家族,他是儒家理论的实践者。“李香君‘事事英雄’、风骨凛然的男性气质则集中体现了身为孔子后人的孔尚任对理想人格与理想道德的渴慕与追寻,带有明显的‘神本化’倾向。”⑨可以说,孔尚任在侯方域身上寄托了自身情感,在李香君身上寄托了理想人格与理想道德。侯方域有孔尚任的影子,表现了作者面对现实的无力与摇摆,保留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此时,本应在侯身上寄托的儒家理想人格与道德就相应地转移到了剧中的另一位主人公李香君身上。

坚贞不屈的爱情观是李香君“佳人”形象构建的重要一环,而李香君坚贞不屈的爱情观也是建立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上。李香君在侯方域离开后为其守节,面对田仰抢亲时宁死不从。正是李香君的坚贞不屈推动着情节走向高潮,出现了“血溅桃花扇”这一重要情节。“‘桃花扇’成为表现李香君高洁人格的重要意象。”⑩作者通过李香君“血溅诗扇”,表明了她坚贞的爱情观。李香君为何以死守节?在清初的儒家思想中,李贽提倡“男女平等”,因而出现了进步的女性观念。李香君的女性形象相对于先前将重点停留在对女性才貌的描写上,有了人格与道德的刻画。面对田仰抢亲,李香君以死威胁,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名节。

在面对权奸时,李香君敢于直言,与侯方域摇摆不定的态度形成对比。首先,不屈从于权奸、以守节来表明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是李香君守节的原因之一。其次,李香君的守节也受到儒家思想对女性“贞洁烈女”的要求影响。在《拒媒》一出中,蔻白门说道:“他不嫁人,明日拿去学戏,要见个男子的面,也不能够哩。”倘若李香君的守节仅仅是为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她没有不见所有男子、不嫁人的必要。李香君可以仅仅通过拒嫁田仰等权奸来表明政治立场。因此,李香君的进步形象仍局限于儒家思想对女性的束缚之中。“无论男性如何,女性都对其保有贞操,这才是儒家文化中的完美爱情。”⑪李香君的爱情具有悲剧色彩,她始终为侯守节,最终以出世作结。

《桃花扇》从外在形象以及李香君坚贞不屈的爱情观构建了“佳人”形象。李香君这一形象并未停留于表面的才貌描写:女性也可以具有超越男性的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爱国抱负。李香君的形象构建所体现的政治伦理色彩在“才子佳人”叙事模式中有重要突破。

三、新“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构建:政治伦理正义主导的爱情

《桃花扇》中的“才子佳人”叙事是文本采取的主要叙事模式,不同于同期及之前的文学作品,贯穿《桃花扇》“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伦理是政治正义性:遇合前男主人公的身份地位高于女主人公,二人的相爱以共同的政治立场为前提;在相爱过程中,二人因政治带来的磨难而分开;最终,二人以出世的悲剧作结。

首先是因政治结缘的遇合模式构建。不同于传统“才子佳人”的一见钟情,侯方域与李香君因政治结缘,本属于民间的个体善恶与政治伦理纠缠在一起。“《桃花扇》中所体现出的南明弘光王朝的政治特点:党争肆意,政治腐败与主君昏庸。党派之争随着党派的进一步扩大,文人与阉党之间的斗争也不再只是站在国家角度,而是逐渐变味,充满了个人恩怨意味。”⑫二人相遇之初,侯出身官宦之家,作为复社文人出现,此时的李香君身为歌妓,身份地位低于侯方域。阮大铖需要以侯方域为突破口来缓和与复社文人的关系,这为二人的遇合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场域。侯方域在“梳栊”时缺少妆奁,此时的阮大铖企图通过提供妆奁来以侯方域为突破口拉拢复社文人。有了阮大铖提供的妆奁,侯方域才得以成功“梳栊”李香君。二人遇合的模式区别于传统“才子佳人”叙事模式之处体现在二人的遇合带有政治色彩之上。

其次是政治磨难下的“才子佳人”模式。二人相爱中遇到的磨难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二人的离别源于阮大铖的陷害;李香君欲守节,田仰企图强娶李香君,这体现了李香君“忠君爱国”的政治立场与阉党政治立场的对立;李香君后来入宫是因为君主昏庸、纵情声色。文本通过政治磨难的场域构建,使李香君的形象更加丰满,也突出二人的感情特点。在侯方域投奔史可法之前,对李香君的形象构建更多停留在才貌层面,只有《却奁》一出表现出了李香君的坚定政治立场。经过剧中的磨难,李香君的守节、爱国形象逐渐丰富,这也促使侯方域听到李香君的消息后选择寻找李香君。二人的磨难构建不同于传统“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地方在于:二人的磨难构建也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此外还存在二人情感付出不对等的问题。

最后是双双出世的“团圆”模式构建。侯、李在经历了诸多磨难后,于国破之时终于相见,可由于国家灭亡、伦理正义依存的场域不复存在,二人最终选择了双双出世,这样的结局与传统“才子佳人”叙事模式中的大团圆有所区别。双双出世的结局为传奇保留了一份想象的空间,也升华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主题。二人的爱情在乱世中磨难重重,出世是对黑暗现实的逃避,也是对二人爱情的一种保留。出世的结局强化了政治伦理在个人情感之中的决定性作用。

① 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262页。

② 夏豫宁:《论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当代嬗变》,《扬子江评论》2018年第5期,第92—96页。

③ 孔尚任:《桃花扇》,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86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④⑪ 陈一璞:《〈桃花扇〉侯李爱情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1页,第11页。

⑤ 漆晓文:《回头对面皆幻景——论孔尚任〈桃花扇〉体现的时代冲突思考》,《戏剧之家》2019年第7期,第7—9页。

⑥⑩ 王昊:《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页,第43页。

⑦⑨ 刘冰:《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李香君形象再审视》,《宜春学院学报》2020年第42卷第1期,第99—103页。

⑧ 姚晓楠:《〈桃花扇〉李香君形象的艺术塑造》,《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36期,第141—142页。

⑫ 林煜欣:《从传奇剧〈桃花扇〉看南明弘光王朝政治特点》,《今古文创》2020年第39期,第4—5页。

猜你喜欢
李香君才子佳人孔尚任
桃花扇
孔尚任:我和清朝隔着一曲《桃花扇》
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侯李爱情书写
孔尚任《桃花扇》东传朝鲜王朝考述
论明清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择偶观
张生与李益爱情比较研究
浅谈《西厢记诸宫调》的创作思想
才子佳人小说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
桃花扇落,几层妆薄
孔尚任与《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