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023-03-05 06:18
关键词:跨学科课程内容语篇

赵 英

(亚当森大学 研究生院, 菲律宾 马尼拉 0900)

当前,教育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核心素养,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1]4。《方案》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意在加强各学科间的相互关联,融合各学科之间的相关理念,从而带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2]4。跨学科主题不仅是新方案的一个重点,也是此次课标修订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更是今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新关键。如何透彻理解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个亟须解决的普遍性问题。

一、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意蕴辩读

聚焦核心素养的形成,加强综合课程的建设,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敢于打破学科之间的桎梏,基于英语立场,建立相关学科之间的纽带。对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需要抓住三个关键:学科,塑造学科素养与跨学科素养;主题,厘清课程结构并优化课程功能;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围绕特定主题,由真实问题或任务驱动,运用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积极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打破学科孤立状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1]11。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需要我们教师结合综合性学科知识,进一步结合学生经验与社会需要;强调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具体问题的能力;重视开放性,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应不拘泥于学科之内、不受限于教室之中,拓展新的实践可能,描绘育人美好蓝图。

(二)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

英语课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描述英语学科的性质,反映英语学科的理念,确立英语学科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文化意识体现在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上,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了解并比较不同国家优秀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逐步形成国际化视野;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通过对主题、语篇、语用知识的学习锤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英语学科所独有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与交际能力等。

(三)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

对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认识要注重对其关键部分的理解,就各个关键部分与其他学科教学方式进行辨读。首先,把握“英语跨学科”这一关键。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同时需要英语学科立场和跨学科立场,否则就会沦为“英语学科主题学习”。英语学科立场要求教师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时刻铭记以英语为中心,向其他学科进行辐射,以“英语+X”的方式主动进行跨界。跨学科立场要求教师明确所跨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增强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与方法的相互关联和有机整体结合。

其次,把握“主题”这一关键。不能为了跨而跨,也不能随意无目的地跨,否则就会变成“拼盘教学”。从这个角度来说,主题便是解决如何跨的问题。主题即问题,要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推动课程的教学综合实践化;主题即核心,要通过对主题、语篇、语言知识三个维度的深入探究,推动课程结构层次化教学,并提供真实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环境;主题即需求,要求教师为满足现实需要而推动情景化教学。

最后,把握“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关键。教学不应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名义,行传统灌输或填鸭式应试教学之实。实施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围绕“为什么教”和“为谁而教”这两个主要问题,需要深刻剖析课程的育人价值、落实育人为本的理念。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注重“从做中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的探索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本质、建构知识框架、运用学习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习得正确的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方法[1]14。

二、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内容的变化路径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安排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课程结构综合化,强化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要求,使之切合生活情境。课程内容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的内在结构[3]185,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大概念”主题的提炼,要求课程内容呈现综合化、层次化的趋势。

(一)课程内容综合化

要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内容综合化实施,强化内容的生活属性。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综合性是指打破学科界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生活化是指进一步增强知识和真实世界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钟启泉认为课程要凸显“生活世界”的价值,寻求生活与学术的交融[5],而生活世界是整合的而非割裂分散的。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思想观念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与真实的生活观;在主题的引领下,逐步培养学生针对性地为特定事物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形成综合认识的同时,培养自身聚合思维与分散思维能力。且在能力上,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能锻炼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管理和行动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英语+”模式是进行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形式。“学习是知识和经验的持续整合过程,并以此而加深、拓宽人们对自我、对周围世界的理解”[6]285,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有一个天然的学习实践方法——交流。学习实践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为这一持续整合过程提供了一个学科支点,其整合英语学科内知识,以英语学科逻辑辐射其他学科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新课标”附录5案例二为例,此案例采取“英语+劳动课”的模式。单元主题是“do family chores”,该主题属于“人与自我”范畴,涉及“劳动习惯与能力,热爱劳动”。首先,以语篇一、语篇二为文本展开英语对话、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通过运用家务活相关词汇锻炼中英对应能力及交际能力。其次,对语篇一、语篇二进行整合,可改编为舞台剧剧本的形式,在舞台剧场景设置内增加做家务的活动场景。最后,提炼语篇三、语篇四中关于劳动教育的课程思想价值,并结合劳动课程内容带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如打扫校园、整理教学用具、摆放校内自行车等,从实际劳动中促进学生自我感悟,并与家长交流心得,让学生制定个人家务劳动计划。

(二)课程内容层次化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学生能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同样的知识通过改变结构可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学生。也就是说,课程结构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结构层次化应按照主题进行有效梳理。“新课标”指出,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不是不同学科简单地根据一个主题堆砌在一起,这样只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若没有根据知识的结构逻辑产生符合逻辑的认知结构,学生只能套用老师教学逻辑,拼凑出经由自己随意理解而产生的具有相对主义特征的认知。

