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媛 东营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低速”“转型”“攻坚”阶段。国有企业在政府的领导和市场的驱动下,通过改革与创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要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要明确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各项指标,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确保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的社会发展新格局下,国有企业应该积极地进行管理方式的改革,运用高品质的创新机制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运用相关机制保障企业的改革与转型。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创新驱动指的是将创新作为其核心驱动力的一种内生的经济增长方式。具备创新特性的人力资本、知识、制度、文化等因素,能够成为一种内生的推动力,并将其融入产品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创新的内生性来自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积累,来自企业内部的制度文化变化,来自个体的知识。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能够实现自我强化、自我变革、自我积累的长期增长方式,同时,也存在着强大的外溢和扩散效应,使得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得到了最优的转化,从而使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新也是创新驱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创新是从制度、文化、管理、科技四个层面来进行的,而在这几个层次中,科技创新又是最重要的一环,它包含了两个层次,一个是技术层次,另一个是科学层次。科技创新是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基础,而制度、文化和管理上的创新,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能够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资金充足、人才稳定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下,大力扶持东部地区走在创新驱动的前列,以及实施新兴产业引导工程等重大举措。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也在积极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国有企业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要适时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尽快与国外的市场建立联系。这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整体实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国有企业对其他国有企业的示范和引领。其他企业也能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号召下,积极开展有关工作,一起扬帆起航,开拓新的商业领域。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对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越来越多地同世界各国保持着紧密的关系。特别是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一直在不断地增长,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国外的资本,这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会。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已悄然实现了现代化转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做出了重要的判断,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要求国有企业的管理观念不断创新。在这个新的思想、新的制度的帮助下,国有企业与外资的沟通与合作也逐步走向了深入。在网络技术等的帮助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变得更加紧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变得更加精确,通过这种方式,能使国有企业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又能与很多外国企业的先进经营理念进行交流和对比,这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对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从企业的实践发展来看,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根据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都具有很大的规模,比如通信企业、能源企业等。这些企业在全国各大省份均有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业务面广泛,为企业进一步发掘更多优质顾客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企业过大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因素,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在寻求创新发展时,所牵扯的利益主体众多,各类资源的流动性相对较差,其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约束作用不强,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资产质量。此外,在国有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发展速度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各个企业中,分公司和网点的发展速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也会对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造成阻碍。这一问题若得不到较好的解决,会给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与民营企业相比,在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所占比例更大,在许多情况下都会对企业的决策造成重大影响。但这也会造成国有企业的身份边界变得模糊不清、决策者在经济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之间转换的困难。国有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不但具有市场引导的功能,而且对于其他的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假定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发生了一场商务纠纷,最理想的做法是,决策者首先站在经营者的角度,按照《民法典》和《商法》的规定,其次站在国有资产拥有者的立场上,对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行为,采取“内控”的方式,在非机密领域,非敏感领域,非重要领域,不与具有合法资格、没有各方面风险的民营企业进行一般的商业利润的竞争。
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国有企业要想更好地进行改革,就需要增加企业的科技投资,更加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但是,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还很弱,其在实践中的创新性工作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开展科技研发的时候,国有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把技术应用到自身,但是在计算机辅助开发、科技成果转移等方面,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在技术研发与创新中,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维持的循环系统,在此条件下,势必会对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国有企业对技术员工的激励机制也不够完善,在某些国有企业中,对于那些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研究和开发人员没有进行奖励,或者,对于那些终年不能做出科学研究结果的科技研究与开发人员实行“离任”机制,这些都将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要加强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对其进行有效的辨识与预测,并在实践操作中尽量规避其对企业的影响。创新驱动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必须逐步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制。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评价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使风险得到合理的规避,从而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并适时地将经验转化为机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有些国有企业对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对其进行评价和预防的方法也不够完善。比如,一些国有企业在对自身或者合作伙伴的财务相关风险进行评估的时候,并没有从企业的整体角度来进行高质量的评估,因为它们对自身的认识不足,或是缺乏足够的经验,在经营过程中,未能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辨识与防范,从而造成企业在经营、资金周转等方面出现问题。甚至有些国有企业已经发展成了上市公司,这种情况依然经常出现,这也表明,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其风险的防范。
