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青年工匠精神的培育探究

2023-03-05 17:11田艳宁
科学咨询 2023年1期
关键词:保时捷工匠课程思政

田艳宁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 300400)

“工匠精神”是一个时髦的词,却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近几年一直被社会热议,成为一个群体的标签,象征着一种精神品质和质量要求。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更应该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教师将工匠精神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一、培育青年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具有以下特征: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严谨(一丝不苟,遵守规矩);敬业;专注(在专业领域不断追求进步,对工作执着)。工匠精神不是一个口号,其与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是国家、企业、高校、个人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企业、各类高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一)培育青年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他又在国内外很多重要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后盾和储备力量,青年的健康成长是一个国家健康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对于国家来说,青年的“兴”与“强”至关重要。

在中国梦的背景下,青年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人民网指出,“践行工匠精神,青年大学生应当排头兵”。长期以来,说起工匠,人们的理解就是技术工人或是手工艺人,认为青年大学生与“工匠”二字距离遥远。实际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依靠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也需要各行各业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

(二)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目前,世界上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 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都扎堆出现在这些发达国家呢?原因就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 工匠精神!由此看来,工匠精神是企业持续发展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注重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闻名世界的一大原因,德国制造的技艺传承是德国工匠精神的产物。保时捷以汽车设计者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姓氏命名。费迪南德·保时捷既是天才的设计者,又是保时捷家企传奇的缔造者。1931年,在斯图加特,费迪南德召集了一批设计界的一流天才成立了保时捷设计和研究公司。1951年,76岁的费迪南德·保时捷逝世,他的儿子费利·保时捷全面接管了保时公司的经营权。弗利·保时捷继承父亲的设计天赋,将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1972年,保时捷成功转型为股份公司。保时捷成功的原因在于,它坚持了企业的工匠精神。

对我国企业来讲,以保时捷为代表的德国企业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许多企业学习日本的管理的办法,把松下幸之助等人奉为经营管理之神。其实,最值得学习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匠人精神。我国制造业承担着国民经济的主体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责任,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培养青年的工匠精神就变得至关重要。这些高素质人才从哪里来?青年大学生!

学校要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追求卓越、不断精进等品质,用工匠精神引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工匠精神是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大学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高校人才培养的职能规定了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大学的内在要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2015年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的责任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新时代也给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新的使命,“工匠精神”依托工匠存在,而工匠的产生又源于教育。可以说,作为制造业人才输出基地的高职教育肩负着中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的重任。因此要从教育抓起,抓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为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用的人才。

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是大学阶段,大学属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黄金时期,高校应把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四)工匠精神是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

2021年应届毕业生到了找工作的季节,各地校园招聘、秋冬应届毕业生双选会等正轰轰烈烈地进行。2021年应届毕业生将达到820万人,比2017年的795万毕业生多出25万人,就业形势还是很严峻的。但各地调查发现,“慢就业”现象越来越多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因素。部分学生求职后再学习不足,不具备胜任工作所需的能力素质;有的同学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差,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不愿意动手实践,而过于理想化地想去追求“更高质量”的就业;缺乏敬业精神,对企业忠诚度低,就业不诚信。毕业生“慢就业”实际是一种逃避就业、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不理性的慢择业可能发展成为懒就业、怕就业,而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却往往强调“敬业、严谨、负责、能吃苦、品格”。一个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人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因此,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素养,对从业者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1]。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同时,应加强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高人力资源的附加值,促进青年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培育青年工匠精神

当代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不仅从思想上重视工匠精神的地位和作用,还要在现实生活中主动践行工匠精神。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培养工匠精神要发挥专业课的作用,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的工匠精神元素,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设定。教师要融合工匠精神教育,使工匠精神内化于学生心中,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归属感和光荣感,激发其践行工匠精神的热情。

(一)重新审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

自古以来,受我国“士、农、工、商”传统观念的影响,手工业者历来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在《论语·为政》中记载,子曰:“君子不器”。释义为:若专攻一才一艺,不可称为君子。在孔子看来,只有拥有驾驭各种复杂事物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千百年中,“匠人”社会地位低下,即使拥有天工奇技,也难登大雅之堂。

实际上,能工巧匠的巨大作用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进程,历史上的无数能工巧匠造就了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上的世界领先地位。《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是中国最早的技术文献,记载了春秋时期六大类、30多个工种的内容,反映了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木匠鼻祖鲁班精通木匠、石匠、泥瓦匠的技艺,以其独特的工匠技艺奠定了基础,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商高比毕达哥拉斯早500年发现了勾股定理,反映我国古代对工匠的专业性、重要性和创造性的重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能工巧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工巧匠在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形成了我国独特悠久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今天我们从各行各业中可以窥见工匠的剪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现代涌现出了高风林、宁允展、胡双钱等国家级工匠,他们对航空工业、航海工业、高端电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工匠精神”不只是浪漫的传说。

现如今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应重新审视“工匠”的作用和地位,了解工匠,了解工艺,了解对工艺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走出“君子不器、白领崇拜”的误区。

(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是学习工匠精神的前提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是大学生应该树立的职业道德。正如但丁所说“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人的一生中,锻炼能力和才华固然重要,这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了品德修养,这是我们做人的“根”。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态度,是工匠精神的基础,是任何时候对任何行业的任何从业者在任何岗位上最基本的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因为一个人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会忠于职守,不断钻研进取,才可能乐于奉献,追求优秀工匠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热爱,工作便只是谋生手段而已,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难以取得大成就。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工匠精神首先的表现就是职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诚实守信。工匠精神是敬业奉献的“价值升华”,蕴含着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奉献的无私奉献精神。任正非和华为公司就是一个传奇。1987年,年满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同伴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28年后,华为公司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当问及任正非成功的密码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

专注,方能精通。专注就是专于其心,一心一意,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意味着集中精力,注重目标唯一,不轻易为其他诱惑所动摇。人的一生只有短短数十年,在短暂的时间里唯有把全部精力用在一件事情上,方能做到极致。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更是一种职业道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好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立身之本,是专业发展的基石,而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样也很重要,职业道德是青年学生职业发展更长远的钥匙,是团队合作的试金石,是专业大厦构建的桥梁。因此,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培养自身对职业的尊重、敬畏、专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等职业品格,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在专业技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学生要有意识地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专注、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

(三)实践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理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离开实践,再美好的想象也不是理想,而是空想。作为一种职业理想,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上,更要在实践中去获取。

通过创新创业比赛、社会兼职、实训实习等活动,在劳动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索、创新。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要增强团体意识和科研探索能力,在解决问题中要激发创新创造思维,显现出创新创造的活力和激情。当前很多毕业生由于缺少企业实习经验,工作后眼高手低,静不下来钻研业务,而通过社会兼职,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中去检验自身所学,发现不足。同时,实训实习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一个方式。实训室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工匠精神”的主要场所,学生可以通过高标准、高水平的实训,磨炼技能。青年应在实践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切实践行工匠精神,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深入实践,深入工厂,到企业中接触一线工人,感悟工匠精神。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工匠精神”。行百里者半九十,道路不可一帆风顺,广大青年只要有“工匠精神”的定力,协力同心、不懈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保时捷工匠课程思政
保时捷Taycan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山海间,享受纯粹的驾驶乐趣 保时捷Taycan
工匠神形
傲气凛然 保时捷718 CAYMAN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听说你们想开保时捷?所以我来了
工匠赞