确定核心概念,明确逻辑顺序,统摄学科知识。核心概念是学科知识的重要集结点。厘清这些核心概念的层次性是实现学科知识结构化的关键[7]。要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强化不同学科整合的逻辑关系,凸显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知识等内容组织方式。基于英语学科立场,课程内容应呈现主题、语篇、语言知识三个层级。主题统筹“选择哪些语篇”“适合哪些语言知识”等问题。基于跨学科立场,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设计应该让学生明白本次学习“能联合哪些学科”“为什么能联合”“能与其他学科的哪些知识点联合”“联合的内在顺序如何安排”等问题。让我们以“新课标”附录5案例一为例进行讲解。首先,基于英语学科立场,单元主题“meet my family”涉及“家庭与家庭生活”“常见职业与人们的生活”。案例一涉及四个语篇,语篇一是家庭成员的相关介绍及相关语言知识的引入;语篇二是家庭成员职业介绍及相关语言知识;语篇三拓展至家庭成员相处方式及相关语言知识;语篇四涉及各成员的相关职业及相关语言知识的表达,内容相互衔接且层层递进。此外,基于跨学科立场,可采用“英语+语文、美术、思想道德”的教学模式。语篇一谈及家庭关系,可延伸至用中文表达非常见的亲戚关系,如舅甥、姑丈、姐夫、叔侄等。可在案例一的相关基础上增加语篇的学习,通过小学语文课文中泰戈尔的叙述性散文诗《职业》一文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在单元主题结束时,可让学生进行绘画、手抄报等课程任务描绘家庭场景,展现家庭温暖,还可在教学任务结束时,升华课程思政思想,教育学生学会团结友爱,了解“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三、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实施的实践转型

推动核心素养的形成,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将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与项目式学习、对话教学、情景化教学等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贯通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桥梁。

(一)结合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理念,通过驱动性或引发性问题的设计,从而生成知识和培养素养的一个过程。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在特点与价值上有共通之处。第一,综合性课程方案指出要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1]14。第二,实践性、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用合一、知行合一,让学生通过研究并解决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在做中学。第三,核心素养导向。英语项目式学习以语言知识为载体,不应仅仅停留于对语言知识的浅层记忆上,而应走向语言知识体系的深层建构与实际应用[8],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英语项目式学习与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结合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跨学科素养。一方面,它要求以项目式学习任务为主题。如,学习人教版教材英语七年级下册中的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时,可以“保护熊猫主题英语海报”或者“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为主题动员学生完成相关主题项目的构建。又如,学习人教版教材英语八年级下册中的Unit 5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时,可以“与父母谈心”或者以“基于家人的英语诗歌朗诵”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所给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另一方面,项目式学习可内化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与形式。首先,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与英语项目化学习的整体设计应基于学生水平,旨在遵循英语学科逻辑提出跨学科的实践问题。其次,应站在跨学科立场上,确定问题涉及哪些学科知识与相关能力,明确以怎样的形式和逻辑顺序整合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再次,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不同学科知识,并且深入地研究问题,在学习和研究中明晰学科逻辑与跨学科整合的逻辑,并合理地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形成整合性的项目成果[9]。各式各样独具学生个人风格、融合学生个人知识经验的项目成果暗含一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不一定只是教师主导的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教法,而且可以是在学科立场与跨学科立场拟定的大框架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因此,英语项目式学习与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结合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留白”,用对话教学进一步补充。

(二)结合对话教学

现代的教学研究表明,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沟通现象。课堂中的对话沟通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的交互过程。对话与沟通是英语课堂中常见的实践形式,但是传统英语课堂对对话教学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误区。首先,英语课堂的对话不应仅仅局限于死板的英语对话,更不是“狭隘的”语言谈话,而且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对话更多的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10]131。其次,主体间的对话不是单向灌输,沟通不应局限于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语篇、形式都应该是对话沟通的结果。最后,文本作为主体对话的对象,不应局限于已有的教材课本,而应该是在跨学科对话中动态生成的真实会话结果。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文本内容、形式、学习成果类型等方面都为师生互动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真正把握教师与学生主体间的平衡。多尔否定理性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他引用“混沌理论”,认为一个小的、似乎并不重要的局部性的改变会引起相当深远的影响。教学计划应是多元的、灵活的,创新的,从而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失衡、再平衡关联、情景化是教学设计中的必要成分[11]。在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文本不是确定的经验,而是学生获得新体验、得到新感悟的源泉。在师生对话中,师生依据自身经验挑选语篇,确立感兴趣的主题,从而确定学习任务,最后结合学科立场与跨学科立场合理地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在生生对话中,通过讨论、问答、辩论等方式互教互学,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成果类型。

(三)结合情景化教学

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在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主题是对内涵理念的有效浓缩,主题即问题、核心、需要,统筹着形象、情感、意境,情景化教学是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应有之义。由此可知,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自觉的学习,对形象、情感、意境的把握有利于学生最终达到罗杰斯所说的“意义学习”。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真实生活,生活是动态生成课程意义的源泉;强调学生应为真实情境化课程的主体。其一,内容(问题、主题)情景化,即主题来源于生活。主题包括三大范畴: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其中,“人与自我”以“我”为视角,“人与社会”以“社会”为视角,“人与自然”以“自然”为视角。要将内涵理念浓缩成主题,再由英语语篇与语言知识、其他学科知识展开。其二,场景情景化,即在生活情境下解决问题。对中小学而言,场景情景化的重点在于形象与情感的塑造。生动形象的场景和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使教师的言语、感情、课程连同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促使他们积极投入整个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12]。形象并不一定要实景和完整,而重在调动儿童心理,以卡通为主题也并非必须在课堂上播放卡通片,而是通过调动儿童对卡通的热情,引领他们进入英语学习殿堂。情感的注入相比实景更为重要,如果课上选用的卡通对象并不为教师与学生熟知并喜爱,那么便无法产生情感共鸣,情境也就无从谈起。

四、结语

本文探究了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分析了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明确了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对于这一课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如何深化理解、推进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注定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反思与改进的课题。我们要反思新课标及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的指向与内涵,以思辨、综合、动态的观点审视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跨学科课程内容语篇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