在选择改革途径时,要确保各种政策的实施,必须经过有效的交流,在交流的时间要求和决策程序上,不同的交流项目在交流的进程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国有企业里,沟通流程是很严格的,但是沟通的费用也很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过程比较复杂,经常会出现等待和反复的情况。此外,目前在国有企业内部,仍然存在着一些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上级机关作出的决定,往往要经过一层又一层的传递,才能得到执行。在某些创新政策制定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往往会造成政策制定周期过长,影响政策制定的时机,从而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某些因素,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造成了国有控股或国有股所占的比重较大。这样的所有制结构,会造成其他股份力量不能很好地被利用。由于两者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关系,必然会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从长期发展的观点来看,国有企业要适时地选择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改革途径,尤其要重视在非保密、非敏感、非重大的领域,对其股权结构进行优化,并积极推进和发展混合所有制。在这一进程中,国有企业在上述中的控股权可以适当地引入民间资本,并对其股权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要将市场机制发挥到最大,以适当的方式增加小股东的股份,在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国有企业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国家面对着一些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经济、社会现象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问题都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加以解决。比如,我国人口众多,有的地区人口密集,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而交通运输业又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就出现了很多特别的需要,解决这些需要已经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国有企业承担着重大的使命,承担着国家的重大战略,例如高速铁路的研究和运营。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三融合”。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科学技术指的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系列知识与技能,这一学科涵盖了自然科学、化工、环保、资讯科技、工商管理等多个学科。以这些学科为契机,推动国有企业在研发、生产、质量控制、销售、结算、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的发展。应用科学技术能够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凸显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示范性。因此,国有企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各类优秀的人才,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支持。比如,国有企业可以招聘到高校应届毕业生之后,加强对特定业务的针对性培训,使其迅速成长为自己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推动科技人才阶梯储备,提高企业人员整体质量。对国有企业来说,在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融入自己的发展战略中,以引入创造性人才为手段,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要积极拥抱市场,积聚资源,借鉴经验,采取引进、消化、吸收的办法,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有利的环境。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各类人员的业绩评价与退出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各种类型的技术创新并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创新道路的选择时,要注意分析各种风险,建立并健全风险预防的机制,要切实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国有企业发展建设,改革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迅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科学的风险预防体系,在建立机制的时候,要对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积极听取各部门的建议,深入各业务领域,搜集相关的反馈,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战略。此外,在进行有关投资时,还要对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适用的法律等进行仔细的分析,积极地意识到企业自身在经营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将这些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改革工作进行提供保障。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时,要注意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全面落实风险管理,要使风险和控制相结合,使风险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冲击降到最低。
目前,我国一些国有企业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瓶颈。为了预防国有企业中的腐败,中央和各地应出台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对国有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国有企业可以设立举报热线,经查证属实后,对举报者予以补偿,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另外,在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中,也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栏目,供企业的职工进行实名制的举报,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以避免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为了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使国有企业办强、办好。“创新动力”是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风险管理”是改革的正确内涵,二者的关系要妥善处理。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灵活、有效的运作模式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威慑体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要努力保证国家财产的安全和价值稳定,避免国家财产的流失。要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强化党建工作、强化反腐败工作、保持廉洁、防止权力滥用等。要对监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促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的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国资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方位构建防范国家财产流失的体制屏障。要通过对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调查,加强对国家财产浪费问题的问责,以保证国家财产的安全运行,实现国家财产的保值增值。
总之,在积极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情况下,在我国国有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其转型的途径,并主动参加到技术创新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国有企业是支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支柱,它肩负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为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维护广大人民的福祉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